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

夜晚,陰雨連綿,伊亞雷塔城外漆黑一片。

城外東部的叢林內,密密麻麻隱藏着上千名武裝青壯。

一天前,馬繼祖成功勸說戴維斯攻打伊亞雷塔城之後,戴維斯手下近千人武裝快速行進五六十公里距離,在傍晚時刻前抵達城東要塞附近。

經過半年多增兵打擊北部反叛武裝勢力,阿根廷北部局勢漸漸好轉,伊亞雷塔城作爲北部軍事重鎮,原本威脅城市安全的最大一股反叛勢力遭到阿根廷部隊毀滅性打擊,只剩下少量殘餘武裝逃散到山林中,無法對城市形成實質性威脅。

隨着安全形勢的改善,伊亞雷塔城被阿根廷部隊劃分爲後方軍事基地,不僅大批留守部隊調派到其他地區,連當地的巡邏警戒程度也迅速降低。

馬繼祖在第一次越過伊亞雷塔城封鎖線時,觀察到白天的巡邏士兵約有三十多人,而到了傍晚,或許因爲天氣原因,東部要塞城頭只有五六個士兵站在垛口處執勤。

城門口設置的警戒哨所也只站了兩個士兵。

馬繼祖和手下幾個士兵利用夜色掩護靠近要塞觀察到守軍的實際防禦情況後,退回戴維斯所在位置。

“戴維斯將軍,阿根廷要塞守軍警戒鬆弛,他們應該沒有發現異常,您的部下需要修整多久能發動進攻?”

戴維斯手下武裝勢力增長到千人以後,聽從孫奇聖的建議,部隊改名爲印第安高喬聯合反抗軍,自己就任反抗軍總指揮,因此,馬繼祖使用將軍稱謂他。

“城外陰雨綿綿,短時間不會停止,我的部下不能一直泡在雨水裡。

一個小時,一小時後部隊發動進攻。”

東部要塞背靠巴拉那河支流,正面是修整完畢的壕溝木樁,加上城門左面配備的警戒哨所,要想攻破要塞只有強攻一途,將進攻時間往後遷遲到深夜對攻城助益不大。

馬繼祖點頭認同戴維斯的方案,道“將軍和您的部下先養精蓄銳修整,要塞外部的阿根廷警戒哨所和壕溝木樁交給我負責,一個小時後,保證通向要塞城門的通道上的阻礙全部消失。”

按照事前約定,拔掉阿根廷人設在要塞外部的釘子需要馬繼祖負責,不過考慮到對方手下只有區區三十多人,爲了計劃成功,戴維斯提醒道“一個小時清除阿根廷人設立在要塞外的障礙,時間比較緊迫,不如從我的部隊調派五十人幫助你們。”

“戴維斯的好意在下心領,不過清除要塞外部障礙,需要足夠的隱蔽性,人數太多反而會增加暴露的可能性。”

馬繼祖搖頭拒絕了戴維斯的建議,然後繼續道“阿根廷人在要塞城頭佈置有四門火炮,將軍的部下在強攻要塞時,要避免直接從正門突破,否則進攻部隊將直接遭受阿根廷守軍的炮火打擊,導致重大傷亡。”

“東部要塞三面皆是平地,進攻部隊無論從哪個方向突破都會遭到守軍的炮火打擊,從側面迂迴進攻效果不大。”

戴維斯在幾月前有過攻擊阿根廷城鎮的經驗,知道要想攻打下擁有火炮和守軍防守的城鎮,除了依靠優勢火力壓制對方外,只能採取兵力上的優勢,用人命堆出突破的道路。

“我方缺乏攻城火炮,強攻要塞是唯一的破城方案。”馬繼祖沒有否認自己一方的劣勢,而是認真分析道“按照傳統的攻城方式,我方需要在一個半小時內攻破東部要塞,否則擔任阻擊任務的部隊很可能抵擋不住對方援軍,導致我方腹背受敵而失敗。

強攻城市避免不了大量的傷亡,但是我們應該儘量減小攻城傷亡,同時讓部隊的傷亡用在有價值的方面。”

馬繼祖第一次獨立策劃作戰計劃,在說完一段話後,停頓片刻,梳理下思路繼續道“攻城戰的主要因素是獲取時間差,在地方援軍抵達前完成破城目標,而我方要攻佔的東部要塞,除了正門和兩側城門外,還有一處位置更適合作爲攻擊目標。”

“東部要塞防禦嚴密,會有比城門更合適的攻擊目標?”戴維斯不相信道。

“將軍在伊亞雷塔附近停留過,應該注意過要塞的城牆結構。”

“東部要塞正面和西面城牆高約七米,東面城牆是依託要塞舊城修建,高度稍矮一些。”

戴維斯根據回憶的印象說道,然後意識到馬繼祖說的突破口可能是東面城牆,下意識搖頭道“東面城牆雖然修建時間較久,城牆結構相對而言有些老舊,但是依靠我們現有的武器,仍然不可能摧毀城牆。”

“摧毀城牆的方法不是沒有,只不過戴維斯將軍沒有在南美洲見識到罷了。”

