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

沒多久,吳又可便帶着一批醫士走了出來。

這些人都穿着黑色長靴,白色高領緊身褂,褂子乃皇家織造局特製,絲線極細而密不透風,口鼻被面巾裹着,頭上帶着白色高帽,各人手上戴着一雙白手手套猶如與死神鬥法的戰士一般,給人一種肅然之感。

然後緊接着,就見一輛白色四輪馬車駛了過來,這批醫士一進入馬車後,馬車頓時鳴笛不斷,速度極快地出了皇家第一醫院。

無論官民一聽此鳴笛聲也都知道是有病危之人要搶救,便都自覺地讓開一條道來。

而與此同時,還留守在皇家第一醫院的衛生部侍郎原院判章繇立即吩咐道:“立即取出高倍顯微鏡,打開隔離實驗室,十米之內,非本官從屬不得靠近!”

說着,這章繇就急忙一邊穿好與吳又可同樣穿着的防護服往朱由校這裡跑來:“還請陛下速速回宮,這裡到底是邪氣集中之地,若過了病氣在陛下身上,微臣就百死也難逃其咎了。”

朱由校也知道自己在這裡會妨礙人家工作,便點頭道:“也好,王承恩,傳旨,皇家工程院的事推遲擱置,先回宮立即召見內閣和六部各部堂官和都御史入西暖閣議事!”

章繇見皇帝陛下朱由校一走就立即進入了隔離實驗室,高倍顯微鏡已經被放在實驗室臺上,用沸水煮過的培養皿和玻璃試管也已準備好,四周已然灑上石灰。

沒多久,便有一名醫士在幾個荷槍實彈的士兵護衛下疾馳進來:“病菌送到!”

一聽此,所有皇家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就如同大敵一般忙讓出道來。

這名醫士將一小瓷瓶送與章繇後就被和那幾個士兵一起被送進了旁邊的觀察室進行隔離觀察,三個時辰後若無發熱或腹瀉病症才得離開。

而章繇接過裝有小瓷瓶後就立即進入了實驗室,然後厚達一尺的鐵門被直接關上。

就只有章繇一人在裡面將一病人的腹瀉之物塗抹於載玻片上,相繼加入革蘭氏染液後就用酒精燈烘乾,然後放於高倍顯微鏡細細觀察。

約莫兩刻鐘以後,章繇才吩咐道:“立即通報,不是鼠疫桿菌,是霍亂弧菌,上報朝廷,進入一級防疫狀態!”

說着,章繇就取下口罩,將所有標本放入一玻璃缸中,加入石灰後迅速攪拌,然後又投擲於火盆中。

儘管他已是熱得滿頭大汗,但他還不能出去,只能老老實實地進入另一密閉空間,並通過由一根線聯繫的傳聲筒對外命道:“傳遞消息給順天府,病原已經確認,染病者需要幽禁起來,與染病者有接觸者也要隔離起來,若有死亡者不能草草掩埋,需按照衛生部防疫條例處理!”

外面一人應了一聲就立即跑了出去。

……

這時候,內閣閣臣和部院大臣也都被朱由校召集起來,而朱由校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開口言道:“據報,山西之瘟疫很可能已擴散至京師,素來疫情就是不容小覷之事,小則數千人喪命,大則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因此而喪命,因而召集諸位愛卿前來,便是臨時做好一個針對疫情暴發的對策。”

朱由校正說着,王承恩就忙跑了進來:“陛下,剛剛由皇家第一醫院得到消息,剛剛發現的疫情並非是鼠疫而是霍亂。”

“霍亂!”朱由校不由得站了起來,他可沒想到大明居然在這個時候會出現這種烈性傳染病,因爲根據朱由校的瞭解,霍亂這種烈性傳染病此時應該只會出現在印度和孟加拉即印度洋一帶纔是,但怎麼突然出現在京郊?

