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真相

相對慕容家的男兒受歡迎,慕容家的姑娘卻真的是難嫁。

想想,什麼不入豪門,那些不管是真大戶,還是自認是大戶的就不會上門來求,那些小門戶的慕容家又看不起。有才學的不尚公主,因爲尚了公主不能出仕。最後還有兩條,也可以說是一條,尚公主不納妾,慕容家的姑娘不與人共夫,萬一公主不能生小孩,那可就會絕後了。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框框條條,硬是將京裡上下到了年齡的大好青年的人數減到了最少。慕容家的姑娘的行情,在得了公主的封號之後,每況越下。

何氏給認識的人家放了消息,可是如書的親事,卻一直上不了軌道。

何氏焦急,張氏焦急,佟氏更焦急。

如棋看着,有也有點急了,可是如書卻笑嘻嘻的,“急什麼,在京上找不到,回清水再找,我就不相信憑我明惠公主這一身份還嫁不掉。”

大家都向她拋出了白眼,嫁出去並不是難,嫁得好纔是難。

慕容家上下,誰不想讓她嫁得好。

可是有如書這話,大家心裡好過了一些,可是挑選的心卻更急切。

西門如意坐在旁邊冷眼看着這一切,他沒有哼出那怕一點點的聲音。

四方笑看着這個冷麪的徒弟,心裡只能嘆了一口氣,真不知道這小子像誰,整天心裡都在想什麼。不問,整天不說一句話,真是可以悶死人的。

……

九月京裡很平靜。但是有幾家人家卻翻起了風。第一家是嚴家。

顏烈往京裡送信,他知道了如棋與南宮長樂的的婚事,皇帝已經點頭,只是還沒有下旨,他還知道了慕容家一門四公主。他大罵嚴正,說他辦事不力,沒有一點的能耐。將他交待的事沒有往心上放。

嚴正拿着信,大大的嘆了一口氣。他難做啊!皇帝的心事,他可沒有辦法次次都猜中啊!如果都能猜到,他還這麼的幸苦幹什麼呢?

賣了莊園,賣了田地。湊了資金,得到的卻是一句辦事不力。

嚴正的心裡非常的苦。

嚴六討好的問道,“父親,賢王信上說什麼?”

“辦事不力啊,難道我真的選錯了?可是……皇子已經……唉……希望不是吧!”嚴正沒有回答嚴六的問題,他只顧着想自己的事。

嚴十爲嚴正換了已經放冷掉的茶,“六哥,賢王一直想要求取慕容家的一位姑娘,但是慕容家一門四公主。陛下不允許皇子娶慕容家的姑娘的。”

“慕容家的姑娘?”

“對,聽說已經向陛下求過一次了,陛下駁了。”

“慕容家的姑娘?我記得。慕容守良的妹妹是有女兒的,年齡,應該與慕容家這幾位相差不多。”嚴六在清水呆的時間並不短,那時候,慕容家在清水已經是有名的人家。

嚴十的眼也亮了,雖然不是慕容家的姑娘。可是也是與慕容家有關係的。兩人一起看着嚴正。

“沒有用的,王爺只想要慕容守良的女兒。”

“父親。這裡面有什麼讓我們注意的?我覺得齊王好像也是對慕容家的姑娘十分的上心,看中的也是慕容守良的姑娘?”嚴十追問。嚴六也好奇。

“這個……,你們不用理會,這事與你們沒有關係。對了,生意已經回上正軌了,你們給我用多點心,賣掉的莊子,想辦法購回來,購不回來,就購回一些差不多的,資本不積累,以後還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是,父親,我們會辦。”嚴六立刻應到。

……

宋和正與龔品在下棋,只是兩人的心都不在棋盤上。

慶王問兩人,景帝在想什麼,看中慕容家的那一點,竟然一門四公主的封賞,爲的又是什麼。

兩人均猜不出。

宋和平時在政事上已經夠忙了,現在還要參詳這些與政事無關的事,他覺得自己有點兒無辜。

而龔品卻在感嘆自己爲什麼猜不到景帝的想法,慕容家有四個姑娘,他也不少有三個,怎麼他的三個姑娘卻得不到一個封賞?

兩人相對無言,心裡都在嘆氣,不是自己的錯,怎的自己要被人罵?

“北方馬市一事,阻止得如何?”宋和問。

龔品搖了搖頭,“人,派出去了,但是嚴正送了這許多的銀兩給賢王,而賢王又用皇子的身份說服了女真族,我們想要破壞,還真不容易,對了,倒是打聽到一個消息,女真族長想要將女兒嫁給賢王,當賢王妃。”

“外族當王妃?正室還是側室?”

宋和突然瞪大了眼問。

如果顏烈真的娶了一個外族的姑娘當正室,那表示他將失去爭搶那一個位置的權利。

“這個,消息裡沒有說,如果是側室,女真會答應?但是如果是正室,我怕賢王不會答應。對了,賢王不是看中了慕容家的姑娘麼?如果他還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心思,那麼他是一定不會答應這親事的。”

寧和點了點頭,“這是一個有用的消息,用這一個消息回了慶王,我們其他的麻煩應該會少許多。”

龔品點了點頭,“我會讓人多留意後繼的發展。”

“好!”

……

黃家也收到了顏凌寫回來了信。

信裡問了景帝爲什麼會封慕容家一門四公主,只是因爲慕容家的姑娘討得了景帝皇后的歡心,還是慕容家爲皇家做了什麼?爲朝庭做了什麼?

