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發展與制度跟進

劉辛與大妹說了說話,看了下孩子就離開三堡,他知道只要他回來,很多部門負責人必然會來找他,如今七部的總部可都在瑞縣,部門駐址都在瑞縣城內建設當中,預計明年就能使用。

劉辛給瑞縣未來的定位是商業、貿易、糧食種植核心區域, 因此瑞縣城內未來必然發達,而且長難湖中的那些島嶼,臨湖區域慢慢會成爲有錢人居住區,劉辛重視百姓生活但也不仇富,能夠守法賺的錢多,那是本事。

成都縣必然是劉辛的政治、文化中心, 因爲這裡一直都是益州的核心所在,從這裡影響廣漢郡乃至更遠的區域,比瑞縣位置要好的多。

廣都縣是蜀郡工業區, 這裡主要負責各種商品的開發研究與製造,整個縣城如今三成人口都在工業區上班,或者是在工業區各廠底下作坊工作。

棉虎道是劉辛的製鹽、與鍊鐵基地,鐵堡在成都縣與棉虎城之間,因爲成都縣人口密集而且勞動價高,石煤脫硫都是放在了棉虎城東部區域,這也使得棉虎道發展開始慢慢超越北部各縣。

蜀郡北部是劉辛的棉花生產與牲畜養殖區域。如今蜀郡各縣在劉辛的引導下已經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樣更專業的人集中在一起去解決一些問題,讓各縣特色產業變得更加突出,使得他們整體實力發展都非常的迅速。

回到一堡,周維斌已經在家裡等候,他給劉辛彙報今年瑞縣發展情況。

“瑞縣發展與其他縣不同,主要是以各堡各水寨爲中心,面積比其他各縣都要大的多, 按照主公要求如果要把整個長難湖西南區域全部修建改造, 那麼這最少還需要數年時間,整個瑞縣可以容納二百萬以上人口。”周維斌給劉辛說道。

“明年鐵堡高爐就會建成, 到時候永昌郡鐵礦石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 我們的工具都會不斷改進,發展各縣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瑞縣如今人口已經接近百萬,向西南方向擴張完全不用擔心。我也知道這麼大區域管理不好管,所以你們可以把瑞縣城分成多個區來管理。。

瑞縣、成都、武陽三縣都是益州大縣,人口超過很多郡,一縣完全可以設立多個假縣令,假縣令作爲縣令副手可以管理各個縣區,這樣管理也會變得容易一些。

一切都不能生搬硬套使用以前經驗,以後各大城市絕不會和以前的城市一樣,道路交通便利以後百姓活動區域變大,縣令絕不能只考慮縣城內那一點地方。”劉辛對周維斌說道。

“屬下明白,今年還有一件事情在整個蜀郡尤其是瑞縣鬧的特別大,很多百姓都在討論這件事情,而官府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周維斌道。

“什麼事情?”劉辛問。

“還是關於世家分家的事兒,有些世家旁系跟隨商會做生意,賺了錢以後嫡系就要求把這些錢收回,可是旁系覺得錢都是自己賺的,要分家拿走屬於自己的家產,可是嫡系怎麼會同意,作爲一家之主是有權利解決家內一切資產與人員的。

關鍵問題就是,如今旁系勢力已經比嫡系強大,嫡系無法處置不聽話的旁系,找到官府,官府也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周維斌說道。

如今劉辛治下各縣都是按照劉辛頒佈政令在處理事情,但是以前官府處理政務都很是簡單,並沒有像後世一樣那樣的法律,而如今蜀郡經濟發展,百姓生活質量提升,各種糾紛開始出現,各縣縣令每天都爲各種瑣事弄的筋疲力盡,劉辛已經打算在蜀郡開始建立法院,在建立法院以前,他需要一些法官,

這需要自己的學宮建立起來,制定法律的事情劉辛只能最後審覈把關,不能自己制定,否則可能會弊大於利。

原本他打算再過幾年等基礎教育開始普及,把這個事情交給學宮去做,如今看見是必須儘快提上日程了。

瑞縣作爲跟隨劉辛最久,發展速度最快,世家影響最小的地方,思想發展也是最快的。所以在瑞縣出現各種問題劉辛一點也不驚訝,有關嫡系、旁系的繼承問題,這一直是整個社會在討論的話題。按理的話旁系的東西是人家奮鬥而來的,自然屬於人家,但是於情他屬於家族一份子,一切都應該屬於家族,而家主擁有一切決定權利。

