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指點劉琦

“利大於弊?”諸葛亮聞言若有所思地道:“爲何是利大於弊,幼常還請試言之!”與此同時劉備也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這個嘛,以劉景升眼下的病情,只怕是難以拖過今年,而他十有八九傳位給劉琮。劉琮一介少年,自然難敵曹操。屆時不是一敗塗地,就是開城投降,荊州上下必然是一片混亂。如今主公麾下雖然有幾萬兵馬,但是實力畢竟還是極爲孤單。若是能夠有大公子相助,屆時咱們若是能多一路外援,也是多一份和曹操抗衡的本錢!”馬謖侃侃而談道:“再者,我們和大公子都和蔡瑁、蒯越不合,實力也都較弱。弱者相互聯合抗擊強者,纔是自保之道啊!”

要說馬謖身爲穿越者,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可能還並不是先知先覺的優勢,畢竟在他蝴蝶效應的作用下,歷史發展的軌跡,只會和原先的相差越來越多。他真正的優勢,是利用自己穿越者旁觀者清的特點,對大局進行準確精到的分析。除此之外,就是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性格拿捏比較到位,可以對症下藥。

聽了馬謖這話,劉備和諸葛亮都是若有所思,當下諸葛亮也是點頭道:“主公,幼常所言不無道理!只是亮和蒯越一族畢竟是姻親,劉景升和我叔父也是舊交,他的兒子爭奪嗣位,我實在是不太好出面偏幫任何一人。”

原來如此!馬謖心中這才恍然,爲何歷史上諸葛亮幫助劉琦的時候,是那麼的不情不願,感情還有這一層顧慮在其中。不過他有顧慮,自己可用不着管這麼多,畢竟自己大哥就是和劉琦一路的,當下也是開口道:“主公此去襄陽不知何時歸來,事情緊急,我兄長和大公子素來相善,主公若是信得過我,不如就由我去,爲大公子草擬一條安身立命之策如何?”

劉備聞言有些意外,但是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年輕的謀士行事素來有把握,給劉琦出個主意保命還不在話下,當下也是點頭道:“如此也好,幼常可自便!”便即和諸葛亮一起去了襄陽見劉表,而馬謖則是來到劉備的書房之中去見劉琦。

“馬謖見過大公子!”進門之後稍一招呼,馬謖便即老實不客氣地在劉琦對面坐下。後者倒也不擺什麼大公子的架子,只是禮節性地還禮。直到馬謖自我介紹之後,這才點頭道:“是了,我記得季常說過他有個胞弟,今日總算得見了!”

“大公子客氣了,我奉我家主公之命,來給大公子出幾條保命安身之策。眼下有上中下三策,足以保命,未知大公子意下如何?”馬謖坐定之後,卻是對劉琦問道。不得不說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馬謖有意無意之間,都受到這個時代的一些影響,至少比以前更加喜歡故弄玄虛了。

“上中下三策?”劉琦聞言倒也是眼前一亮,他本已經是無計可施,現在馬謖一下子就給他來了上中下三策,頓時對這個年輕人抱有很大希望。

“正是,這上策嘛,大公子之所以無法立足,全是因爲蔡瑁和蒯越在劉荊州面前排擠所致。唯今之計,當釜底抽薪。大公子可集結忠義之士,趁其不備,將蔡瑁和蒯越盡數誅殺,如此休說無人敢加害大公子,就連嗣位也是唾手可得,正所謂快刀斬亂麻,此誠爲上策!”看了看周圍沒有人,馬謖這才低聲道。

聽了馬謖的這個上策,劉琦原本就蒼白的臉色,頓時又白了幾分。低頭沉思片刻,劉琦這才囁嚅着搖頭道:“兄弟相爭,實非美事。父親病情嚴重,若是和蔡瑁、蒯越兵戎相見,父親如何能經得起這般驚嚇?再者蔡氏和蒯氏掌握荊襄大權,縱然是暗算,也不易將其誅滅,此計只怕是不妥,未知幼常可另有良策?”

聽了劉琦的話,馬謖也不意外,這劉琦要是真有膽量這麼做的話,他也不會被蔡瑁他們給欺壓的這麼慘了。當下輕咳了一聲,繼續開口道:“難得大公子如此仁義,既然如此的話,那麼我還要中下二策,中策就是,大公子可向劉荊州請命,率軍前去守夏口。”

“率軍去守夏口?”劉琦聞言愕然,一時間腦筋有些轉不過彎來,不過還是問道:“蔡瑁和蒯越早晚要害我,我若去守夏口,難道他們就不加害了?”

我暈,你能不能腦筋稍微轉點彎?馬謖對劉琦的直腦筋有些無可奈何,不過還是慢慢解釋道:“大公子去守夏口,其利有三。第一就是遠離襄陽這片是非之地,蔡瑁和蒯越縱然想加害,也難免鞭長莫及;第二就是大公子鎮守要隘,兵權在握,蔡瑁等人必然有所忌憚,不敢肆意妄爲;第三嘛,如今南江夏已失,大公子率軍鎮守夏口,與巴陵守軍隔江相望,足以拱衛荊襄,抵禦江東軍來犯!此乃一舉三得,保國安身之計!”

