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解決辦法

聽到劉辛說自己,劉曄起身到一旁,跪在劉辛面前。

“陛下,臣有罪!”劉曄頭抵在地上說道。

“劉內閣,罪在何處?”劉辛問道,所有人聽不到劉辛話中的情緒。

“臣偏袒孫家、曹家等商會,給他們爭取利益,沒有做到公正公平!”劉曄說道。

“哈哈!朕想聽這話等着十七年,不想今天竟然是你說出來,你覺得你沒有做到公平,但是那些在朕看來都是微不足道,你認爲自己作爲內閣大臣,給自己親人好友謀取一些好處不算過分,但你可知朕爲何壓制世家嗎?”劉辛開口問道。

所有人都沒知道劉辛很氣憤,這麼多年劉辛很少發怒,可見劉曄所做之事讓劉辛非常的不滿,大家都知道劉曄不會輕鬆度過這道坎了。

“陛下認爲世家掌權,奪走了天下太多資源,搶走了普通百姓好處。”劉曄平靜的說道。

“而你身處高唐之上,卻是在爲商會,那些以前剝削百姓的大世家爭權奪利,如果朕不回來,我大漢是否又要進入軍閥混戰時代?”劉辛的話語中已經帶着一絲殺意,在場其他人都不敢出聲。

“陛下既然這樣說,那臣今日冒死多說兩句。陛下愛民本沒有錯,可是世家也是百姓,陛下爲何非要與世家過不去。

如今我大漢衆多商會多是以前的世家在支持,大漢的發展離不開商會,商會強大我大漢也會強大,支持商會發展難道不是我們內閣該做的嗎?”劉曄一副正義之氣,其他人卻是爲他捏了一把汗。

“劉曄,你本是有能力之人,在內閣之中你爲人最好,這是你的優點,可是你對國與家的理解完全不夠,放在先秦以前,你會是留世之名臣,放在當下你就是大漢帝國的罪臣。”劉辛說道。

劉曄沉默不語,顯然不滿劉辛如此說法,他做的一些事情本就是他權利內的,完全算不上違反什麼律令,但是作爲內閣他在外的一些話語,可以嚴重影響官員得行爲與選擇。

“不服是吧!正好今天大家都在,朕就給大家普通說,世家爲何不能存,朕爲何非要打壓世家。

我華夏從夏王朝開始,就是以家治國,至今已經有兩千年時間,可是隨着時間的發展,到了春秋時期華夏人口大增,以家治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各國之間開始了不斷的改革,凡是放權給國內其他世家的王國家實力都會快速提升,因此纔有後來世家與王一起治天下的說法。”劉辛如此說,所有人都沒想到,但是華夏想想的確如此,凡是在春秋時期王室放權的最後都強大了。

“以前人少,文化底蘊差,信息交流落後,矛盾很難凸現,個別權利者獨享先進的技術與資源,強行控制其他人,可是等他手下的人太多了,他就需要別人幫助他。”

所有人認真聽着,的確是這麼個道理,所有皇帝都是把權利給手下官員,這與世家又有什麼關係!

“進入西漢,文帝前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才使得大漢實力飛漲,文帝改革的內容大家都知道,

其實就是從世家手中收回了一些利益,爲了團結皇室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丟掉了,這也給後來的的大漢埋下了問題的種子。

到了漢獻帝時期,大漢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皇室對天下的管理也到了必須要改進的地步,可是當時皇室羸弱,他沒有給天下百姓讓利,而是讓世家一起剝削百姓,最後纔有羣雄亂戰之事。

歷史告訴我們,在社會發展中,權利架構必須從下而上,以最底層的廣大百姓爲中心,根據社會需求彌補從百姓到皇帝的權利分層,這個王朝纔會越來越強大。

我大漢這麼多年飛速發展,你說是商會、世家的功勞,朕說不是。世家不願經商,有的是人經商,做生意不需要什麼門檻,如今我大漢百姓大多都識字,爲何不能經商賺錢?”劉辛看着劉曄問道。

“百姓無太多資金,無法肩負我大漢物流運輸,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資本的。”劉曄說道,只是口氣沒有以前堅定。

“資本?這最是簡單,世家能僱傭人,百姓自己就不能去做?他們沒有太多的資金可以籌錢,我大漢百姓收入越來越高,一個鎮如果依靠自己的特產組建商會,那規模應該也不小,一個縣一個郡呢!”劉辛問道。

劉曄週日眉頭不說話,如果百姓文化知識都有了,世家那就只剩下資本這一優勢,而商會資本在雄厚,與地方政府沒法比。

“給世家賺錢,他們錢多了做什麼?吃喝能用多少錢?還不是繼續用錢賺錢,當他們的錢多到只是一個數字的時候,他們必然是想獲得權力。

而大多數百姓錢多了,他們購買大很好的東西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大漢的貿易就會變的更多,稅收提升,國力增強。”劉辛說道這裡所有人都是點點頭,只要世家不去沾惹權利一切都還好,沾惹了權利對大漢來說就是危害。

“因此,再我大漢帝國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必須豐富管理層次,建立多方面法律法規,讓我大漢更多的人能夠在約束之下。包括朕在內。

如果抱着劉愛卿的想法,讓世家與能臣幫助朕管天下,朕只要管好臣子就行,百姓們過的好壞不是都由官員說了,看不到更多的真實的東西,百姓只能被欺壓,而朕就過自己的安逸皇帝,把權利給中層讓他們胡作非爲,到最後呢!

