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媛這天忙得下午之前,都沒空去直播間轉轉,也是因爲吃午餐的時候直播間還沒開的緣故。一般都是在一點左右開始,先播放上午彩排時候的精彩視頻,讓觀衆們熟悉參加大師班的學生。
這天下午是“秦放歌嗩吶大師班”,晚上開課的則是“秦放歌笙大師班”。
錦瑟華年樂團裡,吹奏這兩種樂器的女生,江思媛都很熟悉,葉秀玲和李若離。說來也是比較有意思,加上肖靜茹,她們三個專修管樂的姑娘,都是體格嬌小的,只能說是,小身體裡蘊藏着大能量。還可以說明,學習管樂的氣息很重要,肺活量大小的話,隨緣吧!
至於秦放歌這樣的妖孽,他身體素質變態的好,肺活量更是驚人。
這天江思媛進入直播間收看直播,也是在他大師班佈置課外作業的環節纔開始的。
秦放歌的第一首嗩吶作業,就特別能激起江思媛心底的共鳴,因爲名字就叫做,“《川江情》。”
和他一樣來自江城的江思媛,對此自不陌生,聽他吹奏起來,更是有感覺。
其他觀衆的話,對川江號子的音樂,也都不陌生了,秦放歌這次的大師班,就拿了不少相關的作品出來,從民間音樂吸取營養,他可不是隻說不做。
這首作品,採用“自由單二部曲式”爲結構,既以四川民間音樂爲素材,又在作品結構上打破了嗩吶傳統樂曲的一般規律;樂曲樂思獨特,旋律優美、新穎別緻,以西洋作曲技法爲依託,卻又在創作上大膽創新,生動地描繪了嘉陵江邊兒女的質樸情懷和深沉、豪爽、樂觀的性格,表達了對當代生活的熱愛和頌揚之情。
樂曲整體上以情感爲依託,通過對川江號子、岷江船歌等四川音樂元素的精心整合與巧妙應用,將四川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域特點用音樂的形式告訴聽衆。
《川江情》以四川民族民間小調音樂元素爲動機展開,採用A調。全曲是帶有“引子”構成的自由單二部曲式開始譜寫,全曲由散板(引子)、慢板、小塊板、尾聲四大部分構成。在旋律上此起彼伏,節奏上抑揚頓挫,和聲上織體豐富,整首作品在樂思的發展上且反傳統等不規則創作特點中,盡顯得非常新穎別緻,把四川濃郁的山歌風味、風格等音樂特點展現在觀衆們面前。
引子是由一個具有濃郁的四川民間音調特性的音樂主題動機發展而成。主題材料由弱到強,動機繁衍變化而出的敘述性旋律,表達了作者對嘉陵江邊船工號子的感人肺腑之情。
音樂一開始由是以高音“3”開始創作,用小六度、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編織而成,音型逐漸下行,使一個較自由的四川民間山歌小調風格。用特色的音樂素材把人們帶到了川江兒女在千百年木船航運時代中所經歷的生活背景,以及在嘉陵江邊那漢人生活的音樂畫卷。曲作者用音樂的形式把這種川江號子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把音樂中那高昂而粗獷、激情而奔放的號子正一步步演繹着川江兒女在航運文化中的真實寫照,令人蕩氣迴腸。用梆笛演奏這段旋律更能體現作者對川江兒女在生活基調上的希望和期待。也能感受到小三和絃在這段旋律中的重要性以及這首作品的主要調性特點。這時嗩吶開始進入,旋律從“6”音進入主題,又從“6”音由弱漸強提高到一個八度。加之嗩吶個性上的氣滑音及重音的後移,突出了四川風格的音樂特點。展現了小調式的音樂情感內涵,使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音樂形式直接以聲音方式融入到了我們的內心世界裡,類似一種憂與愁的情感傾述。
慢板,第一部分(1小節―56小節)爲4/4拍的慢板,沿用“川江號子”、“岷江船歌”音樂元素的民歌特點加以擴展。這段旋律優美而舒展,予人以閒適,寧逸之感。主體部分篇長,旋律皆有甜美及憂愁、色彩暗淡其明亮的感情色彩。