江夏郡地處漢江和長江的交匯之處,兩條大江形成一個丁字交叉口,把整個江夏郡劃分爲三塊,即長江以南的南江夏,長江以北的北江夏則是被漢江分爲東江夏和西江夏。夏口地處西江夏,正好扼守漢江入江處,一向是荊襄要隘。之前黃祖戰死之後,江東軍曾經短暫地佔據夏口。但是由於夏口孤懸江北,沒有其餘的據點與之相呼應,更是和江東本土的廬江郡還隔着東江夏,因此最後孫權還是在張昭的建議下對此棄之不理,只是將當地的百姓四萬餘人擄劫回江東。而黃祖死了至今也有個把月了,劉表也並沒有派人去接替駐守夏口。

“上策,上策,果然是上策啊!”聽了馬謖的解釋,劉琦也是連連點頭,眉宇間終於是有了笑容。顯然這個聽起來很美的計策,相對於對他來說,比第一個急吼吼的計策更加能夠接受一些。不過抱着多多益善的心態,劉琦並沒有就此結束,還是問了一句:“未知這下策,又是如何呢?”

“這下策嘛,就是大公子就此退出嗣位之爭,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如此想來也可以避禍!”馬謖淡淡地道。這個主意實在是太不給力了點,就連劉琦這個性情懦弱的人聽了之後,臉上也是不免浮現出一絲失望之色。

稍一沉吟之後,劉琦開口道:“幼常的上策未免太急,這下策嘛卻又不免太緩,我看這中策不急不緩,正好行事。”說到這裡劉琦也是長出了一口氣,起身拱手道:“此番多虧幼常指點,劉琦才能轉危爲安。大恩不言謝,容日後厚報!”

“大公子言重了,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馬謖急忙遜謝道,忽然又想起什麼,連忙也是加了一句道:“大公子此去夏口,想來蔡瑁等人也是自以爲除去了心腹大患。江夏乃是荊襄重地,大公子可趁機多要一些兵馬,以策萬全!”歷史上劉琦在江夏,麾下也就萬餘人。之前黃祖駐守江夏的時候,麾下可是有守軍三萬啊。從自己的角度來講,劉琦麾下兵馬越多,對自己好處自然也就是更多。畢竟這些人,日後可都是歸劉備所有啊!

“那是,多謝幼常指點!”劉琦早已是感激不盡,再三道謝之後,這才告辭回去早作準備。以馬謖的見識,自然知道他這是真心實意地感激,相比之下自己卻是更多地在利用他。

“馬謖啊馬謖,但願你不要真的成爲一個冷血的人啊!”送走了劉琦,馬謖也是喃喃自語道。就在這時有人來報,說是劉備和諸葛亮兩人回來了。

第78章 新的任務第223章 志大才疏之人第263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06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82章 又生波瀾第40章 前去魯山第5章 存亡一知己第7章 導演和演員第172章 突襲又見突襲第34章 曲終人散第27章 禍不單行第197章 別有用心的大殺器第67章 鬱悶的那個人第53章 得意忘形第36章 孤家寡人第283章 天敵的誕生第302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9章 攻守的抉擇第29章 遭遇戰第二章第83章 各方態勢第280章 各懷心思第83章 各方態勢第1章 開局總是類似的第105章 曹操的算盤第37章 送上門來的契機第3章 有備無患第5章 存亡一知己第19章 都不容易啊第66章 大戰將至第8章 告別單身生活第283章 天敵的誕生第87章 周瑜來了第98章 算計張遼(中)第62章 算計曹仁(二)第13章 當頭一棒第123章 各自的分工第30章 初次交鋒第18章 全面攻擊第102章 重建丹陽精兵第104章 偷懶的絕招第15章 開胃菜第31章 最後一搏第48章 塵埃落定第21章 從天而降第239章 復仇的心第39章 絕情的兄長第100章 人事安排第147章 連環計第98章 算計張遼(中)第267章 兵諫第160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196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七章第27章 彼此的博弈第211章 回長安第172章 突襲又見突襲第192章 被動的局勢第291章 大敗第9章 劉琦的擔憂第164章 死裡逃生第14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3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56章 禍不單行第190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85章 真正的較量第32章 曹操的決斷第213章 不要高興得太早第35章 水師初戰(上)第15章 指點劉琦第1章 開局總是類似的第46章 乘勝追擊第155章 曹操究竟想幹什麼?第23章 不識好人心第11章 先殺豬還是先殺驢第276章 深謀遠慮的老爸第66章 翻開新的一頁第8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223章 志大才疏之人第26章 左右爲難啊第99章 人事之爭第33章 各自的算盤第13章 尷尬之人第53章 得意忘形第40章 是戰是和第110章 這種好事更是要做第214章 沒這麼容易第226章 真正的意第273章 接二連三的喜事第36章 孤家寡人第286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93章 水淹七軍第299章 長安攻防第13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5章 江東驚變第80章 丟臉的藉口第148章 聚殲(上)第230章 出人意料的打擊第15章 試探性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