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

15日傍晚,英國遠征艦隊抵達拉普拉塔河入海口港灣,當戈登發現布宜諾斯艾利斯城頭的藍色聯邦旗消失,被換上赤色龍旗的時候,惱羞成怒之下命令艦隊對布宜諾斯艾利斯實行炮擊!

震耳欲聾的炮擊持續了整個傍晚,莊嚴宏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剛送走舊的主人,又迎來一個新的施暴者。

厚實高大的城牆在炮彈轟擊下留下一段段狹長的缺口,舊傷未復,新傷又臨,接連遭到兩次攻擊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宛如飽受摧殘的少女,滿目看去,遍是殘垣斷壁,全然沒有往昔南美巴黎的盛時景象。

夜晚十時許,英國遠征艦隊中,戈登驅使着一羣沒有來得及修整適應的英軍士兵乘坐一座座型登陸艇,向靠近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的沿海灘地發起進攻。

藉助艦隊重型火炮支援,登陸英軍輕鬆佔領無人防守的近海灘地,並且一路推進至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牆外圍。

第二天早上,太陽剛剛從海平面升起,急不可耐的英軍士兵沿着國防軍幾日前的攻城路線,再次對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發起進攻。

城牆缺口、街道民居、政府大樓等城內區域成爲兩軍爭奪的重點。

橫衝直撞、氣勢奪人的英軍士兵剛一進入城內便遭到國防軍的強力反擊。

迫擊炮、機槍、手榴彈,各種巷戰武器從四處襲來,令英軍士兵防不勝防。

戰至午時,總共入城四千人的英軍部隊便付出了八百餘人傷亡,剩餘英軍部隊則在國防軍層出不窮的打擊下龜縮於城牆缺口一角,不敢向城內進發一步。

城內戰事情況迅速被彙報給安坐於君士級戰列艦之上的戈登,面對國防軍的頑強抵抗和入城英軍軍官的強烈建議,戈登權衡利弊之後,不得已做出命令部隊撤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區的決定。

第一場聲勢十足的進攻作戰以虎頭蛇尾的方式草草結束,往日自詡中國通的戈登也禁不住對眼前的敵人產生了疑慮。

二十年前,與太平軍作戰過程中,戈登能夠迅速觀察出對方的弱點與不足,而二十年後,英國軍隊換裝了射速更快、精度更高的後膛膛線步槍,配備了殺傷力更加強大艦炮以及改進型的加特林機槍,然而剛一碰面,八百多名英國正規軍失去戰鬥力,無法再參與後期戰鬥。

戈登很好奇對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二十年前鎮壓太平天國戰爭中,散兵遊勇組成的洋槍隊屢屢擊敗有兵力優勢的太平軍,多年作戰經歷中,洋槍隊總共傷亡人數不過近千人,而上午一戰,傷亡八百正規軍,損失程度比起洋槍隊數年還要嚴重。

前發槍時代的排槍擊斃戰術正逐漸被淘汰,祖魯戰爭的教訓第一次讓英國人明白,野蠻落後的非洲土著同樣能夠殲滅大兵團作戰的英國軍隊。

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內的英國士兵匆匆撤離。

停泊於拉普拉塔河口的英軍艦隊停泊於沿岸港口,與城內及周邊區域的國防軍形成對峙態勢。

下午兩時三刻,一隊二十餘艘炮艦、中小型護衛艦組成的艦隊脫離英國遠征艦隊,調轉船頭向巴拉那河方向行進。

巴拉那河近海區域支流拉普拉塔河水流湍急,平均寬度50公里,最寬處290公里,但是當艦隊向內陸深入,進入巴拉那河主航道的時候,相對變窄的河道和水深對於排水量上萬噸的君士級戰列艦有十分大的限制作用。

彷彿蛟龍入淺灘,小山一般的英海軍主力軍艦無法進入巴拉那河內陸部隊,但是僅僅護衛艦標準的鐵甲艦對國防軍的壓力也遠勝過十年前的巴西海軍。

三個多小時後,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部,巴拉那河入海口南部沿岸小鎮蒂格雷,一萬餘國防軍士兵正緊張忙碌着。

蒂格雷小鎮距離沿河港口約十多公里,在小鎮近郊的連綿密林中,馬嘶牛鳴的噪音破壞了當地寧靜祥和的氛圍。

拉普拉塔平原溫和溼潤的自然環境爲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從立國南美起,經過十年發展,漢國本土的畜牧業已經成爲政府財政收入一大來源。

據農業部官員統計,南美漢國本土110餘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飼養着超過1500萬頭牲畜,從事牲畜養殖的百姓家庭超過20萬戶,平均每戶農戶農牧民飼養着七八十頭牲畜。

漢國畜牧業養殖以牛、羊爲主,本土1500餘萬牲畜中,牛、羊牲畜數量超過1000萬頭,

馱馬、羊駝數量300萬頭,豬、鹿等牲畜約200萬頭。

紮根南美十餘年,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習性在一日日的適應中慢慢發生着變化。

以大米、白麪爲主食的南北地區華人,逐漸接受了牛、羊肉與米麪搭配的飲食習慣。

恩特略里奧斯省與科聯特斯省是阿根廷的稻米主產地,當兩省落入國防軍控制後,漢國本土的稻米供給更加充裕,每年多餘的稻米產出被遠洋船隊運輸至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僅僅稻米出口一項,每年爲漢國政府提供着可觀的收益,有效緩解了國防軍擴軍備戰帶來的財政壓力。

糧食、牲畜行業科技密集度低,但是在有機化肥未應用於農業生產前,南美拉普拉塔平原產出的糧食、牲畜對歐洲等地區具有高價值優勢。

成羣成隊的馱馬被士兵們拉出樹林,馬背上兩邊對稱的搭載着兩個大揹簍,用以揹負建造坑道、戰壕挖掘出來的泥土。

馱馬、羊駝是國防軍各部隊的行軍標配,一般而言,一個混成旅滿編9000人配備馱馬2000匹,大羊駝500頭,警備軍一個旅配備馱馬1000匹,羊駝300頭。

暴雨陰天情況下,各旅級部隊也會配備一定數量的水牛,用以替代馱馬在泥濘道路行進。

下午五時許,蒂格雷鎮國防軍駐防地,崎嶇轉折的坑道、戰壕附近燃起一束束筆直的炊煙。

一口口八十釐米長的行軍鍋中放滿大塊大塊的牛羊肉,隨意撒下青菜、油鹽調料等配料,就近收集的木柴放在鍋下散發着炙烤的熱量。

“咕咚咕咚”

沸騰的鐵鍋裡冒起一團團水泡,濃郁的肉香積聚在戰壕上方,誘引着士兵們的食慾。

到了開飯的時候,勞碌一天的警備軍士兵們放下手中工具,用附近小溪中清水清洗下沾滿泥土的雙手,然後排着隊列等待戰地中的晚餐。

肉湯、土豆、米飯,一份簡單又豐盛的晚餐吃在士兵們口中,慢慢緩解着他們的疲勞。

五時兩刻,士兵們剛剛吃過晚飯,一支不請自來的艦隊攪動了整個國防軍陣地。

“敵艦來襲!全軍戒備!”

凌厲的預警聲響徹蒂格雷小鎮,上萬人的部隊經過短暫混亂,迅速分成前後兩支部隊,趕赴預設陣地迎敵!

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八十五章 後續部隊情形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華人士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離準備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七十二章 臨行前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後續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業產業以及航運業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業產業以及航運業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