樂曲進入主題慢板部分表現出一種情深意切,柔美動人,情緒低沉悲傷的敘述性音樂畫面。人們彷彿聽到了作者用音樂告訴我們,生活是喜、怒、哀、樂、的演繹。
快板一開始是作者將一首流行於四川宜賓地區的傳統民間小調《繡荷包》,作爲主題材料的素材選用。此旋律含蓄細膩、曲折多姿、歌詞上語言樸實、風趣。作者巧妙地將這段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和情緒方面進行有意識地藝術加工處理,以及音響音樂的衍伸變化手法運用到嗩吶曲《川江情》第二部分小快板的第59小節―――77小節之中。在曲調方面最明顯的特徵是頻繁地用了四度、五度、六度的跳進音程,使音樂活躍、俏皮、風趣,從而展現了四川民間小調歌曲中較普遍的音調個性。並在嗩吶樂器的個性上充分得以發揮展現,從而使音樂的感情色彩大爲增色。
尾聲是從快板的高音吐奏模進中直接進入,同時也是引子的縮減再現,並給人一種在生活上的回味。尾聲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強弱標記。
這時主音“6”的速度緩緩減慢。之所以將主音高八度“6”放在最後,而且還是弱奏,彷彿是告訴聽衆,在奔騰不息的川江咆哮和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滄桑變遷中,用音樂來展現川江兒女的生活情操及音樂意境。
都說嗩吶是“樂器界的流氓”,秦放歌演奏的這首《川江情》,也是完美的把這點發揮了出來,hold住全場,都不用擴音設備,都讓很多直播間的觀衆,把聲音調低才行。
但這還沒完,他很快就又開始下一首曲目,也是經典中的作品,“《百鳥朝鳳》。”
他這報出曲目名字之後,江思媛也下意識的開了下彈幕,看上面刷得密密麻麻的,趕緊就又關掉了。
關於《百鳥朝鳳》這首曲目,她還是有所瞭解的。
《百鳥朝鳳》是一首被稱爲“鼓吹樂”或“鼓樂”的民間吹打樂合奏曲,最早流行於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熱鬧歡快的曲調,描摹了百鳥和鳴之聲,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充分發揮了嗩吶擅模仿的特長。其流行區域很廣,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勞動生活的回憶。
《百鳥朝鳳》是嗩吶曲目裡,技巧最全面的一首。對吹奏者來說,這首曲子要運用嗩吶吹奏技巧中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顫音,以及吞、吐、墊、打、抹、壓等,還有舌衝音、氣衝音、反彈音、反雙吐、連彈音、氣脣同顫音、指氣同顫音等高難度技巧。
這樣一首曲子,特別難練好,在過去,沒到出師的水準,老師都不會讓學生們學的。現在的情況倒是好了很多,主要原因也在於,嗩吶的沒落,都快沒多少傳人了,也沒必要抱着過去的那些死規矩不放手。現在學生們想學,都是可以自己學的,但學得好壞,就還是看自己的造化。
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勞動生活的回憶。樂曲中我們彷彿聽到布穀鳥、鷓鴣、燕子、山喳喳、藍雀、畫眉、百靈、藍臘嘴等鳥兒的叫聲,好像還有公雞的啼鳴,寓意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陽升起的生動意境。
“秦大師”自然是有足夠的信心,演繹這樣的經典作品,當然,觀衆們都知道,他應該也是會進行不同程度改編和再創作的。
還有,要是秦放歌不敢吹奏這樣的作品,黑粉們怕是又有話說了,“連百鳥朝鳳都不敢吹的話,有什麼臉稱大師?”
