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羣神大議,議定諸事神道轉

衆神感覺到有些不妙,心中均非常擔憂。不過羣神當中只有赤杖仙童阮糾,紅花姥姥和龍玄對此不以爲意。

羣神正在暗自憂慮的時候,一旁的龍玄便說話了:“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諸神到現在爲止沒有經歷多少劫數,人若不經挫折難以成長,吾等仙家更是劫數重重。羣神得天地庇佑,不但無有天劫,而且等閒災劫亦非常少,若能經歷一番劫數,也能對自己成長非常有利!”

蘇文聽到龍玄此言,心中頓覺在理。仙家有劫數磨礪,那些修成上乘功業的仙家無不是經歷重重劫數,才能得參上乘功果,羣神若是不經劫數磨礪,日後終究遜色於仙道的仙家。

蘇文覺得此事對於衆多神道地祗的神靈是一個巨大的磨礪,若是能戰勝未來誕生出來的邪物,必定會使得衆神當中誕生出極多的中流砥柱。

蘇文仔細思索一番,感覺當務之急並非是對衆神的磨礪,而是要遏制邪物的誕生數量,否則邪物誕生太多,那就不是磨礪衆神,而是讓那些神道地祗送死了。

想到這裡,蘇文看了看衆神面色,說道:“這般邪物日後將會源源不斷誕生出來,當務之急便是如何遏制邪物誕生,否則隨着天下凡人繁衍生息,數量越來越多,那些邪物誕生也會越來越多!”

的確,這些邪物乃是人心三毒貪嗔癡薰染,加之負面元氣集聚所誕生出來,若是不加以遏制,勢必會越來越多。

金須奴略微遲疑了一陣,說道:“可是……下土陰世乃是天地陰面所在,終究難以避免負面氣息匯聚。那邪物終究會越來越多,算來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我等也只能盡力拖延而已!”

蘇文聽到金須奴這般的喪氣話,不禁笑道:“哪怕是盡力拖延,也是事在神爲,若是我們在那些邪物一誕生出來時就將它們撲殺,那我等自然就無需擔憂了!”

另外一邊的一位金詔城隍皺着眉頭,想到了另外一層:“可是……可是這下土陰世與世界一般大小,而且我等諸神只佔據了一小塊地方,若是其他地方誕生了邪物,我等無法在第一時間撲殺,豈不只能任其發展壯大?”

蘇文對此神頜首說道:“你說得不錯,下土陰世廣大無比,其廣大程度與陽世一般大小,我等也只能佔據一小塊地方,若要知曉下土陰世中誕生出來多少邪物,想必也是不可能的!不過事在人爲,本座既然提出此事,也是需要爾等羣策羣力,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此事!”

龍玄當先便說道:“既然蘇文道兄如此說,那本座就拋磚引玉,我等仙道中有許多降魔煉魔的手段,不但有陣法,而且還有專門的降魔煉魔的法寶,我等何不專門煉製針對這些邪物的法寶還有陣法,待其來犯之時,便將其困殺於此?”

這時,另外一位金詔城隍說道:“此計乃是守株待兔的辦法,我等終究處於被動,難免束手束腳,只可作爲最後一道防線,不可以之爲憑!”

另外一位金詔女山神也接口說道:“而且諸位不要忘了,那些邪物被誅殺之後,其身軀上的邪魔穢氣都重新散發出去,難保日後不會重新誕生出來,我等還是需想辦法解決人心三毒污染!”

這位女山神乃是一個有根性的女子,名喚顧珊珊,她本身乃是累世積累善功的一位散修,當初被蘇文渡入神道。待她修行有一定根基之後,便恢復了前世記憶,因地元子之故,後來便徹底死心塌地入了神道。

