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天佑大夏:桃源省

“2132年6月份,當年夏科院的地質科考隊,在靑藏高原進行地質普查時,於阿尼瑪卿山脈附近意外發現了一處深不見底的天坑。

據推測,這處天坑應該是被地震給震裂出來的,深不見底,非常具有科考價值。

於是在接下來兩三年的時間裡,中央先後組織了十多批次的勘探隊伍,對地穴進行了全面勘探。”

韓總統說到這裡,深吸了一口氣。

“勘探結果很驚人,這座天坑竟然深達5600多米,坑底海拔比海平面還要低500多米。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這座天坑地下竟然還連接着一座巨大的地下空間。”

“我相信現場有不少人應該聽說過‘靑藏高原地下海洋’的傳聞。”

上個世紀的2025年,一支由來自茄拿大、大夏和歐盟等國的學者組成的國際聯合小組運用了電磁學方法,對靑藏高原進行了綜合地質科考。

科考隊佈置了四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由南向北,分佈在唐古拉山和阿尼瑪卿山之間,代表了青藏高原北部由西向東的地層結構。

實驗結果表明,最南的一條電阻率高,導電性差,而北面的三條電阻率低,導電性好。這一條線南北方向綿延1000多公里,越往北測得的電阻率越低。

一開始,科考隊員們認爲是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但探測結果卻表明沒有如此富足的礦藏,而石墨層在靑藏高原的分佈也被排除。

或者地下有一些類似於水的液態物質,並溶解了很多鹽分,但這一點也很難得到觀測的證據。

最後,科學家們判斷,在深層的地殼下,水一般以形態特殊的水分子存在於岩層中,出現如此集中的高導電性則證明,靑藏高原東北部極有可能存在廣闊的地下海洋。

這就是靑藏高原地下海洋傳聞的由來。

“現在,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這個傳聞已經被證實是真的。”

韓總統話音剛落,整個會場立刻騷動了起來,議論的嗡嗡聲不絕於耳。

這次韓總統沒有阻止大家交頭接耳,而是耐心的等待了五、六分鐘。

“咳,安靜一下!”

“下面我繼續介紹,大家請看我背後的這張圖。”

韓總統指着圖片上紅色區域介紹道:“這片區域就是‘地下海洋’空間的範圍,只不過由於地殼運動,海洋已經消失了,只留下了空曠的地下空間。

這個地下空間面積很驚人,大概有32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兩個豫南省的面積。其中適合人類生存的大致有26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諾亞方舟。”

“啪啪啪—

—”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持續了三四分鐘,最後在韓總統的示意下才停了下來。

“從35年開始,中央就制定了開發這處地下空間的計劃,並且將這處地穴單獨設省,命名爲桃源省。

不過,由於桃園省位於靑藏高原上,交通極其不便,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交通問題。

次年,中央通過了秘密決議,打算修建一條連接蓉城到桃園省的地下鐵路。經過前後11年的艱苦施工,這條長956.6公的超長地鐵終於全線貫通。”

下一刻,大屏幕上的地圖上出現了一條鐵路線的標誌,它從大蜀省的省會蓉城開始,然後以直線向西北方向延伸,最後直達桃園省。

“啪啪啪——”

又是一陣長達好幾分鐘的掌聲。

“從2146年開始,桃源省的開發計劃纔算是真正進入了正軌,然後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經過這六年的艱苦建設,如今的桃源省,大致上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基礎建設。”

此時,韓總統身後的大屏幕上開始播放一段視頻,看的出來,應該就是在地下空間內拍攝的。

視頻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八分多鐘,但是視頻透露出的內容卻很豐富。

在這座巨大的地下空間裡,國家已經大致上平整了裡面的土地,並且修築了簡單的道路網,修建了發電廠,以及其它的一些基礎設施。

看的出來,中央已經對整個桃源省有了初步規劃。

“根據中央決策,從今年開始,國家將加大力度開發桃源省,利用這裡的天然優勢,將此處打造成我們大夏最後的避難所。

這是中央今後十年最緊要的任務,在這裡,我希望國會能夠通過一份特別預算法案,將今後每年財政收入的三成,投入到桃源省的開發計劃當中。”

此話一出,引來不少爭議,韓總統立即示意某位舉手的議員發言。

“總統先生,您好!現在正是南遷計劃的關鍵時刻,政府今後幾年,每年都需要安排上億民衆南下。如果此時抽取過多預算,肯定會拖延南下時間,似乎有罔顧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之嫌?”

