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

伽利略的伏安電流法實驗爲大明日後出現發電機,也會日後大明在蒸汽時代的基礎上進入到電氣時代提供可能。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爲時尚早,從實驗室掌握電的階段到運用到實踐的的階段,在這期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僅憑一個伽利略是不行的,這個還需要更多人的靈感。

如今的大明依舊會在蒸汽動力時代發展較長一段時間,皇家工程院和軍械司的工程師們仍然對蒸汽機的改良感興趣。

因爲上一屆的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是蒸汽動力戰車和蒸汽動力戰艦的發明者,所以也就極大的促進了科研者們對蒸汽機的興趣,不僅僅是科研者即便是報考京師大學堂或其他技術學堂的學員們也更對蒸汽動力學感興趣。

如此一來,大明的專業也有了熱門與冷門之分,熱門如經學、史學、蒸汽動力學與醫學,報考者是趨之如騖,而冷門如力學、算數學、法律等是門可羅雀,當然現在的大明學員如同後世填高考志願的學生一樣,並不知道有的專業在多年後會又熱門變成冷門,有的會有冷門變成熱門。

比如,交通工程這個剛剛在京師大學堂創建的新專業,儘管名義上管理的是工部尚書霍維華,也就是說進入這個專業就成了堂堂尚書的門生,但報這個專業的依舊是寥寥無幾,原因很簡單,在這個只有驛站和公交站的時代,大明的學員們還都以爲學這個出來只能做個驛卒。

殊不知,在蒸汽動力機車一出現,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開始在大明建設後,交通工程的每一個學員都成爲了香餑餑,一畢業就直接成爲七品以上的鐵道官員。

當然這是後話。

有時候,人才和其他商品一樣也會遵循市場規律進行調節,供求關係也會時刻發生變化。比如,由於朱由校的改革使得大明專業性官員需求越來越多,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舉子秀才放棄鄉試或會試直接進京報考相應學堂直接求取官職。

畢竟,對於大多數秀才舉人而言,是不可能一路殺到會試然後金榜題名的,更何況,朱由校爲了促使大量優秀人才不把精力耗在科舉這條路上,採取低進高出的政策,即在秀才和舉人這關,錄取比率加大,每個縣生員和舉人的名額翻了十倍不只。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規定各地方學堂或京師中等學堂畢業者可直接成爲貢監,京師大學堂畢業者更是直接成爲舉監,而被皇家科學院、皇家工程院和軍械司和翰林院等科研單位特招的書辦也被直接授予生員出身,學究則是舉人出身。

因而也就導致整個大明,生員和舉人功名的人是急劇增加,不僅僅是生員和舉人增多,因爲朱由校只卡一二甲進士的名額,而卻擴增三甲進士的名額到三百名,因而這生員和舉人和三甲進士一多,其含金量也就下降,但成爲一二甲進士的概率也就更低,金榜題名的難度也就更高。

特別是家境困難的寒門學子很難走到最後,畢竟這裡面的成本並不低,如此,倒不如直接進京謀求在皇家科研單位或者企業銀行裡的官職,甚至地方性的科研、企業、銀行等。畢竟,雖然金榜題名的難度增加了不少,但做官的難度卻是降低的更多。

朱由校其實也有意加強大明官吏的專業化和對口化,爲的就是爲日後對大明官員銓敘制度打下基礎,只要各種特異性的官員一多,纔會有更多的官員特別是中下層的官員支持自己進行行政改革,畢竟只有改革,這些龐大的中下層官員纔會有進階爲高級官員甚至入閣做閣臣的希望。

只怕到時候若還依照以前非翰林不得入閣,非進士不得做高官的規矩,不等朱由校說,就已經有大量的官員怨聲載道,甚至出現消極應對,朝廷一旦沒給大量中下層官員進階的希望,升官只看出身只會降低大量底層官員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只知道斂財而沒有進取心,反而會加劇吏治腐敗。

到時候朱由校再順勢改變大明官員銓敘制度和將六部等各大中央衙門再一次細分,地方的衙門也同樣細分時,難度會小很多。畢竟,這種二品尚書坐堂的衙門多了,做高官光宗耀祖的機會也就更多。

增加會試進士錄取的難度,保持一二甲進士錄取的高門檻,同時又大量放寬成爲生員和舉人的難度,還對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助推作用,對於大量普通百姓們而言,只怕自己孩子培養到生員或舉人這一階段的教育成本,他們還是承擔的起的。

因而,不等朱由校成立學部並開始進行普及教育試點改革,在民間的各大社學私塾就已經增加了大量的求學者,各地新建社學和書院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地冒了出來,當年朱由校放逐到西部的文人們也漸漸的不夠用了,教師這個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不僅僅是教師,各地各類學堂管理者,各地各類新建機構管理者,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因爲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大明的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對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人的需求,因而也就促進了教育在大明的發展。

簡單的體力勞動生產尚且可以利用大量流民和戰俘來彌補大明發展的需求,但大量技術性和知識型的管理人才只能通過普及教育來實現,這也是朱由校迫切的想要發展基礎教育的原因,他要在大明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就不能只顧及科技發展,前期人才的培養也得跟得上。

但現在大明在這方面明顯已經脫節嚴重,這也是朱由校濫用金手指後造成的後果,導致了大明現在的科技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的知識積累應能達到的科技發展最高層次,而如今只有大力發展教育,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

不然,還是可能會被文藝復興的歐羅巴追趕上甚至超過,畢竟現在的歐羅巴幾乎所有有點知識基礎的人都對自然科學有興趣,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從事着實驗科學的研究,如果大明底層教育還只是抱着四書五經去培養幾個官場精英,即便有金手指也是白搭。

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七十七章 自以爲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一百零三章 射殺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與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風八面的南京禮部尚書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