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經濟貿易合作

ps:明天小說內容跳到1878年,大家覺得怎麼樣?

“洛佩斯殿下,南里奧格蘭願意在聖卡塔琳娜州交界地區部署兩萬部隊,幫助各國分擔巴西帝國的軍事壓力。”

巴西帝國的主要敵人是南里奧格蘭和巴拉圭,秘魯和玻利維亞兩方不願意多出兵力配合小洛佩斯的協同防禦策略,如果李明遠再不出聲支持小洛佩斯,最後可能導致巴西的軍事壓力全部落在南里奧格蘭和巴拉圭兩國上。

小洛佩斯的臉色好了一些,輕輕對李明遠點下頭表示感謝,接着問向阿道弗和佩德羅道:“秘魯、玻利維亞兩國能夠在邊境維持多大規模的兵力?”

“一萬四千人。”

“一萬七千人。”

阿道弗和佩德羅對視一眼,先後道。

“好,三國邊境總共駐紮五萬一千規模的部隊,巴拉圭一國在邊境地區維持四萬人的部隊,諸位沒有意見的話,就將這條協議寫入盟約中。”

四國在靠近巴西邊境地區部署一支總兵力超過八萬人的部隊,雖然沒有達到小洛佩斯最初要求的規模,但是八萬餘人的正規軍部隊也能夠滿足防禦巴西軍隊的規模。

“我同意。”李明遠點點頭,笑着道“我認爲四國間加強合作不能限制在軍事方面,在經濟方面,四國間也應該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

“閣下有什麼建議?”

就四國盟約中最重要的軍事協調合作部分達成協議,小洛佩斯的心情放鬆許多,對於李明遠的提問也表現出配合的態度。

“洛佩斯殿下提出在邊境地區部署軍隊的建議十分符合當前局勢,而各國包括南里奧格蘭在內之所以不願意部署足夠數量的軍隊防禦巴西人,根本原因還是財政上的困難,如果四國財政狀況良好,不說在邊境部署軍隊防禦巴西,就是四國聯合進行一場針對巴西軍隊的預防性的進攻作戰都大有可能,所以我認爲四國在發展軍事力量的同時也要着手發展國內經濟,只有國內經濟狀況好轉,在面臨巴西威脅時,纔能有更大的底氣。”

“大公陛下的想法不錯,不過玻利維亞境內交通阻塞、資源匱乏,不像貴國和巴拉圭、秘魯三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優勢的地理位置,想要發展經濟卻是難度重重。”

玻利維亞總統眉頭緊皺道。

“各國國內情況不同,發展國內經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李明遠先是點點頭,同意阿道弗的說法,接着轉折道“不過秘魯、玻利維亞、南里奧格蘭三國都擁有不小面積的出海口岸,巴拉圭方面也能夠通過巴拉那河連接出海口,四國可以通過利用出海口,將國內珍惜的名貴木材、礦產資源出口到遠東地區、歐洲等地,同時再從遠東地區的日本、中原、朝鮮等地進口質量上乘的絲綢、茶葉等貨物,轉手賣給美洲其他國家獲取利益。”

南里奧格蘭航運公司在遠東地區的貿易獲得不小收益,但是出於防備滿清政府的目的,船隊一般隱藏在幕後,以洋人公司的身份與滿清政府控制的大陸商人進行貿易。

這種貿易形式雖然降低了滿清政府的警惕性,減輕了國防軍暴露的風險,同時也增加船隊的貿易成本和獲取華人移民的難度,因此李明遠想出聯合秘魯、巴拉圭、玻利維亞三國共同開展商業貿易,一邊增強各國的經濟實力,一邊爲國防軍移民的行動打掩護,擴大移民的規模。

“諸位應該清楚,南里奧格蘭的華人以前是通過契約勞工的身份到南美做工,而那些承擔運輸華工的船隻每次往返遠東、美洲地區一次,就可以賺取超過兩倍以上的利益,而且如果運輸船隻在啓程駛往遠東的航程中搭載貨物,一次出航獲取的利潤更多。

遠洋航運是現在最賺錢的行業,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西方大小國家都大力發展航運貿易,我們四國地理位置雖然距離遠東地區較遠,比不上歐洲國家。但是隻要四國聯合起來組建遠洋航運公司,在當前的貿易形勢下也能夠獲取不匪利益,各國國內的經濟環境同樣可以得到改善。”

“遠洋航運真有如此高的利潤比?”

聽完李明遠的話,國內經濟實力最弱的玻利維亞總統阿道弗眼前一亮道。

“絕無不半句假話,如果遠洋航運無利可圖,美國、荷蘭等國商人爲什麼願意遠行萬里將華工從遠東運送到南美洲?”

李明遠反問道。

“秘魯境內華工雖然多,但是運輸華工的船隻全部是英美等國的商船,現在看來,他們當初運輸華工應該賺了不小利潤。”

秘魯總統下意識的點點頭,話說完過後感覺有些不合適,解釋道“貴部離開秘魯後,政府已經很少從遠東招收華工,希望閣下不要誤會。”

“秘魯國內礦產資源豐富,僱傭華工勞作理所應當,只是貴國再次招攬華工時,不要過分苛待,否則難保華工再次爆發起義事件。”

李明遠立刻秘魯時,幾乎將秘魯境內的華工全部帶走,而缺少了十多萬華工,遍佈秘魯境內的礦場、種植園勞動力缺口十分巨大。

沒有勞動力,礦場和種植園便不能開採資源和收穫農作物,掌握礦場和種植園的大商人們也得不到急需的經濟利益,於是剛剛遭受華人部隊洗劫沒多久的商人們便聯合起來向秘魯總統佩德羅施壓,迫使佩德羅允許商人們繼續僱傭華工勞作。因此,近兩年時間過去,秘魯境內的華工數量又達到幾萬人的規模,不過意識到李明遠帶領的華人部隊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佩德羅修改了華工的勞動協議,提高了華工的待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華工的人身安全。

