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

ps:又要斷更兩個月,抱歉!

洪春魁答應加入國防軍後,李明遠將劉樸、陳國柱、趙延等人召集到國防軍總部,就洪春魁的職務安排爭取諸人的意見。

“洪大人是天國老將,領兵打仗、訓練士兵的能力毋庸置疑,不過軍務處長一職關係重大,洪大人初來乍到,難免對軍務處的情況不甚瞭解,貿然接手軍務處的工作難免對部隊訓練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卑職建議洪大人可以先到軍需處任職,協助軍需處長處理後勤事務。”

“職下贊同李師長的建議,洪大人寸功未立,不宜一開始就安排要職。”

議論剛開始,李三鬥、張安鬆兩人便明確反對洪春魁任職軍務處。

總參謀部下轄作戰處、情報處、軍務處、軍需處四大部門,軍務處負責管理國防軍演習、訓練、部隊駐地輪換等事務,在軍隊職能上與作戰處、情報處一般重要。

李明遠兩洪春魁安排在軍務處,遠離一線作戰部隊,在李明遠看來不過是一種過渡安排,而李三鬥、張安鬆等跟隨侍王李世賢的老太平軍卻不這樣認爲。

在他們心中想的是,洪春魁憑藉洪秀全親族的身份封王,在天國時期便壓李世賢等部將領一頭,現在天國被洪秀全搞垮了,李明遠帶領衆人好不容易在南美搶下一塊落腳之地,憑什麼還讓洪氏宗族自享其成。

隨着李三鬥、張安鬆兩人帶頭反對洪春魁的任命,會議室內的反對聲越來越多,最後連劉樸也提出反對意見“殿下,一些天國老兄弟對洪大人可能有些誤解,強行推動任命恐怕會加劇大家對洪大人的不滿,望殿下多多考慮兄弟們的意見。”

“看來兄弟們對過去的事情還是有些介懷呀。”

李明遠苦笑一聲,再看看下面一個個臉上明顯表現出不滿神情的軍官,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苦惱。

對洪秀全肆意任用親族的宣傳現在看來確實很成功,不過下面軍官的反應卻是有些過激了。

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冊封毫無軍功的洪仁發爲信王、洪仁達爲勇王,任用他們控制朝政,而且大肆封賞洪氏子侄、外戚爲王,地位尚且在李世賢、陳玉成等大將之上。

不過這些人中除了攀延赴貴之輩,也不乏像洪春魁一樣有真正本領的人。

一件事情要分兩個方面看待,李明遠要成就大事,就不能和一般將領一樣容不下有用的人才,所以面對下面衆人的不滿,李明遠笑着安撫道“洪兄弟和洪仁發、洪仁達二人不一樣,,在天國建立的戰爭中,洪兄弟也是立過大功的,大家不能把對洪仁發、洪仁達二人禍亂天國朝政的責任抱怨在洪春魁兄弟身上。……”

李明遠解釋一番,總算安撫住衆人情緒,通過對洪春魁的任命。

傍晚,月上梢頭,李明遠留洪春魁在王宮內吃飯。

“春魁兄,白天的事情希望你不要在意,他們全是打仗的軍漢,說話習慣了直來直往,其實心裡對你沒有什麼惡意。”

李明遠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酒道。

“天王往日錯用洪氏宗族爲官,導致天國朝政崩壞,諸位將軍心中不滿也是應當。”

洪春魁謹慎附和道。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過多糾結往事徒勞無益,還是一切向前看比較實際。”

“殿下教訓的是。”

“春魁兄不必如此拘謹。”李明遠笑着給洪春魁倒了一杯酒,接着道“聽說春魁兄在香港、南洋、美利堅等國都停留過一段時間,那春魁兄可曾與當地的洪門組織有過接觸?”

“職下逃亡海外未敢以真身份示人,倒沒有與洪門各堂口掌事人有過接觸,不過在馬來亞時,職下倒是見過不少洪門各分支勢力。”

“南洋洪門組織實力如何?”

