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八章 長河慈善基金

僅僅過了一個星期,李東就帶着慈善方案,來到了廬州市教育局,像這種涉及到學生的慈善活動,肯定離不開教育部門的監督和配合。

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大疊資料。

“鄧局長,這是我們的計劃書,還有很多地方我們可能想得不夠周到,您給提個意見。”

事先說明一下自己的方案並不完善,還有一些存在漏洞或者理想化的地方,既是自謙,也是給對方參與的空間。

鄧局長覺得這個根本不是事,這年頭,還有願意做慈善的,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十多分鐘後,他將李東的這份計劃看完了。

“李董,你們確定要這麼搞?這可是一筆很大的投入,而且這原本應該由國家來承擔的。”鄧局長搖了搖手中的計劃書看着李東的眼睛問道。

李東輕輕的點點頭,動作輕緩而堅定。

“我相信國家肯定有這樣的計劃,這些年經濟雖然恢復了不少,但是花錢的地方也更多。

尤其是南疆地區的開發,需要海量的資金,在國家困難的時候,我們長河集團願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過來跟你說,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支持,這個計劃將作爲我們集團最主要的公益項目。”

鄧局長不住的點頭,“我讓負責教研科的老鄭過來看看,如果你們的財務能夠承受得住這樣的壓力,我就同意。”

他剛剛只是簡單的算了下,這個計劃真的要實施的,所需要的資金是巨大的。

並且還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一年都要支出這麼多,甚至因爲嬰兒潮的到來,支出可能會出現暴增。

所以,鄧局長需要專業的意見,免得計劃半途而廢,不僅政績撈不到,反而吃力不討好。

不到一分鐘的時候,鄭科長就敲門進來了。

“局長,您找我什麼事?”

“老鄭,這兩位是長河集團的李董和柴總,你們認識一下。”

“久仰大名!”

“你過來看看這份計劃書,如果我們開始運作這個計劃,大概需要多少支出?你是專門研究這個的,應該比較熟。”鄧局長讓老鄭坐下來問道。

鄭科長向幾人點了點頭,就開始翻看計劃書,隨後拿還起桌上的紙和筆算了起來。

李東他們都靜靜的等待着對方算完,並沒有催促他。

十幾分鍾後,鄭科長說道:“根據計劃書上面所表達的意思還有數據上看,我簡單了算了下。”

“我市全共有小學235所,學生74.5餘萬人,佔了總人口的9.2%。”

鄭科長停頓了下,看了看鄧局長和李東的反應。

看到他們都點頭讓他繼續說。

“根據計劃書上所言,每個學生每天一袋豆漿,每袋豆漿5.5元,如此算來,每天的支出大概是410萬。

雖然每個學年只有180天,再除掉節假日,但一年至少也要投入6到7億元,李董,你們可要考慮清楚了。”

李東聽後也是深感壓力,雖然事先早有預計,但是他沒想到小學生人口竟然這麼多,幾乎都快佔了總人口的一成了。【#*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國家鼓勵生育政策的成功。

“李董,要不縮減一下範圍吧,我看只提供一年級就夠了。”鄧局長建議道。

李東明白對方是什麼意思。

以長河集團如今的規模,是可以實施這個慈善計劃的,除了財務資金壓力大之外。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育局希望計劃能夠有效並穩定的持續下去。

而不是一兩年後,因爲無以爲繼,留下一個爛攤子。

這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也不是李東所想要的。

按照鄧局長剛剛所說的意思,量力而行。

“只要保證每年都能夠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個計劃就有完成的可能,對吧?”李東問道。

“嗯,每年至少需要8.5個億,包括運營成本,不知道李董有什麼渠道爲這個計劃提供資金?”