“這個問題問的好。”韓總統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根據目前的統計數字,北方地區大概還有4.5億左右的民衆,再加上還有5000萬人會留守礦區城市,實際上的南遷人數只有4億人。

而在南疆,我們暫時還沒有如此大的接納能力。根據政務院的數據分析,以目前的建設速度,起碼還需要6到8年的時間,才能徹底完成所有的移民計劃。

4億人雖多,但分配到6至8年的時間範

圍內,其實每年需要安排的移民只有5000萬人左右。以當前的條件,並不會造成太大困擾。”

“桃園省安全嗎?”又有議員提問道,這個確實是個關鍵問題。

“這裡就要從靑藏高原形成的原因說起,它是由印度板塊插入到歐亞板塊後擡升形成的。並非是俯衝於靑藏地殼底部或上地幔軟流層內,而是直接插入到了靑藏下地殼中。

就像撐起的帳篷,俯衝地殼之下的剛性地幔與俯衝地殼發生折離,構成了廣闊的地下空間。

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桃源省的西部,也就是著名的柴達木盆地,它原先也是地下空穴的一部分,只是後來因爲塌陷才形成了如今的盆地地形。

因此,桃源省並不是百分百安全的。但是,也不用過分擔心,除非發生特大地質災害,一般情況下,桃源省都是十分安全的,起碼比大冰河氣候安全多了。”

“桃源省面積是不小,但也無法容納下全國所有的人口,政府將如何制定准入門檻?”

“呃,這個問題問的太早了,等把桃源省真的建成了,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吧!”

“……”

一些列的問題將會議成功拖到了中午時分,爲了不讓大家餓肚子開會,只能暫時休會,等到午飯過後再召開。

李東端着飯盤磨蹭到了錢副院長的餐桌旁,“老錢,這裡有人麼?”

“沒有,你隨便坐吧!”錢副院長看了一眼李東,然後笑道。

聽到這話,李東大大咧咧地坐到了錢副院長的對面,隨便糊弄了兩口飯,然後找了個話題,兩人便聊了起來。

“老錢,你們的保密工作做的還真是到位啊,這麼多年,我愣是沒聽到一點風聲!”李東感慨道,他如今也算是國內最頂層的那一小撮人了,居然也被瞞着,這就有點……

“怎麼?心裡不爽?”錢副書記沒好氣地反問道。

李東連忙搖搖頭,“沒有,只是覺得你們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這麼大的工程,竟然能瞞住,真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完成的?”

“呵呵……”

“怎麼完成的?告訴你也無妨,知道咱們國家的原子彈計劃吧,和這個差不多。你是沒去過大蜀省,可能不清楚。那邊從十幾年前開始,就差不多處於半封閉狀態了,重建計劃並不比現在的南疆差。”

“難怪!我說呢,怎麼三十年代那會,市面上總是缺建材,原來都被拉到大蜀省去了。”李東煥然大悟道。

“那是當然,桃源省是終極目標,而大蜀省就是它的後勤基地,前者根本離不開後者。”錢副書記附和道。

李東壓低聲音問了

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老錢,能不能告訴我,桃源省的總體開發計劃?”

“如果涉密了,你就當我沒問吧!”

錢副院長考慮了一下,然後斟酌道:“中央打算在桃園省建立50座城市,其中,每座城市計劃可容納人口500萬。目前已經建成了01號城市,遷居了300多萬人,主要是作爲後勤保障城市。”

李東大吃一驚,“這麼說,整個桃源省可以容納2.5億人口。這麼多人,怎麼解決能源問題?”

