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

新年將近,陸海兩軍的青年軍官們,都在爲了抓住擴軍和聯合軍事演習的機會而全力準備着,而在本土之外,第一次超越英國,奪取世界鋼鐵總量第一桂冠的美國政府,志得意滿的以南北美洲仲裁者的身份,向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所有國家公開發電,邀請各國政府派出代表,赴美參加第一次美洲國際會議。

美國撇開在美洲地區具有重要經濟、政治利益的英法兩國,單獨邀請美洲諸國舉行國際會議的目的不言而喻。

英、美兩國在美洲地區主導權問題上一直存在重大矛盾,而二者間的矛盾,隨着美國政府試圖踐行門羅主義,採取步步驅逐英國經濟、政治勢力後,便變得越加激烈和尖銳。

十九世紀初,中美洲六國獨立後,英美兩國爲了獲取中美洲運河區的開鑿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1841年,英國出兵佔領莫斯基託海岸和巴亞羣島,1848 年佔領運河線路東端的北聖胡安,並利用當地的印第安土著首領爲傀儡,建立了一個接受英國保護的莫斯基託王國。

1849年3月,美國政府明確表態,強烈反對英國政府在中美洲地區擴張殖民地的侵略行爲!

1850年6月,顧慮於美國在北美洲、中美洲地區的局部優勢地位,英國政府被迫選擇妥協退讓的方式,與美國簽訂《克萊頓-布爾沃條約》。

根據條約,雙方不得謀求對中美洲任何地區的佔領;兩國均有權使用將來修建的運河。

條約簽訂之後,不甘心受美國政府逼迫的英國政府遲遲不履行條約。直到1859 年11 月,英國才同洪都拉斯簽訂條約,將莫斯基託海岸一部分歸還洪都拉斯,並承認洪都拉斯對巴亞羣島的宗主權。

1860 年1 月,英國政府在美國方面的步步逼迫下,與尼加拉瓜簽訂《馬那瓜條約》,確認莫斯基託王國的自治地位,並且約定最晚1894 年之前,將莫斯基託王國正式併入尼加拉瓜。

《克萊頓-布爾沃條約》的簽訂與執行,即意味着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中美洲地區,也宣告了美國對外擴張勢力的成功。

不過美國政府的行爲也讓英國、法國產生了忌憚,在之後的南北戰爭中,英法兩國聯手,扶持南方共和政府,意圖通過代理人戰爭的方式,遏制美國的統一和擴張,可惜英法兩國選錯了扶持對象,南方政府根本不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對手,僵持不過數年時間,南方政府最終失敗,而美國聯邦政府則通過南北戰爭和之前的墨西哥戰爭,擴張了領土面積,奠定了世界級大國的根基。

藉助南北戰爭的紅利以及之後二十餘年的本土大擴建時期,美國本土的資本家度過了野蠻的發展期,完成了由自由資本向壟斷性資本的轉變。

1880年之後,爲了減少生產成本、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美國本土的壟斷性企業,越過中美洲地峽,瘋狂的向南美洲各國經濟、政治領域進行滲透。

美國資本的持續涌入,對英法兩國資本財團而言,無疑是一場嚴重的挑釁,爲反擊美國資本的入侵,英國政府藉助它在美洲的軍事和政治實力,利用債務、軍購等手段,逼迫南美洲諸國政府頒佈特定法令,阻止美國資本對英法外資占主導地位的挑釁。

經歷長達數十年的對抗與競爭,自視國家綜合國力得到充分發展的美國政府,想要改變以前的被動弱勢地位,轉而以更加積極的方式參與到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事務中去,進而將英法等歐洲列強勢力驅逐出美洲,單獨充當美洲國際秩序的仲裁者。

關於建立美洲國家多邊組織的思想,在美國本土受到政界和壟斷性企業界領導人的普遍歡迎,他們把它看作是在西半球樹立經濟、政治霸權的最有效工具。

美國人不打算按照博利瓦爾的設想,即召開一次拉丁美洲會議,邀請美國作爲次要的與會國參加,而是在1880年6月提出了建立一個由華盛頓政府領導的泛美體制的構想,想把拉丁美洲國家納入強大的山姆大叔的保護之中。

他們企圖通過建立泛美聯盟達到的兩個基本目的,一個是經濟性的,一個是政治性的。在經濟上,美國想建立一個美洲關稅同盟,通過它剝奪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在西半球的商業和金融地位,由美國充當拉丁美洲的供應者和資助者。

在政治上,他們要建立一個強制性的仲裁體制,由美國佔據原來英國佔據的位置,充當美洲的大法官和仲裁者。關稅同盟和強制性仲裁意味着在新大陸建立了“美國統治下的和平“。

美國人的野心通過電報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倫敦的外交大樓中,一封封來往南美洲各國駐外使館的電報,快速傳遞着,而在南美洲最南端,沉寂已久的漢國政界,也因此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

