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錫蘭島

劉辛在御書房等待諸葛亮,他看到諸葛亮拿着一些很厚的本子過來,上次告訴諸葛亮大漢體制已經到了要改革的時候,他心中自然知道大漢未來道路該如何去走,因爲從一開始他就會已經在做準備,如果諸葛亮能夠主持造成大漢這一次改革,那麼他就會成爲大漢帝國曆史上偉大的丞相。

“考慮的如何?”劉辛一邊細喝着葡萄酒,一邊輕輕問道,作爲皇帝他不需要爲了國事忙碌,他有內閣有衆多的將軍,如何使用好大漢人才纔是他該考慮的。

“我大漢改革牽扯到的東西很多,雖然現在大漢掌控的權利自古未有,甚至天下百姓思想與輿論我們都可以引導。可是越是這樣我們就越完小心,錯一次埋下病根,未來發現在治病就會花費非常大的代價。”諸葛亮看着劉辛說道。

“內閣的每一個命令,都會影響大漢甚至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我們不能亂作爲,更不能不作爲,任由天下發展下去,作爲大漢丞相你先說說你的看法,說錯了沒有關係,還有我呢!”劉辛笑着說道。

諸葛亮聽到這裡才放下心,制定大漢體制,那可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事情,以前劉辛把一切都規劃好只需要內閣去執行就行,這是內閣第一次做如此決定,這也基本可以看出劉辛的態度。未來大漢皇帝參與國事的頻率會越來越少,這可能是劉辛在限制皇帝的權利,劉辛這是要把皇帝當成一個國家的象徵了,這與大漢如今的體制相差很大。

“我大漢如今面積包括北方所有區域,另外沿海很多島嶼都有我大漢百姓存在,州治管理非常的鬆散,基本都是各州郡在發揮地方管理作用。

如此已經不能滿足我大漢發展,大漢如今貧富差距很大,這樣時間長了地區之間矛盾加劇,要改變這些問題,就必須朝廷給予資源再分配,九州的確無法滿足我大漢管理。”諸葛亮說道。

“你的辦法呢?”劉辛喝了一口葡萄酒,對諸葛亮問道。

“我認真研究東土神州地勢,各地方民俗文化,覺得我們大漢劃分成16州到43州最爲合適。州大朝廷權利會被分走很多,有利於每個州資源分配,州小各方就很難有對抗朝廷的可能,只是朝廷就要參與更多的管理,如此對我大漢來說,還是州小爲好。

我這一份計劃是按照43州寫的計劃,各州最高行政長官稱爲州長,朝廷也可以派一名總督管理數個省的軍務,地方官府只參與城防軍管理,所有正兵全部交給總督管理,這樣我們設立總督的目的還在,總督原本在地方管理上作用就很小。”諸葛亮說着看看劉辛,劉辛示意他繼續說。

“43州劃分基本是按照大漢以前地域分的,一些大州根據未來的發展,被分爲兩個或者三個州,加上如今藏州、疆州,燕州北部,北部草原等一些新的區域新設立州,這樣每個州人口控制1000萬以下,要不然只是如今的川州就有3千萬人口,這樣對於朝廷來說並不算一件好事兒。”諸葛亮說道。

“嗯,具體說說!”劉辛道。

諸葛亮翻開自己的本子,裡面有一張地圖,這是大漢書院教學課本里的東土神州地圖,諸葛亮已經把東土神州分成了很多塊,其中最大的是北方區域。

“我們燕州遼東以西設立遼州,

管理高句麗、夫餘等北方九個郡,九郡劃分基本按照北部各部落與城市爲基礎,人口面積爲輔,整個遼州人口350左右。

燕州西北部原來的東鮮卑草原,加上昌黎郡、玄菟郡,昌黎郡劃分爲兩個郡,總共7個郡280萬人組成昌州,昌州人口雖然不算多,但是面積很大,其中北部草原水草肥美,未來如果好好發展不會比揚州差。

川州分爲川州、益州、巴州,揚州分爲建州、吳州、揚州,冀州分爲青州、冀州、魯州……”

諸葛亮給劉辛說着他對大漢區域劃分的初步計劃,劉辛可以聽得出諸葛亮爲了地區劃分費了心思,其中很多重要城市成了一州核心,每個州除了最北方的漠州與河州人口只有百萬不到,其他區域人口基本都在200萬到500萬之間,人口超過千萬的只有蜀州、燕州、吳州三州,這三州面積卻是最少的。

漠州與河州分別在東土神州最西北與最東北區域,那裡環境艱苦面積非常廣闊,除了小部分區域外,其他地區都是人類無法生存的,這兩州人口都是三十多萬,大小城鎮合起來連十座都沒有,未來必然是大漢重點補助區域。

