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

按照目前朱由校的子嗣情況來看,對於立太子一事,問題並不大,因爲既然皇后娘娘張嫣已經誕下子嗣,那麼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當直接立皇后親生之子且已取名爲朱慈熔的二皇子爲皇太子。

但朱由校並不希望就這麼隨隨便便的立一個嬰兒做皇太子,把一個國家和民族今後幾十年的命運壓在一個智力與能力尚且未知的嬰兒身上,這並不是一種很明智的行爲,儘管他符合現在大明的禮制,且也是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得以維繫統治的重要形式。

然而,在朱由校此時的意識裡,現在的大明不應該再被當做一個靠禮儀與等級制度以及科舉制度來維繫行政秩序的封建王朝,他應該是開始逐步走向近代化與工業化的托拉斯資本帝國。

而自己以及自己以後的子嗣如果還想成爲這個帝國的獨裁者而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統治權力核心象徵,那麼這個繼任者就必須具備足夠可以駕馭整個國家的超凡能力,自己能夠現在之所以還能讓大明扭轉局勢並逐步步入近代化和工業化,是因爲自己擁有幾百年的先知和系統作爲金手指,再加上朱由校本身就不低的謀略以及自己原本就是醫科畢業的高材生。

但自己的繼任者明顯不會再有外掛加成,儘管可以繼承老朱家的帝王基因,但也還是缺少了對未來數百年局勢的把握,因而要想讓大明帝國繼續長久的朝着近代化乃至現代化的進程邁進,並直接甩開西方各國與大明的差距,就必須對繼任者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他們當能敏感的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政治抉擇並有自己的主見與策略。

然而,現在在大皇子朱慈炯和二皇子朱慈熔還未成年之際,朱由校不會貿然做出要立太子的舉動,更何況,在他看來,自己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女人,也就會有更多的子嗣,選擇面也就更廣,沒必要非得按照祖制。

而錢謙益等清流官員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屬於傳統士大夫官員的代表,他們所竭力維護的就是帝國的禮儀秩序,尤其是皇位的合法傳遞性,在他們看來,這是關乎着帝國能否長治久安的,所以他們把這些看得比建奴是否還具備對大明統治根基的威脅以及新的剝削方式出現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加深階級矛盾等問題還要重要。

“陛下,東宮之位不可久懸,不然天下難安啊”,錢謙益雖說善於在朱由校面前溜鬚拍馬,但他也知道一味的在陛下面前奉承不做些正事也是不行的,所以在這種關乎江山社稷而且又是自己這個禮部尚書該管之正事的時候,他倒也表現得頗爲執着,以他這些年來對陛下朱由校的瞭解,便認爲只要說的是正事,即便拂逆了陛下,似乎也沒有被陛下責罰過,因爲陛下在這種情況下都會表現得特別大度,比如楊嗣昌還有李明睿等都曾就朝政之事懟過皇帝陛下,然而是屁事都沒有。

但錢謙益不知道的地方是,在朱由校眼裡,對內財政政策與對外軍事與外貿纔算得上是正事,而立太子之事卻不過是朕之家事,你一外臣未免太過分了些,即便是禮部尚書又如何,越是逼自己越讓自己感到反感。更何況,同樣也熟稔數千年皇朝史的朱由校也知道這些守舊派官員安的是什麼心,雖說是爲了江山社稷的穩定,但也不排除是爲自己以後的政治前途鋪路子。、

因爲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個事實就是任何一個王朝,皇帝的壽命都是不算長的,無論是昏君也罷還是明君也罷,作爲一個有點政治遠見的官員都會把部分關注點放在下一任皇帝身上,甚至大有爲以後儲君服務罔顧當今皇上之死活的。

錢謙益急切的表現明顯讓朱由校對他感到更爲不滿,朱由校不由得發現這個曾經是東林黨黨魁的傢伙不但只擅長搞黨爭還只會把眼光侷限在自己的家事上,而且作爲內閣首輔不但沒有爲自己解決文官的問題,反而代表着文官來給自己爲難。

這讓朱由校不由得想起了萬曆時期的明末三大案,那場圍繞着朱常洛與朱常洵之間的儲位之爭無疑在此刻又一次重新,這些文官們總是記吃不記打,一旦自己這個皇帝對他們稍微有些放縱和寬宥就想着要挑戰自己的皇權。

“此事以後再議!”

朱由校毫不猶豫地說了這麼一句,就直接甩手而走,倒讓錢謙益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李明睿見此不由得輕輕一笑,並追上了朱由校,見陛下朱由校眉頭微皺,心裡也猜到是因爲錢謙益剛纔的話惹惱了陛下。

但李明睿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是不能火上加油給錢謙益使絆子的,因爲按照他對陛下朱由校的瞭解,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他是隻字不提錢謙益提議早立儲君之事的正確與否,而是換了一個話題,且也是正事,但李明睿相信,如今再提及此事,陛下朱由校是不會生氣的。

只聽李明睿走上前來,直接攔住了朱由校,很是認真地道:“陛下,都察院乃監察百官之重要所在,而左都御史又擔當着總領都察院之重責,因而左都御史一職不可久懸,微臣斗膽諫言陛下早做決斷,廷推也罷還是廷議也好,都得早作安排。另外,雖說如今陛下已有兩位殿下,但終究還是太少,陛下當廣納妃嬪以延子嗣,使得國朝延續得意穩固而不因形勢而變。”

李明睿的提議讓錢謙益很驚訝,因爲在他看來,此時提重新確立左都御史一事無疑是在觸逆陛下之逆鱗,畢竟曹思誠纔剛剛被貶,陛下當時對黨爭最厭惡之時,另外,對於廣納妃嬪這種選秀之事雖說不觸逆陛下卻觸逆很多清流官員,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荒誕國政的昏君表現,會擾民的,而李明睿在此刻提出來無疑會得罪很多文官,尤其是盧象升,因爲掌握軍權的盧象升反對陛下大張旗鼓的選秀,因爲那樣會讓影響百姓生活。

而李明睿此舉無疑是把保持中立但又在朝中具有舉足輕重左右的盧象升給推到自己這邊。

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兩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廣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上架感言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