李明遠問道。

“殿下,您以前應該聽說過,在天國起事中許多洪門天地會會衆加入天國,羅大綱、蘇三娘等天國英豪皆是天地會出身,後來天國實力衰退,中原等地許多天地會會衆退出天國組織,重新隱藏在民間積聚力量準備反清起事,而南洋等地的天地會組織則不相同,南洋天地會組織對外以洪門身份從事販賣人口、運輸華工等行業謀生,各堂口分支的目標主要是賺錢謀生,至於天地會的反清主張則很少被提及。”

“南洋不比大陸地區,洪門組織放棄反清主張,轉而追尋經濟利益,短時間內可以避免與洋人的衝突,不過他們這樣做也錯失了將南洋各部華人團結起來的政治主張,只是爲了賺錢考慮,以前嚴密的政治組織將快速退化爲像蘭芳公司一樣的經濟利益結合體,失去政治團體的鬥爭性和統一性,最後終將被洋人一一消滅。”

李明遠以後世者的眼光評價道。

“南洋各個堂口勢力雖然都頂着洪門的名號不過卻從來沒有統一過,在小小的獅城地區,義興、福興、聯義等堂口爲了爭奪地盤經常大打出手,在馬來半島的吉隆坡等地,控制錫、鐵等礦場的堂口甚至能夠召集近萬華人進行械鬥。

職下在馬來半島呆了一年時間中,親自見到的大小械鬥不下二十次,在整個南洋地區,洪門各堂口一年內訌械鬥的次數大概有一百多次。”

“南洋洪門勢力錯綜複雜,大小上百個華人勢力差距不大,也沒有哪個堂口有足夠的雄心一統南洋洪門,常年內訌械鬥難以避免。”

李明遠點點頭,對南洋的形勢並不樂觀。

在派遣孫彬出使南洋前,對於南洋華人勢力的規劃是拉攏各個華人勢力的上層人物,將互不統屬的南洋華人勢力整合到國防軍統一指揮之下,不過在孫彬的彙報中,李明遠瞭解到拉攏上層華人的行動並不成功。

孫彬第一批派遣四十多人聯絡馬來半島各地的華人勢力,得到的結果是三十多人直接拒絕國防軍的招攬,三五個堂口表示兩方進行可以合作,讓他們歸順孫彬手下免談,而態度最惡劣的兩家堂口不僅沒有答應國防軍的要求,還將孫彬派去的兩名華人公開打死,直接對孫彬所部做出挑釁。

李明遠明白孫彬的爲人,他不會在招攬南洋華人勢力這件事情上粗心,派遣不明事理的人執行聯絡任務。

因此,兩家堂口敢於挑釁孫彬所部,要麼是認爲孫彬處於安南北部,無法到他們的地盤實行報復,要麼就是自信有洋人支持,不把孫彬所部放在眼裡。

作爲前世在南洋地區待過的僱傭兵,李明遠傾向第二種可能,兩家挑釁孫彬所部的堂口背後有洋人支持。

南洋有幾百萬華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勞動力的青年勞工,李明遠不會放棄這個最大的海外移民來源地,所以對於阻撓國防軍移民計劃的人,無論是什麼勢力,都不能容忍他們繼續存在。李明遠已經給孫彬發佈命令,對於挑釁國防軍的行爲決不姑息,在南洋各地發展國防軍勢力的行動也不能中止,李明遠允許孫彬直接派遣國防軍南洋部隊士兵化妝成普通華人滲入馬來半島、東印度羣島等地,利用自己人建立國防軍在南洋各地的據點,吞併或者取代當地舊有的華人勢力,儘早完成國防軍在南洋地區的佈局。

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九十八章 華人獨立軍反應第十章 軍中比武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七章 羅林山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三百一十三章 對英和談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二章 暴動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開啓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納西翁 中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五十七章 明朝遺民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華人士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