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

富士山的雪被染紅了整整三天三夜,而這一切都是大明給予這片島嶼最深刻的記憶,日後,只要當大明中央朝廷提及若倭國再有對大明的半點不敬,將會承擔富士山變紅的後果時,這些倭國的當權者們都會因此而被震懾住。

“讓富士山變紅”開始在倭國成爲一個有關空前浩劫的代名詞,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此時櫻花盛開的富士山腳下,依舊有大明的軍隊在用手裡的火槍與戰刀爲皓白的富士山增添着血色。

一直持續到天色將曉,混沌初開,日出東海之時,血色才慢慢消弭於金燦燦的萬丈光芒裡,大明禁衛軍纔將血紅的鋼刀擦淨,恢復其本來的金屬光澤來,但即便在入鞘的時候也能聽見夾雜在金屬碰撞聲裡的哀嚎與慘叫。

歷時一個多月的對倭大掃蕩在此刻宣佈結束,大明禁衛軍開始集合,並帶着無數掠奪來的文化藝術品與其他有價值資源乘着海軍艦船返回國內,而在倭國其他各島開展大掃蕩的邊軍也被陸續傳喚回過,這裡麪包括在長門就被抓獲的海盜頭子鄭芝龍。

而大明軍隊留給倭國的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女人和身高不到一米二的小孩以及年齡在六十以上的老人,當然還有無數與倭國女主的卵細胞早已受精的大明精壯男子的精細胞,這些精細胞裡是大明本土的y染色體,未來新的一批倭國新生兒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含有來自大明的一半基因並因此而遺傳下去。

也不知道哪一位身體健康的大明士兵是未來幾代倭國人的共同祖先,當然,大明皇帝朱由校的目的不僅僅是從遺傳學上改變倭國人的基因型,以剔除倭國人好戰且猥瑣不堪還欺軟怕硬的劣根性,還要遷居大量在西南平叛中的俘虜與犯官家屬去倭國進行播種以及漢文化普及。

學部尚書楊廷麟被任命爲第一任大明日本總督,以使其能在日本迅速推廣漢字的普及與漢文化的構建與推廣,自然原有的所謂大和民族的特色也得全部被滌除甚至嚴禁繼續傳播,且進行要永世忠於大明的奴化教育。

至此,北到北冰洋,南到爪哇島,東到蝦夷島(北海道),西至哈密衛,整整數千萬平方公里的東亞海陸地域被徹底納入大明的統治體系,也即將成爲大明漢文化圈的核心,並以此起點開始輻射全球。

在天啓十八年的新年,在重新修葺與擴建的乾清宮,在京城內外數千官員參加的大朝會上,朱由校第一次提出了建造漢文化圈的概念,即要在未來幾年內,在大明的商品與銀元開始流通於目前大明所控制區域的同時,要讓大明的漢文化即華夏文化普及於這些地區,具體一點就是這些地方每一個人都必須會說大明官話,會寫漢字,尤其是官方業務溝通與聯繫,什麼兩種文字先同時存在的提議一律禁止,必須要在未來五年來,要讓唐詩裡的李白宋詞裡的蘇東坡同自己這個皇帝朱由校一樣被內地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以外的所有百姓瞭解和知道。

這樣一來,自然是需要大量文化普及工作者的,特別是對教師的需求量會大量提高,爲此,在史可法繼任新的一任學部尚書後便上疏大明皇帝朱由校,即爲鼓勵廣大學員在未來選擇以教學爲職業而成立教學生制度,且實行免費,也就是說但凡有志要成爲教師的,在初等教育後的所有教育都會是免費教育。

朱由校當即就允准了司禮監批覆史可法的奏疏,並着內閣立即下達了旨意,不但如此,還令學部尚書史可法兼任國子監祭酒,在全國各個承宣布政使司聯合布政使衙門和提學官成立一所師範學堂,以達到培育大量教職人員的目的。

而在大明,教職是與官職一樣的待遇,但爲了吸引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於教學事業中,朱由校特旨准予以後的教職者可以轉爲行政主官,且突出者可以直接成爲一省提學官。

打造更大的漢文化圈,不僅僅需要大量的教職人員,依舊還需要大量代表硬實力的軍隊,畢竟在推廣漢文化時必定會遭到一些土著文化的強烈抵制,而那時候就需要強有力的暴力集團作爲支撐。

