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燒製水泥

劉辛在永昌縣視察完了各縣,最大的感覺就是落後。只要自己能夠源源不斷給自己提供糧食與食鹽、布匹等物資,控制這裡沒有一點難度。

各郡縣不缺勞動力,劉辛現在要做的就是繼續提高鋼鐵產量,把水泥燒製出來。

水泥的生產其實很簡單,過程一般分爲兩磨一燒。

首先將石灰石,鐵粉, 砂石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好,進入生料磨內磨製成粉,然後將這種粉送到旋窯內,經過大約1350~1450度的高溫煅燒,就製成了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再加上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礦渣,粉煤灰),石膏再進入水泥磨粉磨成粉。水泥就製成了。

木炭要達到那麼高的燒製溫度有點困難, 需要石煤才行, 劉辛打算把水泥廠建立在越巂郡北部區域,這樣從蜀郡運送完成脫硫的石煤也容易,要知道這水泥廠污染可是非常嚴重,尤其是在除塵設施不足的情況下。

七月二十五日,劉辛來到越巂郡臺登縣,水泥廠劉辛就打算建立在這裡,程昱已經安排了上千工人在等候,其中燒磚工匠、官吏上百人,劉辛一邊與工匠官員們商議燒製水泥的爐窯應該怎麼建設,磨粉機如何使用水力帶動,一邊開始試驗石灰石、砂石、鐵粉比例,整個水泥廠就開始忙碌起來。

原本以爲要燒製出來水泥會很容易,畢竟劉辛站在後世工業理論的基礎上,可是試驗後才知道一切並沒有那麼容易。

首先是溫度,小爐子要把溫度提到1400℃左右難度很高,而且他也沒有什麼溫度計去測量,一切只能全憑估計, 從爐窯外的觀察口去看火焰顏色, 可以大概估計出爐膛溫度。

劉辛給爐窯設置了二十多個送風口,這才使得溫度勉強達到要求,然後他們開始使用不同比例的石灰石、砂石、鐵粉比例試驗,結果整個爐子三丈範圍內溫度都高的可怕,尤其是在查看火焰顏色的時候。

好在所有技術性問題都能解決,只是難度大或小而已,不知不覺劉辛在水泥廠一呆就是兩個月時間,到了九月的時候,他才勉強燒製出可以使用的水泥,但是水泥廠產量非常低下,劉辛讓已經熟悉燒製水泥的工匠繼續試驗,一邊擴大生產規模,一邊又在蘇示縣附近建立了一座樓板廠。。

這個時候蜀郡的鐵堡兩座高爐終於同時開工,每天超過三十萬斤鋼鐵產出,劉辛讓棉虎鐵堡大量製作各種型號的鋼筋,這些鋼筋送到樓板廠很快就生產出大量的樓板,這讓益州南部修路速度大大增加。

等以後水泥廠規模提起來,棉虎鐵堡鋼鐵產量提上去,劉辛就可以灌鑄大橋墩,建造更多更大的橋樑。

爲了運輸更多貨物,工業區制車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很多大型的拉運物資的車輛開始出現在越巂郡官道之上,劉辛看到這裡開始讓棉虎鐵堡一些鍊鐵師傅試驗各種特質鋼材的煉製。

九月初九,劉辛水泥廠、棉虎鐵堡兩地跑,越來越多的鐵礦石被送到棉虎鐵堡,而水泥廠在新建了一臺鋼鐵結構的爐子之後,爐膛溫度比以前更加容易提升,磨粉工作也因爲換成鐵器速度開始加快,水泥質量在經過幾次提升以後,產量也快速增加。

劉辛每天都是在各種設備設計與實驗中度過,提升科學技術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工匠們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處理的問題,劉辛在專業性上可能不如這些工匠,但是往往他的一個小建議能給工匠很多的啓發,尤其是各種小的關鍵性設備。

九月底,劉辛剛到棉虎鐵堡,與工匠們商議下一個大高爐的設立,

討論水力衝壓力設計的可能性,結果棉竹縣一道密信讓劉辛不得不從研究中走出來。

九月二十八日,劉焉在棉竹縣病死,他臨死的時候選定的繼承者是劉璋,東州士聽從劉焉的遺言,擁護劉璋上位,可是消息傳到巴郡與牂牁郡,劉範與劉誕卻是沒有任何理會。

劉範在巴郡過的要比劉璋要好一些,可能已經感覺到劉焉對他的不滿,劉範在巴郡顯得非常低調。他一邊與當地世家處理好關係,一邊爲了穩固民心全力屯田,在巴郡百姓全部西逃前往蜀郡的時候,荊州又有無數百姓逃去東巴郡,劉範收攏了一些難民,加上他劉焉長子的身份,蜀郡對巴郡的影響沒有廣漢郡大,便在不斷交好江州縣顏家的同時,積累了不小勢力。