在這首充分展示嗩吶各種花式技巧的作品上,秦放歌也是沒有半點的含糊,酣暢淋漓的吹奏這熱鬧歡騰的曲子,結束的時候,他甚至都不帶喘大氣的,面色也是一如既往的平靜。
聽得觀衆們都是神清氣爽,直播間裡給跪的不要太多,“哥哥這是超神了啊!”
“能把百鳥朝鳳演繹到這樣的水準,哥哥在嗩吶上的功夫,就算不稱第一,大師總歸是當得起的!”
“秦大師果然牛皮!”
“這纔是名副其實的百鳥朝鳳!”
至於音樂廳現場的觀衆們,則更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一曲百鳥朝鳳的嗩吶曲下來,大家的身體和靈魂,都彷彿被洗禮了一般。除了嗩吶的“殺傷力”巨大外,秦放歌的演繹,更是無懈可擊。
當然,大家也都聽出來了,秦放歌有對這首曲子,進行全新的改編和演繹,更加突出白鳥朝鳳主題,也刪除了不少版本中,甚至存在的小孩哭叫的聲音。
他的演奏時長,足足有七分半鐘,震撼得現場的觀衆們高朝一浪接一浪。
但這並不是這次課外作業的結束,這才兩首曲子,肯定是不夠的呀!
出乎絕大部分觀衆意外的是,秦放歌並沒有着急報出下面一首曲目的名字,以至於,不少觀衆覺得他是不是有點累了,要歇息一陣再說。可沒想到的是,秦放歌其實是在等着助手,也就是葉秀玲啦,幫他把另外幾把嗩吶拿出來。
這下,觀衆們也是越發沸騰起來,別說是直播間裡的觀衆了,連現場這些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們,也都有點鬧不明白,秦放歌究竟是搞什麼。
好在秦放歌沒有吊大家胃口的習慣,等樂器準備到位之後,就報出接下來的曲目名字,“嗩吶協奏曲,《喚鳳》!”
說是協奏曲,但協奏樂隊部分,現在是肯定見不到的。就還是秦放歌的嗩吶獨奏,其他都自行腦補吧!
他先用的還是常規的C調高音嗩吶,一發聲就讓人驚喜,宛如陳年佳釀般的綿甜,入口柔和,回味無窮。
這一段嗩吶的獨吟,描繪的彷彿是“混沌初開”的朦朧意境,一切彷彿都是灰色、暗淡,幽幽低吟,偶有閃耀卻一掠而過,無法剖開雲霧,展現真身。
和之前的百鳥朝鳳的音樂情感,有着截然不同的色彩,秦放歌對嗩吶的控制把握如臻神境,演奏出柔而不虛、弱而不澀、綿而不滯的音色。這些都源自他嘴脣對哨片強大的控制能力和充沛的氣勁支撐。
這也改變了很多觀衆對嗩吶音色的傳統認識,算是一上來就放了大招。把觀衆迫入似有還無、如夢如幻的情態,難以自己。
第一次主題出現時,樂音延綿不絕,雛鳳清音乍現,是那樣的神秘,若手可及又飄忽萬里,可感其息聞其聲終不見其形,沁入心脾的純透,不假修飾自然宛若童稚。
隨後,秦放歌所用的嗩吶悄然發生了變化,換成了大G調中音嗩吶,略微低沉、醇厚。不斷的以變化節奏,重複主題,似乎是在不斷的呼喚,鳴叫。
和標題的《喚鳳》,形成了完美的對應。
這之後,秦放歌又換回C調嗩吶之後,音樂也在此刻豁然展開,板式節奏相對恆定,這段附帶炫技性與即興性的旋律,爲後續闡述做好的鋪墊,將已有旋律畫面通過超難的半音走向和複雜的節奏技巧予以重組,以達到“轉換移情”的目的。
隨後他所用的嗩吶,又換了新的種類,D調高音嗩吶出場音色緊張而尖銳,滲透力極強,這一小節是前段高朝的嚴肅,也是推進快板的連接。
