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

清晨,金陵城剛剛迎來了朝陽,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倚靠在城牆邊結棚而居的乞丐和流浪者開始66續續的進了城。

南o京兵部尚書王永光素來愛民,因而並不因爲皇帝陛下朱由校蒞臨南o京,而限制這些衣食無憂者進城討食。

但今日不同的是,這些乞丐或流浪者沒有分散謀食,一些曾在大戶人家做過工,且見過一定世面且或許識得幾個字的織工們爲,帶着他們朝三山街走來。

且走着走着,就見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各坊各巷匯聚而來,人羣由數十人增加到數百人再到上千,乃至上萬。

過了三山街到了南o京繁華地帶會同橋上時,就能看見烏壓壓一大片的人羣從四面北方涌來,建安坊和太平橋方向已經是摩肩接踵一般。

這些人或滿臉憤慨,或一臉索然無色,或哭喪着臉;大多數衣衫襤褸或短衣草鞋,但細心觀察會現這裡面也有滿臉橫肉的混混或豪奴辦成普通百姓手裡持着裹鐵木棒,甚至有暗藏利刃者,且眼露兇光的掃視着周邊街巷上的店鋪或街坊民宅。

巡視而過的官兵衙役對此是視若無睹,或者也沒當回事,見到人很多就乾脆繞路而回。

會同橋上,陳名夏在幾個家奴的護衛下,朝着四周圍攏而來的市井百姓們大聲呼喊起來:

“諸位應天府的父老鄉親們,如今朝廷奸臣當道,荼毒民財,先是開商收稅以奪民利,後又設皇家織造局奪我江南織造產業,無數作坊因此而破敗,百萬織工衣食無着,不得不乞討賣兒鬻女以度日;

而我董公乃大道爲公之士也,素來憐貧惜弱,不忍見江南百姓流離失所,便趁陛下南巡之機,陳江南實情於御前,誰知那內閣大學士李明睿不問青紅皁白誣陷董公圖謀不軌,且擅自殺害了董公,此乃我江南士民之大仇恨,大冤枉,不殺李明睿這個大奸臣,我等將繼續處於水火之中!”

與此同時,在金陵新浮橋上,方大猷與冒闢疆也站在橋頭之上,對着橋頭兩岸,橋下城濠兩邊的百姓們高喊道:

“起早貪黑,難有茅屋一間;食粥吃糠,難裹肚皮之飢,這是爲什麼!

究其原因,就是當今朝綱混亂,貪官污吏橫行,有奸臣如錢謙益、李明睿、盧象升;閹宦王承恩、魏忠賢等恃寵而驕,矇蔽聖上,貪贓枉法,奪取民財所致;本我江南乃天下富庶之地,民不知饑饉,士不知國仇家恨,可魏忠賢一來,我江南文人竟被罵成芻狗;

我江南百姓也被嘲弄自私無恥,可細想想,是誰讓你們一家老小不得不賣房賣地居住在狹小棚子裡的,是誰讓你們原本可以領了工錢去秦淮河上喝花酒如今卻不得不乞討度日的,都是他們!是閹黨們的皇家織造居,是害死董公的奸臣李明睿!”

冒闢疆這時候也忙跟着高呼起來:“江南士民們,如今陛下就在我們金陵城,讓我們像數百年前鎖拿貪官見高皇帝一樣去面見陛下,讓陛下知道我們的冤屈,讓陛下懲處這些奸佞之徒!”

待這時,方大猷和冒闢疆的家奴們忙先呼應起來,高喊着“剷除奸佞”、“殺李明睿”、“還董公清白”、“取締皇家織造局”等口號來。

頓時本就因爲社會矛盾加劇而壓抑了許久的失業百姓們也跟着響應起來,跟着喊着口號,一個個是血脈沸騰、似乎真的有滿腔怒火亟需泄一般,赤紅着眼,緊握着拳頭。

江南文人之地,陳名夏和方大猷、冒闢疆等文人士子本就掌控着這裡的話語權,因而也極易挑唆起百姓對官府的仇恨來。

而百姓們也不明白這裡面的具體的利害,他們直觀的經驗告訴他們就是官府的橫徵暴斂導致他們現在流離失所,再加上聽了這些文人士子們有邏輯的蠱惑後便覺得就是這麼回事。

於是,李明睿和魏忠賢等就這樣被百姓們當做了仇恨者,而陳名夏等卻似乎也因此有了無上的成就感,他們覺得自己真正代表着民心、代表着真理。

這樣一來,再加上從衆心理的作用,整個人羣就瘋狂起來,變成了一場浩浩蕩蕩的羣o衆o運動;整個南o京城的主要幹道上開始響起震天動地的吶喊聲。

也不知道是誰教的,開始有人用白底黑字的布條拉起了橫幅,上面寫着“董公奇恥大冤,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平民憤”等語。

一些原本沒打算參加的市井士民見此也跟着加入,隨着人流的滾動,加上歷年來階級矛盾的積累,士民們開始認爲不加入進來就是奸臣閹黨。

且漸漸的,有自以爲自己就是真理的百姓開始逼迫其他人加進來,若不加進來就謾罵或毆打。

甚至,開始有人趁此混亂之時偷盜起來,或是直接衝進店鋪搶劫,只說這些都是貪官污吏家開的。

有店鋪商人嚇到要立即關店打烊,但還是被憤怒的人羣衝了進來,或搶或砸,一片混亂!

這一幕不僅僅在金陵城上演。

王思任素來在紹興府名望甚重,在他的帶領下,整個紹興府縣學的生員乃至舉人們也開始齊聚在府衙或各縣衙們前喊冤,甚至漸漸的也有百姓加入進來,逐漸就也演變成一場不可遏制的運動。

陳繼儒此時已經沒法控制松江府的局勢,他似乎也感覺到有人在利用此事興風作浪,但他不能止步,因爲他要爲大明、爲自己的好友董其昌鳴不平。

甚至連帶浙o江、江西等地也開始有零星的生員罷課、百姓們罷工涌上街頭,圍堵衙門鬧事的生。

也因此,之前在各地本就時常生的偷盜、搶劫、毆打、殺人等惡**件開始成爲常態。

一場名爲喊冤的運動也因此演變成一場動亂,各地衙門被圍堵的水泄不通,一些無辜的小商人或只想安安穩穩生活的百姓們被欺凌。

似乎,就在這一夜之間,整個平靜的江南就變了樣。

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場蓄意已久的陰謀,還是真的因爲朝綱混亂,百姓們積怨已久所導致的結果,但的的確確,大明最富庶的江南,亂了!

而這個時候,東廠、各地衙門也開始將消息傳遞進了紫禁城,等待着皇帝朱由校的裁決。

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八十章 上當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八十章 上當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四百八十章 緝拿順天府尹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五百九十八章 統一歐亞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謀殺與官紳們的反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