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歸屬

青州本是一處半島,彷彿一隻巨角自陸地伸入大海之中,如果能在最東的尖角上建起港口,與閩地遙相呼應,中間又有蒼州、寧州等港口配合,對整個沿海形成合圍之勢,倭人之患基本可以杜絕。

當初鐵石就已經看出此地之重要,而靖海王更是在向朝廷討要詔令時特別挑了這裡做爲建港之地。這一次鐵石着爭北上青州,除了青州的位置着實重要之外,也因倭人入侵近來一直有向北的趨勢。

不過寧州出發北上,難處卻不少。閩地的兵丁船丁平時都只一身短衣,冬日裡也也不穿棉的。他們到了寧州尚且覺得冷,若是再到青州,恐怕很難適應,需要補充許多厚衣物。而且亦有許多人擔心,青州那邊冬天滴水成冰,海岸恐怕也會被凍上,到時候這些海船可怎麼辦?

不過鐵石卻心有成竹,他告訴媳婦,“不要聽外面的傳言,靖海王年青時曾經於冬季在青州登陸過,如今我也帶着幾個嚮導,都是曾在這條艘線上走過許多次的,知道哪裡有能停大海船的深水港。而且我還在虎踞山的時候,就聽來往客商說過就是我們遼東也有海港冬天也不封凍的港口呢。”

爲將者,不只要長於打仗,對於天文地理都要精通,寧婉知道鐵石一向十分關注這些,因此就笑,“我哪裡擔心過?只給大家提前做好冬衣就是了。”一家人到了閩地之後,如今也同當地人一樣只有單衣,不必說棉衣,便是夾衣也沒有一件,如今正要做起來。特別是鐵石和鬆兒的,寧婉還算着能不能在上面加一層油布防水。

做了夾的又做棉的,寧婉便順手給靖海王世子也做了兩套,他怎麼也不肯留在寧州,一定要跟到青州,白將軍又不在,鐵石亦怕他一個人有什麼不周全的,因此便將他帶到盧家的這艘船上,如今與家裡的幾個孩子們重新混到一處,倒是什麼都一樣了。

海上的秋風又與別處十分不同,呼嘯怒號,船隊一路北上,更覺得徹骨寒冷,遭遇了數撥倭冠後,大家終於在冬日之前趕到了青州,也找到了停靠的不凍港,在岸上建起了臨時的軍營,對倭冠的防禦合圍已經形成。

開春後,鐵石便着手與駐軍一起建墩臺,練水軍等等事務。寧婉帶着槐花兒和幾個小的回遼東,只把鬆兒留在父親身邊。

靖海王世子便要跟着船同行。寧婉這時又給他做了新春裝,讓他試了衣裳就笑着勸道:“世子已經看過青州的情形了,如今正有回南的船,不如回去守在王爺身邊盡孝纔是。”原來靖海王新認回來的私生子年紀比世子還要大,一直有謀奪世子之位的意圖,如果世子久不在鹿島,靖海王萬一被說動了可怎麼好?

靖海王世子就笑着搖頭道:“我來時答應父王一事,定要辦成了纔回鹿島呢!”

寧婉倒不是何事,亦不好去問,便笑道:“既然世子有主意了就是最好的。”也就由着他送大家到遼東,然後各自分手。

雖然身爲遼東人,但是寧婉亦是第一次自海上回遼東,繞過青州半島,進入一個風浪平緩的大海灣,又航行了幾十日登陸,上岸後離北寧府只有不到一百里。自北寧再向北,也算得上熟門熟路,寧婉帶着孩子們在年前回到了虎臺縣城外的家中。

當年槐花兒六歲時,寧婉自遼東將她和鬆兒接到京城,一晃十年光陰過去了,她才帶着女兒和兩個小兒子重回了故鄉。盧家新宅青磚牆顏色已經成了深青,公婆墳前當年植下的小樹長到碗口粗了,爹孃已經滿頭華髮,故友們也都變了許多……

通往三家村的小路重新修了,到了此處不必再換成驢子,大家坐着馬車一直到了三家村裡,路口的石碑上刻着爹孃的名字,他們平日裡從來捨不得大手大腳地花錢,可卻用來做好事卻大方得很,寧婉抱着爹孃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倒惹得他們說:“你做了官太太,怎麼還像個孩子?”

寧婉帶了兒女們在三家村住了許多日子,正趕上過冬,索性哪裡也不去只家裡陪着爹孃說話做家務,辦年貨的時候她還將村裡的女人孩子們都請到了虎臺縣望遠樓裡吃了一頓飯,實現了好多年前向羅雙兒她們許的諾言……

初回遼東時,寧婉便遣人四處送了帖子,將自己回來的消息傳了出去,因此過了年她從三家村回到盧家與虎臺、安平的故交們應酬時,心裡想着一定會有許多人來給槐花兒提親的,心裡也盤算好了如何相看。

不論是誰想要來拜訪自己,肯定要先打聽一下自家的情形,得知槐花兒還沒定親,自然就明白自己回來的目的,有意者當然就會找媒人說合了。

可是,寧婉回到盧家一連見了好幾天的客,感覺這些故交們對鐵石和自己依舊十分友善,可就是沒有一個上門提親的,讓她不禁疑惑起來。

不可能呀!槐花兒這麼好的孩子,先前相隔數千裡不知她品行如何,如今自己帶在身邊大家親眼所見——寧婉還真不是自家的孩子就是寶的孃親,但是她可以肯定槐花兒不論相貌才幹絕對都是上上等的!正是許多人家想求娶的好姑娘。

又過了幾天,寧婉實在忍不住了,只做無意之間問羊夫人,“你家的大兒子可定了親了?”