顏凌想要知道,這裡面有什麼東西是他不知道,沒有掌握到的事情。

黃家家主黃汀看着信,他也沉思了起來,信上所寫的東西,他不是沒有想過,也不是沒有查過,可是結果並不讓他滿意。

思考了許多,他執起筆,寫了一封信回了顏凌,信裡的東西並不多,只是指出了慕容家的特別,說他會多多的留意。

……

“還是不願意說,只是說看中慕容守良的姑娘,看中那一點肯說,提了旁支的姑娘,可是卻說也不願意說。”

“三叔?”如耀不明白。倒是今天剛好有空的如祖沉思了,他好像想到了一些東西。

送走了嚴十。

“老四?”

“我想,我知道了爲什麼賢王如此的看重我們家的姑娘,或許說如些的看中三叔的女兒。”

“爲什麼?”

“回家說。”

“好。”

……

“四哥?”如棋看着如祖如耀這樣快的回來,而臉上竟然有着與平常不一樣的神情。

“馮正爲什麼會到清水來幫助自己一家,助自己一家發跡?因爲三叔曾經救過陛下,他是陛下派來的。而賢王就是看中了這一份恩情,如果他娶了你們,你們就會時常在宮裡進出,在陛下的面前走動,提醒着陛下,提醒着皇后,你們的父親救了陛下的命。”

“你是說,顏烈是想要利用這一份恩情助他登基?”如棋好像也能想通了。以前的顏烈有事沒事,總是要讓自己進宮,特別是要出大事之前,好像自己進宮了,一切都會不一樣。

“能不能助他登基,我不敢肯定,可是以陛下一直這樣的照顧我們家來看,陛下是一個重情的,如果你們真的嫁給了賢王,陛下的心一下會偏向賢王。或許在賢王出錯的時候給予輕罰,皇后會給他求情,如果有機會,應該都會偏向賢王,機會多了,總是一件好事。”

“他在計算三叔對陛下的恩情?”如耀不敢相信,賢王竟然算得這麼遠。

“或許這就是唯一的可能了。”如棋想來想去,覺得這應該是最有可能,也是自己一直的盲點。上一世,自己就是因爲這一個所以纔會被娶?所以在陛下崩天了,他登位後,他就開始疏遠自己了,打着規矩的名號,皇后應該端莊,應該守禮,等皇后也走了,他無顧忌了,所以……。

如棋不能接受這樣的一個結果,她整個人都懵了。真相,原來是那樣的讓人難過的。

淚,在不知道不覺中就滑下了。

“棋兒?”南宮長樂上前,他擔心。不明白如棋因爲什麼突然的哭了。

如棋淚眼的看着南宮長樂,伸手揪着他的衣服,“原來,我……只是一個晃子,一個機會……!”

……

這一夜,知道了這事的人都睡不好,大家都怕,那些主動對慕容家好的人,會不會都是衝着這一點而來。

……

沒有多久。

如宗離京了,他要去收糧,秋糧是時候入庫了。

守良也離京了,今年可以說一整年都在京上,許多的東西一直都沒有去處理,趁着這一個比較空閒的時候,他必須去處理了。

何氏,張氏與大家商議過後,決定回清水,如宗的親事,要定了,可是在京上,除了一些庶女,那些嫡女都不太願意嫁如宗。

而如耀的婚事,也要跟着定下,她們計量之後,也是覺得要在清水選,佟氏知道了這些後,她覺得,何氏她們不在京上了,她也想要離京,商議下來。

如棋四姐妹也想要回清水,特別是如棋,已經有許久沒有回去了。

進宮遞了消息,與皇后辭行後。也與京上的親朋好友辭行了,於是在九月的中,慕容一家子離京了。

隨着慕容家的離京,京裡好像更安靜了。

而清水,好像熱鬧了起來。

第223章 東方順心上門來了第273章 設計第169章 親近江氏第112章 心痛第135章 老爺子第148章 江氏倒下第40章 兄妹吵架第168章 好孩子第19章 驚嚇第126章 守蘭要出嫁?第227章 送走第23章 留下第385章 獲封第401章 前期第17章 樹根娘第415章 爭先第23章 留下第61章 道理第478章 驚訝第408章 商議第391章 藉口第117章 打聽第226章 讓人驚訝的第283章 禮物第343章 壓制第35章 打架了第375章 前期第451章 賜府第262章 方子第423章 宴會第22章 憑什麼第55章 一文錢的風波(二)第461章 相處第279章 救沒救?第281章 災中第221章 被誤會了第92章 恐嚇第515章 安心與不安第41章 承諾第20章 人爲的第463章 錯配第161章 江氏昏迷第381章 落選第418章 被打主意第218章 閒時第177章 瘋了第101章 互讓第134章 特權第385章 獲封第88章 守梅的計劃第153章 講價與玩法第462章 名單第525章 何去第107章 誰嚇誰第473章 嚴三死第97章 猶疑第114章 看不對眼第114章 看不對眼第396章 紆尊降貴第6章 愛護第284章 官位第390章 意外第92章 恐嚇第161章 江氏昏迷第230章 姐妹三人第406章 爭執第34章 求籤第40章 兄妹吵架第385章 獲封第543章 陰謀第311章 關係第63章 誰教的第442章 追殺第355章 最後第416章 選擇第201章 不叫如夢第194章 看上佟晴第492章 失敗第472章 反擊第39章 有賊第429章 有人第409章 冷宮第30章 偏心第78章 知道名聲更臭(一)第11章 原因第285章 反應第179章 魚粥第201章 不叫如夢第549章 起因第555章 忌日第321章 出身第257章 崩了第461章 相處第349章 遇襲第131章 孝順的娘第309章 成了第513章 錯了第173章 十五第236章 讓接人第60章 這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