世家權利越來越大,統治一方百姓不知有朝廷。世家爲了權利爭鬥,一切不對都可以怪罪在皇帝頭上,最後苦的是百姓,皇帝看着下面官員沒有辦法,是不是應該這樣?”劉辛看着劉曄問道。

“臣…沒有想這麼多,臣愚昧!”劉曄沒有什麼狡辯的話,低頭認罪。

“你呢!所做只是雖算不上惡,但是卻是讓南方多州官場混亂,內閣你肯定是沒法待了,先壓下去關進大牢,等交州、揚州兩地官員審查完了再定罪。”劉辛說完兩名錦衣衛把劉曄押了下去。

劉辛對劉曄得處罰並不算太嚴重,但這足以讓所有人看到劉辛的態度,內閣權力再大也是劉辛給的,這大漢帝國士兵劉辛的,他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內閣還有兩人在官員年底審覈,與地方財政彙總方面出了差錯,都是與劉曄一起爲了世家商會行了便利,問題比劉曄要小一些,劉辛讓回家去自己思索,思索出問題了再找他。

隨後,劉辛與內閣成員說了大漢各大軍團與神將的事兒,有劉辛在這些問題都不是事兒,但是要想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杜絕這類事情以後再發生,可是不容易。

劉辛可以隨意處置所有神將,但是整個大漢本就是各行各業一起組成,神將作爲大漢最頂尖的戰力,劉辛偏袒也是正常。

內閣的權利不容任何人試探,所有不服從內閣命令的官員,必然受到處罰,哪怕是神將等脫凡境以上存在,拒絕內閣的命令,就是在與整個大漢作對,劉辛先是明確大漢帝國的準則與底線。

“你們給43州所有郡縣下達一道命令,趕今年年底之前,所有觸犯我大漢律令,貪贓枉法濫用職權的官員,都自己去州牧府領罪,內閣會從輕處理。

如果明年正月一日之前沒有自首,被查出來,那麼一切從重處置。”劉辛說道。

如此劉辛還是不願意放過這八年不服從朝廷命令的官員了,他這麼做很可能會引起大漢內部動盪,這八年朝廷命令很難下達,要查起來必然會牽扯出很多人,要真的問罪可能一半官員都有過錯。

“是,陛下!揚州,交州區域如今商會數量很多,那裡發展速度也是比大漢西北方要快,很多官府已經把很多土地賣給了商會,這種繁榮臣覺得存在很大危機,卻不知道如何處置!”諸葛亮說道。

“南方地區發展迅速,誰說一定就是商會的功勞?商會違規就查辦,官員有問題就處理,這沒有什麼好考慮的。

害怕拖累大漢經濟走上錯路這沒有錯,揚州百姓是因爲那裡得商會發展生活的越來越好,可是國之根本絕對不容改變,誰敢踏出那一步就處理誰。

都說沿海發展快,可是沿海的稅收卻並不比內地各州多多少,這就很不正常。內閣給各州郡縣發一道命令,大漢帝國所有地方土地都是屬於皇帝,百姓只有使用權利,但是沒有處置權。

朕下令大漢各級官府最多隻有租賃土地四十年以內權利給商會,包括房屋建設。”劉辛想都沒想說道。

大家沒想到劉辛會如此堅決,如此商會發展必然受限制,劉辛對大漢的發展早就已經在心裡有一本賬,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一口說出解決辦法,而且是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或許就是劉辛能夠鎮服所有官員武將的原因吧!

“還有一個事情,大漢商會這幾年在呂宋羣島、爪哇王國、乃至澳洲大陸都建立了很大基地,他們從大漢購買設備在那裡建立工廠,讓後再運送回大漢賺取利潤,還躲避了很多的工廠稅務,我們是否應該處理下這些商會。”諸葛亮問道。

對於龐大的商業貿易規則與體系,即便是最聰明的諸葛亮有時候也下不定注意,劉辛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他看到內閣其他人都是認真的看着自己,想知道自己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劉辛只是思考了一個呼吸便開口了。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算難,商會逐利,他們爲了獲得更多的利潤鋌而走險是必然的,說有多大罪也不見得,可是這事情對我大漢朝廷影響的確很大,我們可以分六步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加強海關檢查,限制一部分進入大漢港口的貨物,或者對於一些貨物太好關稅,當關稅高到一定程度了,商會感覺在海外設立基地利潤沒有了,必然會放棄。

第二,加大走私初查力度,建立大漢帝國商會信譽考覈體系,如果有商會做出違反朝廷規定,損害大漢利益的事情,就對其降低信譽等級,不同信譽等級的商會在銀行貸款金額與利息都是不同,扶持愛國商會發展,這一點內閣與商務部好好商量下。

