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

本土官方、民間諸多航運公司馬不停蹄的往返遠東和南美兩地,將翹首等待的百萬華人,一批批運輸回南美洲。

時間在緊張有序的運輸行動中,緩緩向前推進。

1881年10月中旬,爲保障無煙火藥的原料供應,漢國鋼鐵聯合體在本土化工專家和十餘名德國工程師協助下,開工建設第二座硝化甘油生產廠。

1882年2月,B型單基火藥完成最後一一輪實驗驗證,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半個月後,雙基無煙火藥ballistite採用添加百分之十的樟腦爲穩定劑的改進方案,解決了火藥安全性和穩定性問題。

1882年3月1日,第一批以苦味酸爲原料的105毫米火炮交付部隊使用,由此,漢國陸軍擁有了一種自主化研發、生產的新型火炮。

1882年3月12日,剛果殖民地完成行政規劃調整,總面積約230萬平方公里的剛果(包括早期用部分剛果內陸地區與葡萄牙人交換的卡賓達沿海區域,剔除了一部分交易出去的內陸地區,總面積比後世剛果減少約4萬平方公里。),被分割爲5個相互獨立的殖民管治區和一個總督府直轄區。

除金沙薩作爲總督府駐地,接受中央政府派駐的總督直接管理,其他5個殖民管治區,每個行政區下轄若干個接受皇帝任命的土王和酋長,土王和酋長擁有對所屬地區的部分管理權,平日負責協助總督府徵調土著勞工,進行殖民地交通建設、開挖礦產資源等任務,戰時,集結土著部落青壯,聽從殖民政府派遣的中下級軍官命令,共同對歐洲殖民軍作戰。

爲避免與英法兩國激化矛盾,本土政府相繼放棄了在南洋安南地區和非洲東海岸建設的移民據點,勢力收縮以後,除去作爲本土領土經營的薩摩亞羣島、波利尼西亞羣島、復活節島等南太平洋島嶼,漢國真正擁有的殖民地,只剩下剛果一處。

剛果面積廣闊,金、銀、銅、鐵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所以,當1881年1月份,第一批出產自剛果中部剛果河流域的近3600千克金砂石,通過遠洋運輸船,運回本土精煉後,中央政府對剛果殖民地的態度也愈加重視起來。

1881年3月,一批600名正規軍搭船抵達剛果殖民地,加入剛果守備軍戰鬥序列,1881年4月,一批本土淘汰的初級鋼鐵冶煉設備送抵剛果殖民地,並於兩個月後投入使用。

1881年7月,剛果殖民地得到31名軍醫郎中以及價值20餘萬漢元的防熱帶疾病藥品補充。…………

在本土政府的持續支持下,自1881年11月19日起,每隔一段時間,便有一批搭載金、銀、銅、鐵、鑽石之類的金屬礦石或者珍貴礦物的運輸船隊,沿着大西洋航線,進入本土港口。

數量可觀、價值昂貴的金砂石,經過精煉後,能夠爲本土帶來急需的黃金儲備金,穩定以金本位爲主的本土貨幣金融體系,而與此同時,隨着國家財政狀況的改善,國民生活水平以及年移民數量的逐年提高,本土人口也在1882年3月份,突破1000萬大關,達到1026萬的規模。

人口規模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本土生活對普通華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來源於西方文明國家對華人越來越嚴重的歧視和暴力迫害,致使留居海外的華人,爲了自身和家庭親屬安全,不得已放棄在當地積攢下的家業,再經歷一次顛沛流離的遷移。

1882年2月7日,二百餘名白人男子以三個白人死在唐人街爲藉口,持槍闖入洛杉磯華人街,對絲毫沒有防備的華人,不分老弱,進行殘忍的搶劫、毆打、殺戮。

“暴徒在屋內發現八名中國人戰慄地縮在一角,或藏身箱子中,中國人跪地求情,無效。暴徒把他們拉出街外,任由激怒的羣衆處置,中國人之中,有兩個是小孩。有中國醫生姓董,人緣極好,甚得相熟的白人尊敬,亦在這次騷亂中爲人吊死,並有人將他的小指制去以取其戒指。“

