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國第一人口販子

城頭變幻大王旗!當天色大亮,馬謖進入皖城城中的時候,也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年以前,廬江還是東吳在江北的重要據點;後來曹操大軍南下,爲了集中兵力依託長江天險禦敵,孫權主動放棄了廬江郡;時至今日,卻又被自己和張飛設計奪下。就在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廬江郡居然是三度易主,雖然不如南郡這般變幻無常,但也已經是讓人有些神馳目眩了。

此時的城中,一隊隊陌生的士兵正在街道上巡邏,看見百姓們露面,他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仍然面色沉靜地四處巡視。街道上沒有半點血跡,似乎並沒有經歷過哪怕是不太激烈的爭鬥。而靠近城門的百姓則驚訝地發現,原先懸掛在城頭的亮紫色的“曹”字大旗,已經換成一面深墨色的“劉”字大旗。一些年長見過世面的人已經有些明瞭:恐怕在這一夜之間,這皖城乃至廬江郡已經是更換了主人。個別膽子比較大的人強忍着心中的恐懼,語氣恭敬地向巡邏的士兵詢問他們到底是誰家的隊伍。出乎意料的是,被詢問的士兵倒也沒有凶神惡煞地呵斥他們,相反還算比較和氣地告訴這些百姓,他們是荊州劉皇叔的軍隊。

聽聞是劉皇叔的軍隊佔領了廬江,百姓們略感心安之餘又不禁有些憂心。心安是因爲這位劉皇叔的仁義之名早已遍傳天下,廬江之前雖然從未歸過劉備的治下,但是和荊州與徐州都是相隔甚近,以往也曾經有不少中原和徐州的百姓爲逃避戰亂而南遷到壽春來。通過他們之口,很多皖城的百姓也知道,天下間有這麼一個比較厚道的劉皇叔,在他的治下,百姓還算能夠安居樂業。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隱隱地擔憂,其中主要是一些年齡稍長的百姓,他們已經歷過多次城頭大王旗的變幻更替,對這種情形已經有些麻木。劉皇叔雖然對百姓還不錯,但是他到底能在廬江呆多久,萬一曹丞相的大軍又殺回來,劉皇叔到底還能不能在這裡堅持的住,到時恐怕又免不了一場血雨腥風。受苦的還是自己這些皖城的百姓。

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勸說這些民衆離開自己這並不太平的家鄉,轉道去荊州,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有鑑於此,馬謖在拿下皖城之後,就立即頒佈了三項措施,爲的就是遷徙民衆。

第一,馬謖在所有攻佔的城池之中,立即下令打開府庫,把庫存的錢糧全部拿出來。一半留作軍用,一半則是分發給城中的百姓。廬江由於地理位置較爲突前,與曹操治下最近的合肥都隔着一個巢湖,因此對於曹操而言,這就是一塊飛地。或許正是因爲對廬江的不重視,自從去歲曹操佔據廬江之後,一年之內曾經數次強徵暴斂,在收繳起了大量的錢糧的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不小的民怨。現在馬謖這麼做,雖然是慷他人之慨,真正的實惠也不見得有很多,但是廬江百姓卻已經是歡呼雀躍了。因此只用了不到三天的功夫,城內的動盪已經徹底平息。郡守府派人在城中張貼了十幾張告示。在每張告示旁還有一、兩名士兵不時地大聲誦讀。告示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只是說荊州劉皇叔的軍隊已經佔領廬江全郡,大軍會對百姓們秋毫無犯,讓廬江百姓不要恐懼驚慌,繼續日常的生活勞作。慢慢的,城中的百姓也就平靜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實,街道上又開始有人來人往,各式店鋪也相繼開門營業。

有了這第一步的基礎之後,馬謖又開始了第二步的措施。在他的授意下,一大批細作開始潛伏至廬江各縣廣佈留言。一時間廬江全郡流言四起,但主要讓百姓們忐忑不安的也就是兩條:一條是說曹操有意奪回廬江,馬上這裡又要展開永無止境的血戰;另一條則是說曹操準備奪回廬江之後進行人口遷徙,把廬江百姓盡數北遷爲屯田客。這兩條流言在廬江郡引發的騷動,不亞於一場七級地震。近一年來廬江戰亂連連,百姓對無休無止的戰爭,早已是發自內心地感到恐懼。而就算是僥倖能夠在戰爭中苟全性命,卻還要被遷移到北方去做屯田客,每年必須把六成的收成上交朝廷。這兩件事之中任何一件都足以叫百姓們無所適從,更何況兩件加在一起來了?鑑於曹操的名聲實在是不太好,因此這兩條流言的真實性幾乎是沒有人對此懷疑。(按:屯田作爲一種集中勞動模式,在戰亂之時多被諸侯用來招攬流民。一開始大家只求保障人身安全有碗飯吃,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長此以往,對於這種近乎農奴一般的剝削制度,屯田客們都是比較牴觸的。歷史上幾乎所有時期的屯田,尤其是民屯,都只能作爲一種應急措施。只有原本就有自己土地的自耕農,更是完全對當屯田客木有興趣)