朱由校本以爲在大明若出現瘟疫也無非是天花和鼠疫而已,其中天花屬於病毒性感染,肆掠性最強,也最難予以消滅,但好在現在有了牛痘技術,能成功讓大部分的大明子民都得到免疫,而人一旦免疫接種成功,也就不會再得這種傳染病。

當然一般情況下,這種獲得性免疫並非是永久性會對接種者進行終身免疫,對於很多人而言會有一定的時效性。

正因爲此,朱由校還特地命令各地州府縣的官員務必要保證其所管轄境內每一個新生嬰兒接種成功並且每一個未接種的人補種成功,且需定期進行第二次接種。

也因此天花並沒有在大明造成是肆掠的情況,且本該隨着時間的發展會傳播得越來越廣的天花病毒開始有了消亡的跡象。

而對於鼠疫,這種屬於細菌類的傳染性疾病,其危害性並不低於天花病毒,但好在大明現在的生物學已經得到了極大發展,尤其是隨着玻璃製造技術的改進,顯微鏡被製造出來以後,大明的微觀生物學就更是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改變,如今已然能篩選出上百種菌株,且主要應用於軍事與醫學治療。

如製造甲烷與硫化氫氣體的產氣菌和能產生青黴素的青黴菌株以及其衍生菌株。

雖然現在大明的這些菌株還未有經過紫外光放射或化學方法改變基因型造成其基因突變從而篩選出次級代謝能力更爲強大的新型菌株,但也能基本滿足整個大明的需求。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還不能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直接創造物種,但至少能從自然界發現有利用價值的物種。

當然,或許以後等大明能夠完全利用電或者生產電時,可以利用汞蒸氣和高頻率電擊製造出紫外光燈,到時候或許能改進青黴菌株或者其他菌株並生產出類型更多的抗生素來。

要知道,青黴菌株的次級代謝產物青黴菌株也只不過是有抑菌作用而不具備殺菌作用,也就想現在整個人類身體中的病原菌還沒有對這種抑菌產生耐受性才使得僅僅一個單位的青黴素也能一個成年人在較嚴重的病菌感染中活下來,若是假以時日,隨着新型耐藥性的病原菌出現,只怕就會對大明的醫學生物提出更大的挑戰。

若是鼠疫,朱由校還能降這個感染源與山西長治一帶的鼠疫疫情聯繫起來,並把疫情控制區擴大,但現在卻是霍亂,這說明隨着海貿的發達和大量外番以及他們所帶的寵物或其他動物的引入,使得大明已經出現了新的病原菌。

而大明境內的任何一個人對這種新來的病原菌都是陌生的,是沒有免疫記憶細胞的,也就是說,儘管霍亂弧菌的烈性傳染程度並不比鼠疫厲害,但因爲大明子民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新型病原菌的陌生而會使得這種霍亂弧菌會造成大面積的傳播。

這也算是開海之後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弊端了,它不僅僅會給大明帶來財富與外來文化,也會給大明帶來生物入侵與生態系統的破壞,朱由校甚至有些後悔自己應該讓海關儘早就建立一個檢疫局的,當然這種東西有時候也無法避免。

“傳朕旨意,各地近期到大明的外番不準離開其現在所在地,並令各地官吏立即控制其人生自由,若無明顯腹瀉或發熱症狀者才準允其自由行動,尤其是京師一帶,不僅僅是外番包括所有人等都不準出城,三日之後無明顯症狀者才准予放行!”

朱由校旨意一宣佈完就又立即命提督京營的楊嗣昌調集京營協助順天府處理此事,同時又命工部立即去疫情發生地點搭建簡易隔離區。

而舊年囤積的大量具有抑菌效應的中藥材也被立即撥發出去,皇家工業公司的發酵生產作坊也被要求增加對青黴素發酵生產的發酵罐。

好在因爲山西鼠疫的發生使得皇家工業公司早就準備好了可以隨時投入生產的發酵罐,但儘管如此,在早期也不可能會生產出大量的青黴素,畢竟菌株在一個新的培養基中是要經歷一段適應期與快速生長期的,只有快速生長期結束後纔會有大量的成熟菌株進行次級代謝,更何況現在大明的發酵技術沒有恆溫自動控制與計算機隨時監測因而生產菌的培養難度是相當大的。

