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

PS:五千字大章

歷史中某個節點的錯位,不斷引起一個又一個的連鎖反應,《排華法案》正式頒佈實行之後,無論美國政府是否承認,華人在美國被當做低人一等的種族,已經是公開的事實。

由《排華法案》而起,美國生物科學界、歷史界重新提起合理屠殺印第安人的事例,引述出一種優生學理論。

優生學理論根據人種、膚色不同,將居住在美國的國民分爲優生種族和劣等種族,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高盧人

、乃至斯拉夫人白人,被歸類爲優生種族,

墨西哥、古巴等混血的拉丁後裔,被歸類爲中間種族。

而華人、黑人、東南亞矮黑人則被歸屬爲劣等種族。

趁着美國各地掀起的排華風潮,優生學家們在報紙媒體上發表他們的觀點,低劣人種的子女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低劣,劣等人的孩子長大成年後,會繼承其父母身上的“缺陷”,繼續成爲窮人和罪犯。因此優生學家們到處宣揚跟低劣的人融合會導致美國“種族退化”,號召政府立法禁止有色人種與白人通婚。

優生理論的提出在美國民間引起廣泛的民衆響應。

1882年6月,弗吉尼亞州通過《種族純正法》,規定有色人種與白人通婚是重罪,其後阿拉巴馬州(又是它,排華風潮的重災區,對當地華人的迫害程度與加州一般無二。)和佐治亞州、加州也通過類似法律。因爲立國初期蓄努風起影響,

這種歧視有色人種論調特別受到南方州的歡迎。在很多南方州,歧視華人、黑人勢力迅速打着優生的旗號進行種族隔離。

狂熱的種族歧視風氣一旦被鼓動起來,便很難按照策劃者的計劃進行。

早期移民美國的民衆很大一部分是身上擔負刑事案件的犯人、流氓、街頭混混,抵達美國殖民地後,經過兩百餘年與印第安人的戰爭,養成了獨特的殘暴、畸形價值觀,以殘殺印第安人爲樂,收集被殺死的印第安人頭皮作爲戰利品,對待印第安人毫無底線、節制的屠殺,使美國民間一直瀰漫着歧視黃種人、不把黃種人當做與他們平等的人類看待的社會氛圍。

而隨着優生學理論的失控式發展,同屬白種人陣營,但是在歐洲諸國宗教文化中,被歧視的紅頭髮凱爾特人後裔、西班牙後裔也遭受了不平等的對待。

狂熱的部分美國白人,繼續在白人階層中劃分等級,繼續按照膚色、頭髮、身高、宗教文化等因素,把不同種族的白人劃分爲三六九等。

1882年8月,部分激進的優生學家們提出一項邪惡的操作。

將歧視打擊的範圍擴大到白人族羣中的貧民、罪犯、娼妓、殘障人士等社會底層,

他們被貼上爲“社會缺陷人羣”的標籤,優生學家毫不留情嘲諷他們爲“社會寄生者”,應該被“一勞永逸”地解決。既然殺人不行,那就讓他們斷子絕孫吧。

9月17日,十二名印第安納州議員發起

剝奪社會缺陷人羣生育權的提案,主張禁止此類人羣生育後代。

9月22日,印第安納州政府以301反對,217贊成的結果,駁斥了優生學者們的議案,

不過,政府的反對並沒有打消他們的念頭,相反的是,看到越來越多的美國羣衆接受他們的主張,優生學者們受到鼓勵,繼續在失控的道路上狂飆突進。

與有色人種,特別是與華人通婚的白人女性,被家庭排斥,他們生下的孩子劃入有色人種族羣,被剔除出白人族羣範圍內。

美國政府沒有單方面撕毀《華工遣返協議》之前,近三十年間,約有57萬人次華工抵達美國,排除遠洋運輸途中因疾病、風暴等事故死亡和已經返回回南美本土、遠東故鄉的人數,1882年4月份,全美大約有31萬華工和具有華人血統的華人、白人混血兒後代。

進入異國他鄉闖蕩,勤勞吃苦的華工們雖然遭受白人男性歧視,但是那些完成勞工工期、在美國地方從事雜貨鋪、貨郎等生意的華人男性們,相對而言,在與白人女性的接觸中,能夠受到更爲溫和的對待。

醫藥郎中、鄉間小貨郎、小雜貨店主們經常與白人女性接觸,久而久之,一部分出身美國社會底層的白人女性被華人男性特有的東方氣質所吸引,排除了家庭的阻礙和周圍的目光,嫁給了和她們膚色不同的華人。

南美漢國崛起帶來華人精神上的解放,剪掉辮子、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後,稍稍注重打理個人穿着、外貌的年輕華人勞工們,漸漸破除美國主流社會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污衊,因此,隨着滯留美國的時候越來越長,長年單身的華工與白人女性結合的事例逐步增多,至南美漢國方面準備統計離美華人數量時候,才發現總計30萬申請移民南美漢國的羣體中,白人女性數量突破4萬人,男性華工和白人女性的混血後代數量,也將近10萬人。

