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點子大王

濱海市金星罐頭廠,規模不大,百來人,但有着悠久而光榮的歷史。

從60年代建廠開始,就專門爲部隊提供罐頭軍需,南江軍區某部的罐頭食用儲備全部由金星罐頭廠生產製造,不對外銷售。

這導致了兩個結果。

第一,罐頭廠不愁市場,所以並沒有培養出一批專業的市場人員。

直到去年才成立了‘市場部’,人員都是從宣傳科劃撥;

老楊之前和樑義誠一樣,都是宣傳科副科長;

第二呢,不愁市場,一心做產品,罐頭的質量的確沒的說。

從80年代末開始,全國百萬大裁軍,89年底,整個南江軍區都沒了,併到了大軍區,罐頭廠一夜之間就沒了客戶。

今年年初,配合着全國企業改革的風潮,罐頭廠從計劃內剝離,被推向了市場,進行市場化。

按照84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上級放權,從人事權到經濟權,16項大權,全被下放到了廠長手裡。

有權了,不代表就能做好企業。

市場不買賬,訂單籤不出去,銀行貸款催着還,車間已經快停產,倉庫還擠壓着四十多萬瓶罐頭和一大堆原材料。

罐頭廠現在的情況就是‘四靠’:工資靠貸,費用靠摳,活着靠精神,發財靠做夢!

說來說去,一個字:難!

楊愛國在邊上嘆氣:“這就是時間問題,慢慢來,憑着我們廠罐頭的質量,有個一年兩年,指定能搶一些市場份額回來。”

周萬新看了他一眼,沒說話。

楊愛國講的是‘正確的廢話’,廠子欠着一大屁股債,加上工人工資、各種運轉開銷,不要一兩年,拖上個大半年,就得黃。

今天來找樑義誠,另外一件事,就是一起商量商量,宣傳科再拿出點好的宣傳方案來。

樑義誠不吱聲,兒子的事不解決,他這口氣咽不下去。

何況,宣傳科早就盡力了。

常規宣傳,就是打廣告,電視、報紙、收音機。

電視廣告動輒按照一年半年來賣,太貴,罐頭廠買不起,聽收音機的人越來越少,不在考慮中。

報紙是唯一的選擇。

當前每個單位都會定報紙,受衆最大,也是廣告的主要載體。

問題是,報紙上廣告太多了,人家都不一定看,看也是打發時間,看過了就忘,每天那麼多廣告,誰能記得一個賣罐頭的?

要是登報賣原子彈,賣大熊貓,人家指定能有印象。

情況介紹完,堂屋裡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周萬新看向樑一飛,說:“小子,聽明白沒?還是那句話,你真有好點子,解了燃眉之急,我拍板讓你進廠子!”

樑義誠平時很支持周萬新工作,兩人私交不錯,周萬新也不能一點都不顧及樑義誠臉面,這麼說,無非給大家一個臺階下,只要樑一飛說一句‘沒辦法’,他也算能對樑義誠交代了。

包括樑義誠在內,誰都不指望一個16歲就坐牢,根本沒有工廠經驗的人,能解決這麼大的問題。

哪知道樑一飛想了想,卻說:“周叔叔,我要是真能解決,我也不要進廠,現金獎勵行不行?”

幾個大人微微一愣,連樑義誠都忽然轉頭,愕然的看着兒子。

真有辦法?

樑一飛平靜的說:“廠子困難,我是職工子弟,按理說盡心盡力責無旁貸。不過現在是市場經濟了,我纔出來,生活沒着落。點子真管用,我要有經濟回報。”

周萬新連續幾次提到‘點子’這個詞,讓他想到上輩子一個轟動一時的新聞。

《點子大王靠賣金點子賣出40萬》

大概在92年左右,青年報報道了一個叫做‘張陽’的技術工的事蹟,這個人即不搞生產,也不跑市場,就靠一張嘴皮子,爲很多企業出了不少有價值的‘點子’,前前後後賺了上百萬,被譽爲‘點子大王’。

一時間,全國都颳起了一股‘頭腦風暴’,點子大王張陽也成爲中國商業創意、營銷策劃的鼻祖。

94年春晚上,馮鞏牛羣以此爲原型,編了一個小品:點子公司。

馮剛還差點拍了一部同名連續劇。

這位點子大王的自傳‘張陽的金點子’,樑一飛上輩子在商學院讀過,大多都是在後世看來就是很簡單很常見的營銷手段。

比如在海灣戰爭之後,把檯燈做成飛毛腿導彈的形狀;在水杯上加一個能提着的塑料拉環方便攜帶;把左右兩隻童鞋上,印上一個合併在一起能組成圖案,以防穿錯腳……

說出來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偏偏特別管用。

當時MBA的課堂上專門分析過‘張陽現象’。

改革開放,三大紅利,第一個,就是‘經濟發展,帶來消費市場的全方位、爆發式增長’。

但是在初期階段,需求增長了,企業家的‘營銷技巧’卻很貧乏。

這時候,誰能想到巧妙實用、與衆不同的營銷技巧抓住老百姓眼球,誰能就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佔領市場。

‘快’到什麼程度?