就在這氣氛有些詭譎的時候,郡守府門口貼出的第二份告示,又給廬江百姓帶來了希望。告示以荊州劉皇叔的名義敬告廬江百姓,如今荊襄百廢待舉,尤其是在荊南四郡,有着大批的土地等待開墾。若是百姓願意前去耕種,那麼可以免費獲得土地,而且未來幾年內的賦稅也將有相應的優惠政策,這就是馬謖的第三個措施。相信有前兩項措施作爲鋪墊,加上劉備這人的名聲還不錯,這第三項肯定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估計除非戀家成狂的老頑固,應該沒有誰肯繼續呆在廬江這裡不離去了。畢竟遷徙百姓這種事,最好還是引導他們自發離行動爲妙。若是真的到了靠武力強行遷徙那一步,那麼就算是把他們遷徙去荊州,也只能得到一些憤憤不平的刁民,等於是在還未完全安定的荊州埋下一顆顆定時炸彈。

這幾項措施出臺之後,馬謖就眼巴巴地看着成效了。一開始幾天似乎沒什麼動靜,就連馬謖自己都琢磨着是不是要改進方法的時候,從第五天開始卻出現了轉機。首先是皖城左近的幾個縣,陸續有人開始聽從勸導前去荊州,第一天差不多就有3000多人,然後人數居然是與日俱增。而且不只是百姓,廬江等地的各大宗族也陸續有人開始遷徙。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會隨之效仿的。

與此同時,在拿下皖城之後,按照馬謖的建議,張飛親自率軍坐鎮皖城,和馬謖一起整頓防務收編降卒。此外由關平帶領2000軍馬,前去平定廬江治下的各縣;廖化則是率領3000士卒,換上繳獲的曹軍的衣甲,僞裝成曹軍前去突襲巢湖大營。除此之外,馬謖還下令在廬江和合肥的邊境地帶增設哨卡,盤查往來人物,防止有人給合肥的張遼通風報信。

這樣,用了近十天的時間四處攻略,已將廬江全郡十之七、八的土地,全部收歸劉備軍治下。由於其餘諸縣基本上都是沒什麼駐軍,因此大部分都是望風而降,也就是在攻略巢湖大營的時候發生了激戰。雖然大營有3000守軍,但是在促不急防之下雖奮力抵抗,卻被廖化擊殺了首領,最後不得不領兵投降。而在此期間,合肥的張遼半個多月內,居然是對這邊不聞不問,幾乎是當朱光不存在一般,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忙什麼。

第51章 故人重逢第241章 居心叵測的故人第9章 哭窮第31章 和稀泥第202章 劉備的打算第65章 何去何從第234章 混戰地二十四章 早作準備第30章 治所之爭第207章 圍困呂岱第194章 臥龍豈是虛名第22章 萬事尚未大吉第13章 下馬威第161章 詭異的援軍第6章 出山了第291章 大敗第4章 忠心耿耿第17章 天大的誤會第四十八 掌聚殲三第130章 犀利的陣勢第七十四章第61章 沉重的打擊第282章 曹丕的策略第185章 真正的較量第231章 出人意料的打擊(二)第64章 三國演義的逆襲第272章 劉備的難處第15章 開胃菜第294章 天下第一堅城第24章 兩面做好人第256章 禍不單行第12章 江東局勢第212章 最重要的是人才第72章 異想天開的孫權第15章 開胃菜第46章 乘勝追擊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25章 翹家的小女生第60章 兵出祁山第204章 江東之事第42章 魯肅的意第5章 組團忽悠來了第289章 決戰在即第190章 怕什麼來什麼地二十四章 早作準備第20章 襄陽遇險第36章 孤家寡人第241章 居心叵測的故人第15章 試探性開局第197章 別有用心的大殺器第298章 關中局勢第98章 沒搞爽,算了第83章 回去並不是結束第7章 導演和演員第5章 組團忽悠來了第48章 塵埃落定第165章 心結第85章 遭遇戰第5章 組團忽悠來了第11章 聯盟的雛形第18章 全面攻擊第29章 遭遇戰第62章 算計曹仁(二)第3章 蒯越的算盤第22章 大逃亡第209章 意外的消息第224章 風雲再起第224章 風雲再起第166章 同牀異夢第101章 大殺器第162章 激戰白馬義從第37章 重逢在赤壁第63章 報仇雪恨第269章 送上門的燙手山芋第124章 諸葛亮的擔憂第62章 感謝吳宇森第42章 挑撥離間第42章 挑撥離間第6章 心理障礙第2章 劉琦之死第91章 提醒一句第81章 機會來了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230章 出人意料的打擊第246章 曹操的反撲第50章 柳暗花明嗎?第89章 都不容易第43章 晴天霹靂第92章 曲終人未散第310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34章 真拿雞毛當令箭了第7章 導演和演員第28章 返回荊襄第296章 被動的局勢第30章 初次交鋒第300章 再出毒計第153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122章 北伐!北伐!第95章 鬥智鬥勇第184章 出人意料地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