華夏此時有沒有人才,有,而且有很多。許多科研人員的研究能力都不差,但是他們很多最終都泯然衆人了。
一個是觀念問題,一些東西領導認爲研究沒用,完全就是浪費錢和精力。另外一方面是因爲資金,哪怕領導也支持你做研究,認可你的能力,但是沒錢給你做研究,買不起那些頂尖設備,甚至實驗材料的錢都負擔不起。
爲什麼這段時間許多留學的人才,都不願意回國,並不一定是他們不愛國,而是他們想要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也實現自我價值。
在國外大學,有着一流的實驗室,有着一流的研究團隊,有着充足的資金,良好的氛圍,這些都是他們曾經待過的地方所欠缺的。
加上國外優渥的生活條件,有大房子住,有車開,有賺更多錢的機會,這就讓很多人選擇了留在國外。
他們覺得國外更好,更適合自己,在國外工作幾年時間,可能賺的錢就是在國內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那爲什麼不在國外拼搏幾年,給自己,也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呢?
功成名就之後,再回去報效祖國嘛。
近些年華夏也對人才也很重視,明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可是國內提供不了那些條件,還怎麼吸引人才?
這時候就只能打親情牌,希望那些人回來,幫助建設祖國,幫助祖國發展、騰飛。但是國家主要吸引的是那些在國外證明過自己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潛力股。
這並不是什麼短視的行爲,而是此時國家急需人才,潛力股,國內有的是。此時的大學生,都是華夏最頂尖的人才儲備,並不是說不上大學就不算人才,而是大學生中的人才更多,成材率更高。
但是任何地方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許多人才也會被埋沒,並不是他們能力不夠強,而是他們不符合領導的要求。
至於領導的要求是什麼,那就太多了。
王浩安現在需要人才,此時的大學生,比他重生前的要珍貴的多,大學教授中,人才也更多,只是許多都默默無聞。
現在他的公司就需要人才,他計劃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挖一些專業的成熟人才過來,來了就能創造價值,第二步就是自己培養一些儲備人才,等這將來擴張規模,或者老一輩的人才退休的時候,可以頂上來。
任何一家成熟的大公司,都會有一批儲備的骨幹,或者是技術方面的,或者是管理方面的,或者是經營銷售方面的,這些都必須要有,才能保證公司一直能夠平穩、良性發展。
銷售人才,王浩安可以自己培養,現在一些銷售人員稍微提點幾句,就能做的不錯。管理人才培養比較長久,慢慢選拔也可以,暫時的管理人才夠用。
技術人才是最缺的,原有的技術人員無法滿足王浩安的要求,無論是安傑公司的服裝設計人員,還是滿漢食品的食品工程研究人員,都距離王浩安想象中的人才有着明顯差距。
暫時安傑公司的設計人員還能用,從冰城職業技術學院請了兩個服裝設計方面的老師過來兼職,湊活還能用,但以後必須再請一些專業的人才過來。
服裝不只是要求好看,還要求舒適,國外頂尖的服裝設計師,甚至還都精通數學、人體構造學、美學等等,國內的,絕大多數都是按照標準培養出來的。
比如設計一件西服,一定是四片身或者八片身,所有的都要求工整對稱,甚至他們設計出來的女褲,開口依然在側面,堅持認爲前面不好看,不雅觀。
使用的顏色也都沒什麼新意,追隨潮流他們還行,但是沒有一個能夠創造潮流的。
這個王浩安只能自己去國外找,到時候正好可以跟郭繼傑說,這就是之前給他們設計服裝的設計師。
王浩安在之前還去了工業大學,找了一位機械設計方面的專家,諮詢一些生產線的設計製造問題。
對方講了許多……王浩安大部分都沒聽懂,專業名詞太多。最終只理解了幾點,比如缺少一些尖端材料,這些在國外已經有了,在國內的實驗室也有,可是想要大量弄來製作設備就太難了。
還有就是數控方面的問題,這個國內在努力追趕中,此時國內的許多大型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從歐洲,從島國,還有之前從前蘇聯弄了不少,自主研發的能力還是落後。
不是不想研發,而是研發也需要大量資金,好不容易研發成功了,結果發現只相當於人家歐洲十年前的技術,你這邊的成本還比別人到岸的價格高,還有啥用?
如果研發無法轉化爲生產力,那麼撥付的科研資金就會越來越少。國家此時投給科研的資金其實很多,但大部分都用於國防,用於航空航天,一些民用的,之前選擇性的忽略了,近些年纔開始重視起來。
工業大學下面有自己的工廠,王浩安原本是想訂購一套設備,工業大學的研發能力,可比冰城的機械廠強多了。
但是他說了要求之後,對方還是無法滿足。理論上對方能做到,但完全沒做過,還要王浩安先付錢才能開始製作,並且不保證一定成功。
這就有些賭的意味了,王浩安不願意。如果他有郭秉雄那身家,賭一把絕對沒問題,輸了又能虧多少,贏了則可以省掉更多的錢。
可惜他現在欠着銀行的貸款幾千萬了,滿漢食品這邊少一點,安傑公司那邊比較多,他跟郭繼傑一人一半,也不是小數目。
這些貸款並沒有給他多大的壓力,可也告訴他,暫時還不是浪的時候,他的資本積累還遠遠不夠。
但他還是從大學請了兩個財會專業的教授來公司兼職,一個負責安傑公司,一個負責滿漢食品,一定要將負債率控制住,保證公司能夠良性發展。
剛回到滿漢食品,王浩安辦公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王總,好消息,好消息啊,我們辣條的訂單增加了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