這位女山神果然心細如髮,想到了一衆男神未曾想到的細節。

方纔她便看到金須奴施展純陽雷火去炸邪物,就看到邪物身上許多邪魔穢氣被炸散開來,雖然絕大多數都被純陽雷火煉化,但是還是有些邪穢之氣重新歸入下土陰世的黑暗之氣當中。

金須奴仔細回想一番,對顧珊珊所言頗爲認可:“顧珊珊所言一語中的,那些邪物被殺死之後,其本身的邪氣便會重新散發出去,歸入虛空之中,日後重新誕生出新的邪物來,仍舊未曾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衆神你一言,我一語,蘇文高高在上,靜靜看着衆神爭論,許多人都各自想出許多辦法,不但是爲了解決這些陰世誕生的邪物,而且還有淨化人心,梳理元氣和轉化負面元氣的辦法。

許多神祗羣策羣力,提出許多奇思妙想來,蘇文等人卻是大開眼界。

有一位神祗提出來,若是有傳說中的孟婆湯來洗滌下土陰世中的七情六慾等雜念,便可不虞會再次誕生出那般邪物了。

聽到這位神祗的提議,蘇文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水法中所修的黃泉真水。那黃泉真水亦名忘情水,專能滅人神志思維,洗滌諸般情志記憶,對於人心七情六慾等三毒污染自然有洗滌的效果。

不過想要做到洗滌整個下土陰世中充斥的七情六慾雜念,僅憑蘇文一人是不可能功做到的,哪怕他每日凝練黃泉真水,也無法凝練出足夠的黃泉真水來洗滌下土陰世的七情六慾之雜念。

何況這更會耽誤他修行,他也沒那個閒工夫來每日凝練黃泉真水。

既然蘇文能想到,金須奴自然也想到了黃泉真水。金須奴想到自己的妻子二鳳也能凝練黃泉真水,略作沉吟之後,便說道:“吾妻二鳳有一門水法,專能凝練黃泉真水,那黃泉真水亦名忘情水,專能滅人神志思維,洗滌諸般情志記憶,對於人心七情六慾等三毒污染自然有洗滌的效果。”

衆神聞言大喜:“既如此,何不請夫人出手,凝練黃泉真水,洗滌下土陰世所匯聚的邪念,此也是功德一件!”

金須奴心中暗暗權衡一番,二鳳能力終究有限,凝練黃泉真水雖然不太耽誤修行,可是專門凝練黃泉真水,終究不是能一勞永逸之法,故此他覺得不能把話說得太滿,於是便對衆神說道:“我回去之後,會與內子說過此事,不過內子也能力有限,想要凝練出足夠的黃泉真水,恐怕要耗費日久了!”

洗滌衆生所產生的雜念,隨是釜底抽薪的計謀,卻最是難以實現。衆神當下還是要先解決負面元氣的增加。

此時便有一位神祗提出來:“何不增加福地數量與靈藥種植?如此一來,便可將諸般元氣轉化爲清靈之氣,也能削減負面元氣!”

當即便有另外一位神祗說道:“靈藥仙根想要長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想要開闢福地,我等至少要達到金詔神祗才行,否則能力不足,難以開闢成福地。”

衆神各自議論一番,直到三日之後,這場羣神大議才告終結。

這次羣神大議定下幾個安排,其一爲封神,衆神決定一致放寬界限,使得更多的人能成爲神祗。其二便是如何預防與解決下土陰世誕生的邪物,其三便是如何運轉天地元氣,削減負面元氣的積累。