“陛下,英國公使亞爾曼爵士希望帝國外交部與英國政府站在同一立場,拒絕美國政府的邀請,反對美國政府介入南美洲事務。”

皇宮外朝一處簡潔古雅的書房內,外交部總長鬍亞基和次長唐景嵩協同進宮,向李明遠轉述英國公使的要求。

“鋼鐵總產量世界第一,美國人自信心爆漲,迫不及待要取代英國人,做整個美洲地區的霸主,如果沒有意外變故,依照英國人擅長變通、及時止損的特性,說不定就讓他們得逞了。”

李明遠呵呵一笑,拿着英國人打趣。

“英國政府這次表現很急切,恐怕不會像中美洲那次輕易妥協,白白將倘大的利益讓給美國人。”

“把吞到肚子裡的肥肉吐出來,送給別人,換作任何人都不會情願。”

李明遠點明英國政府當前的處境,解釋道:“美國本土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糧食、礦產、人口、工業樣樣俱全,按照很多美國政客、財團的宣傳,說美國是天選之地,並不爲過。

而作爲美國曾經的宗主國,經歷墨西哥戰爭和南北戰爭兩次不失敗的干預後,英國政府便將美國設定爲威脅其全球海上霸權的第一假想敵,佔領運河區海峽,阻止美國獲得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力,支持西班牙王國對古巴的殖民統治,乃至在阿根廷戰爭末期,遠征軍干涉計劃失敗後,承認帝國對拉普拉塔地區的統治權,都可以當做英國人爲遏制美國在南美洲勢力擴張,所做出的佈局。

不過,英國政府還是小瞧了工業的力量,自1850年代起,以電力、內燃機、化工爲主導的工業變革席捲世界,憑藉老式蒸汽機積累的工業優勢,迅速被新工業技術取代,美國在南北戰爭後,用了二十餘年時間,便在新型工業總量上超越了英國,具備了取代英國海上霸權的工業實力,

對新工業改革速度認識不足,對美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速度預判錯誤,兩種因素疊加影響之下,纔會有英國政府今日之困境。”

“新型工業改革的速度實難預料,帝國本土的工業藉助新型工業革命,在二十年內,同樣實現了跨越性騰飛,只是,面對美利堅國政府如此大張旗鼓干涉南美洲事務,帝國政府是否要附和英國政府主張,拒絕參加那個所謂的美洲國際會議?”

“同意英國公使的主張,外交部聯合英國駐本土公使館共同發佈聲明,南美洲是所有南美人民的南美洲,不是美國人的南美洲,美國政府沒有權利對南美洲事務指手畫腳!”

聯想到美國本土隱藏的巨大工業實力,李明遠明確指示道:“不僅要配合英國發布外交聲明,海軍方面對南太平洋諸島的實民、要塞建設工作、夏威夷羣島移民安置運輸工作都要加快!

南太平洋是帝國未來擴張方向的重點,是連接遠東地區的樞紐,必須牢牢掌控在帝國軍隊手中,

夏威夷羣島位於北太平洋腹心位置,是美國前出太平洋的第一道島鏈和延伸,東瀛、帝國、美國、英國、法國皆想要將夏威夷羣島掌握在手中,而美國距離夏威夷羣島距離最近,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登陸夏威夷羣島最便捷,依照美國人秉性,他們遲早會對夏威夷羣島下手。”

“可是本土距離夏威夷羣島太過遙遠,而且第二艦隊(太平洋艦隊)實力遠不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美國人下定決心吞併夏威夷羣島,帝國海軍也難以阻擋。”

唐景嵩不禁出聲提出自己的見解。

“阻礙美國吞併夏威夷難度很大。不過在美國還沒有做好吞併夏威夷羣島的準備之前,儘量增加島上的華人移民數量,給美國人登陸製造麻煩,延遲夏威夷陷落的時間,對限制美國人在太平洋海域的擴張進展,仍然有很大的意義。”

“未雨綢繆,提前佈局,即使不能阻止美國最終吞併夏威夷,但是憑藉夏威夷羣島中,帝國掌控的力量,也可以迫使美國人坐在談判桌前,用其他方面的利益,換取本土在夏威夷羣島主權問題上面的讓步。”

理解了李明遠的意思後,唐景嵩恍然道。

“能夠保持夏威夷羣島獨立地位最好,如果不能阻止夏威夷羣島落入美國人手裡,移居到島上的華人青壯武裝,便是爲本土爭取利益的籌碼。”………………

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九,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十章 軍中比武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馬尤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五章 動員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十七章 掃蕩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