鄧局長必須要問清楚,他要判斷對方提供的資金來源是否具有可靠性,是否具有可行性,另外最重要的是持續性。

“長河集的股份!”李東斬釘截鐵道。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很傻,很天真,但長河集團如今這麼大的規模,有些事情是怎麼逃都逃不掉的。

與其等着被割肉,還不如自己主動出擊,至少他還能夠保證這些“肉”,都落到了真正需要之人的口中。

……

4月1日上午8點,就在中小學開學的當天,由長河集團、杜鵑生物公司和廬州市教育局共同合作,總投資超過500億元的“長河基金”正是宣告成立。

這裡的500億元,是長河集團5%的股份,原本的孤兒院項目也被併入其中。

集團每年的分紅大約在200億元左右,所以光靠分紅,就能解決大部分資金問題,不足的部分,李東承諾會自掏腰包補足。

一大早,李東就帶着童瑤,李爸李媽,集團CEO柴胡以及綠產農業的錢貝貝,綠源公司的孟楠,全部出席了夢基金的開幕儀式。

同時參加的人員還有鄧局長、廬州市第一書記、杜鵑生物的李娟、以及其它一些合作伙伴和官方人員。

錢貝貝是豆漿的原料提供商,孟楠他們是

豆漿生產商,李娟是合作方,承諾每年捐助500萬,首批500萬已經到賬。

原本綠源公司有自己的兒童營養系列產品,有牛奶,有果汁,也有袋裝的豆漿。

只不過牛奶和果汁成本都太貴了,最後選來選去,還是豆漿最實惠,也是他們最有可能負擔的起的。

“長河基金”的總部設在了教育局的隔壁,房子是廬州市政府免費提供的,一座三層的小樓,所有工作人員都在這裡辦公。

李媽重拾舊業,被任命爲“長河基金”的執行主席,童瑤是她的助理,鄧局長兼任副主席。另外基金還外聘了兩名專業人士擔任經理人,負責基金的日常管理。

長河基金主要用於改善弱勢羣體的生活,包括醫療、教育和衛生等各個重要領域。

目前主要有兩大項目,一個是原先的社區孤兒院,另外一個就是即將要進行的“愛心豆漿”項目。

由於李東的巨大影響力,他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會引起社會關注,再加上市政府的宣傳推廣,所以長河基金成立儀式當天,來了不少媒體記者。

鎂光燈咔嚓咔嚓作響,長槍短炮對着李東,都希望首富先生能就此事講幾句話。

李東明顯早有準備:“慈善公益不是作秀,我不希望這次事情,作爲炒作我個人聲望的一次公關運作,所以本來不想多說什麼的。”

雖然心裡肯定不是這麼想的,但是態度要擺出來。

“但我們如此大張旗鼓地搞這個成立儀式,是希望讓多的人知道‘長河基金’,利用我個人的一點知名度以及影響力,呼籲全社會關心慈善事業的朋友們,大家共同投入到這項事業當中。”

“長河基金雖然由我們長河集團發起和作爲主要注資方,但依然是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踊躍捐款。”

“……在這裡我保證,基金的所有的賬目都會全部公開,也願意接受社會各界的共同監督……”

“謝謝大家!”

“啪啪啪——”

儀式結束後,李東陪着市裡的主要領導,來到了市第一小學進行現場考察。

時間點比較“巧”,同學們剛剛做完廣播體操,正在操場上排隊領豆漿。

李東從箱子裡拿出一袋豆漿,遞給了身旁的市委第一書記曹克仁,“曹書記,這就是我們綠源公司生產的豆漿,每袋200毫升,您嚐嚐!”

李東這人比較好面子,原本的豆漿只有80毫升,他嫌不好看,有點拿不出手,特地要求往裡面兌水,然後再加了一點牛奶和糖調味,這纔有了現在的樣子。

“味道不錯,分量足,有心了,而且我還喝出了

牛奶的味道,裡面都有些什麼?”曹書記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口味有些淡,但是也能理解,畢竟農產品可不便宜。

“有大豆、花生、綠豆、紅豆、米粉、牛奶和糖,營養很均衡。”李東如數家珍的一一道出,米粉是爲了調濃稠度,其它都是調味或者充數,純粹是爲了好看。

“產量能跟的上嗎?”

