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

一支團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核心領導人物的正確指揮,在農民起義戰爭中,一支小的武裝力量需要的是英明果敢的的指揮官,帶領團隊不斷打敗敵人,發展壯大,當隊伍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最初的武裝力量獲得一塊或者幾塊穩定的根據地,這時候團隊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敢打敢拼的創業領袖,還需要一些專業人才管理整個團隊,保證團隊的良好運轉和進步。

華人獨立軍從小到大、從秩序混亂的由太平軍殘兵、勞工組成的一羣烏合之衆,一路發展爲轉戰數千裡、擁兵十餘萬的新興勢力,李明遠初期對部隊進行的合理規劃作用重大,同時華人獨立軍內部一整套完善的升遷獎罰制度疏通了普通士兵的上升空間,最大範圍內挖掘和調動了十多萬華人的發展潛力,使一批有能力的華人在部隊中脫穎而出,像劉樸、陳國柱、羅大炮、王大山、羅林山、孫彬等人,這些人除了羅林山後來在南美髮動華人起義,算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指揮人才,其他人都是茫茫歷史長河上不知名的普通人,如果沒有李明遠到來,他們的命運要麼是在南美白人的壓迫下苟延殘喘,要麼是不甘被奴役而奮起反抗,然後因爲華人勢力分散、沒有具有影響力、說服力的領袖人物指揮,最終被南美白人逐個殲滅,就像歷史上華人勞工起義的結果一樣走向失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數量龐大的羣體中必然會出現行行色色的人物,在平常時期,因爲沒有表現機會,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會和其他人一樣泯然衆人,國家混亂、遭遇重大的危機時,那些骨子裡具有潛在才能的人物將趁勢而出,走向屬於他們的歷史舞臺。

時事造英雄,因爲李明遠的出現,南美十多萬華人經過殘酷的戰鬥淘汰,篩選出一批骨幹軍事人才和後勤管理人才,這些人保障了華人獨立軍的正常運轉和強盛的戰鬥力,他們是維持李明遠統治的堅固基石。

轉戰幾千裡,時間跨度長達半年多的流動作戰結束,華人獨立軍到達巴西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州,在轉進路上,一萬五千華人因戰鬥或者生病而亡,許多士兵心中帶着李明遠許下的土地、財產等誘人承諾踏上征途,他們中,一部分士兵死在遠征的路上,但是大部分的南美華人卻堅持了下來,因爲一無所有、飽受南美白人壓迫,他們更明白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是多麼可貴,抱着對土地和安定自由生活的嚮往、對李明遠的信任,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來到南里奧格蘭州,現在,李明遠準備履行他事先許下的承諾,每個活着到達的華人士兵都將獲得三百畝土地,在戰鬥中立下功勞的士兵將額外獲得獎賞的土地。

三百畝土地不是獎賞給華人士兵一個人,而是以獲得土地的華人士兵爲主人,組建一個個正常的家庭,一戶人家一男一女兩個青年勞力,再加上一兩年後生下的小孩,四口五口一個戶家庭三百畝地,是李明遠設想中的完善家庭結構。

華人獨立軍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從大陸和南洋地區移民需要長時間才能見效,所以提倡華人士兵和新加入的適齡女性多生育是前期要實行的主要政策,一對適齡夫婦在華人獨立軍的政策支持下養育三個子女是基本目標,四個五個是政府提倡生育的數量,而一個兩個則是不達標。

在李明遠的規劃裡,第一代和第二代出生的孩童長大後,留下長子繼承家裡的土地、財產,次子三子四子等則由政府指揮安排,在新擴張的土地上劃分田地。

生育後代人數少的家庭表面上不會受到處罰,不過在分發新擴展的土地上面,他們會比生育多的家庭吃虧,李明遠準備用這種隱蔽的方法鼓勵華人家庭多生育。

李明遠鼓勵華人生育的方法整理出來後,找劉樸商量過,劉樸看過後大致贊同,不過他也補充了一句話:漢人自古以來講究多子多福,只要家裡生活條件允許,養育更多的孩子是絕大多數華人的首要選擇,所以,解決華人士兵的單身問題,再把三百畝土地分發給華人士兵,不用李明遠鼓勵,有田有媳婦的華人士兵自然會努把傳宗接代作爲頭等大事考慮。

李明遠來自後世,那時候國家實行生育限制政策,每戶家庭只允許生育一個孩子,後來限制生育的惡果出來,國家放開生育限制,但是當時的百姓因爲經濟等方面的壓力不願意多生育,這就給李明遠一個先入爲主的印象,要想鼓勵南美華人生育,政府要實行大量政策宣傳和獎勵,而聽到劉樸的話後,他才反應過來,現在還不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後世,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仍然是華人心中正統的觀念。

分田、娶妻生育後代,鼓勵人口生育的顧慮消失,分田的頭等大事要擺在檯面上實行。

李明遠跟隨第一批兩萬野戰軍首先到達南里奧格蘭州,在後續大部分南美華人還沒有趕到的十多天裡,統計全體士兵軍官戰功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進行,後續大部分到達南里奧格蘭州,各支部隊暫時駐紮在阿雷格里港周圍,李明遠召集全體高級將領,除了剛開始和羅林山商討的驅逐巴西居民的計劃,剩下的時間主要圍繞劃分田地的事情進行討論。

劃分田地,每個士兵三百畝,擁有戰功的士兵額外獲得另一塊土地,分地原則很好確認,不過具體劃分土地、土地分在哪裡,土地肥沃程度怎麼樣,一系列問題卻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的清楚。

南里奧格蘭州面積廣大、土地肥沃,光是華人獨立軍最穩固的佔領地阿雷格里港就可以安置完十多萬華人,不過李明遠着眼的不是一個阿雷格里港、也不是南里奧格蘭州,而是南美更大面積的肥沃土地,把十多萬華人分散駐紮在南里奧格蘭州28.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驅逐當地巴西居民,開墾土地、建造小型堡壘,把南里奧格蘭州利用堡壘、交易平整的道路連接成一個相互溝通的要塞羣,那時,如果巴西軍隊主動進犯,迎接他們的將是無處不在的打擊和華人野戰軍主力的全力攻擊,最終讓敢於踏入南里奧格蘭州的巴西軍隊死無葬身之地。

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三章 佔領礦場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五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國公使 補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465章 無題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馬尤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十四章 山谷伏擊一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一百零二章 斷巴西聯軍後路第三章 佔領礦場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業產業以及航運業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四十章 夜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