第三,建立大漢沿海巡查隊,在打擊走私的同時,保護我大漢商會近海安全,查看大漢近海各島嶼情況,遇到海島據點報告海軍,讓海軍處理。”劉辛說道這裡,大家都知道很多商會日子要不好過了,一些商會船隊武力強大,有時候都敢與大漢海軍對着幹,現在誰要在海外胡來,被認定爲海盜,大漢認真起來他們誰能頂得住。

“這第四點,嚴懲與海盜有勾結的商會,一經發現收沒商會所有資產,處置商會所有高層負責,現在內閣就準備拿出一套議案,明年初我希望大漢在這一方面律法補充齊了。

第五點,海軍加大海上各貿易點檢查力度,所有過往船隊檢查其信用等級,信用等級不夠開了超過規定的大船,所有船隻扣押,貨物扣押,商會負責人問罪。

第六、爲了保護我大漢商會在外利益, 軍務部列出一份需要在海外建設的據點數量,與麒麟商會合作在全球各大島嶼,無人大陸建立探查點,包括寒冷的北極南極區域。

我們只有加大對世界的探索,才能更好的瞭解我們這個世界,利用好我們這個世界,內閣這幾年是出了問題,問題出在沒有能夠發現問題的人,這是你們嚴重失職。

朕在成立政律院的時候,要求必須是全國各地方各個階層的人都必須有,他們都是基層老百姓推舉上來的,最能看到社會上存在的問題。

這幾年政律院形同虛設,主要原因是你們內閣很少過問,大家都只是拿一點自己的補貼,每年形式般的合級開個會就完了。

你們或許會說這些人大多都只給商會說話,聽不出問題。大漢政律院有多少人?二十七萬,都是商會的人?如果那樣內閣解散了算了,讓商業協會管理大漢帝國豈不更好?

你們仔細聆聽了底層百姓的需求,才能明白自己現在問題出在哪裡。站在這政務府去想海外的事情,想出來的辦法都是錯的,行使好你們的權利吧!朕在這裡就是你們的後盾,不怕出錯就怕什麼也不做,接下來朕不會說太多的話,問題就交給你們內閣處置了!”劉辛說道這裡,起身直接離開了。

第四百一十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零一章 蜀郡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孽龍之災第一百九十三章 鳳凰山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對峙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一章 險瀆騎兵鎮叛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戲志纔到鄴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劉備復漢第七百九十四章 延伸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武神第一百九十四章 童淵的指點第二百四十三章 發展(新年加更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發展(新年加更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全速開工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四百四十章 瑞縣諸事(求月票)第一百九十章 春來(打賞加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劉表之死第五百四十六章 劉璋之死第六百三十八章 郭嘉到益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洛陽城困境第五百八十七章 生產力提升造成的經濟影響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小花回燕京(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劉備與袁紹第五百三十二章 商業協會發展第四百八十五章 溝壑陣第七十五章 劉其與盧家第六十一章 麒麟山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府補貼第二百八十五章 兩員大將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爐計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的陰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巾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趙雲入郯縣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增加經濟活力第三百零五章 打斷敵人的脊樑第九十一章 晉升家將(加更求票票)第五百一十章 和談第五百九十九章 199年第五百三十一章 發展與制度跟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出發第一百六十五章 被困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亮入蜀第二百五十三章 修建外牆第三百九十一章 討伐董卓開始第八百二十五章 父子對答第四百零二章 兵入熒陽城第六十二章 燕國薊縣第四百八十二章 劉辛到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醞勢第五百六十章 劉備之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抽獎點的獲取之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猛虎出擊(新年快樂)第五百七十三章 劉辛視察第七百一十一章 馬超兵敗第九十三章 牛皮與牛骨第二百九十六章 涿縣難民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誘惑第六百八十五章 劉表之死第三百零四章 應對烏桓騎兵的辦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恐怖的火牛陣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百零三章 益州南部現狀第五百三十九章 195年第五十三章 【突破卡】妙用第四百六十九章 荊州之亂第三百七十一章 據點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羽娶妻第五百一十二章 五郡太守第一百九十一章 探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虞來訪第六百零八章 劉虞稱帝第三十六章 忙碌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隊被困第二百二十七章 上任前的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幽州之戰第八百零六章 迴歸第六百七十四章 呂布之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章武據點求救第四百七十六章 薊縣易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王小花的回燕京第二百八十九章 張純之亂第五十八章 來錢的路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一百六十一章 路遇鄒靖(打賞加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呂布也要稱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捕魚第一百六十八章 敗勢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小花回燕京(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操第一百一十三章 桃園三結義第八百零六章 迴歸第七十一章 張飛的牽絆值第三百二十五章 權、兵、錢缺一不可(月票加更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繁榮的險瀆縣(月票加更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洗煤脫硫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準備突圍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下成牟縣第一百三十章 決戰黃巾(三)第三百零六章 張純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