也就是說,未來對軍隊的需求量是更大的,特別是單兵或者小型組織的軍隊單位的作戰力和維持穩定的能力是要求很高的,因而,大明禁衛軍與邊軍再被召回國內後便再也沒有像他們在日本一樣可以枉顧軍紀國法、恣意汪洋的日子。

現在主持內閣的是負責兵部的盧象升與楊嗣昌,在學部大搞教職人員培養的同時,且在衛所軍隊全部汰撤後,他們也將全大明的軍隊的大整編工作提上了日程。

原來,早在去年,兵部便已着手對整個大明的軍隊進行重新整編的工作,即汰撤閒置士兵和統一軍隊編號序列,首先自然是對衛所兵的淘汰,然後就是對禁衛軍和邊軍進行整編。

如今的禁衛軍的實力已經能力壓邊軍,因而將邊軍進行整編,降低邊軍將領豢養家丁和私兵以維繫邊軍戰鬥力的阻力已經大爲減少,因而整編已經不存在什麼難度。

更何況一些具有野心或者有擁兵自重潛質的邊軍將領如祖大壽、吳襄吳三桂父子都已經被處理掉,而且朱由校還特地將邊軍一些將領刻意脫離職位,進入皇家軍事學堂進行全日制學習,爲的就是讓這些邊軍軍官與士兵完全脫離私人聯繫。

整編軍隊的工作一直在順利進行,且很快整個大明的軍隊便被整編爲海軍、陸軍兩個體系,而飛行營因爲飛行器還依舊是些小型飛行器,所以沒有被獨立編成一個體系。

陸軍依舊以軍鎮爲最高編制,但因現在的大明再也不是侷限在關內的大明,因而九邊邊鎮已經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大明新的整編工作便不再以九邊邊鎮爲基點進行主力駐紮地。

現在,兵部而是根據整個大明統治圈內最重要的幾大軍事區域安排各大主力的安排,陸軍被擴編爲十二個軍,以常延齡、鰲拜、富大海、盧家鈺、劉賓、滿桂、曹文詔、毛文龍、趙率教、周遇吉、姜瓖、黃得功十二依次爲第一、第二道第十二軍的總兵官。

這裡面,真正出自原禁衛軍體系的總兵官雖然只有五名,但基層指揮官大部分都是出自於禁衛軍體系,而且大部分原邊軍將領因爲尚在軍事學堂進行再教育,所以也就能讓禁衛軍基層軍官迅速掌控這些原邊軍士兵。

要想這些從新整編的軍官和士兵形成新的默契,最好的方式是在戰爭與訓練中建立默契,因而在整編一結束後,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立即參與進緊張而又高強度的訓練中。

不過,這對於本來在倭國因大量殺人與實施非人道行爲而留下一定心理負疚創傷的官兵而言卻也算是一件好事,大量的汗水和每天沒日沒夜的訓練能讓他們忘記許多,整個人的心會平靜下來而不至於出現心理問題。

至於海軍則擴建爲五個艦隊,即分別是北海,和原北海現在改了名的黃海艦隊、東海以及南海還有主要負責海外殖民地擴張的遠洋艦隊,每艦隊最高指揮者也是總兵官,以覃博桐、顧三麻子、黑娃、馬祥麟(秦良玉之子)、誠意伯劉孔昭爲這些艦隊的總兵官。

對於飛行營則與毒氣投放部隊以及其他特殊兵種一起歸屬戚昌國管轄,而戰時會分配於各軍或者根據戰時情況進行集中使用等。

……

整個帝國都很忙。

內閣與司禮監忙着票擬和批覆從各地傳來的奏疏與奏本,吏部忙着將在浩瀚如煙的士子檔案中選出優良者去亟待地方官到任的新統治區做官。

而禮部則忙着引領越來越光怪陸離的新思潮與時刻管控着變幻無窮卻又總是極愛叛逆的文藝界,學部忙着改革學政,戶部開始承擔各種新數據新財政管理的模式,工部需要建設的硬件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越來越多,軍械司忙着打造更多的海陸兩軍體系所用之武器極其其他裝備。

