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

因原來漢中有士卒五千,將老弱病殘的一千人遣散之後,剩餘四千士兵。楊奉按照自己的打算,當即任命高順爲都尉,統領漢中所有的軍隊,成廉爲司馬,統領兩千士卒,徐榮、龐德爲軍侯,分別統領一千士卒。旋風騎和鐵戟衛暫時歸高順直接統領,對於從太行山帶來的那一萬人楊奉還不想讓他們露臉太早,交給他們的工作便是開墾荒地,鍛鍊身體。

將軍隊訓練安頓好之後,楊奉便開始翻看蘇固交接的漢中人口記錄,漢中人口共計四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戶,五十六萬九千七百多人,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是很少,單是在三國時期卻是不少,因爲在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才是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從這裡大家可能會看出,爲什麼近六十萬人口的一個漢中郡,卻只有五千士兵,這個數字確實太少了。在東漢的制度下,軍隊隸屬於中央,各州郡的軍隊數量很少,一旦那個地方發生戰亂,當地政府必然無力□□,這時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將軍手持虎符,可以調動各地兵馬,再進行□□叛亂。

當然,這樣的方式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各地的勢力變得微弱,無力和中央對抗,不可能再出現像西漢時期的八王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一旦遇到像黃巾之亂這樣的大規模的暴動,中央也會措手不及,沒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軍校尉們的那些士卒是不夠平亂的。就說黃巾之亂,若不是起義倉促,張角早亡等原因,東漢政權必然要提前下臺。

還有一點,對於黃巾大起義這樣的,等到中央派出軍隊進行平叛之後,必然爲時較長,地方政府必然無法忍受黃巾帶來的災禍而自行組建武裝,由於爲時較長,一旦平息,地方武裝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中央政府還是一樣無力約束。

楊奉本有心將漢中的軍隊擴至一萬人,卻擔心洛陽方面知道,另外漢中的財政狀況以及糧草儲備狀況楊奉還不是很瞭解,若是貿然將軍隊擴到一萬人,可能會使得漢中的財力和糧草支撐不了,所以這一念頭只能等到將漢中的一切瞭解之後再進行了。

楊奉到現在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從師左慈三年,楊奉對於武藝、兵法、醫術可謂是樣樣精通,但是對於內政,楊奉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來到三國之後,楊奉便夢想着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州或郡,然後再趁着亂世,一統中國。

如今這個願望終於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不但擁有了漢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順、成廉、龐德、徐榮,不是衝殺戰場的絕代猛將,便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但是,很可惜,他們只是武將,要說是搞內政,恐怕把他們四個全殺了也不行。

現在楊奉終於後悔爲什麼沒有在來漢中之前招募幾個人才了,論起內政,穎川荀彧、彭城張昭、東郡陳宮等,都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內政高手。當然,三國時代的內政人才很多,並非只有這三人,只是這三人在三國早期比較著名罷了。

此時去找荀彧、張昭、陳宮三人不太現實,原因很多,一是漢中太守新舊更換,正需要楊奉安撫民心之時,不能輕易走開;二是這三人所在地距離漢中都是比較遠,來回一趟費時太長;三是,此時黃巾之亂還未發生,天下大勢尚爲平靜,還沒有到他們出山的時機,即使楊奉去請了,他們也不見得會同意投靠楊奉;四是,楊奉雖然身爲一方太守,位高權重,但是楊奉畢竟年輕,一般確實有才華之人向來放浪不羈,豈能聽命於一個年輕人,何況長得還不咋地;五是,楊奉的這個漢中太守以及雲亭侯的來由,並且是功勞和業績換來的,而是靠着許諾給靈帝造什麼啤酒而來的,含金量並不高,不能真正令這些狂傲不羈的人信服。

所以,楊奉要想找人才,目前來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尋找或者在益州周邊郡縣尋找,到時候以當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漢末時期的漢中郡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人,而在漢中郡的周圍郡縣之中楊奉想到了一個人,便是三國時期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

歷史上對閻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來了漢中,代替了張魯,閻圃這樣的謀士又豈能放過。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關係,即便閻圃不願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夠請到閻圃,楊奉便自有辦法讓其心悅誠服地跟着自己。

在接任漢中太守兩個月之後,楊奉帶着一個每天被政務攪得暈沉沉的斗大的頭以及成廉、龐德二人準備去巴郡招攬閻圃,楊奉這次沒有將高順帶在身旁,因爲高順有傑出的練兵才能,而現在的漢中軍隊正需要抓緊時間進行訓練,所以楊奉將高順、徐榮二人留在漢中訓練士卒。

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二百四十八章 靈堂荒唐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1)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十三章初敗呂布(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二百四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1)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3)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2)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