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

朱由校自然知道底下這些官員們心裡在想什麼,他也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所以出了這麼大的案子,他可不是打算藉此來整頓吏治的,整頓吏治也不需要他親力親爲。

他之所以直接責問這些山o東的各級官員只是爲了更好的推行自己的新政,他看了袁可立一眼,在袁可立這個山o東巡撫沒話之前,龍顏雖大怒,但也不會輕易把屠刀落下。

袁可立明白陛下如此盛怒地責問這些官員,而且都是刑律體系的官員,是在給自己製造拉攏山東官僚尤其是刑律一系的官員的機會,只有讓這些官員肯爲自己辦事,自己以後推行官紳一體納糧。

“陛下,老臣斗膽進言,現在不是過問各級官員責任的時候,當務之急是爲這些人沉冤昭雪,老臣建議讓他們戴罪立功,在推行官紳一體納糧新政之前將此案告破,以慰百姓,同時也表明朝廷爲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朱由校故作鬱悶地點了點頭,擺了擺手道:“就依你所言,暫不革他們的職,抄他們的家,暫且只罰俸半年,戴罪在身,不過日後若再有半點玩忽職守之處,就摸摸你們自己的腦袋有幾個!”

說着,朱由校又對袁可立道:“你現在主政山東軍政,就由你親自負責此案,朕會從旁監督着,如不能告破或者耽誤了朕祭祀太祖的日期,你自己回家養老去吧。”

“微臣領命!”

袁可立朝朱由校拱了拱手就親自將還在瑟瑟抖的曲o阜知縣孔貞堪扶了起來:“起來吧,你是一縣父母官,擔着治理百姓的重任,陛下對你苛責也是看重你,接下來可得好好辦事,若再有耽誤,本官也保不了你們!”

“還有你們!”袁可立看了按察使王任和分巡道言樓錫以及兗州知府羅茂吉一眼。

這些官員也忙點頭稱是:“多謝中丞。”

到底是虛驚一場,左布政使顧庭焯不禁暗暗偷笑了一下,同時也暗道這位陛下倒也不是少年莽撞之徒,也會因勢利導,一下子爲巡撫袁可立建立了威望,他這個布政使也就更加沒機會過問這個案子。

不過,既然沒機會由自己攬下這個案子,顧庭焯還是派人把最新現烏龜墳附近出現數十具女屍的消息告訴給了孔胤植。

將案子交給袁可立後,朱由校則往駐蹕的地方走去,因這個時候已經下起了小雨,王承恩便又爲朱由校撐起了傘,而內閣大學士李明睿這時候也找了把油紙傘跟在後面,三人一時間都沒說話。

大檔頭吳進也緊隨而來,他已經派了自己手下一得力的干將幫助袁可立,他跟着皇上南巡主要責任是保護皇上。

而禁衛軍的各營指揮僉事則沒有全都跟來,他們已在朱由校駐蹕附近紮好了大營,每日輪班有一隊禁衛軍負責護佑陛下安全,今日是禁衛軍步兵第一營的第三隊,由指揮僉事宋鏞直接負責。

青竹幽幽,小徑佈滿青苔,穿林打葉的雨聲清晰悅耳,遠處山色空濛淡雅。

一想到當今天子和內廷相以及自己這個勉強算得上是一朝重臣的文官,此時居然會身處在這一片湖光山色中,指點江山,激揚天下,李明睿不禁有所感有所,犯起了文人慣有的文青病。

尤其想到,就在剛纔,當今陛下表現出的有的放矢,李明睿不得不感嘆當今的這位大明天子並非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他不但可以鐵血鋤權臣,也可以懷柔示恩於重臣,甚至也能主動配合底下臣僚。

“李閣老何故偷笑?”

吳進現在是東廠大檔頭,在皇帝面前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因而他也能在李明睿面前說上我。

“倒沒什麼,只是覺得當今陛下不愧爲中興之君,天下黎民有福啊。”

李明睿喟嘆了一句,就又朝吳進拱手道:“讓吳檔頭見笑了。”

吳進笑而不語,他是東廠的人,不能與內閣文官走得太近,所以也不能多說什麼。

也正因爲此,即便這幾個朝廷中樞的人物幾乎天天都在一起,但卻跟個陌生人一般,冷漠的很。

朱由校此時倒沒有閒情同李明睿一樣胡思亂想,他的思緒依舊停留在這件自己親眼所見的案子上,這是他來大明以後遇見的第一個大案,也很關心這件案子的真兇是誰。

見王承恩在自己身邊,朱由校便不由得問道:“王承恩,你說說,這件案子會是何人所爲?”

王承恩沒想到陛下會突然問起這個,一個常年在內廷裡當差的他,此時也是第一次離開京城,根本就沒有在地方上的經驗,自然也不知道,不過他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揣摩聖意,只是內臣的優勢。

因而,只聽王承恩道:“這個臣就很難知道了,不過依照臣看來,這案子定然不簡單,只怕跟衍聖公逃脫不了干係。”

“死太監,朕也知道跟衍聖公逃脫不了干係”,朱由校笑罵了一句,見前方雨漸漸大了些,就索性停在了林子裡,而王承恩也沒有因爲朱由校罵他是死太監敢生氣,忙建議還是坐龍輦回去。

不過,朱由校也沒搭理他,而是問着一旁的李明睿:“李明睿,你且說說,這件案子如若跟孔衍聖公有關,該如何處之。”

李明睿明白朱由校是要藉此對孔家採取行動,畢竟孔家對於官紳一體納糧,他雖然作爲儒門子弟,雖然也崇尚儒學,但同樣也不願意看見這些聖人後裔兼併土地,破壞大明統治根基。

李明睿再一開始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如今朱由校問起,便坦然回道:“回陛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是孔門有罪,但也不能寬宥,但微臣想說的是,現今天下依舊是儒林爲最,陛下可除孔家,但不可除孔子,聖人後裔無數,當有德者居之,血脈純粹者居之。”

李明睿的話倒也點醒了朱由校,朱由校最擔心的就是對孔家採取嚴格措施會影響甚大,如今倒也不用再擔心,自己針對的是孔胤植以及他的這些不肖子孫,而不是否認孔子在儒學地位。

天下孔門後裔千千萬萬,朱由校就不相信沒有豔羨這衍聖公爵位的。

“你且把這衍聖公的由來說說”,朱由校又問向了李明睿,李明睿倒也提前做了功課忙回道:

“回陛下,這衍聖公原始於宋時仁宗皇帝所授,到宣和年間,衍聖公孔端友以後,因金宋對立,金宋兩朝各封聖人後裔爲衍聖公藉此以宣示正統於天下,後來蒙古崛起又封孔之全之子爲孔衍聖公,因而當時宋元金有三個衍聖公並立,後來蒙元得了天下,宋金兩國之衍聖公皆被免去,國朝得了天下後也依舊延封前朝衍聖公之後爲正統,但究其緣由,南宗纔是嫡長孫,而北宗纔是支派嫡系。”

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兩百五十五章 讓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八十章 上當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