“不是有聚變堆嗎?”錢副院長小聲提醒了一句。

“不是還沒成功嗎?”李東滿頭黑線。

“那就暫時先用煤炭頂着,桃源省雖然沒有發現大煤礦,但小煤礦倒是有個幾億噸的儲量。等到聚變堆成功了,再換也不遲,反正時間很充足。”

錢副院長滿不在乎地說道。

“而且,就算聚變堆失敗了,大不了就少住點人唄,桃源省那麼大,滿足幾百萬人生存還是可以的。有了這幾百萬人,我們大夏文明就不會完!”

“要是桃源省能有個大幾百億噸的大煤礦就好了!”李東嘆氣道。

長江上游的來水越來越少,如果再加上結冰期,導致航運幾乎斷絕。如果僅靠唯一的一條入川鐵路線,只能是說杯水車薪。

“想什麼好事呢?能發現這個地穴已經是老天保佑了,別貪心不足。再說了,你不是也在搞聚變堆嗎?你應該比我有信心纔對。”

“啊,說的也是……”

第一百八十七章 移民到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城開賣第三百零一章 東非能源上市第一百一十五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坑第二百零八章 登船第一百五十四章 獲獎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時代的拆遷戶第六十六章 草莓熱(2)第兩百三十七章 新任第一書記第六十章 大爆發第九十九章 大水圍城第兩百二十五章 溙王的元宵宴會第十三章 開業典禮第六十一章 畢陽第一百六十四章 阮經凱第兩百九十四章 盛大婚禮第兩百七十六章 妥協第兩百二十九章 就職演說和貸款第九十五章 朝鮮半島第兩百二十二章 鉅額融資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一百四十一章 揚眉吐氣第六十四章 到手第兩百六十一章 匆匆五年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時代的拆遷戶第三十八章 新鮮出爐的錢院長第十六章 最後的準備第兩百六十四章 初識豪門第九十一章 截胡第兩百四十章 悉伲盆地第一百零六章 訂婚第十三章 開業典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牛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匠人精神第兩百八十九章 定親第十九章 避難生活第五十五章 領證第一百六十六章 雙胞胎的生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兩百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兩百五十九章 擇校第九十二章 實驗室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一百五十二章 繁華第一百四十七章 改裝第一百七十章 韓配第一百一十八章 牛人第兩百二十章 拆分綠寶生物第兩百三十章 總統府晚宴第九十七章 反常的天氣第兩百九十八章 勢力範圍第六十三章 脫水蔬菜第一百零五章 見家長第兩百二十二章 鉅額融資第兩百五十二章 外賣小哥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年後第十二章 家人團聚第一百七十四章 謎底揭開第兩百四十九章 姐弟戀第一百五十五章 潘家園第兩百六十七章 黃雲章歸鄉第一百九十二章 承包基地第一百一十五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五十章 日常帶娃第四十八章 復課第二百零八章 登船第三十八章 新鮮出爐的錢院長第一百六十五章 《華越合併條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華越合併條約》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錢人家第兩百二十二章 鉅額融資第七十八章 登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五味湯第七十四章 志願者第九十一章 截胡第二章 清空房產第七十八章 登門第三十二章 大遷移(1)第二百零九章 邦國林立第兩百七十八章 老來得女第兩百九十七章 登陸戰第九十八章 瓢潑大雨第十三章 開業典禮第一百五十五章 潘家園第一百三十一章 匠人精神第兩百一十五章 聯合國和WTO第一百六十四章 阮經凱第兩百九十八章 勢力範圍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書記的麻煩第一百九十章 姐妹閒聊第兩百二十三章 南下避寒第一百四十七章 改裝第一百二十一章 變異流感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學報道第兩百三十七章 新任第一書記第六十五章 草莓熱(1)第三十二章 大遷移(1)第兩百八十三章 聚變曙光第兩百四十八章 帶血的暫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