再次回到G調中音嗩吶演奏的樂段仍是一種過渡,從火熱振奮的情緒中歸於平淡,從快速激越的節奏中放緩步伐,從恢弘豪放的音響轉化爲輕聲細語。利用主題音樂元素變化而來的旋律,帶着冷清悽切的蕭瑟感,將觀衆剛纔波濤起伏的心緒逐步平穩下來,爲下面的樂段作好準備。
緊接下來派上用場的是,東北大D調低音嗩吶演奏,音色低沉柔美,又帶着幾分似有若無之飄逸。但少了幾分慘切哀怨,纖和自然,音色圓潤而不失其靈動。
嗩吶的“飛指”技法,讓人想起嗚嗚風聲中的長調;而“喉音”的五度雙聲,讓人恍若近距離聆聽神奇的“呼麥”。
在主題音樂再次響過之後,嗩吶開始演奏“破宮音”。一開始是淳厚的低音,雄渾悠長,讓人感覺心往下沉空蕩壓抑;突然間變換暴躁,類似金屬的摩擦,讓人爲之揪心焦煩不安;其後成爲泛音,純淨空明,讓人長舒胸中之窒悶安適泰然;然後再將過程倒置,情感隨音色往復於演奏者的氣脣之間。
有的觀衆感受到了鳳凰的嘶鳴,在涅槃過程中的蛻化,或是即刻將衝破黑暗的微光。
聽得更加細緻入微的觀衆,則是通過秦放歌所演繹的多次起伏,有了更多的體味,彷彿沐浴聖光中所有一切的存在,都只爲迎接鳳凰的再臨。
最後的一段展現給大家的是金燦燦的畫面,彷彿浴火重生之後的鳳凰。
樂曲最終的結束在嗩吶的最高音上,這樣的風險性其實很大,稍不留神就會破音或失準。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有良好的嘴脣應變能力、強大的氣息支撐、腹部嘴角的持久耐力和穩定的心理素質。
秦放歌的演奏,技術水準完全在線,不光音準穩定,力度更是掌握得恰到好處,爲這首二十分鐘左右的協奏曲,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這首曲子一出,音樂廳現場簡直成了沸騰的海洋,他們大都是懂嗩吶的行家,秦放歌這神一般的創作以及演奏,讓人不服都不行!只是,他們還要顧忌禮儀,還那麼多人看直播的呢!就只能通過掌聲喝彩來抒發心中的情感。
網絡直播間裡,觀衆們可就不管那麼多,“真的給跪了!”
“哥哥就是神!”
“媽媽問我爲什麼跪着看直播,我告訴她我看見了神仙……”
“有沒有人細數,哥哥到底換了多少次嗩吶,看得我都眼花繚亂了。”
“真沒細數,但我覺得應該不下十次吧!”
“到時候還是得看曲譜上是怎麼寫的。”
“哥哥,我服了,我真的徹底服了!”
“學嗩吶我的哭了,我要什麼時候能才練到這樣的程度,這輩子都怕是無法完成了。”
“感覺我們學嗩吶的,這輩子就跟鳳凰杆上了。”
“百鳥朝鳳難,這首喚鳳更難!”
外行們都還是看熱鬧的,秦放歌這首《喚鳳》的嗩吶協奏曲,看着就特別花裡胡哨的,特別他所用的嗩吶,各種換來換去的,很多觀衆都有些擔心,會不會把自己都給換暈了?可事實擺在眼前,秦放歌並忙而不亂,樂器換得很頻繁,卻是沒有出現任何的差池。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爲作品首秀,即便他有換錯嗩吶,大家也不知道而已。
可如果真有換錯的話,還是會被大家給挖出來的,到時候結合曲譜,又有視頻爲證的。
但顯然,秦放歌是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論專業水平,他當屬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