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匠師鄭渾

鄭泰忙介紹道:“此乃我弟鄭渾,字文公,現年二十五歲,因醉心家傳鑄兵之術,名聲不彰,未能舉得孝廉,尚爲白身。”

呂布聽說此人正是鄭渾,忙道:“公業,你這兄弟可是大才,請爲我引見。”

鄭渾,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是三國曆史上惟一一個以工匠身份被記入史冊的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家馬鈞則是鄭渾的弟子。當時的史學家把鄭渾的歷史功績定在他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農業、改善民生的治政措施上,完全忽視了鄭渾在兵器冶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鄭渾來到呂布面前,正要向呂布行禮,呂布連忙把他扶起來:“文公,我正要派人去徵召你,不想你卻跟隨乃兄身邊,這真是天降大才與我呂布。”

鄭渾聞聽呂布之言,簡直感激涕零:“奉先公過譽了,鄭渾實不敢當。”

鄭渾經常聽到有人諷刺挖苦他身爲世家公子卻操持下賤工匠之術,因此,即使他人品很好,也從來沒被舉過孝廉,二十多歲了還是一介白身,跟年紀輕輕就官居中樞的哥哥鄭泰相比,他混得很不如意。忽然聽到呂布這麼大的人物如此折節與他,他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呂布微笑看着鄭渾,待鄭渾情緒穩定下來,方纔問道:“我聽乃兄說你醉心家傳鑄造兵器之術,不知鄭家鑄兵之術有何特色?”

一講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鄭渾一改原來的木訥慌張,神采飛揚起來:“我家先祖名麻,本來是汝南郡鄭家的嫡系傳人,擅長打造兵器,一直是本朝御用將作大臣,不過先祖後來觸犯了權貴,被流放到西涼高昌縣,先祖在高昌把西域鍛造工藝和中原鍛造工藝相結合,又用西域傳來的鋼鐵,打造出的兵器鋒利無比,人們都稱先祖所煉出的鋼材爲麻鋼。後來我先祖得到寬恕,遷到滎陽,遂將此鍛鋼之術傳承下來。怎奈後來的鄭家族人漸漸厭棄鍛造兵器,改以儒學傳家,鄭家隨後多出筆墨文臣幾無將作大臣,若非我偶得先祖遺留下的幾冊書簡,此精妙鍛鋼之術險些失傳。我得先祖傳承,又經過數年潛心研究,終得鑄兵之道,首先鍊鋼,生鐵雜質甚多,須要鼓風猛火煅燒,燒成鐵水,然後加入鐵粉,不斷攪拌,然後去渣,如此這般,不斷循環,便可將鐵內雜質除去一些,然後重複大力鍛打,百鍛方成神兵。”

呂布點頭稱讚道:“文公傳承乃祖神藝,真乃可喜可賀。我看此二法可稱爲,一爲炒鋼,一爲百鍊鋼,乃祖將此二法結合一起,大大提高了鑄兵之速與兵器之質地,當真是精妙工藝,但是。。。。。。”

鄭渾急問:“但是什麼?請奉先公明示。”

呂布笑道:“炒鋼之法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只可用作鍛造神兵利器,用來裝備數萬人馬則力有未逮。”

鄭渾亦是皺起眉頭,他知道呂布的意思,呂布已經下了招攬自己的心思,奈何顧慮到炒鋼百鍊鋼工藝的缺陷,呂布下不了決心,略作思索,便道:“奉先公可多招募鐵匠,我將我鄭家鑄造兵器之法傳授他們,只要鐵匠過千,數萬兵器亦不是難事。”

呂布笑道:“過千鐵匠?文公說笑了,遍尋整個冀州,能有一百名鐵匠就算好的了,多數鐵匠都依附在世家大族,不可能爲朝廷效力。”

鄭渾見人手不足,亦是無可奈何,便問道:“奉先公有何良策?”

呂布便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些東西,笑道:“不如用灌鋼之法。”

鄭渾眼前一亮:“何爲灌鋼之法?”

呂布便給他比劃道:“先選用含鐵較多的鐵精石,以此煉出好的生鐵,再把生鐵燒成生鐵水,把生鐵水灌注在熟鐵上,這樣幾度熔鍊,便成純鋼。鋼煉成之後,便以熟鐵作刀背,用鋼作刀鋒,反覆鍛打,並用牲畜尿液和油脂來淬火。這樣做出來的鋼刀,鋒利無比,我估計能砍斷疊放在一起的三十多片甲片。”

鄭渾想了想,便欣喜道:“此法甚爲可行,待我到了鄴城便築爐試煉。只是不知奉先公何以知道有此灌鋼之法。”

呂布曾經在《北史-藝術列傳》讀過裡面的記載,“綦毋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以柔鐵爲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