李明遠半是警告半是建議的話聽在佩德羅的耳中自然不令人舒服,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華人部隊離開秘魯後不僅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全軍覆沒,反而打敗了巴西軍隊,擴大了自身實力。

華人部隊力量沒有壯大前,秘魯軍隊就不是他們的對手,現在經過大戰磨練,武器裝備精良的華人部隊更不是佩德羅願意招惹的存在,因此,雖然心中不高興,佩德羅也沒有表現出來,臉上表情平淡道“秘魯政府會按照公平的原則與華工簽訂勞動協議,兩年勞動協議期過後,秘魯政府會與清國政府聯繫,將勞工遣返回清國。”

“如果勞動協議完成後,清國政府不願意接收被遣返的華工,貴國政府該如何解決滯留華工問題?”

“這……想必清國政府不會放棄本國國民不管吧?”佩德羅心中早有答案,口不由心道。

“呵呵,滿清朝廷可沒有把華工當做自家人!”

李明遠自嘲一笑,想到無法阻止秘魯引進華工,換個角度建議道“華工滯留在貴國境內可能引起貴國國內某些人的不滿,我看不如這樣,四國聯合航運公司組建後,由航運公司出面負責引進華工師宜,等到華工在貴國境內完成兩年勞動協議後,再由南里奧格蘭負責將滯留華工運走,總統閣下認爲我的建議如何?”

“秘魯政府願意與南里奧格蘭合作完成滯留華工遣返問題,不過遣返華工的費用該如何解決?”

“南里奧格蘭駐秘魯大使館會全面負責華工遣返工作,遣返過程中的一切費用全部由南里奧格蘭承擔,不會讓貴國付出一個銀幣。”

李明遠大度的承擔下遣返華工的費用,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由秘魯和南里奧格蘭共同負責從大陸招收華工,華工在秘魯期間,由南里奧格蘭駐秘魯大使館負責管理華工事務,華工在勞動期間的看病、生活等費用由南里奧格蘭和秘魯共同負責解決等。

李明遠提出來的要求總體上對秘魯政府有利,佩德羅考慮一會過後便代表秘魯政府答應下來。

和秘魯共同引進華工,再由南里奧格蘭負責遣返是李明遠做出來的一次嘗試,兩方達成共識後,李明遠打算等到一段時間後,再將合作範圍擴大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

美國排華的風潮並沒有隨着大量華人移居南里奧格蘭而減弱,由於有南里奧格蘭接收華工的排泄口,美國政府加大了從大陸招收華工的力度,原本被南里奧格蘭接收走華工的位置轉而由新來的華工接替,在美國舊金山等東部礦產資源豐富地區,很容易看到留着辮子的華工,美國國內排華的浪潮繼續朝着歷史上原有的局勢演變。

澳大利亞由於孤立在大洋洲,白人數量有限,更加懼怕華人等亞洲人種引入稀釋白人比例,所以,和美國在1882年正式通過《排華答案》相比,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在1855年便制定了限制華工的法案,華工在當地社會地位低下,處境比在美國還要困難。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加拿大雖然沒有制定正式的排華政策,但是在政府行政上卻針對華人徵收人頭稅和取消華人的政治權利,而且隨着美國、澳大利亞宣佈實施《排華法案》後,加拿大政府緊隨其後,在1923頒佈加拿大版《排華法案》,正式關閉華人移民加拿大的通道。

華人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從法律意義上被禁止移民的民族,美國、加拿大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迫於國際壓力先後廢除《排華法案》,澳大利亞直到1972年才廢除了針對華人的白澳政策,

而在後世二十一世紀,半島地區的南韓國家仍然實行鍼對華人的歧視性政策,在南韓國內,華人和韓籍華人被限制從事房地產、外貌等行業,禁止華人在韓國擁有土地所有權,不準華人在政府、軍隊及大企業等任職。與之相反的是,南韓人在大陸卻不受限制,南韓文化在大陸受到不少年輕人的追捧,此種情形看在其他國家眼中卻令人費解。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對華人的歧視性政策固然導致了海外華人生存環境的惡劣,但是也爲李明遠實施移民計劃,加快華人移民速度帶來了便利,就華工遣返和佩德羅取得一致意見後,李明遠又成功的向小洛佩、阿道弗、佩德羅三人推銷出南里奧格蘭的特色商品,以橡膠爲原料的膠底布鞋、壓水井兩項新產品。

壓水井藉助橡膠水管能夠更加方便的取水,對於三國國內的農業發展大有益處,而膠底布鞋耐磨、舒適,能夠滿足部隊在野外長距離的作戰要求,保護世子的雙腳不受磨損。

李明遠拿出的兩中產品立刻得到三國元首的喜愛,因爲考慮到三國政府財政不大寬裕,李明遠允許各國以貨易貨,用國內礦產、農作物、牲畜等與南里奧格蘭等價交換所需產品。

見識到李明遠拿出產品的好處,三國代表很快達成共同組建航運公司的協議,並且根據小洛佩斯的提議,把膠底布鞋和壓水井作爲航運公司的特色商品,依靠遠洋船隻運輸到遠東、南洋等地售賣。

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一百八十四章 後續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四十二章 閱兵與大婚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十三章 海上戰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二章 暴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十七章 掃蕩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四章 軍火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遊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七十二章 臨行前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十章 軍中比武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