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

看着滿堂朝臣汗如雨下,官袍都被浸溼一大片,一些年邁的官員似乎還有點搖搖欲墜,要中暑昏倒的樣子,但又因御史從旁監督着,便不敢肆意地動一下只能強撐着。

朱由校見此倒有些不忍,便命王承恩給一些年齡稍大的幾個大臣賜了座,同時命給每人賜杯冰鎮酸梅湯。

有年輕不懂規矩的言官想趁此說朝堂之上不能變成茶館,羣臣喝酸梅湯會有違帝國禮制等話卻被其他官員給瞪了一眼,大家都熱得不行,口乾皸裂,這個時候搞得這麼嚴肅幹嘛,真是不懂規矩。

這言官只得退了回去,悻悻然地不敢再言語。

一時酸梅湯端了上來,因大明皇家工程院改進了製冷技術,大明現在也能進行低溫製冰,不過目前因爲成本太高,只能應用於科研與皇室專用,而這些冰鎮酸梅湯正是臨時製冷而成,等到端進乾清宮時,這些羣臣也顧不得君前失儀,一個個如老牛一般吧唧着嘴就喝將起來。

朱由校忍不住偷笑一會兒,從做皇帝以來,他還沒這麼整過這些官僚,在他主政的這七年裡,對於羣臣只有利益捆綁和凌遲抄家兩個極端方式。

聽話讓你頃刻間富貴造極、權傾朝野,感受到帝王賜予的如春天般溫暖的恩德;不聽話就讓你家破人亡,深刻體驗到君主之冷酷無情;但他現在發現,以前的大明皇帝們罰這些大臣們跪在宮門外等方式似乎會更好點,特別是對於要懲罰羣體官員而又不是多大的事時。

畢竟自己要想統治這個帝國還是需要大量官僚來構成這個統治體系,不可能動不動就將所有官員都給抄家滅族,如果真是這樣,即便自己有軍隊做依仗,使得這些士大夫們敢怒不敢言,但只怕也沒幾個敢死心塌地爲自己辦事。

當帝國進入了一段局勢和社會矛盾較爲平穩和平衡的一段時期,帝王與臣僚的關係也由激烈的對抗轉爲較爲和諧的狀態,表現激進的官員會減少,而作爲皇帝陛下也同樣能開始容忍臣僚的一時的小錯失。

所以,當朱由校這些因爲趕早朝而來不及進早膳導致一開始就飢腸轆轆而又在外面暴曬了半日後的大臣們已經是疲倦不堪,便在這些官僚們喝完冰鎮酸梅湯後直接退了早朝。

除了幾個年輕不通世路的年輕官員有些不理解而欲言又止外,其他高級官員都率先向朱由校行禮,並恭送陛下朱由校退朝。

朱由校很滿意這種君臣和諧的狀態,點頭示意後就離開了乾清宮正殿,並朝西暖閣走來,而與此同時,西暖閣值班大臣中極殿大學士李明睿、武英殿大學士盧象升和兵部左侍郎楊嗣昌三人也朝西暖閣走了來。

自剷除滿清後,朱由校便下達旨意讓盧象升回京,且直接讓其入值西暖閣,並加其太傅之官銜,賜爵新寧伯,隱然有代替李明睿之象,好在盧象升自知自己掌握有軍權,功勳太大,若再在官場上表現得鋒芒畢露,只怕早已做了文種亞夫之流,因而也就刻意表現的很低調,沒有表現出要與李明睿爭權的意思。

但現在喜歡政治鬥爭的李明睿還是對此感到有些頭疼,他好不容易扳倒了守舊派領袖即內閣首輔錢謙益,如今卻出現個在軍隊系統中地位崇高的盧象升,雖然李明睿與盧象升交往不多,但他知道盧象升在陛下心中的地位絕對不遜色於自己,要不然陛下朱由校也不會將禁衛軍的日常事務交給他處理,還讓他兼任兵部尚書之職。

因此,李明睿還是把盧象升當成了假想的政敵,尤其是現在象徵內閣首輔的建極殿大學士一職空着,陛下朱由校一直沒有授意廷推誰做這內閣首輔,李明睿也就更爲擔憂,擔憂陛下朱由校會讓盧象升做這內閣首輔。