而在牂牁郡的劉誕,他武力還算不錯,拿下牂牁郡數縣後看到廣漢郡情況也很少再與棉竹縣聯繫,在劉焉死後他也是未曾回廣漢郡。

嗶嘀閣

劉璋現在雖然繼承了劉焉的一切,可是他現在比他兩個哥哥還要虛弱,治下本地世家大多已經不再理會州牧府的指令,他在與手中衆謀士商議後,覺得現在最大的危險還是劉辛,便不敢發喪開始穩固廣漢郡與犍爲郡各世家,大軍前往治下各縣,穩定治下所有世家。

可是劉辛怎麼能夠放過如此機會,他從棉虎鐵堡回到成都縣後,便開始讓周泰備軍,打算一舉拿下棉竹縣。

今年劉辛治下六郡二縣官府共收穫糧食一億兩千萬石,世家百姓手中糧食大概二千萬石,比之去年產量提升了一成左右,這還是在天下大旱的情況下。而廣漢郡收成不過去年四成,劉璋手中糧食不過百萬石,其治下世家手中糧食只有四百多萬,所以從雙方糧食收穫方面可以看到雙方實力差距。

劉辛率十營三萬精銳步兵,兩萬正兵,一萬輔兵共六萬人從成都縣出發前往棉竹縣。劉璋得知劉辛大軍調動的消息後就第一時間把軍力往廣漢郡回調,當劉辛大軍來到棉竹縣的時候,看到劉璋已經把所有百姓撤回縣城之內,高達五丈的城牆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士兵。

一萬輔軍中有一半都是商隊人員,他們把成都縣所有馬車行的馬車都徵用後,爲大軍提供後續糧草。

因爲棉竹縣距離成都縣不足二百里,糧草運輸並不是很困難,所以只需要一萬人,千輛馬車就能滿足後勤需求。

第三百四十七章 突殺鮮卑部落牲畜(打賞加更七)第七百五十一章 強與弱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部落的態度第六十章 新院吃飯第三百五十二章 度過危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吸窮人血第四百零五章 打臉劉備第六百六十章 益州騎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石門之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蜀郡世家的囂張第四百八十四章 首次對決第五百七十七章 張繡出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切安好(打賞加更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黃敘滅蝗第四十六章 天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主動崩潰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武神第二百六十二章 建市第七百零八章 指點孫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報紙宣傳第四百九十三章 八月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虞來訪第四百一十二章 都在堅持第六百五十六章 劉備敗逃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爐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走上正軌(新年加更三)第三百零三章 劉辛回險瀆第一百五十章 劉備的語言能力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水嶺第七百零四章 周瑜的智慧第四百一十八章 洛陽城外第四百二十章 董卓末路第七百七十二章 呼羅山峽谷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焉治下的益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199年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漢之殤第七百八十六章 伏羲號第七百一十五章 張繡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一章 劉虞的無奈第四百四十八章 勞動力帶起的經濟發展第五百六十四章 益州戰況第一百六十七章 深夜搶收(爲黑衣人打賞加更)第五十三章 【突破卡】妙用第四百一十五章 昌黎大軍出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孫瓚崛起第三百二十章 難受的崔淗第三百二十五章 權、兵、錢缺一不可(月票加更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發展與制度跟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決戰黃巾(四)【求首訂】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第四百零一章 黃忠大敗徐榮第二百九十六章 涿縣難民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小花的善解人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敗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涿縣第四十六章 天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龐德公司馬徽第一百一十四章 春耕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誘惑第七百二十四章 九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城外演武第八百零三章 信仰空間第七百一十七章 益州強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劉璋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牧野城(月票加更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張飛(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爐計劃第五百七十二章 對峙南郡第三百九十九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零四章 應對烏桓騎兵的辦法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若爲君第一百八十八章 釀酒生意第六十七章 五月第八十九章 家中生活第五百六十章 劉備之敗第五百八十五章 蒸汽機初成第三百二十七章 成勢第十一章 劉疾的打算第二百零八章 易縣城外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抽獎第一百七十七章 鴻門宴第五十七章 囤糧第六百九十三章 羌族六郡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內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 黃敘滅蝗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鹿家出動(新年快樂)第三百三十六章 開戰第五十二章 城南選丁第七百七十九章 和平協商第七百四十章 皇子巡遊第七百二十五章 內閣成立第七百一十三章 拿下涼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洛陽城困境第三百零九章 張純敗勢第五百六十二章 曹操贈女第三百一十章 發現鐵礦第七百一十五章 張繡的選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初平二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吸窮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