只是呂布絕對不可能把這個實情告知鄭渾,便詭言道:“我之前跟隨幷州刺史丁原大人前去征伐鮮卑時曾得一書簡,裡面記載了鮮卑人鍊鋼之法,似是如此模樣,不過那書簡已經殘破,被我丟棄。”那個綦毋懷文似乎是鮮卑人吧。

鄭渾聽呂布這麼一說,很失望地說道:“本來我想看看那書簡裡對灌鋼之法的詳細記載,卻已殘破,真是可惜,看來我只能自行摸索了。”

呂布笑道:“以文公之精益求精,必能摸索出更好的鍊鋼之法。”

鄭渾又向呂布一拜:“精益求精?!我以奉先公此言自勉,必定爲奉先公獻上更爲精妙的鍊鋼之法。”

呂布沉聲道:“不只是鍊鋼之法,更有諸般兵器製造之法,比如連弩,比如投石車,比如火藥,比如火油,這些都須文公爲我主持。文公既無官職在身,不如入我幕府,爲鎮北將軍麾下軍械曹,負責所有軍械打造。”

鄭渾望了已經走遠的鄭泰,眼神裡略有猶豫:“鄭渾還是想如同兄長一般,被舉薦孝廉登入朝堂,不想終日與鐵器爲伍。”

呂布看鄭渾的猶豫神態,便笑道:“文公之才,與乃兄不同,何必捨己之長,而取己之短!”

說到這裡,呂布壓低聲音,給鄭渾一個定心丸:“文公可知,我大漢制度,實權不在三公,亦不在九卿,而在尚書檯,三公若不領錄尚書事,便如同擺設。我欲建議太后和天子調整尚書職位,預設六部,其中一部設爲工部,我心目中的工部尚書非文公莫屬,奈何你年幼資淺,可先爲我鎮北將軍軍械曹,等六部齊備後再轉入其中兼領郎中,繼而遷侍郎,後遷尚書之位,如此便和乃兄鄭泰並駕齊驅,不知文公意下如何?”

第103章 盧植想收徒第833章 生擒劉備第783章 挫敗孫權陰謀第221章 既要江山也要美人第200章 傲嬌蔡文姬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471章 呂玲綺請戰第760章 效仿工業革命二第564章 四路伏擊袁紹第360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一)第572章 預定兒媳婦第696章 大航海時代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417章 鄭泰越獄第861章 消滅倭國上第282 章 把司馬變成死馬第539章 連環計(上)第671章 曹操屠城第68章 可爲帝爲王第640章 擊敗軻比能第686章 曹操投袁紹第857章 佔領琉球第585章 閻行虎豹騎第445章 快意恩仇第283章 小甄宓第521章 給義子孫策組班底第696章 大航海時代第528章 一半江東已屬呂第774章 擊潰袁術第800章 董白的快樂上第61章 郭嘉的投效第783章 挫敗孫權陰謀第606章 精簡機構小科考第158章 去請田豐第422章 敵衆我寡第451章 管亥大敗第816章 袁紹被炸死第361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二)第818章 蔡瑁的妹妹第452章 編青州兵第283章 小甄宓第91章 與曹性比箭第533章 孫策母親別樣心思第203章 何求美人折第501章 以佛平胡第746章 簡體字和普通話第522章 許諾封孫策吳王第601章 兔死狐悲公孫度第864章 倭國女王卑彌呼第733章 胖丫頭糜貞第718章 趙雲馬雲祿第411章 對女神蔡琰的逆襲第351章 討董之強弩破輕騎第196章 可有女兵第245章 呂布感冒了第551章 袁紹得玉璽第264章 對付南匈奴(四)第520章 孫策拜呂布爲義父第403章 審配家完蛋第598章 借刀殺人消除後患第547章 盡收西涼軍第333章 處決魏續第313章 呂範正軍紀第249章 果然是你第736章 終極信仰第413章 被皇后發現第448章 袁紹奪荊第630章 四面受敵第65章 司馬徽相面第445章 快意恩仇第723章 統一戰線第855章 周瑜到夷洲第700章 敲詐糜竺第313章 呂範正軍紀第448章 袁紹奪荊第754章 跟羅馬合作第842章 削弱保皇黨第544章 白衣渡河第796章 公主的火辣眼神第62章 郭嘉搞軍情第195章 全民皆兵第685章 曹操慘敗第62章 郭嘉搞軍情第349章 討董之曹操慘敗汴水第731章 掘樑孝王陵第421章 人頭滾滾第616章 微服私訪一第627章 神秘少年一第613章 聖女趙愛兒第67章 司馬徽加入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743章 重修洛陽城第720章 貨幣穩定第567章 進軍宛城第142章 好戲上臺第175章 中央錢莊第448章 袁紹奪荊第279 章 銀盔銀甲白龍馬第293章 薦舉連坐第12章 小平津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