當然除了盧象升以外,李明睿還得提防着守舊派的新任領袖人物成基命,因爲朱由校雖然因爲禮部改革之事流放了守舊派李標,卻在幾天後突然升這成基命爲謹身殿大學士,還加了個少保之銜,官品提升到正一品,內閣地位也升到第二,甚至直接越過盧象升,雖說沒有入值西暖閣,但還是讓李明睿感受到一股威脅。

李明睿不清楚當今陛下到底是讓誰做首輔,如果是讓功勳卓著的盧象升做首輔,那爲何又讓成基命做謹身殿大學士,甚至排在盧象升之上,但如果是成基命,爲何又不讓其入值西暖閣參與中樞事務。

李明睿也想過最壞的結果,就是陛下朱由校只是考慮在盧象升和成基命之間考驗抉擇,畢竟盧象升雖然功勞高卻到底已經算是半隻腳踏入勳貴一流,按照國朝體制和約定俗成的規矩,勳貴是不能掌握朝政最高權力的。

而成基命雖然同李標一樣,耿介忠直,恪守如今儒家傳統忠君思想,但於實務不通,且思想老化,作爲一個曾經在都察院供職做御史卻直接罵得頂頭上司某僉都御史氣暈過去的刺頭,李明睿不認爲當今陛下會讓這麼一個人做文官與自己這個皇帝之間的溝通橋樑。

也就是說,陛下很可能還在猶豫,猶豫是讓盧象升做首輔還是讓成基命做首輔。

但轉頭一想,李明睿也不是沒想過陛下有可能還是讓自己做首輔,畢竟朱由校前些日子還蔭補了他的第三個兒子爲尚寶司丞,還封他已故母親爲一品誥命,父親爲光祿大夫,這種恩寵在天啓朝也就去遼東主持改土歸流的孫承宗有過如此殊榮。

這也就是說,這裡面有另外一種可能,陛下朱由校封盧象升伯爵並加太傅之位,官居超品,而成基命升爲謹身殿大學士,都是爲了制衡自己這個未來的內閣首輔,畢竟這盧象升是軍隊系統和一干中立者的代表,而成基命是守舊派的代表,按照一個明智帝王的思維,是要搞這種平衡的。

事實上,李明睿很反感當今陛下朱由校搞這種平衡,因爲在李明睿看來,只有自己這種和當今陛下利益捆綁在一塊的保皇黨官員(新興資產階級)們纔會跟陛下一條心,纔會支持陛下改革,支持陛下對海外諸國進行掠奪與剝削。

因而作爲皇帝的朱由校也就沒必要搞這種平衡,雖說自己也因爲貪戀權力而差點阻止陛下進行禮部改革,但最後倒也還是選擇了無條件服從。以李明睿對朱由校的瞭解,覺得自己的皇帝陛下不會這麼小器纔是。

“建鬥此次蕩平建奴,消除威脅我大明數十之年隱患,可謂是功不可沒,彪炳千秋,勒石燕然不足以誇你之功”,李明睿爲了刻意在陛下朱由校面前表現出自己無意於當真,心胸闊達之品格而一來就主動向盧象升打起了招呼。

盧象升常年和軍中將領士兵爲伍,也就有了幾分武夫習性,見堂堂文官第一人,天子第一寵臣李明睿當面如同其他官僚一樣一見到捧高自己便很乾脆地向李明睿拱了拱手:“閣老過獎!”說着,盧象升就先進了西暖閣坐在了右側的案桌旁,準備看奏疏,同陛下朱由校商議國事。

李明睿則並不介意盧象升這種不可親近的稟性,除了淡淡一笑,也沒說什麼,見兵部左侍郎楊嗣昌進來倒也同樣前來向楊嗣昌打招呼:“楊侍郎幾日不見,倒是消瘦了不少,你還是得愛惜一下自己身體,畢竟陛下還離不了你,你若是病了,陛下可就沒了參謀之人。”

“哼!李閣老還是關心關心自個兒吧,貪心別那麼強,愁這個愁那個,別又多無數白髮”,楊嗣昌雖說是兵部堂官,但在京城也親眼目睹了許多被李家作坊剝削的普通民工,一想到這些民工被這些商人榨取血汗的不公平,楊嗣昌就對李明睿更很了一層,因而雖然他不過是個侍郎,也沒有對李明睿有半分的客氣。

對於楊嗣昌的諷刺,李明睿除了心裡恨的牙根癢癢,卻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他也知道這楊嗣昌雖不過是個小小侍郎嘴上也從來是得理不饒人,但卻頗對當今陛下朱由校的胃口。