羊夫人就說:“還沒呢,今年十五了,我正急着給他相看呢。”突然想起了什麼,便道:“當年就是你幫我們說的親,我們倆才能遇到,日子過得也順遂,不如你再幫我大兒子說門好親吧!”

寧婉知道羊夫人性子直,因此就有意套她的話,順着她的語氣問:“你想找什麼樣的兒媳婦呀?還有你大兒子喜歡什麼樣的?”

羊夫人想了想說:“我們家又不是什麼高門大戶,只要好人家的好孩子,會過日子能管家的最好,我最不耐煩管這些事,正好娶了兒媳婦就可以交給她了。”

寧婉就說:“我過了十年纔回遼東,除了自家的女兒,哪裡還認得年青的女孩子家?

羊夫人果然就拍着腿嘆道:“要是能給我家大兒子娶了槐花兒,我們一家人作夢都得笑醒!只可惜呀,槐花兒就要嫁靖海王世子了。”

“什麼!”寧婉大吃一驚,“你聽誰說的?”

“這樣的好事兒你就別瞞着我了,”羊夫人笑哈哈地說:“這一次你帶槐花兒回遼東,靖海王世子也跟着來了,還不是爲了體體面面地在遼東下聘!我們都知道了!”

你們都知道了!可是我還不知道!

寧婉不是愛動怒的人,如今也氣得一佛昇天二佛出世。情知此時不是分辨的機會,便將話岔了過去,幾句話將羊夫人送走,派了家裡人去打聽靖海王世子如今在哪裡,如果見了便請他過來。

沒一會兒靖海王世子就到了盧家,原來他果然來了遼東,如今不知在哪裡弄了一身光板的羊皮襖,羊皮帽,乍一看竟似常年在外面奔波的遼東人,一進門見盧夫人面沉如水便趕緊上前躬身行禮解釋道:“送了夫人上岸後,我們便乘船向北,竟發現如此寒冷之地竟有一處極好的港口,最大的海船也能停泊,而且終年不凍。恰好又遇到倭人亦來探查水路,我們仗着船大將他們的船撞沉了,先將港口占了下來,上岸後才知道原來是虎踞山前的那條大路。然後我就到了遼東四處轉轉,正到了虎臺縣要上門拜訪呢,不想夫人遣人來叫我,不知有什麼吩咐?”

“我能有什麼吩咐!”寧婉便一拍桌子,“聽說你在外面壞我家女兒的名聲,我少不得要向世子討個公平!”

“我沒有!”靖海王世子急忙道:“在北寧府時,我聽有人說起盧將軍的女兒回遼東了,要來提親,一時着急就說了我就是來娶槐花的,好讓他們死了心。”

“我們傢什麼時候答應你了!”寧婉一向待靖海王世子十分客氣,此時事關女兒,怒氣上來也顧不上,拿起杯子便向他扔去。

靖海王世子也不避讓,額頭立即就紅了一塊,茶葉掛在鬃邊,又淋了一頭一身的水,卻將杯子接住送回桌邊,“還請夫人別生氣!保重身子要緊!我既然說了要娶槐花兒,自有我的緣故,還請夫人聽我一言!”

“我們家早回絕了你父王,”寧婉就冷笑道:“你這是要仗勢逼人了!”

“其實夫人回絕父王的理由都是藉口,”靖海王世子將身子站直了,“這幾年我一直在盧將軍身邊,夫人應該知道我的品行,更清楚我身邊一向並沒有女子近身服侍。夫人真正不情願的不過是擔心我們父子會背離朝廷,將來與盧家爲敵罷了。”

靖海王一代梟雄,他雖自朝廷得封異姓王,但從來沒有朝見過天子,也沒有向朝廷進貢上表。鐵石與寧婉到了閩地後,更是早覺出了他的不臣之心,因此他們夫妻無論如何也不會與靖海王成爲姻親的。現在靖海王世子直接點了出來,寧婉也不再否認,就道:“我們家固然不會背叛朝廷,但靖海王府待我們家不薄,鐵石和我亦不會與王爺和世子爲敵。只是靖海王府形勢實在複雜,我不願意槐花兒陷在其中!”

“我之所以今日能出現在夫人面前,就是我們父子已經拿定了主意,從此誠心當朝廷的靖海王!”