劉辛就知道程昱與自己家族族長鬧的很不好,周泰已經與自己家族很少來往,留下一些不好的名聲,張任也是旁支雖然與家族關係還好, 但是很多時候家主都會影響他的判斷與決定,很多人其實都在被自己的家族所拖累。

而自古人們都有家國概念,家在所有人心中分量是先於國的,在以前大漢王朝,皇帝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必然是重視嫡長,而不去在乎如此會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劉辛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而他也有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如果出來影響力會大到無法想象,很可能會遭到所有世家的集體反抗。

劉辛曾經考慮過什麼時候頒佈這個政令。如果太早他一人很難與這個世界所有世家對抗,勢力還沒發展起來就被世家摧毀。

太遲的話自己手下世家太多,影響會大一些,而如今劉辛已經佔據益州一半地方。未來三年就是大旱,很多世家爲了賺錢已經把手中田地交給官府,這個時候他推行這個政令,天下諸侯世家無力對付他,自己治下世家也沒有對抗自己的能力。

等三年後一切穩定,一切恢復正常,他治下所郡縣必然會因爲這個政令與新世家走的更近,到時候他的統治必然更加穩固。

“這個問題是一個系統的大問題,明天召集六郡太守與成都、瑞縣、武陽三縣縣令,七部部長,商務審查部,商業協會一起討論問題。”劉辛皺眉對周維斌說道。

他要推行如此政令,必然是要得到手下核心官員們的支持,明年在天下都開始大旱的時候,劉辛需要一步步對進行改革了。

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七百七十六章 最終的決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盧袤第五百九十九章 199年第六百六十三章 205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醞勢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戰臨近第五百三十章 瑞縣城初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純叛軍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系統升級(月票加更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發兵遼東第五百八十一章 三省制第六百八十九章 馬騰鬆口第十五章 再見周氏女第六百八十七章 安息帝國的消息第七百零四章 周瑜的智慧第三百八十五章 張任秘訪第五百九十三章 張飛(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秋收之後第五百六十一章 劉曹結盟第五百八十八章 劉母的不滿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飛到訪第三百五十六章 放棄綠蔭鄉第一百七十五章 收租第八百一十六章 孽龍之災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六百七十二章 龐統第一百零四章 轉盤更新(打賞加更)第四百三十二章 劉表與孫堅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年六郡第六百二十六章 需要多少人命才能拿下這座小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深夜搶收(爲黑衣人打賞加更)第三十三章 熱鬧集市第三百五十九章 捕魚第六百六十章 益州騎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難以戰勝的存在第五百八十九章 【銀管院】第三百四十二章 各方反應(爲暖陽1314 加更二)第八十二章 甜菜成熟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價入城費第一百零三章 拜年第七百四十章 皇子巡遊第二百三十三章 初到險瀆縣第五百四十八章 鐵軌計劃第八百零七章 教育與處罰第一百六十一章 路遇鄒靖(打賞加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賊匪猖狂第九十章 籌糧第七十六章 【偵查卡】第一百七十八章 袁綱的困境(800月票加更)第七百零四章 周瑜的智慧第五百九十六章 劉辛的態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讓劉焉去選擇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底第七百六十三章 商人遠比想象中勇敢第二百五十一章 白馬義從第五百五十七章 滅蝗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張繡的決定第五百五十三章 張允吃羊肉面第四百三十八章 糧食戰(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三章 【異星】第六百二十八章 趙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衆將聚首第七百七十五章 迫降第五百二十章 成功背後付出的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呼羅山峽谷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章武據點求救第三十五章 急迫感第四百零二章 兵入熒陽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劉辛的目的第七百四十四章 古盛世第三百八十八章 平穩發展第一百九十章 春來(打賞加更)第八十六章 鞠義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焉治下的益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兵廣宗(月票加更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攻城失利第六百八十一章 張魯的消息第六章 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灌輸思想第三百一十六章 出鐵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章 最後時間(打賞加更十)第二十三章 母親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三大政令第一章 張家佃戶第二百六十一章 獲勝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心滿值的張瀟第八百一十四章 劉備之死第六百六十四章 劉表的決定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二百九十七章 貴族與平民第五百五十五章 蝗災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威與劉渃第七百二十九章 心中的支柱第三百零九章 張純敗勢第六百四十三章 許褚的擔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二十章 安家第八百零一時八章 登陸渤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