孟楠顯得信心滿滿,“完全沒問題,我們公司擴建了一座專門的豆漿生產線,理論上每天都可以生產出一百萬袋豆漿,供應充足。”

“還有要重視衛生質量問題,這可不是小事情。”曹書記語重心長的提醒道,萬一真要出問題了,他這個父母官肯定得下臺。

“您放心,我們使用的是最新的生產線,原材料也是我們自己種的,而且每一批次產品我們都會抽檢,絕對出不了問題。”

李東信誓旦旦的保證到,他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尤其還涉及到敏感的兒童羣體,所以在這方面抓的比較嚴。

曹書記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非常滿意的笑了笑,他走到一個小男孩身邊,費力地蹲下身子,親切的問道:

“小朋友,豆漿好喝嗎?”

小男孩穿戴整齊,臉色紅潤,一看家裡條件肯定差不了,“好喝!”

他本來想說“一般般吧”,但是想到老師的吩咐,於是才改口。

市一小本來就是重點小學,能在這裡讀書的大部分非富即貴,其實一行人來錯地方了。

第兩百六十三章 如願以償(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煤與電第十七章 戰時狀態第七十五章 識破第四十四章 探親(1)第四百四十五章 煤與電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書記的麻煩第六十章 大爆發第八十四章 年終總結第一百六十一章 後續安排第一百六十四章 阮經凱第兩百三十五章 達利特第一百八十章 拾苔者第十四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七十七章 巧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大海第五十章 意外的相親(1)第五十五章 領證第一百二十章 野心第四十六章 探親(3)第五十章 意外的相親(1)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兩百九十六章 轟轟轟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四十章 真香第一百六十章 年輕人,膽子放大些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媽大壽(1)第七十章 海上生活第兩百八十四章 2150年度財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千億第二百零三章 東盟內亂第兩百二十一章 拆分後續第兩百六十一章 匆匆五年第二十六章 出路第兩百三十四章 移民黃雲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半推半就第十九章 避難生活第一百三十八章 試點成效第二十三章 人在歸途第兩百一十三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兩百章 “分水嶺”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學一年級第一百零三章 回家第六十九章 光明號第一百六十章 年輕人,膽子放大些第九十章 誤判第兩百六十三章 如願以償(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尋找板藍根第七十章 海上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曙光第一百二十七章 座談會第二百零五章 偷渡第一百七十四章 謎底揭開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民多艱第一百四十二章 曙光第兩百九十三章 不屈的印度人第一百八十章 拾苔者第六十五章 草莓熱(1)第九十九章 大水圍城第三十四章 心態轉變第三百零九章 初入桃園世界第兩百四十二章 競拍現場(2)第兩百八十五章 不平靜的二月第兩百章 “分水嶺”第一百三十八章 試點成效第兩百二十九章 就職演說和貸款第兩百七十六章 妥協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報中央第一百五十四章 獲獎第兩百三十四章 移民黃雲章第兩百四十六章 交叉持股第兩百六十章 回廬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潘家園第一百零二章 險情第六十三章 脫水蔬菜第二百零三章 東盟內亂第五十章 意外的相親(1)第一百一十七章 父女相見(2)第八十三章 愛心便當第五十七章 婚禮第兩百七十二章 四大行第兩百七十章 遷戶口第三十四章 心態轉變第兩百七十五章 上蹦下跳的南韓人第兩百五十章 主動上門第兩百零一章 魔都復興的序幕第七十一章 羊城黑市第兩百五十二章 外賣小哥第兩百三十二章 《娓娓道來》(2)第一百四十章 送年貨第三百零九章 初入桃園世界第兩百八十八章 選址第兩百五十八章 第二總部第一百零一章 做饅頭第三百零三章 2152年的國會第八章 囤糧第兩百三十七章 新任第一書記第八十九章 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