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

朱由校在鐵佛寺待了將近半月後纔開始回京,但直到現在,他要着令各路援軍回撤時,也有好幾路援軍還未達到指定位置,如德州的劉澤清,運城的劉良佐等。

朱由校知道這些人在後世都是些什麼貨色,自己是不可能指望這些人能謹遵自己的命令,快馬急進,來奮勇殺胡的。

這自然也是朱由校答應接受皇太極議和的原因。

而且,這些援軍除了怕死,軍紀也敗壞的很,從各地援軍上報的此次圍攻中殺韃子的數量統計來看,這些援軍所殺韃子數量卻高達五千多。

覃博桐接收八旗韃子所掠財物時帶回的消息是八旗韃子披甲兵現在還在四千人以上,而這次韃子入關所帶披甲兵總共不過才五六千人。

禁衛軍殲滅一千多,如今各地援軍殲滅五千多,那韃子爲何還有四千人以上的披甲兵?

那就只能說明一點,這些五千多由各地援軍所殺的真韃子大半都不是真正的韃子,而是這些援軍爲了討要賞銀拿百姓湊的數。

朱由校能夠想象的出來,這一次與韃子作戰,再讓百姓增加多少對韃子仇恨的同時,也增加了多少對大明的失望。

這些人是在敗壞自己的統治根基呀,朱由校一想到此,就恨不得將這些完全沒有紀律性的武官們給就地正法。

而這也更加堅定了朱由校要回去重整軍隊的想法,等以後禁衛軍到了一定規模,他不介意殺幾個總兵官們來震懾一下這些肆無忌憚,枉顧自己早已說過毋得擾民之旨意的軍閥們。

“陛下,你看這賞銀是還是不?”劉賓見朱由校臉色不是太好,便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這些殺良冒功的兵匪,還想要賞銀,朕沒有要他們的命已經是對他們的恩賜了!知道朕從韃子那裡得了一筆錢,就都積極的來要銀子來了嗎,當初圍攻韃子的時候咋沒這麼積極,你和湯復生帶一隊錦衣衛去各營援軍處嚴加勘查,這些人到底殺了幾個韃子!”

朱由校說着就將冊子丟在了桌上,掀開龍輦的轎子往背後一看,卻見全身襤褸不堪的阿敏此時正如長江上的縴夫一樣佝僂着背,赤着腳,亦步亦趨的往前走着,臉上已滿是泥垢,腦後的金錢鼠尾更是被血痂凝固成了一根天線,看上去有些像後世的天線寶寶。

而這時候,駕馭龍輦的憲兵突然加快了龍輦的度,這阿敏一不注意直接摔倒在地,還沒等他站起來,車輦就將他直接拖拽向前。

這對阿敏來說也許是很殘忍,但對於那些被阿敏殘忍屠殺的大明百姓而言,卻相對有限仁慈了。

要不然,路邊的那些因爲陛下拉着個韃子回京而自動前來看的百姓們也不會面露興奮之色,甚至有小孩直接撿起石頭趁着官兵不注意時朝這韃子身上砸。

小孩的眼裡只要壞人和好人,而現在明顯這阿敏成了壞人,而不是自己這個皇帝和自己的禁衛軍官兵。

這讓朱由校很欣慰,說明民心還未盡失,但爲了不讓阿敏被這些流民百姓砸死,他還是讓官兵們將阿敏裝進了站籠裡。

從與韃子鏖戰,再到面見皇太極,朱由校離開京城已有數月,這算得上是他第一次離開京城,雖然足跡也只是侷限在京畿,但這至少是他第一次打破文官統治給他帶來的藩籬,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效果,如果換做在以前,只怕自己剛出了永定門,就有什麼內閣和六部九卿等跪在城外阻攔了。

這無疑是自己皇權得到提升的直接表現,朱由校有信心日後讓自己的皇權進一步提升,至少能像後世那個被無數滿遺包衣奴懷念的大青果的酋長們一樣,能來個下江南,去熱河避暑。

說實在的,朱由校很羨慕這些酋長們,特別是那個叫乾隆的,簡直就是最幸福的皇帝,當然他帶來的代價自然是華夏民族幾百年的沉淪。

直到現在,還有着這傢伙閹割漢文化和打壓漢人氣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最遭殃的就是一些名勝古蹟,留下了此人的“到此一遊”。

就在朱由校思考着如何讓大明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然後自己這個皇帝好可以享受富貴人生時,外面卻是傳來了鑼鼓喧天的聲音。

朱由校走前來一看,卻是一身穿緋袍的明朝官員領着一干官員鄉紳跪在城門外,而兩邊則是一干舞着獅子敲着鑼的百姓。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百姓只是跪在路邊,不過朱由校仔細一看,卻現這百姓臉色都很好,雖是布衣在身,在這春寒料峭的日子卻都是夾了棉襖。

甚至少有打補丁的,這些百姓的手指也少有黢黑或者長有老繭的,其臉色也沒多少風霜之色。

而直達城門的幹道上也鋪了黃土,墊上了紅毯,朱由校不禁暗想,難怪進入了順天府地界後,龍輦突然平穩了不少。

很好,現在這些文官知道逢迎自己了,雖然表面上朱由校要做出一副明君的樣子來,板着臉很痛恨這種虛僞官員的樣子,但內心裡卻也有些得意,至少,現在的地方官不像是當年正德帝出關時遇見的那位守城御史那樣,不但不迎駕還拒絕給皇帝開門。

朱由校的鑾儀停了下來,他自己也踩在一隨侍小宦官的背上下了車,而湯復生也帶着憲兵們站在幹道兩邊,且轉身面對着,一手握住繡春刀,一手把着繡春刀刀鞘,整齊一致,威嚴陡生。

禁衛軍的官兵也停了下來,常延齡喊了一聲立正,就是齊刷刷的腳後跟撞擊聲,其陣勢也甚是嚇人。

“臣前都察院右都御史署順天府尹李春茂,大興縣令卓文德,見過我大明皇帝陛下!”

眼前這緋袍官員走上前來,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禮,朱由校只是微微一招手:“起身吧,讓這些百姓們也起來吧。”

李春茂是天啓七年的順天府尹,但在朱由校大病痊癒後針對東林黨的鎮壓中,這個是李成樑體系的官員也被自己罷職還鄉。

原因無他,他不想讓這些遼東的官員做自己這天下第一知府。

既然已經是被罷了職,朱由校也沒打算理這個大鄉紳,而是冷聲問着一旁的大興縣令卓文德:“這些都是你弄出來的?”

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四百八十章 緝拿順天府尹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與開戰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