建設這兩州的目的,自然是爲了解決北部草原部落殘餘,在這個時代所有人看來,那些人類無法居住的地方都是沒有價值的,大家對世界環境循環瞭解還不夠多。

“43州很是合理,到時候就把大漢43州分爲西北地區,北部地區,東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東南地區,西南地區,中部地區,州外地區八大部分,我們各地區派一名總督負責地方治安,如此軍隊方面不會有太大變化,精銳部隊以後不參與地方駐守,只解決海外戰事。”劉辛說道。

聽到劉辛說道精銳只處理海外之事,諸葛亮有些詫異,劉辛對海外的重視超乎所有人想象,他願意放棄西近把精力放在海洋之上,說明海洋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只不過現在大家都不知曉。

大漢的直流電今年研究已經初見成效,未來大漢進入化工時代也是必然,這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三十年,而更多的地盤纔能有更多的資源,劉辛豈能不做準備。

“八大地區建立地區防衛軍隊,軍隊數量根據情況總督與內閣商議,軍隊所用資金全部由朝廷撥款,總督擁有管理區域內所有官員的職責。

各州建立州牧府,統一收取地方稅務,根據各州收入不同給朝廷上繳稅收比例,如此我們能夠從宏觀調整各州發展速度。”諸葛亮說道。

“地方與朝廷體制呢?是否需要大改?”劉辛問道。

諸葛亮的計劃已經非常完善,但是關鍵還是要看社會權利在誰手中。劉辛不願意讓世家掌控天下權利,也不願讓商會管理天下,如此朝廷與世家、商會就會一直處於爭鬥當中,用什麼體制能夠減輕矛盾就會成了關鍵。

“這個臣考慮過,有不足之處還請陛下指正。”諸葛亮知道這纔是今天的關鍵,權利在誰手中這個關乎到天下由誰做主,劉辛是想讓天下百姓包括平民奴隸一起做主,這可是不容易。

劉辛點頭示意他說,諸葛亮這幾年進步非常之大,不虧是大漢最聰明的人,他過目不忘善於思索,在劉辛的引導下眼光已經不止在東土神州,他知道劉辛的目標是人類的未來。

“朝廷制定基礎法律,地方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自己的法律,各州4品以上官員全部由陛下任命,6品以上縣令由內閣指派,還是五年一任期,升遷制度不變。

朝廷只保留九大部門監管職能,其他權利全部下到各州,如此朝廷把中心全部放在統籌與監督上。

地方州牧府權利需要限制,除了朝廷監督以外,還需要其他人員對其進行監督。臣覺得應該從政令院派出一部分核心,建立各州小內閣,小內閣只有給州牧府提議的權利與向朝廷直接彙報的權利,並沒有參與地方管理的權利。”諸葛亮說道。

“泥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我們如今的體制最怕的就是地方欺騙朝廷,**腐一窩的事情發生。每個地方情況不同,即使是朝廷選的官員,在地方難免出現意外,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朝廷的指令更好的傳遞下去,執行下去。

可以從政令院中挑選一些人,但是各州主要人員還必須是本州人,因爲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可以從退伍優秀軍人,退休學院老師,內閣人員中由各州推送,讓後朝廷審覈以後讓地方百姓自己去選。”劉辛說道。

大漢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地方不斷被開發,只是一年時間大漢又有很多村鎮規模急劇擴張,這也是此次改革的重點。

諸葛亮覺得讓各州自己決定是否給鄉村升鎮,但是要成立新的縣必須內閣通過,要升市必須內閣全體會議通過後劉辛同意才行,大漢必須控制大城市發展,因爲很多貧困地區還在赤貧中,大漢得先把力量用在這裡,大城市發展需要等大漢基礎建設造成以後才行。

兩人一直聊到很晚,諸葛亮自從脫凡以後,比以往更加有智慧,劉辛以前很難被人理解的命令諸葛亮都能輕鬆理解,甚至在各州學院、大學建立,各州之間學員交流問題上,諸葛亮竟然比劉辛想的還要周全。

時間慢慢進入七月,馬超等人去了匈奴國北部,沒有任何消息傳出,大漢似乎忘記了北方還有數萬精銳在爲國交戰,大漢自從安定了周圍局勢之後,新的政令不斷的頒佈,尤其是在基礎法方面,頒佈速度比以前要快數倍。

八月,大漢所有院校招生改革,大漢學宮、蜀郡學宮、大漢藝術學院、華夏理工大學、稷下學宮、五大學院被朝廷命爲大漢五大學府,要加入必須從大漢127所大學、學院畢業後考試才能進入,五大學府擁有很多不同專業,每年受錄人數必須經過內閣審批才行。

這五大學府是大漢未來的支柱,另外朝廷估計私人開辦學院級學校,大漢127所高等學校要進入也是需要書院考入才行。

如此大漢未來人才選拔就開始明確化,麒麟商會第一時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商務學院,其學院建立在燕京城南部核心區域,總共上萬畝土地規格都是按照最高建設,這足以表明麒麟商會的實力。