但也有一點可以值得慶幸的是,大明的發酵技術已經掌握了後世經過幾代人總結出的最佳碳氮比等影響次級代謝能力的因素。

也就是說,在初期還只能採取切斷傳播源與傳播途徑的方式來遏制霍亂的蔓延,當然這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此時的大明並不需要吳又可通過疫情大批量爆發後才發現出瘟疫的應對方法,因而能夠快速做到利用行政手段去切斷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對於切斷傳染源的方法自然是隔離,將病人與解除病人者分開隔離,這個環節幾乎就能消滅大部分病原菌不肆掠到其他生物體上。

當然有時候也會難免有漏網之魚,或者有個別基因特殊的人對於這種新型病原菌天然具有免疫作用或者自身免疫能力的確太強,而造成他們在很長時間內只是病原菌攜帶者而沒有症狀表現。

現在的大明還不能通過醫學檢驗試驗對通過生化指標對病原體接觸者進行抗體標記檢測使得沒辦法把這些攜帶者找出來,因而只能靠第二個環節就是切斷傳播途徑。

雖說霍亂弧菌是新型病原菌,但其性質與特性已經被大明醫學界所掌握,因而也很容易掌控到其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作爲消化道烈性傳染菌,傳播途徑與介質自然不是空氣傳播而人類排泄物與食物與水傳播,因此,整個京城也開始了大範圍的情理消毒工作,好在之間城市管理已得到了提升,人畜排泄物早已得到了統一管理,如今要統一灑上石灰進行嚴格消毒倒也不難。

而食物與水也做到了嚴格管理,朱由校親自下達聖旨命令在京城所有人等在半月之內不能吃任何生食不能喝任何生水,所有食物與水必須經過高溫煮過。

當然,也因爲此,還是造成了京城人心惶惶,因爲聖旨的傳達使得很多人認爲是食物不乾淨所致,使得大量酒肆飯館收入銳減甚至直接倒閉,而各種食物價格也是嚴重下滑,造成大量糧食滯銷。

如此一來,朝廷的稅收也出現銳減,皇家銀行的收入也出現下滑趨勢。

但與此同時,各種藥物價格卻開始飛漲,在這個抗生素還只是少量大量還是靠中草藥治病的時代,各種神藥的出現頻率也就更高,更何況此時的大明也有了空前發達的媒體傳播能力後,當某個有名的太醫說藿香或者半夏、茯苓等對此類霍亂病效果極好或者有較強的預防功效後,頓時就有大量的百姓去大批量購買此類藥材。

一時間各種“中華神藥”出現於報刊之上,而也造成許多原本成本較低的普通中藥材價格飛漲,甚至不少直接超過人蔘、靈芝、三七等名貴藥材的價格。

當然趁此機會囤積居奇的也多,很多人把大量積蓄取出來去購買藥材,心思單純的或許是爲了買藥材求生,長心眼的或許是想趁此大發一筆橫財,總之皇家銀行的儲蓄開始出現告罄之象、

一場霍亂弧菌還沒開始大規模肆掠便已經開始動搖了整個京城的經濟基礎乃至整個大明的經濟基礎。

“任命孫傳庭爲山0西巡撫,提督山西軍務,務必嚴防山西長治一帶鼠疫蔓延,命令章繇即刻前往山西協助孫傳庭,告訴孫傳庭對於意圖囤積藥材的晉商直接嚴厲打擊,務必要消滅該地區的鼠疫,不使得傳到京城,使得京城更加人心惶惶!”

說着,朱由校又命道:“對於京城之內,着東廠秘密查探,誰叫藉此囤積藥材,同時命御藥房將歷年所屯藥材以平時價格拋售,務必要抑制住這股歪風,同時,着皇家工業公司進一步降低新生產之藥物價格,其虧損利潤由國庫填補,國庫填補不夠,就由朕出內帑填補,總之,不能因爲一個小小的霍亂就直接拖垮我大明的經濟!”

朱由校此時拼命地利用自己作爲帝王的權力去行政干預着霍亂帶來的整個市場的波動,並儘量使得大明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以達到儘快度過此次難關的目的,併爲日後消滅林丹汗部和對戰羅剎國留下更多的本錢。

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八十章 上當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封推感言第九章 早朝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一百章 情報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兩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廣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十七章 結黨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