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亞三

ps:感謝小白菜燉蘑菇同學、20180206182936207同學打賞支持!

下週有兩門要考試,又要斷更最少一週,抱歉。

安東尼奧衝突事件發生後,馬普切人與阿根廷白人間的關係又變得緊張起來,四月十二日,阿根廷對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實行經濟封鎖,關閉了位於兩方控制邊界地區的貿易渠道。

四月十三日,伊里亞答應葉成林的要求,帶領部落中僅存的十七名青壯加入混編軍團。

四月十五日,感受到來自阿根廷方面的敵意,巴塔哥尼亞各部落的酋長開始動員族中青壯參加葉成林的部隊,由此,前期陷入停滯的招兵工作迅速開展起來。

謝拉格蘭德,國防軍巴塔哥尼亞軍團臨時駐地,葉成林看着各個部落酋長遞交過來的信件,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和西班牙白人打了幾百年的交道,他們從西班牙人那裡學到許多西方社會的東西,如果依舊把他們當做不開化的野人對待,成立巴塔哥尼亞混編軍團的任務永遠也不可能完成。

漢國在巴塔哥尼亞的軍事實力只有一個151人的步兵連和三十四名調派過來的軍官。

依靠手下不到兩百人的部隊作爲支撐,葉成林在巴塔哥尼亞前期的招兵工作遇到許多困難。

首先是作爲部落上層階級的酋長們擔心派遣部落青壯參加隸屬漢國的部隊可能破壞兩方的和平局面,導致戰爭再次爆發,因此他們雖然表面上尊奉李明遠爲巴塔哥尼亞國王,實際上卻不願意配合國防軍的行動。

其次,巴塔哥尼亞印第安軍事武裝力量由一個個中小型部落構成,而武裝力量的核心戰鬥力是像伊里亞一樣的部落勇士,得不到他們的認同,即使十三個印第安大酋長全面d投靠漢國,葉成林也很難從巴塔哥尼亞印第安部落中招收到足夠的兵源。

伊里亞三人與阿根廷白人發生衝突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忍耐一時,以伊里亞等人的退讓道歉換取事件的解決,不過當葉成林趕到現場,面對尚可控制的局面,他選擇了最激烈的應對方法,不給予對方反應的機會,直接命令跟隨而來的兩名部下開槍射殺挑釁的阿根廷白人。

葉成林看似魯莽的舉動實際上卻大有深意,按照當時的情景,三人趕到現場幫助他們解圍,會得到伊里亞等人的感激,不過這樣的結果卻不是葉成林需要的。

李明遠給他下達的命令是掌控巴塔哥尼亞的局勢,儘量將當地的印第安武裝力量控制在國防軍手中,單純的你好我好的幫助別人做好事並不符合漢國的利益。

佔領阿根廷以後,巴塔哥尼亞肯定也會作爲本土領土合併進漢國國內,那時候原本寄希望於用漢國抵禦阿根廷侵略的印第安酋長們,很大可能變爲阻礙漢國控制巴塔哥尼亞的障礙,所以,用抵禦阿根廷侵略的名義將分佈於各個部落的阿根廷青壯集中到國防軍控制之下,一方面削弱了印第安酋長們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集結起來的印第安青壯在來年的統一阿根廷之戰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大量傷亡。如此一來,作爲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核心的青壯損失慘重,剩餘的老弱婦孺和缺乏武裝力量支持的酋長們就失去了抗拒漢國的倚仗,漢國控制巴塔哥尼亞的也過程也會順利許多。

人口是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巴塔哥尼亞荒原上面居住着土生的印第安人,阿根廷和智利白人爲了奪取土地,只能選擇減少或者消滅印第安人的策略,而漢國同樣是爲了永久佔領巴塔哥尼亞,爲了實現這一目的,人爲的製造戰爭、減少印第安人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漢國控制巴塔哥尼亞的方式本質上與阿根廷白人沒有區別,只不過因爲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與其他印第安人相比,外貌更接近漢人以及他們人口數量稀少兩個主要原因,李明遠選擇有限融合和人爲減丁的方式接納他們,給了他們一個還算合適的結果。

葉成林仔細揣摩着李明遠命令中的暗示,認真進行各項事務佈局不僅是爲了完成任務,更是爲了通過這件事,給李明遠留下穩重、具有獨自處理複雜事務能力的印象,進而超過吳鳳典、陳宗柏兩人,獲得任職國防軍第四師師長職務的優勢。

陳國柱等老一批將領退役,國防軍四個主力師中,第二師師長職務由原特種部隊司令趙永增接任,第三師師長職位暫時空缺,不過第三師事務都是由副師長王小山負責,根據王大山、王小山作爲李明遠少年侍衛的關係,第三師師長職位不是由王大山擔任,就是由王小山擔任,而王大山在南洋軍團任職時間長久,國防軍內部也沒有傳出將他調回本土任職的消息,因此,最有可能接任第三師師長職務的人選是王小山,至於王大山,有可能在阿根廷戰爭結束後調任回本土任職。

排除第二師、第三師師長兩個已經有人選的職務,第一師師長由原第四師師長羅林山轉任,國防軍四個野戰師裡,只有第四師職務空缺,而最有可能擔任第四師職務的人爲葉成林、吳鳳典、陳宗柏。

葉成林本人不用說,在負責巴塔哥尼亞事務前,曾經擔任過國防軍第一混成旅副旅長一職,軍銜爲上校,而陳宗柏、吳鳳典兩人調任本土任職後,先後任職營長、團長、混成旅副旅長、旅長等職務,軍銜與葉成林相同。

三人中最早晉升爲上校軍銜的爲陳宗柏,陳宗柏於1874年擔任第二混成旅旅長職務,軍銜相應提升爲上校,而吳鳳典和葉成林都要比陳宗柏晚一年才晉升上校軍銜。

陳宗柏、葉成林、吳鳳典三人資歷相近,其中陳宗柏、吳鳳典由於在本土任職,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李明遠,而葉成林遠在巴塔哥尼亞,歸屬他指揮的國防軍部隊只有一兩百人,面臨的處境比陳宗柏、吳鳳典兩人複雜許多,而相對應的,如果葉成林能夠在巴塔哥尼亞指揮混編部隊取得不錯的戰果,競爭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國公使 補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四章 軍火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五章 動員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