同時內閣有關大漢將會改成43州的消息傳出,各種議論有好的也有壞的,大漢官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後備官員數量是足夠的,而因爲百姓陳舊的傳統,都是覺得加入商會賺的錢再多,也沒有當官來的體面,所以大漢年輕人第一時間考慮的還是當官,何況大漢官員工資比商會中級管理層可是要收入高,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年輕人都在準備今年的七月大漢預備官員考試,今年內閣公佈的錄取人數比往年可是多了四倍。

大漢展現不一股從未有過的活力氣息,從各個方面百姓們沒有感覺到身上的枷鎖,無數機會讓他們能夠賺取的錢開始變多,而在萬里之外的摩羯坨國南部海岸,大漢戰艦剛在這裡補給了煤炭與生活物資,又開始向西前行,他們根據劉辛給他們的秘密地圖,很快就來到了安息帝國南部區域。

“這裡應該就是陛下說的錫蘭島了,這裡的人從四百年前開始信封佛教,島上有很多的王國,主要是以捕魚爲生。這錫蘭島面積可真是大,一眼望不到邊,可真是一個建立海港的好地方。”甘寧看着愈來愈近的錫蘭島不由感嘆說道。

“陛下說錫蘭島上百姓生活安逸,安息帝國沒有建造大船的能力,他們無法送太多人到這個島上,我們還是不要破壞這裡的安寧了。

從摩羯坨國南部到這裡只有兩千多里路程,我們四天時間就能到來,在這裡建立海港意義不大,還是先考慮如何與這個島上做交易吧!”衛欽這次作爲甘寧的副將,劉辛怕甘寧性格不夠沉穩出事,甘寧對衛欽可是非常尊敬,因爲衛欽可是大漢資格最老的武將,如今衛欽已經55歲,距離絕世武將只差一步,他的智力可是比甘寧強的多。

“送小船下去,帶一些大漢貨物過去與這個島上百姓交易,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武。”甘寧看到艦隊靠近島嶼,很多島上百姓都驚恐的看着他們,下令說道。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強殺黃巾(爲土豆刀打賞加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許褚的擔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麒麟樓第一百二十三章 【百夫長符】第二百七十六章 寶馬第七百五十五章 衆將重聚第一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六百一十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九十七章 增加經濟活力第四百一十八章 洛陽城外第四百零九章 北部軍又敗第七百八十七章 錫蘭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涿縣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純叛軍來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漢強制令第八百二十八章 劉幸監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決戰第六百八十章 張飛安心第二百三十章 不懼烏桓騎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修建外牆第一百六十六章 斷糧第六百二十一章 羌族戰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商業協會第四百八十四章 首次對決第七百章 孫策與孫尚香第七百六十一章 大漢軍到第六百八十四章 單獨發展第二百二十七章 上任前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深夜搶收(爲黑衣人打賞加更)第二百三十四章 姜力歸順第二十六章 生意火爆第三百五十六章 放棄綠蔭鄉第六百八十二章 劉備與孫策第五百零三章 益州南部現狀第三百八十四章 回成都縣第八百一十六章 孽龍之災第六百零三章 公孫度的野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險瀆騎兵在鮮卑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郡局勢第九十八章 仁者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奔走據點第五百九十六章 劉辛的態度第六百七十二章 龐統第三百九十四章 會盟第七百六十三章 商人遠比想象中勇敢第四百一十四章 董卓遷都第二百九十四章 燕北戰事(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收租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第四百九十八章 商業協會第七百五十三章 于吉第三百五十三章 決定第七百一十八章 趙雲入郯縣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自領益州牧第二百七十八章 【朱雀星】認主第五百一十二章 五郡太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童淵的指點第六百四十三章 許褚的擔心第六百章 關羽神威第四百一十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零一章 殺豬宰羊第一百九十二章 張繡第三百二十四章 悲憤的劉備(月票加更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關羽戰呂布第五百一十六章 公孫瓚起了壞心思第十九章 美味【雜肝湯】第七百八十八章 白糖換寶石第一百八十三章 醞勢第八百一十三章 穩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一十章 曹操攻雍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內閣成立第三百七十四章 長難湖第二百六十三章 郡守府來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崔淗的惆悵第七百八十九章 做生意比搶劫賺錢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部落的態度第七十八章 修水壩第一百八十六章 盧袤第十九章 美味【雜肝湯】第一百六十八章 敗勢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的陰謀第四十三章 醉仙樓的目的第五百三十章 瑞縣城初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牧野城(月票加更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壓迫感(暖陽1314白銀盟加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飛(一)第四百零八章 險瀆騎兵vs西涼鐵騎第二百三十一章 賓徒縣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三省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路過(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氣境】第九十一章 晉升家將(加更求票票)第四百七十章 黃權來投第一百五十四章 傳戰南下(月票加更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鐵軌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典第七百八十章 舉國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