要超過後世的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雖然便捷,但同樣的,信息也實在太多,人們對常見的營銷技巧已經免疫,同類的物資、同樣的營銷手段,競爭激烈。

百花齊放,出現一朵奇葩,未必就能立刻引人注目;但如果在一片灰色之中,出現一抹亮色,哪怕這個亮色並不純正,也會第一時間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所以常說,90年代初期,是一個處處充滿了奇蹟的時代!

這次楊愛國先開口了,語氣調侃:“呦,一飛啊,坐牢做出本事來了嘛,都知道市場經濟啦。”

老楊心裡不太爽,他堂堂市場科科長,費了老牛鼻子力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樑一飛能解決?

簡直是小孩子開玩笑嘛。

周萬新擺擺手,說:“一飛,你有什麼想法,先說說看。”

樑一飛沉吟了片刻,道:“以前我們專供部隊,市場早就被人家搶佔了,現在一時半會的想搶回來,難度很大;另外,這也是個大環境的問題……”

這幾年經濟條件越來越好,雖然很多食品還是憑票購買,但總的來講,物資並不缺乏,國家每年都會專門下文,保證食品副食品的充分供應。

原來物資緊缺時候,備戰備荒,甚至當成‘開葷’的罐頭,市場越來越小了。

產品本身來說,罐頭味道再好,也不如新鮮的好吃,其實多多少少還加了防腐劑、色素,就是吃着玩嚐個鮮。

再說了,罐頭是壓縮食品,好幾斤的原材料才能做一斤成品,價格相當不便宜。

買一罐牛肉罐頭的錢,可以買好幾斤新鮮牛肉了。

“本來市場就越來越小,而一個南江省大大小小,居然有七家罐頭廠!供應遠遠超過了需求!”樑一飛繼續說。

這都是以前世界兩極對峙,緊張備戰大環境下遺留下的問題,在當時是正確的,在現在就成了麻煩事,所以說要與時俱進,要改革呢。

一邊聽樑一飛的‘市場分析’,周萬新一邊下意識的微微點頭。

雖然沒說解決辦法,但是從市場、產品、大環境三方面,娓娓道來,談得十分準確到位。

老楊以前跟他彙報工作,就從沒講得這麼透徹,這麼有條例。

有些,甚至是周萬新自己之前都沒有意識到的。

“按你這麼說,罐頭廠就一定不行了?”周萬新皺眉問。

樑一飛搖頭,正色說:“大環境好不好不去管它,好不好咱們都要賣,就是因爲大環境越來越難,所以才需要快!急行軍、出奇招,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形成轟動效應,短時間之內,快速打開市場!”

第272章 請君入甕第153章 大記者潘覺第405章 退路第218章 不得閒第086章 出面調停第109章 臥底小妹林之嫺第292章 朝大了鬧第342章 老熟人?第274章 情況很複雜第583章 這不是騙子!第166章 羅貢獻二次被打第247章 年終總結第011章 上不封頂第206章 錢從哪裡來第345章 冤家路窄第446章 走在歷史的分叉口第034章 老古板和小狐狸精第262章 是非對錯第002章 職工子弟一概不招第399章 工作調動?第095章 推銷資料書第456章 龜鱉丸第441章 保健品年會第441章 保健品年會第359章 不禮貌的生意人第022章 人才和錢財第217章 放下身段第554章 眼光的問題第327章 能量接收器!第327章 能量接收器!第172章 好人不一定是有用的人第200章 逆流暗涌第588章 上市第600章 揭露黑幕第146章 騙子最賺錢第454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548章 海外來電第496章 投誠?第367章 取其精華第508章 接盤俠的人選第402章 約稿?鬥稿?第011章 上不封頂第412章 牛氣小青年第256章 文藝工作是紙糊的?第214章 犧牲覺悟和榮譽第320章 再強的人也是人第331章 大宅子第139章 未來幹什麼能賺錢第142章 還是朋友第376章 風氣第085章 輪番檢查第295章 項衝鋒遇襲第275章 曲終人散第421章 戴着墨鏡的神秘女人第434章 海調會第551章 奇怪的網頁第007章 讓孩子給裝套裡了第306章 斷手擋災第225章 靠山第045章 錢是英雄膽第251章 省臺春晚第567章 有技術含量的騙子第415章 開場即落幕第564章 詭異的結果第065章 幹部培訓班第498章 老秦要見你第031章 典型案例第117章 傀儡【求訂閱】第351章 暫時躲開第477章 中年危機第216章 似曾相熟的22條第253章 到底誰在抹黑第239章 百億的巨大市場第576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452章 中國見聞第578章 果斷堅決第177章 重大利好!第074章 老子借錢給兒子第178章 潘多拉魔盒早上一章放到晚上一起發第158章 股神!第509章 以品牌換品牌第051章 業務拓展第284章 金銀滿箱第185章 唯英雄不改本色第025章 爸爸的話很值錢第469章 熱點訪談第074章 老子借錢給兒子第589章 天下第一莊第004章 特供產品第436章 互聯網服務現實第527章 飛躍黃河第059章 抄襲也不是件容易事第464章 正面對上了第556章 神遊遇故人第010章 市場如女人第251章 省臺春晚第058章 要可愛還是要聰明?第476章 出個壞點子第479章 母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