靖海王手下的海盜原本並不都是中原人氏,且他們心中並沒有多少家國的信念,因此整個靖海王府一直就在朝廷與海外之間搖擺,靖海王新認回的兒子因打小就長在海外,又仗着在海上亦有一定的勢力,更是極力勸說靖海王與朝廷斷絕聯繫,建立閩國登基爲帝。

是以,先前鐵石不顧會受到流言蜚語也要堅持出兵寧州,其實也有心將靖海王與朝廷更進一步捆綁在一起。靖海王固然桀驁不馴,對萬里江山有窺伺之心,但他總歸認可華夏一體的。後來的在寧州和青州建港口,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希望靖海王能夠多與中原往來,不只偏安於一隅之地。

至於靖海王佔據了沿海一帶後會不會再出兵內陸圖謀天下,縱是他有此心,但是亦不可能成功。本朝立國已經百年,縱今上不是英明的君主,但社稷根基早已經穩如磐石,民心亦思安定,氣數正旺,便是前朝皇族亦不能撼動,就是靖海王心裡也未必不懂。

因此靖海王世子之言,正是寧婉和鐵石心心相盼的,一時聽了竟有些不敢相信,“你生長於閩地,又跟了鐵石几年對中原有歸屬感不假,可是你父王哪裡能這樣輕易轉過彎來?何況還有你那個異母哥哥和許多人一直在他身旁鼓動。”

“若父王沒有下了決心,我哪裡有臉面到夫人跟前提親?”靖海王世子就道:“這一次我隨盧將軍北上,便也是替父王重新到我們祖先曾經失去的土地上看一看。我走了一路,感慨了一路,用飛鴿傳了一路的書信,父王看了我的信終於放下了過去的心結,他回信說不會再仇視朝廷了。”

遼東這一片土地是在前朝時失去的,後來本朝高祖重新自夷人手中奪回,經營百年,如今屯兵百萬、城池林立、阡陌縱橫、士農工商盡爲華夏衣冠。寧婉自小就看得慣了,不想靖海王世子卻有無限思緒,因此瞧着穿着一身舊皮袍的他便莫名地心軟了,這孩子心地不壞,這幾年長大了行事也越發得體,對鐵石和自己也十分尊重,再想想他從小就跟着船老大跑船,養得比鬆兒柏兒幾個還要粗,就抽出帕子上前幫他將頭上的茶葉擦了去,替他揉了揉了剛被自己打得紅腫了的那處,“你坐下說話吧。”

靖海王世子就聽話地坐了下來,將最近的經歷講了,見盧夫人只與自己說遼東風物,終是忍不住漲紅了臉道:“夫人就答應把槐花兒嫁給我吧,我一定像盧將軍一樣做個有情有義的大丈夫!”

雖說靖海王世子與槐花兒間最大的障礙沒有了,但這並不等於寧婉就會同意這門親事,她便搖頭道:“世子,不管怎麼樣,你在外面說要與槐花成親的事也是不妥當的,我依舊還是生你的氣。至於你們的親事,我還是先前的意思,女兒的親事還要以她將來的幸福爲上,因此我要與家裡人商量商量,先不能答應你。”

雖然沒有答應,但也比先前一口回絕要好得多了。靖海王世子便展開一個笑臉,“我就在虎臺縣裡住下了,什麼時候夫人答應了,我什麼時候就來下聘!”

寧婉便突然想起大家在船上初見時,靖海王世子被抓住了寧可沉船也怕丟臉的傻樣子,如今倒學了厚臉皮了,不覺得一笑,“你只管住你的,我答應不答應的與你住多久沒關係!”

第241章 放心第332章 痛快第141章 學話第49章 蓋簾第291章 報應第205章 年華第93章 分家第229章 剿匪第228章 心境第212章 小聚第123章 喜事第129章 爭奪夢醒第233章 分別第312章 援兵第271章 知趣第266章 遞鋪第154章 挑揀第346章 長大第135章 聲譽第199章 趕路第48章 伐木第260章 貓冬第253章 洗三羅雙第78章 上樑第35章 銅鎖第100章 草珠雞肉第168章 反對第148章 老鄉第220章 青木第84章 乾親第211章 烤肉第47章 規矩第256章 爲難第320章 剛強第325章 繡春第318章 致奠第219章 很久貨郎第119章 焦躁第335章 狡黠第58章 猴頭第118章 作主第182章 鬧僵第34章 管帳第187章 後悔第347章 怒斥第116章 貂皮第186章 開朗第63章 魚片第268章 丈夫第329章 精明第336章 領情好人第128章 騾車第293章 嘴硬第217章 選擇第246章 可愛第126章 沉默第61章 認出第63章 魚片第294章 相助第105章 禮數第85章 炸糕第332章 痛快第298章 失守第37章 收菜第298章 失守第196章 開心第106章 新家第99章 叫罵第71章 閒話第207章 入股第142章 作坊第208章 小錢第250章 雄心第236章 教訓第224章 寧靜第127章 堅定第287章 藏珠第299章 壽麪第350章 豪爽第214章 包飯第60章 買布第341章 出首第168章 反對第151章 心機第111章 買妾第81章 撕扯第151章 心機第340章 發呆第100章 草珠第41章 親戚第167章 捧場第301章 憂鬱第146章 神奇第32章 丟臉第229章 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