慘案發生後,一家相對中立的歐洲報紙報記錄道“在此次慘案中,單是遭勒斃的中國人即有21人,其中沒有一個人與唐人街的白人被殺事件有關。“

1882年2月12日和3月21日,美國白人暴徒相繼發動了兩次武裝攻擊舊金山唐人街的行

動,二十餘名華人在暴動中喪生,面對持續不斷的暴力迫害事件,美國政府不僅未加制止,反而在5月6日,通過了旨在將華人驅逐出美國的排華法案。

以1882年5月6日排華法案爲標誌,美國從地方到聯邦的一系列排華行徑逐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潮。

排華法實施後,社會上的排華暴力事件合法化,不僅驅逐、迫害和殘殺華人的暴力事件更加頻繁,而且規模愈來愈大。

1882年7月,西雅圖的反華騷亂持續了四個月,排華分子發誓要把華人從該城驅逐出去。部分華人青壯在漢國外交機構組織下,竭力抵抗。即便如此,還是有100餘名華人被白人殺害。

緊隨美國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美洲各國亦先後頒佈法案,禁止華人境。

1882年8月,危地馬拉總統宣稱,禁止中國繼續向危地馬拉移民,並於次月下令,凡居留危地馬拉的華僑準其隨時領取護照出境,出境後不得重新人境,此後新人境的華人一經發現立即驅逐出境,如有協助其人境者,按法令治罪。

10月,古巴殖民政府下令“在禁例期內,中國工人從別國口岸或地方來古者爲違法”,禁止中國勞工人境。

1882年11月,秘魯政府撕毀漢、秘兩國有關華人可以自由人境的規定,於下令限制華人人境,接着又下令禁止華人入境。

到1882年年底,加拿大聯邦議會通過排華法,經總督批准,於1883年正式生效。

加拿大“華人移民條例”共43條,其主要內容爲華人或具有華人血統的人,以後不許以移民身份進人加拿大。

現居加拿大的華人,其家屬不得來加拿大居留,

現居加拿大的華人,離境以兩年爲限,逾期不準重返加拿大;

重返加拿大的華人,以溫哥華爲人境口岸,輪船運載華人只准每250噸重接載一人。…………

因爲漢國崛起南美洲的刺激,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諸國更加忌憚華人移居當地的威脅,於此相對應的是,他們比歷史上,更早制定出、措施更加激進的排華法令,幾乎完全斷絕了華人在當地留居的可能。

由於美洲各國都先後頒佈排華法案或下令禁止華人移民入境的影響,可供遠東華人和海外華人選擇的出海目的地大爲減少,遍觀世界,能夠容納華人的海外地區,只剩下南洋、南美漢國兩處。

南洋諸國皆處於英法荷等西方國家殖民統治下,他們對華人採取排斥和打擊的態度,華工移民在當地始終是處於被奴役、被壓迫的地位,也只有南美漢國,纔是唯一能夠接納他們,給予他們平等地位的國家。

漢國方面暫時沒有能力還擊美國政府對華人的迫害,只能以全力以赴的姿態,抽調所有能夠搜尋到的船隻,分別派遣運輸船隻趕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古巴等國,將那裡飽受欺辱、迫害的華人接回南美本土。

諸國對華人不加掩飾的歧視、迫害,總共致使數千名海外華人喪生,於此同時,赤裸裸的感受到西方白人社會對華人骨子裡的蔑視、敵對,許多見識到近代文明的華人青年,在感受到激憤、恥辱之後,也覺醒了內心潛藏的熱血,進而踏出了第一步,選擇了一條與他們歷史命運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三章 佔領礦場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第三十四章 交談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九,二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七十二章 臨行前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三百章 被封鎖弊端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465章 無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一百五十章 整體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