第276章 聖陵取寶第567章 真氣之變,六重雷劫妖仙首第233章 迷霧第668章 天心轉移,洪易合道鬥太上,羽化現身,詳說太古隱秘事第436章 萬丈赤霞染豔色,滾滾苦海渡紅塵第734章 碧波海境,欲將仙凡人天隔第一百六三章 橫生變僧尼欲奪寶第572章 玉京城外,白子嶽對洪玄機第487章 彌天星火,九烈神君來救子;覆地刀光,一團烏氣走黑醜第59章 見飛娘老祖談結盟第498章 九烈暗算,妖蚿施法攔仙船;寒陰凝媚,一見玉蓮起貪心第549章 相贈還丹,服食日華煉骨髓第490章 夫婦做客金鐘島,葉繽細說磁光險第515章 氣數演繹,欲改天命憑界門第257章 刀兵第四百九十三章第287章 毒龍來信第280章 回百蠻,參寶鼎第55章 完劫數金丹築大道第399章 劍斬幽影,純陽火散碧火雷。驚聲怪嘯,五陰屍鬼逞威能第515章 氣數演繹,欲改天命憑界門第8章 取合沙天書分兩部第329章 謀《丹籙》第一百九一章 困寶圖古仙施禁術第257章 刀兵第一百七二章 品藏珍玉球現秘笈第275章 軒轅聖陵第一百七七章 渡飛虹海眼採靈藥第80章 見蕭陽綠袍言香火第一百四七章第463章 金船出水,正邪同心破封鎖;長河漫卷 ,江水化雷霧彌天第225章 採藥第708章 和光同塵,詳觀氣運細盤算第436章 萬丈赤霞染豔色,滾滾苦海渡紅塵第711章 黑影遮天,人心三毒誕邪物第230章 百靈斬仙第一百七六章 潛海淵老祖降水猿第109章 春雷響天雷煉陰神第228章 新苗第一百廿七章第575章 人仙巨吼,後招連連欲殺猿第59章 見飛娘老祖談結盟第628章 一點浩然震天下,萬古經王書聖道第267章 文曲第45章 至東海初訪紫雲宮第380章 寶鏡散神砂,窮神殃神入陣心第607章 四禪八定煉神魂,布袋暗藏如來經第一百七五章 驅龍鯨衆人潛海淵第392章 雙姝異色,寶相女偶見司徒。雲封霧鎖,紫玲谷司徒做客第387章 何巨出手擒番僧,凌渾悽慘回洞府第338章 計較第341章 觀爛桃山第659章 羽化大道第一百六七章 降暗魔太上清寧丹第304章 大五行滅絕神光針第一百六五章 展妙法三人共利益第98章 回百蠻何巨入教門第466章 邪雲飛空,兩儀玄微禁金船;寶塔深深,門戶開放釋千寶第225章 採藥第746章 明王金身,九密真言對九字第514章 縱觀過往,坐談運數興衰事。第361章 弟子第433章 天魔御劫,返照空明觀自在,紫氣避魔,魔去復又現魔來第377章 青索化長虹,女殃神寶珠顯奇輝第296章 鬥劍第27章 涵虛府得寶純陽劍第71章 長安城雲娘遇潑皮第64章 尋朱果飛娘開福地第409章 解因由,未雨先綢繆,邀僧尼,雙劍逞異象第114章 玄牝出混沌演山河第239章 劍生萬法奪玲瓏第82章 臨下土開界引兇獸第48章 三鳳至真訣換金章第504章 門收元鼉,乾靈真火合太火;仙光星雨,伏羲寶鏡照八卦第90章 說神道新神赴新任第755章 魔引伏禍,兩分心神定成敗第11章 服空青玉液燃心火第433章 天魔御劫,返照空明觀自在,紫氣避魔,魔去復又現魔來第4章 我們應該都有收集癖,不把東西蒐羅到手感覺心裡癢癢的!第一百六五章 展妙法三人共利益第573章 拳意對決,三大人仙震人心第547章 迴轉西山,漫步皇宮觀氣數,會見元妃,傳授心法增助力第119章 渡魔劫地神贈九寶第450章 地元來訪贈符詔,綠袍分說道隱秘第630章 幾重天河幾重星,無上聖道阻神器第36章 煉寶禁寶物展玄妙第739章 靈根深種,一片晶幕隔兩天第381章 雙劍化長虹,異寶紛呈破三門第647章 九淵神域大亂鬥,各有所得窺聖道第435章 煉魔成寶,十一魔寶藏玄妙,寶成克魔,域外天魔親出手第574章 以一對二,不落下風顯威名第一百廿八章第一百廿九章第293章 商議第一百四三章第614章 極天罡風觀出雲,后土正祀鎮國土第727章 攝取金水,熔鍊西極闢洞天第536章 七級浮屠,神魂出竅如墮海;隱瞞禁忌,武經道經藏禍心第520章 太清仙法,拔業除障涌紅蓮第536章 七級浮屠,神魂出竅如墮海;隱瞞禁忌,武經道經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