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

但由於溫體仁雖官居正三品,卻不是內閣閣臣又沒入值西暖閣成爲天子近臣,因而負責守衛宮廷的官兵並不放他進去。

他也只有走其他的路子,以有緊急事爲由遞牌子求見,並塞了負責宮禁的宦官足足百兩銀票纔得到了陛下准予他覲見的消息。

朱由校也不知道溫體仁有何緊急事,但只要遞牌子求見,他也不好不見,而且他也很好奇這個在後世崇禎朝居輔之職最久的官場牛人到底要在自己面前表演什麼花招。

“微臣禮部左侍郎溫體仁見過陛下”,溫體仁雖是第一次來平臺面聖,卻也能做到波瀾不驚,神色自然。

“起身吧”,朱由校端坐在龍椅上,瞄了這身材矮胖,一身緋紅官袍穿在身上卻沒半點官威之像的溫體仁一眼,並問道:“你有何緊急事求見於朕?”

溫體仁忙從袖中拿出一折子來:“啓稟陛下,微臣要彈劾國子監祭酒劉宗周危言聳聽,詆譭聖意之罪!”

原來,溫體仁在進宮前的前一天晚上就連夜將劉宗周對他說的一番話添油加醋的寫在了摺子上,並也直接寫了許多參劾劉宗周的話。

溫體仁雖然沒實權,但這些日子也一直通過報紙觀察陛下動向,也算是窺見了如何才能被陛下重用的方法,那就是表忠於陛下,幫陛下剷除陛下不聽話的人。

所以,溫體仁決定出賣劉宗周,他不是劉宗周那樣的理想主義者,要爲了某某階層的利益;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只想升官,實現入閣位列三公三孤的仕途目標。

而劉宗周的過激言論將是他向陛下表忠心的投名狀,他要讓劉宗周成爲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墊腳石。

“你一個禮部堂官,怎麼管起都察院的事了?”

朱由校沒有接過溫體仁手裡的摺子,而是直接問了這麼一句,坦白講,朱由校很反感一些大臣借和談一事來互相攻訐,這樣往往是黨爭之現象,同朝堂上左都御史曹思誠和刑部尚書蘇茂貞是要巴結自己這個皇帝不一樣,這種只是根據私人利益而進行的黨同伐異只會讓吏治更爲**。

溫體仁看出了朱由校的不滿,硬是直接跪了下來:“陛下,非臣有意攻訐劉宗周,實在是劉宗周之狂言事關陛下,事關社稷安危呀!且陛下曾有過旨意,部堂高官可有密摺參劾之權,而微臣乃禮部左侍郎,既然得知劉宗周之不臣之心,自當陳情於陛下,不能因此而包庇徇私於劉宗周!”

朱由校見他說的言辭激切,便自己走過來從他手裡奪走摺子,看了一會兒,就不由得笑道:“好,好一個溫體仁,不愧是真小人也。”

朱由校可沒想到這溫體仁居然將自己是如何想辦法接近劉宗周,並套劉宗周的話,以及爲何要彈劾劉宗周的所有經歷都寫在了上面,他也沒想到這溫體仁如此明目張膽地將他出賣朋友的陰險狡詐暴露給自己,這簡直就是小人行徑,但偏偏這溫體仁此時卻是面不紅心不跳,而且當朱由校罵了他小人後,溫體仁還自己笑將起來:“微臣雖是小人,但也是忠於陛下之人。”

同時,溫體仁見朱由校雖然口口聲聲罵自己是小人,但明顯對自己也和顏悅色了許多。

溫體仁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重要性,忙趁熱打鐵地又對朱由校進言:“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朱由校回到了龍椅上坐了下來,他倒想要看看這個溫體仁還要再說什麼,難不成這傢伙還要再坑幾個好友?

“這劉宗周雖說是理學名臣,但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忠義之臣,他們所顧忌的不過是他們這些士紳的利益,而陛下所顧忌的纔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萬千黎庶,所以若是論誰纔是最自私最無恥的小人,無疑當屬他們!如今和談一事不是與民休息不得不做之事,但在這些人眼裡卻成了苟且賣國,自取其辱之事,以在下看,和談並非可恥,而關鍵是和談之結果,是誰得利,是誰吃虧。”

溫體仁的一番言論倒也算是說到了朱由校的心坎裡,朱由校倒也沒想到這人能如此善於察言觀色。

對於劉宗周的言論,朱由校其實並不太在意,士紳雖依舊強大,但也算不上是一個嚴密的組織對自己夠不成危險,自己要與韃子和談也根本用不着管這些書生們的意見,他之所以在報紙上造勢也不過是轉移這些書生們的注意力,等到這些人還在報紙上口誅筆伐大吵大鬧時,他早已和談完畢。

等到這些書生們吵完結束,並確定出是不是該接受韃子和議時,生米早已煮成了熟飯。

大明的中央決策層許多時候做不到立即應對突情況就是因爲滿朝大臣吵得太久而缺乏乾坤獨斷者導致,當然這跟皇權衰弱有關係。

但朱由校現在不一樣,他控制着錦衣衛和東廠,還有自己的禁衛軍,並通過和調任總兵官和京畿一戰進一步控制了其他軍隊,所以他能做到獨斷乾坤。

不過,也不是說,這些士紳出身的官員們一點也不敢反對,許多人雖然明着不敢跟陛下對着幹,但也會表現出不配合的意思。

比如,到目前爲止,也沒有一個朝中重臣主動站出來作這次和談的使臣。

而如今溫體仁能通過出賣劉宗周的方式向自己表達忠心還表態支持自己與韃子和議,到讓朱由校覺得溫體仁這樣的老狐狸沒準就適合這樣的和議,太過正直如盧象升會不懂得變通,太過怯弱如錢謙益會因一兩句恫嚇就沒有了原則,也就溫體仁這樣的不擇手段之人能做到。

於是,朱由校便問道:“朕讓你負責此次與韃子和談,你可爲朕辦好此事?”

溫體仁知道一旦陛下委任重任於一官員,就意味着他將要被重任,於是,溫體仁毫不猶豫地躬身道:“微臣定當幸不辱命!”

第兩百五十八章 鄭氏海盜是個大問題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皇太極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開宴會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十七章 結黨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五百九十八章 統一歐亞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十七章 結黨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一百九十四章 骯髒的孔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