算上雙方結婚,但是不願意跟隨華人丈夫離開美國的數額,與男性華工結婚的美國普通女性大概在5萬餘人。

不是所有的白人女性嫁給華人丈夫後,都願意離開長久生活的美國,同時,也不是所有留美華人,都願意接受漢國伸出的援助之手,捨棄部分家業,回到陌生的南美漢國。

包括華工、嫁給華人的白人女性、混血兒後代,被漢國政府默認爲華人族羣的總人口數量約36萬,而最後,選擇離開美國的總數量也只是爲30萬。1萬多嫁給華人的白人女性和4萬多華人依舊選擇留在美國。

人各有志,留美華人有他們的考慮,漢國政府方面也有選拔移民的具體要求。

每年要求移居南美本土的華人數量早在兩年前,便超過漢國遠洋運輸船隻的承載極限,漢國本土也過了但凡是華人就一律接收的初期階段,要求移民南美本土的華人數量很多,只有符合政府移民標準的人羣纔會接收,像那種地痞流氓出身、社會渣滓的傢伙,即使僥倖躲過入境審查,後續被發現後,照樣逃脫不了發配殖民地的命運,至於對他們進行社會改造,上至皇帝李明遠、下至普通的漢國百姓,都沒有那個心思,如果耗費大量精力,試圖改造一個本性頑固的社會渣渣,倒不如重新接收幾個生性樸實、遵紀守法的普通華人來的經濟實惠。

派遣遠洋運輸船隻幫助華人撤離美國是出於民族、國家道義,至於不願意撤離的數萬華人,漢國方面也不會強求。

自1882年5月6日第一批三十餘艘遠洋運輸船隻抵達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邁阿密起,起始至南美本土,沿着大西洋、太平洋兩個方向的運輸船隊,持續不停的駛往北美地區。…………

排華法案的影響超出歷史同期,爲了及時掌握美國國內局勢變化,李明遠專門召集原駐美移民事務負責人王有田、外交部總長鬍亞基等人,詢問相關情況。

“加州、阿拉巴馬州兩地的排華情況最爲嚴重,當地的激進份子不僅排斥、驅逐,連一些留着黑頭髮,相貌接近華人的白人女性也會遭到他們的迫害……”

原駐美移民事務負責人,現督察院御史王有田彙報道。

“過猶不及,美國人會爲他們的行爲付出代價。”

李明遠從未對美國人的道德下限抱有幻想,美國國內因爲《排華法案》的頒佈,進而將種族歧視擴大化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感到奇怪。

“安南華人運輸行動進行得如何?抽調遠洋船隻運輸美國華人,會不會對安南行動造成過大影響?”

“截止十月中旬,已經有約76萬安南華人抵達本土,剩餘26萬安南華人預計將在1883年2月份前,搭乘運輸船抵達南美本土,抽調部分遠洋運輸船隻,不會對安南運輸行動造成較大影響。”

劉樸回覆道。

“美國政府對於遣返華工非常積極、主動,大西洋、太平洋沿海地區,不僅有本土的遠洋船隊轉移華人,也有美國國內的航運公司,接受美國政府調派,免費承擔運輸華工任務。”

王有田解釋道。

“也算不上全部免費,雖然美國航運公司沒有對華人徵收乘船、運輸費用,但是遠洋運輸的費用卻由美國政府支付。”

胡亞基搖搖頭,困惑道“美國國內工業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承擔基礎建設任務,而華工能吃苦、工資要求低,難道他們僅僅因爲所謂的人種區別,就放棄低廉的成本優勢,寧願用高出華工兩倍的價格,僱傭本土白人?”

“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因素。”

李明遠查閱過美國近年來人口增長數據,發現因爲南美各國持續動盪的因素,美國人口比歷史同期增加了近300萬。

額外的300萬移民需要工作養活他們的家人,爲此,將勤勞、能吃苦得華人作爲替罪羊驅逐出美國,然後用華工離去後留下來的工作崗位,來安置白人移民,比單純考慮華工低廉的成本,更具有長遠的利益。

李明遠將美國移民數量倍增,導致美國政府對待華工態度變化的原因,解釋給衆人聽後,

繼續道:“所謂華人的劣根性只是美國政府實行《排華法案》,隨意找到的一個藉口。

南美本土在大力增加移民、人口數量,美國政府也在大量接收白人移民。

美國政府爲了給白人移民騰出工作、生存空間,可以毫無顧忌得對華人進行驅逐、迫害,至於美國政府敢於這麼行事的原因,無外乎清廷腐朽沒落、行將崩潰,而本土政府實力尚弱,無論人口、國家工業實力,都無法和美國相比。

落後就要捱打,國家落後、虛弱,國民就會在國外遭受其他國家欺辱、迫害。

諸位,美國人可是給本土政府上了一堂直觀的“教育課”,所有漢國國民,都要牢牢記住美國人給予華夏民族的恥辱,永遠不能忘記!”