馬繼祖輕笑着說出口,然後命令士兵將自己倚爲破城的殺手鐗擡了過來。

四個士兵遵從命令,用木架擡來一個用遮雨布嚴嚴實實包裹起來的大傢伙,然後緩緩放在一塊用樹幹隔絕開來的木板上。

“戴維斯將軍,這就是用來摧毀城牆的武器。”馬繼祖指向木板上面的大傢伙,接着解釋道“國防軍脫胎於天國部隊,在天國興起初期,太平軍兄弟們利用簡陋包裝的鐵炸彈連連破城,後來滿清軍隊加固重要城市防禦體系,天國部隊無法接近城牆底部埋設鐵炸彈,這種攻城方式才漸漸失效,不過對於我們要攻破的這座小型要塞,只要您的部下能夠牽制住守軍的火力,掩護一部分士兵將鐵炸彈運抵至東面城牆下,就可以達成破城目的。”

利用鐵皮包裹炸藥製成的大型炸彈對小型要塞有巨大作用,不過因爲製作工藝簡陋和炸彈質量過重,在實際作戰中,將炸彈運送到地方重兵防守的城牆眼下十分困難,這也是李明遠在購買一批新型野戰炮後,沒有將類似鐵炸彈、鐵桶炮等武器列入部隊裝備的原因,而限制鐵炸彈使用的條件在攻取伊亞雷塔城東部要塞時都不存在,因此,馬繼祖思考過後,將國防軍淘汰的簡陋武器重新拿了起來,利用搜集來的火藥,緊急製作了兩枚大型鐵炸彈。

通過馬繼祖的介紹,戴維斯對鐵炸彈的實際威力產生了新奇和重視,一番溝通過後,兩人確認了作戰的主要方向和大致細節。……

一個小時後,馬繼祖帶領手下士兵順利解決了要塞外部的警戒士兵、清理了設置在壕溝附近的木樁。接着戴維斯手下大部隊按照計劃對要塞三個方向發起突然進攻。

上千名武裝青壯毫無章法衝向要塞各個城門,然而在進入城門兩百米範圍內後,戴維斯手下的損失數量迅速增大。

十分鐘過後,經過初期的慌亂,要塞守軍很快恢復作戰態勢,利用城牆上點燃的火把和城門外炮彈產生的亮度判斷攻城部隊的方位,然後指導火炮實施打擊。

轟隆隆的炮聲轟鳴不斷,一排排攻城武裝人員倒在炮彈、子彈之下,而戴維斯的手下距離三個城門最近的一個還有二十多米。

城門外二十多米的作戰範圍非常狹窄,城頭一兩百支步槍發射的彈藥成了進攻士兵的收割場,一個個突破上前的高喬人、印第安人剛踏入步槍封鎖範圍,便身中數彈倒下。

指向攻城一方的殺戮還在繼續,另一個方向,馬繼祖強迫自己冷靜觀察現場形勢,然後果斷髮出行動指示。

漆黑的夜色被炮火照亮,馬繼祖一行三十多人的小隊伍在上千人的隊伍中很不起眼。

夾雜在進攻部隊中間,馬繼祖先是向東門方向靠近,然後在距離東面城牆約五十米後,迅速脫離攻城隊伍,三十人分做兩隊,每隊攜帶一枚鐵炸彈趕往東牆腳下。

夜空在戰火下忽明忽暗,脫離戰鬥最激烈的城門,選定兩個炸彈埋設地點後,兩隊士兵迅速攜下掛帶的鐵鏟,爭分奪秒挖掘坑道。

時間一分一秒緩緩流逝,近一個小時後,幾個高喬人從後方趕來催促。

馬繼祖用力挖出一鏟,用沾滿泥水的右手丈量下坑道深度“有一米五深,停止挖掘,立刻埋設鐵炸彈。”

馬繼祖指揮手下迅速將鐵炸彈安放妥當,然後小心牽出一條引線,並且用防雨布遮蓋起來。

忙完鐵炸彈埋放,馬繼祖纔回答高喬人“通知戴維斯將軍,這邊已經準備好,炸彈一旦爆炸,我的人會第一時間沿着城牆缺口衝進城內,希望他的部隊立刻跟進。”

簡略翻譯後,幾個高喬人立刻回去彙報,而幾分鐘過後,另一隊鐵炸彈也完成埋設。

一切準備就緒,馬繼祖命令部下撤離炸彈埋設範圍五十米外,接着挑選出兩名行動敏捷的士兵執行引燃任務。

兩名被挑選出來的士兵都是馬繼祖手下的老兵,兩人接受任務,在其它人撤離後,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火摺子。小心翼翼將火星對準引信捻頭,

“滋滋”引信遇火即着,手持火摺子的士兵確信引燃成功後,立刻轉身向後跑。

寂靜,戰火中一種特殊的寂靜,半分鐘過後,一聲驚天震地的轟鳴猛然響起,伴隨着轟鳴聲,東面要塞的一處城牆轟然倒塌,一處六七米寬的缺口出現在城牆中央。

守城士兵還沒有來得及消化突然發生的劇變,緊接着另一聲轟鳴響起,距離缺口不到百米的城牆再次倒塌,形成又一個巨大缺口。

硝煙、粉塵瀰漫戰場,兩聲巨響遮蓋住戰場的所有聲音,巨響結束後,距離缺口約五六十米的位置最先涌出兩隊士兵,接着更多的高喬人、印第安人從缺口處涌入,伊亞雷塔東部要塞隨之陷落。

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零四章 延遲的南洋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七十二章 臨行前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變故 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二章 暴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七章 羅林山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強盜的邏輯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