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

南o京紫禁城是明初的皇宮,其規模比北o京紫禁城更大,在朱由校要南下前,就已傳諭於南京工部,撥款三百萬元命其修葺宮城,到現在宮城已經煥然一新,本因地基下沉造成宮內積水的問題也已經得到解決,且改善了排水系統。

不過,朱由校也沒打算在這裡長住,也沒在意這離外城較近的皇宮會不會在這漫長的梅雨季裡再次被洪水淹沒,不過在看見寢宮外那半畝菜畦地時,朱由校不禁暗想當年朱元璋在這應天府主政之餘是不是真的穿着龍袍拿着鋤頭在這莊嚴的大內種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菱馨,會種地嗎?”朱由校伸着手臂,一邊任由菱馨給自己穿着冕服一邊問道。

“回陛下,奴家三歲時就被賣到了孔府,不會種地”,菱馨這麼一說,朱由校便道:“待會讓內侍找把鋤頭,朕抽空叫你種新推廣的番薯,等我們回京時,就能吃着烤紅薯回京了。”

朱由校說着就見王承恩已經來了,點頭示意後就坐上龍輦在渾重的古樂聲中往大殿而來。

南o京各部院大臣以及各監寺官員以及應天府官員此時都已列於殿內,本來在留都爲官就等於賦閒養職的這些留都官員們還不太適應上早朝,更何況留都已經上百年沒有了早朝的規矩,所以許多大臣到現在也還沒到齊,即便到了的也在打哈欠。

這讓臨行充作點名御史的隨扈御史很是無語,這要是在京城,今年京察,只怕整個留都的官員有八成都要被罷職降級。

應天巡撫王文奎倒是早早的來到了殿內,同幾個同僚寒暄之時,就聽得“陛下駕到”之語。

王文奎忙同其他官員一同見禮,而此時也已端坐於金鑾上的朱由校喊了平身後就開口喊道:“應天巡撫王文奎。”

王文奎走了出來,也沒敢擡頭見朱由校,只是斜眼瞥了一下,只覺得眼前這皇帝有些年輕。

朱由校也同樣在打量着這個應天巡撫王文奎,見他氣喘如絲,身材消瘦,雖有些不凡氣度卻也是中氣不足,虛弱的很,應該是聲色過度之人。不過,朱由校也沒計較這些,士大夫耽於武藝,寄情聲色,大都文弱也實屬普遍之象。

“你就是應天巡撫王文奎,朕且問你,緣何這留都乃兩京富貴地,也有如此多的棚戶貧民,甚至還有混混敢在大庭廣衆之下劫走小孩,甚至嘯聚數百人鬥毆?”朱由校問嚮應天巡撫王文奎道。

王文奎不由得感到暗自驚訝,心想昨日陳名夏果真說對了,東廠出現在棚戶區後,這麼快就讓陛下知道了消息,不過聽陛下這話,似乎不僅僅是棚戶問題,也在質問自己爲何讓南o京城變得這麼亂。

王文奎暗自慶幸若不是董其昌提醒,自己或許此時還真不知道怎麼應付,自己本以爲在前些日子在陛下看得見的地方整飭一下就能矇混過關,畢竟即便陛下來南o京也只會待在宮城裡,可自己倒忽略了東廠。

還好的是,在董其昌的提醒下,王文奎也做好了準備,忙拱手道:“回稟陛下,近年來,涌入南o京城的無地流民本就愈來愈多,而南o京城同江南其他城鎮一樣,以絲綢織造甚爲達,因而這些百姓可依賴織造作坊過活;

但如今隨着皇家織造局的出現,壓制絲織價格,破壞織造行當秩序,使得大量織造作坊垮掉,從而出現了許多無工可做無地可種的百姓,他們沒有路引無法返鄉只能聚集於城中,但又無工可做,無地可種,因而就不得不結棚而居,其中不能生活者流落爲盜寇也是在所難免,若要使南o京安寧,爲祖宗千秋社稷計,微臣斗膽請求陛下取締皇家織造局,讓利於民!”

王文奎口齒犀利,邏輯嚴密,且說着就直接跪了下來,以頭碰地,使得朱由校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說話。

朱由校承認皇家織造局這種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公司會打破舊的經濟秩序,隨着生產成本的降低,織布的價格肯定會降低,從而導致其他傳統的織造作坊的利潤空間縮小,並最終被淘汰,使得許多織造作坊的僱工下崗。

但朱由校沒想到這王文奎竟然直接要求自己取締皇家織造局,而不是建議提高其他織造作坊的生產力水平和僱工們的技術水平。

“你們也是這樣認爲的嗎?”朱由校這時候問向了其他大臣。

這時候,南o京左僉都御史盧秉德也站出來隨聲附和道:“陛下,如今織造作坊被皇家織造局擠壓得已經沒辦法再開下去,許多織造作坊爲了活下去,不得不辭退大量僱工,不僅僅是在南o京,蘇o州、杭o州等地也是如此,且這些無工可做的僱工如今已達到數十萬之巨,若長此下去,必激起民變啊。”

其他官員見此,也有幾個站出來附和提議取締皇家織造局,並極力勸導朱由校讓利於民,在他們看來,皇家織造局的出現,的確是一件禍國殃民之事,而江南地區持續上升的犯罪率和房價以及越來越多的貧民也跟此有關。

不但如此,一名叫錢融的都給事中更是直言上奏說,不僅僅是皇家織造局讓江南百姓無法生存下去,甚至皇家工業公司的壟斷也讓許多江南百姓無法生存,因爲皇家工業公司精美的玻璃擠壓了瓷器製造業的市場,使得很多瓷器作坊的僱工也因此下崗失業。

“那依你所言,該如何是好,難不成停止玻璃製造不成”,朱由校不由得問道。

錢融則建議道:“陛下大可不必,可讓皇家工業公司把玻璃製造的秘方讓於瓷商,瓷商或可因此得以重生甚至有所增益,而爲此而能生活的百姓也可增加。”

“錢融,朕且問你,制瓷需要陶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下一步是什麼?”朱由校隨口一問,錢融想也沒想就回道:“回陛下,是上釉。”

“你家就是燒瓷器的吧”,朱由校剛問一句,錢融頓時語塞,但見到陛下冷冷看着自己,只得咬牙回道:“微臣沒有經商,是微臣舅父燒瓷,故知道點。”

見這錢融還能做到據實回答,朱由校也沒想把他怎麼着,只是暗哼一聲就宣佈退朝。

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八十章 上當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鴉片賣到西洋去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兒郎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四百八十章 緝拿順天府尹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十七章 結黨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一百零三章 射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