“君辱臣死,國家民族受辱,爲臣子者唯有忍辱負重,以報今日之恥辱!”

劉樸、王有田一致同聲道。

“知恥而後勇,《排華法案》侮辱的是整個華夏民族,本土政府不僅要對美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還要用實際的科技成就,表明華人不是低人一等的民族,華夏民族同樣能夠研發出領先世界的工業成果。”

在這個時代時代生活的時間越久,李明遠越是感受到《排華法案》對整個華人族羣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的打擊是何等嚴重,因此爲了提振華人精神,李明遠決定改變在科技領域,一味低調發展的策略。

“通知長安電力公司,後天我會親自到普里梅羅河水電站視察,屆時禮部宣傳司、工業部電力司各自派出得力官員,務必讓西方列強尤其是美國人知道,世界上第一臺實用型水力發電站,是大漢國的普里梅羅水電站!

漢國在新興科技領域,並不比美國白人差!”

1878年10月,漢國科學院主導的旋轉磁場型發電機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同年11月,梅里普羅水電站連同梅里普羅大壩建設工程同步起步,1882年3月,水電站總體建設工程建成收工,次月,三座改進型旋轉磁場型、能夠提供30kw電力的中型發電機被運送至水電站進行安裝調試,1882年4月21日,

夜色下寂靜、漆黑的長安城,第一次接收到電力帶來的光明。

其實,依照漢國在電力方面的技術儲備,早在1880年前,漢國科學院便具備了爲長安城輸送電力的技術能力,但是考慮到未來電力發展的方向,李明遠拒絕了本土和聘請的外籍科研人員的建議,執意將長安普里梅羅水電站的運行時間拖延至1882年。

所謂世界第一實用型水電站的名頭,李明遠原本並不在意,但是在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大力宣傳漢國在新興電力領域的發展進步,則變得非常有必要性。

“陛下,科學院製作的鎢絲白熾燈數量超過兩千盞,是否藉助長安電力公司提供的電力,安裝在長安城主街道中?”

“白熾燈的真空性、鎢絲的冶煉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科學院採用以氮氣填充燈泡內部和以電解法冶煉鎢金屬的方法,基本解決了白熾燈真空性問題和鎢金屬冶煉成本問題,目前製作一盞白熾燈的成本由10.7漢元縮短至5.2漢元,初步具備安裝在長安城主街道的可能。”

燈泡製作成本和電力成本是限制白熾燈廣泛應用的兩大難題,6.2漢元每盞電燈和每月2.4漢元的電費成本,仍然是普通民衆無法接受的價格,因此,當前的鎢絲白熾燈只能用於京城長安主城區。

“暫時先在長安主城區六個街道安裝600盞白熾燈,每天傍晚六時至十時,定時由電力公司輸送電力。”

“是,陛下。”

工業部總長記下李明遠的命令,斟酌提問道“戴姆勒先生研發的V型雙鋼汽油機是否也在宣佈之列?”

“不必,汽油內燃機還不具備廣泛實用性的能力,未來五年內,本土在汽油內燃機方面的研究,以技術儲備爲主,執行公開商用型一代,技術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三代技術更替制度,直白來說,就是將與西方列強國家科技性能持平或者略優的內燃機技術投入商業領域生產,將領先於商用領域,且基本掌握的內燃機技術封存保密,將遠超過當前技術水平,還不具備投入市場生產的內燃機發動機技術,納入重點研發名單,集中主要科研人員進行研發。”

在科技領域具備先知般的目光,可以讓漢國的科研學者們少有許多彎路,比如內燃機方面,在1876年初步確立內燃機項目時候,便否決了燃氣型內燃機的研發方向,使得科學院的相關科研人員們,能夠自始至終將精力一直放在汽油型內燃機方面。

“本土整體科研水平仍然大幅落後西方國家,電燈和水電站項目投入商用,瞞不住西方國家的眼睛,公開也無妨,但是內燃機、潛艇、飛艇等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研發項目,絕對不可以泄露一絲一毫的信息!”

“是,陛下!”

十餘名坐在宮殿椅子上的官員站起身,認真道。

“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方面都在進行潛艇技術性能的研究,雖然美國人霍蘭拒絕了本土政府的邀請,但是水下潛艇的主要戰略用途,包括潛望鏡在潛艇上的應用等細節方面,我也給科學院的研發人員們提出了多次建議。大漢國本土的科研技術不能過度依賴西方洋人,沒了霍蘭,漢國也要研發出超一流的水下的水下潛艇!

劉部長,給海軍部傳令,研發潛艇的項目不用急,十年、二十年我都能夠等的起,但是如果在1900年之前,潛艇項目還沒有突破近海實戰性技術難關,我就要追究他們失職的責任!”

“臣會把陛下的命令一字不變的傳達給海軍部。”…………

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十七章 掃蕩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三十四章 交談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零二章 大擴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強盜的邏輯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