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

就宋卡問題的處理及後續應對泰國、海峽殖民地的干涉商量出一個初步的對策後,

梅東興接着講出另外一件要事,

“前天晚上,吉隆坡甲必丹、霹靂州甲必丹、丁加奴州甲必丹等共十七位馬來半島華人甲必丹,託章大人留在南洋的親族給我們留信,聲稱願意與南洋軍團合作,共同驅逐進入馬來半島地區的印度殖民軍警和勞工,而且爲了說服南洋軍團牽頭組織,他們還提前預備好了30萬兩白銀,答應事成之後,再交付100萬兩白銀作爲報酬,諸位,你們怎麼看這件事?”

“中央剛剛傳達命令,南洋軍團和太平會等外圍組織要收縮在南洋的勢力範圍,因爲印度軍警和勞工的事情強出頭,只怕會讓英國人更加忌憚我們的勢力,與中央政府的指令相違背,我認爲,不應該答應他們的條件,替那些甲必丹和支持他們的土著酋長強出頭。”

“英國人引入印度殖民軍和武裝警察,首先損害的是馬來半島土著酋長和依附英國人勢力的華人甲必丹,勢力收縮以後,我們在南洋的勢力範圍主要分佈在納土納羣島和宋卡兩個地區,印度殖民警察的存在威脅不了納土納羣島和宋卡的安全,在下同樣認爲,不應該介入馬來半島土著酋長、海峽殖民地華人甲必丹們與印度軍警的衝突中。”

“梅大人,在下有點不同的看法。”

“陳兄弟請說。”

“英國人引入印度殖民軍和武裝警察,無非是平衡土著酋長和甲必丹們的勢力,在三方勢力之間製造矛盾和不和,從而挾制土著酋長和甲必丹勢力的增長,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土著酋長、甲必丹們都是依附英國人的附屬勢力,他們與印度軍警的矛盾與南洋軍團無關,

但是,諸位大人不要遺忘了另一點,英國人從印度引入的不只是印度殖民軍隊和、武裝警察部隊,還有一批數量更多的印度勞工,中央政府派遣部隊駐守南洋,看中的是南洋距離大陸地區近、華人移民衆多的原因,

最近十年,本土地區百廢俱興,急需青壯勞力補充,南洋本地華人和來自大陸地區的勞工,一批又一批的轉移到本土地區,雖然中原、江南地區災害頻發,在大陸地區活不下去的同胞源源不斷的出海謀生,填補了南洋本地華人遷移南美后留下來的人力空缺,

但是移出和輸入的人口一直維持在一個大致平衡的狀態,從1870年到現在,南洋地區總的華人數量並沒有明顯性增加,稍後十年二十年,國家打通本土到南洋的太平洋航線,往返南美、南洋的遠洋運輸船隻數量更多,南洋當地的華人人口流失速度可能是現在的兩倍或者三倍四倍。

南洋是連接本土和大陸的中樞紐帶,咱們華人從兩百多年前開始,就不斷下南洋謀生,南洋各地幾個重要的城市和礦產產區都是在華人來到當地後,才發展起來的,南洋氣候炎熱、瘟疫、蛇蟲遍地,自然條件遠遠比不上土地肥沃、四季氣候涼爽溫和的潘帕斯平原,

隨着下南洋華工們對本土瞭解的增多,最後願意在南洋留下來的人數只會佔總人數的一小部分,南洋地區華人人口流失或者是人口數量長時間停滯不增長,留下來的人力空缺要麼被當地土著補上,要麼被英國勞工填補。

當地土著懶惰成性,他們佔了土地,不會開發利用,最後仍然要靠華人開墾開發,而印度勞工雖然效率也不高,但是因爲秉性順從馴服,再加上印度距離南洋近以及印度本土人口數量龐大兩方面原因,他們很有可能取代華人同胞,成爲南洋第一大外來人口。

梅大人、王將軍、李將軍、樑大人,想必四位都明白殿下的英明神武,根據本土目前的發展速度和殿下的雄才緯略,不出二十年,本土人口必然是現在的兩到三倍,那時候國家綜合實力遠超過現在,南洋地區對國家的發展也會更加重要,殿下和中央諸位大人們不會一直看着南洋被西方列強掌控,

但是,如果依照最壞的情勢發展下去,印度勞工取代華人成爲南洋第一大外來族羣,本土有實力將軍事實力投送到南洋地區,也很難在印度勞工與西方列強合作的條件下,達到目的。”

“殿下確實有未來插手南洋的打算。”

樑興點點頭,開口道“不過,陳兄弟認爲認爲印度勞工的持續移入,會取代我們華人,成爲南洋第一大外來族羣的擔心單有點多餘。”

“請樑大人爲在下解惑。”

“原因有四點。”

樑興解釋道“一,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底層印度人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遷移和出海移民需要得到地主和土邦土王的許可才能通過,而底層印度人相當於土邦土王和地主的私有財物,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答應放底層印度人移居海外。

其二,印度本土大小數百個小邦國,

一個印度人從居住地方離開,要經過許多不同土邦統治領地和繳納每個領地設立的稅收才能出海離開,但是底層印度人本身就一無所有,更不可能支付起出海的花費和稅收支出。

其三,南洋受到東方文化圈影響,而且江南沿海地區百姓有下南洋習慣,華人下南洋後,能夠很快在當地立足,而印度人卻沒有這種優勢。

其四,印度勞工遷入馬來半島,本身不是自發性的,而是由英國人主導情況下,被動移入,這種情況下,每移入一批印度勞工,印度總督殖民政府都需要與印度土邦王公協調,兩方達成一致後,再花費一部分運輸成本才能將人運輸到馬來半島。

海峽殖民地接受印度總督領導,小規模的印度勞工移入,還可以靠印度殖民政府與印度土邦王公協調解決,但是大規模的勞工輸出,不僅會帶來大量的成本支出,而且也會激化印度殖民政府與土邦王公的矛盾,在經濟和潛在政治利益上面,大規模輸出印度移民並不划算。

所以,綜合四個方面的因素考慮,英國人就不可能大規模引進印度勞工,但是從海峽殖民政府目前的行動分析,小規模的印度勞工輸入和印度軍警常駐馬來半島,怕是已成定局,單靠馬來半島土著酋長、甲必丹們的阻撓反對,最多延緩他們移入的時間,卻改變不了英國人的決心。”

“靠土著酋長、甲必丹們成不了事,不過藉着他們的手,挑起與英國人的矛盾,對改善南洋軍團在南洋的處境有一點幫助。

樑兄弟,你替我回絕他們的邀請,就說南洋軍團實力不足,無法支持他們的行動,不過,爲了表示對他們正義行爲的支持,南洋軍團願意處理一批德式步槍給他們,同時建議他們限制事態發展,只針對印度軍警、勞工製造事端,不要把事情擴大到英國白人殖民軍隊身上,免得最後難以收場。”

“職下明白,南洋軍團和太平會將置身土著酋長、甲必丹與印度軍警衝突之外,不會給英國人留下把柄。”

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六十七章 會見威斯特上校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馬尤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第二章 暴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與民同樂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