因而,李明睿是回之一笑,提督東廠劉若愚見此倒是不由得偷笑了笑,心想李明睿這個官可也當得夠憋屈,一不小心就被小小侍郎懟了結果還大話都不敢說一句。

等到朱由校走近西暖閣時,這西暖閣的幾位高級官員已經坐好,見朱由校進來纔有同時起身行禮。

朱由校點了點頭,就也坐在了上首的寶座之上,拿起由司禮監劉如愚和幾位值班大臣篩選後的奏疏就看了起來,當他看見外交部尚書溫體仁上奏疏提及外交部已合併完畢且準備派出外交部一郎中並奏請刑部也派一郎中攜大理寺和都察院之公函去林丹汗部索要多爾袞時。

朱由校不由得說道:“不過是一個不識擡舉的傢伙,派郎中去實在是顯得太看得起這林丹汗了,回覆溫體仁,一主事就行!”

說着,朱由校又處理了其他幾件政務,待到日頭落於西山之後,朱由校才先離了西暖閣,往內廷走去。

而李明睿等幾位官員卻還得繼續熬到天黑,甚至有一人還得值班到深夜。

回到內廷之後,朱由校沒有再去景仁宮,而是去了坤寧宮,坤寧宮的皇后張嫣此時已經得知了朱由校臨幸了範慧妃的事,張嫣知道自己作爲皇后必須做好當今陛下會有更多女人的心理準備,因而當得知此事後,她則立即命人給範慧妃送些賞賜過去。

但讓張嫣沒想到的是,就在她處理範慧妃之事時,卻見海蘭珠帶着布木布泰來了坤寧宮求見。

作爲六宮之主,又基本上管着後宮的日常事務,因而對於這些進了紫禁城的新人,她都是要過問的,並也都見過面。

但也正因爲見過,在皇后張嫣看來,這布木布泰是建奴裡出了名的美人,因爲其人的確有一股天然的媚態,即便張嫣是女子,也似乎很容易被勾出魂魄一般,皇后張嫣不敢相信當陛下見了這布木布泰後會不會落得個跟皇太極一樣的下場。

所以,皇后張嫣此時則還在糾結要不要見見這布木布泰,但一想到陛下留此人到現在就是貪戀其美色而遲早都要見面時,就點了點頭,示意允許這海蘭珠和布木布泰進來。

布木布泰一走進坤寧宮就愛上了這裡,她此時纔算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殿宇纔是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女人應該住的房子,她很後悔自己爲什麼會先成爲皇太極的女人而以俘虜的方式被抓來這裡,要不然,她覺得以自己的能力絕對可以成爲這六宮之主!

但偏偏現在自己卻只是一個普通的寄居在紫禁城的女子,甚至地位還不如海蘭珠,事實上還算是海蘭珠的奴僕,這讓布木布泰很鬱悶,她很想此刻就將坐在鳳尾上的皇后張嫣給拽下來,然後自己坐上去。

布木布泰相信若是自己做了皇后娘娘,絕對能成爲朱由校的賢內助,並能讓朱由校成爲征服這個世界的男人。

因目前自己政治地位和階層地位杜太低,爲了能夠利用上皇后張嫣的同情心並藉此接近皇帝陛下朱由校,布木布泰此時也只得先來皇后張嫣這裡訴苦,且刻意表現得很是端莊賢淑,如此一來,便也讓皇后張嫣感到頗爲滿意。

“有什麼事直說吧,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拘束纔是”,皇后張嫣剛這麼一說,這布木布泰就先跪了下來:“奴婢有個不情之請,希望陛下和皇后娘娘能允准奴婢出家爲尼,奴婢自知罪孽深重,且也是殘花敗柳之質,不指望能像娘娘您一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聲,只希望尋一塊淨土,安度餘生,請娘娘允准!”

皇后娘娘張嫣見此有些意動,她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布木布泰卻又表現得太過殷勤,也讓張嫣有些不好意思拒絕,直接向張嫣行了大禮。

布木布泰此時也由不得她不這樣做,她本以爲可以靠曼妙的琴音吸引皇帝朱由校,卻沒想到皇帝不買這個賬,還逼得自己讓自己的侍女自殺,如今要想再次引起朱由校的注意,布木布泰只得尋上皇后張嫣,並用執意要出家的方式逼得張嫣去請朱由校來決策。

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皇太極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兩百五十六章 收穫民心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場行刑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