即便是皇家科學院和皇家工程院還有翰林院也在加緊攻克一個又一個課題,連帶着各處小小巡檢司以及沿海各處新建的海關衙門也因爲商貿的發達而徹夜通宵都在忙碌。

但現在,卻唯獨這個帝國的皇帝朱由校特別閒。

整個帝國現在已經不需要他來兜售資料爲鑰匙來開啓整個大明的科技發展之門,甚至現在已經有無數科研前沿着或者感興趣者開始幻想未來的科幻世界,雖然他們所幻想的還只是遙不可及,但在朱由校看來的確是後世的發展之路。

所以朱由校也懶得再去揠苗助長,而朝政本就有大明的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體系在,只要沒有激烈到危害國家大政方針的黨錮之爭,朱由校也懶得再管。

索性,朱由校便趁着整個國家都高速運轉而唯不再需要自己這個皇帝去事必躬親時好好享受一下生活,陪陪自己的妃嬪,逗逗自己的兒女,沒事還能召見張岱等文人閒扯些詩文史料。

有時候,朱由校也會閱讀一些市面上新出的話本演義以及才子佳人之類的傳奇故事,包括一些尺度比較大,滿篇都在寫男盜女娼之事的,朱由校也會令人去搜羅些來。

這日,正是大雨滂沱的夏季某一天,整個紫禁城已經被籠罩在一片雨霧之中,朱由校也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帶着妃嬪去御花園或者西苑亦或是太液池溜達,只能待在皇后娘娘張嫣的坤寧宮,看着雨從屋檐下滴落而下,在欄杆外的池塘裡盪漾開一層層波紋,也嚇跑了剛因爭搶魚食而聚攏的錦鯉。

看着因雨水太多而略顯渾濁的池塘水面,朱由校不由得摸了摸自己已經漸漸濃密的鬍鬚,暗想轉眼間自己已經來到這個時代十餘年,也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方式,如今想來,倒是似乎就在昨日一般,

亭亭玉立的柳如是則拖着香腮看着朱由校,自從王承恩被規定不得進入內廷後,朱由校便沒再使用宦官做貼身隨從,且爲了增加人口,已經禁止再閹割或主動閹割自己,且不再招收宦官。

因而現在也就是柳如是常常跟在朱由校身邊,傳達命令與整理朱由校的內務便由她負責,作爲一個從八歲開始就在朱由校親自教授下成長起來的人,柳如是早已非是原本歷史上的柳如是,比原本命途多舛的柳如是多了些俏皮與歡快。

“看着朕幹嘛,難道是想告訴朕,你想嫁人了?”朱由校回頭朝柳如是笑了笑,就關愛地摸了摸她頭上的髮髻,而柳如是則癟嘴道:“纔不是呢,奴家這一輩子都不要嫁人。”

“不嫁人幹嘛,難不成出家當尼姑去?”朱由校笑說着就起身進了屋裡,他曾好幾處給皇后張嫣等提過要將柳如是嫁給某王侯公子或者傑出後生,但因爲柳如是身份特殊或者一時也沒好的緣分,便一直擱置到現在,不過讓這麼一位原本歷史上的才女因爲自己的到來而一直是待字閨中的老處女,朱由校到底有些不忍。

“魏國公徐弘基之弟徐弘遠皇家軍事學堂三期畢業生,如今已官至禁衛軍第三軍某旅指揮使,朕有意將他介紹給你,你可願意?”朱由校還沒伸手去提桌上的茶壺,柳如是就將一杯茶遞到了他跟前:“給你,陛下口渴了吧。”

朱由校微微一愣,見這位柳大小姐有意扯開話題,也就不好再提,因皇后張嫣微感風寒,也就沒有在陪,見柳如是不肯與自己深入溝通,他也就只好去看看自己的皇后。

而這時候,朱由校卻聽得外面傳來鶯鶯燕燕的說笑聲,回頭一看卻是海蘭珠等妃嬪,估計也是來看皇后張嫣的,見到這些一個個光彩奪目的美人,朱由校不禁面露微笑,自己做了這麼久的皇帝,倒也不虧,至少也擁有了不少佳人。

每當這個時候,柳如是都會自動地閃到一邊,將朱由校的空間留給那些妃嬪,而朱由校也覺得這種自己與自己女人在一起時,柳如是就顯得尷尬。

不過,既然柳如是不願意避開這種尷尬,他也不好強逼,便故作不知地轉身去了張嫣屋裡。

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