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啓蒙

他雖是九五之尊,但也不敢託大。

見這些官員都要行大禮,朱由校忙以非早朝不必拘束爲由免了他們的禮,見到湯若望也含笑問道:“你就是湯若望?”

”是的,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湯若望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禮。

朱由校只是點了點頭,就問一旁的徐光啓:“誰是宋應星。”

宋應星見朱由校親口尋問自己,便主動站了出來:“微臣見過陛下。”

“甚好,我大明王朝精英薈萃,你宋應星無疑是最耀眼的明珠”。

朱由校無意間誇讚了宋應星這麼一句,讓一衆官員和宋應星自己都感到驚詫不已。

要知道,這裡除了那個西洋人湯若望,就他宋應星是舉人出身,其他都是進士出身,宋應星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比其他人矮了一截,卻沒想到陛下第一個點名尋問的是自己,而且還說自己是最耀眼的明珠。

此等褒獎從一個帝王口裡說出,比封妻廕子還要惹人羨慕,從此他宋應星也足以在朱由校的實錄裡留下一段佳話。

閒話少敘,簡單詢問衆人幾句之後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就在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啓,工部右侍郎畢懋康的帶領下走進了工部新建的會議廳。

會議廳是徐光啓按照朱由校的設計臨時建造的一棟專門用來開會的廣廈。

廣廈內部不是中間一個香幾和兩邊各放一個太師椅的傳統格式,而是在兩邊都佈置成長方形方桌,上面鋪上茶色綢布,綢布上放着小盆栽與茶水。

當然朱由校的龍椅依舊是在正中間,明黃色的絹羅包裹着一案方桌,方桌背後則是臨時搬來的龍椅。

龍椅背後不是鳳尾和五爪蟠龍,而是一張宋朝趙黻的《江山萬里圖》。

而在朱由校面對的明黃色平臺上則擺放着一混鐵鑄造的地球儀。

其他人的面前也有些縮小版的槍械和大炮,都是朱由校給他們的模型,但大多都是後膛炮和滑膛槍,徐光啓等人雖看着新奇,但也不明白這裡面的原理。

而今天朱由校在開啓大明科技技術展之餘則要給他們好好科普這些相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的未來“科幻產品”。

“諸位愛卿也都知道,韃子騎兵勇猛善戰,非火器戰車不可御之,如今朕將各位着急至此,不談四書五經,也不訴君臣之誼,大家相坐而談,只論科學!“

朱由校說出“科學”兩字時,在座的官員都驚異了一聲,臉上滿是疑竇。

儘管他們在此之前已經被朱由校送來的書籍材料打過預防針,但在聽到“科學”二字後還是覺得驚世駭俗,再看看自己面前的各種無法在古籍裡找到出處記載的模型以及陛下跟前的那寫着大航海時代的地球儀,他們不禁暗問,陛下何時變得雜學旁收,不僅僅鑽研於木工一道了。

“小如是,把朕的圖紙裡最大的那張拿來,讓他們掛在朕的身後“,朱由校說着,柳如是就忙抽出一張長達兩米寬一米的圖紙給了一旁的小黃門。

等小黃門掛起後,徐光啓等人才看見自己陛下寫的是“人類文明展史”,然後下面有“鐵器”、“生產力”、“機械”、“蒸汽機”等詞彙。

也沒等這些官員問,朱由校就先自己開尊口講了起來。

他上輩子學的是醫學,對於這類人類學與科技展史不是很瞭解,但爲了能夠這些傳統士大夫們好好上一課,他可是花花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準備,因而現在講起來倒也是邏輯清晰,滔滔不絕。

這些官員們大都是進士出身,腦袋也不笨,更何況又都是士大夫裡思想較爲開放的,沒有將朱由校所說的視爲異端邪說。

更何況,朱由校還是皇帝,所以他們也都認真聽了進去,並也能大致明白朱由校所講的大致意思。

也正因爲這樣,在座的官員一個個嘴巴張大的能塞下雞蛋,朱由校所講的無疑是在衝擊他們數十年來形成的思想。

有官員激動的直接站了起來,將桌子一拍,指着朱由校想罵他胡說八道。

但忽然意識到上面說話的是陛下,在看看兩旁的錦衣衛,嚇得頓時又坐了回去,見朱由校沒讓人將他拉下去砍了,心裡纔不由得鬆了口氣。

當然,也有官員也顧不得尊卑秩序,見朱由校當着他們的面做實驗,就乾脆湊了過去,站在朱由校身後,看朱由校如何讓鐵置換銅。

要不是朱由校擺手制止了錦衣衛的動作,只怕那靠過來的幾個官員此時早已被當做刺客,然後直接是人頭落地。

身居上位者更容易推動時代的展,所出的新思想更容易折服下面的人,朱由校此時就是在這樣做。

他要爲這個儒家體系佔據統治地位的古老帝國注入新鮮的思想源泉,也許這樣能煥他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暮氣沉沉的等待着北方韃子的屠殺,等待着數百年後的西方列強欺凌。

該爲大明王朝帶來新的春風了,讓這些已經萌芽或者未萌芽的自然哲學徹底啓蒙吧。

整個在工部召開的大明科技御前會議幾乎就成了朱由校的一言堂,但無論是朱由校還是在座的這些學者型官員,這要比早朝朝會要精彩得多。

即便是傳教士湯若望也暗暗歎服,他從沒想到這個古老東方帝國的帝王竟然如此博學。

官員們從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技藝居然可以對人類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漸漸現自己所做的或許並不是奇技淫巧那麼簡單。

“陛下,這是畢侍郎按照陛下的圖紙最新鑄造出的燧槍,且都已經標準化,從這小小燧石到前面這跟鋼棍都有口徑和大小要求,而且每個工匠只負責一個部件的製造,然後組裝焊接也是有另一類工匠組裝,即便是韃子抓了一個工匠,也不知道該怎麼造我大明的新火器。”

輪到徐光啓言時,他則直接拿出一用紅布包裹着的鋥亮槍械出來。

”噢“,朱由校不由得大爲驚喜,忙拿了過來,掂量了一下:”這好操作嗎,有沒有讓士兵試用過,射程有多少,射怎麼樣?“

徐光啓忙一一解答,並帶着朱由校去軍器局的校場實地體驗。

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十二章 戲弄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兩百五十五章 讓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一百九十一章 謀殺與官紳們的反對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八章 皇后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