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略轟炸

美聯儲大廈五樓,會議進行中,一輪爭吵後,摩根的ceo科爾斯並沒有獲得絕對的優勢。

美聯儲是一個聯盟,後來有一本叫《貨幣戰爭》的書描寫了相關的部分。

加里·卡(Gary Kah)在1991年《佔領全球之路》一書的第13頁中就描述了美聯儲被瑞士和沙特的一些金融大鱷控制。

還列出了包括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內的一系列銀行,聲稱他們是美聯儲聯儲的八大股東。

然而事實上美聯儲的情況並不同兩書所說,明面上的這些股東其實是擺給大家看的,事實上,美聯儲的情況遠比這些複雜。

當然只要在美國,你就沒法擺脫控制美國的的幾大財團的影響力。

摩根和洛克菲勒仍然是絕對的主宰之一。

所以科爾斯進入了自己的凱迪拉克後,直接撥通了boss的電話。

一番彙報後,科爾斯憂心忡忡的趕去上班。

雖然現在是民主黨上任,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現在財團的實力已經不是四五十年之前的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對臺戲。

而是其他的幾大財團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要想在美聯儲這個大家控制的體系下,獲得大家的認同,付出的必然是利益。

現在是日本和歐共體已經可能達成了聯盟,而美聯儲裡的部分財團和歐共體的關係緊密,導致利益上的分歧很大。

……

美國時間4月13日上午,美國商務部的閉門商討結束。

隨後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宣佈日本的遊戲、特種鋼鐵,新材料、機械、電子、橡膠等等行業對美國造成了非對等貿易優勢,建議把該部分的關稅提升25%-8%不等,以平衡國內供需平衡。

而這次的協商本來是商討彼此的妥協條件。

很可惜,日本的條件要求過高,商務部的下步計劃是把相關的預定條款遞交給總統。

根據美國法律1962年的規定,賦予白宮在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時,有對進口採取限制行動的權力。

所以啓徵關稅的決定權在總統手裡,不需要經過衆議院批准。

至此,美國對日本的貿易戰已經步入實際的起行。

實際上只要商務部的這個協商沒有達成一致而向上遞交,就實際代表貿易戰的開始。

因爲一上升到總統決策,就代表商務部的意志已經完成了調查,不存在撤不撤銷的問題,只存在關稅加多少的問題。

這個消息一公佈,直接導致美股的所有資本市場一片混亂,標普500指數直接從450下跌438,納斯達克下跌0.3%,道瓊斯下跌0.5%。

本來昨天是美股和日本一樣,被日本來的資金拉高高的,標普漲了從441漲到448共1.5%漲幅,納斯達克乾脆跳空高開收在673點,漲幅1個多點,道瓊斯同樣漲幅1個多點。

隨後的各種專家解讀暫時讓市場未有大跌。

而日本似乎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動作似乎暫時未放在證券市場上,並沒有乘勢直接殺跌。

可是美國最大的債券市場卻風起雲涌,比新加坡市場不一樣的是這是美國本土。

如果新加坡市場的人購買美國國債都是屬於投機性質的話,那麼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是很多哪國債來作爲保守投資的。

所以每個國家的國債其實都是一顆威力不小的炸彈。

現在日本就複製了美國華爾街在新加坡和日本本土的策略。

美國的主要的幾種國債,在大額資金的打壓下,直接下跌20幾個基點。

這讓很多投資機構和中產階級一片大譁。

證券機構和債券代理機構頓時人聲鼎沸。

這裡要說明的是,作爲超級大國的國民,事實上他們不是你想象的那麼開放的整天去關注國家大事。

他們反而更加封閉,畢竟自己所在的美利堅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國家,我需要去關注你們那些窮光蛋的消息嗎?

所以普通人其實根本就不大關心和日本和歐洲的各種貿易爭端。

但是他們很多持有國債,這一動了他們的奶酪,那還得了。

所以反射弧比較短而快的第一國民,頓時發飆了,賣出的是一打接一打,讓現在的人工系統根本就處理不過來。

投機資金乘勢大肆做空國債指數,讓所有人一看就知道債券市場的下跌不可避免。

特別是日本到處散播美國的第一季度財經赤字增加了2個百分點,有可能再次把五月到期的國債轉債下期,更是加劇了看跌的趨勢和風波。

這其實就是東邊上仁計劃中的殺手鐗。

日本和美國不一樣,日本這會兒的轉債比較少,到期了就兌付,兌付了再發行。

而美國不一樣,在上次的大蕭條中,美國政府差點破產,於是聰明的美國金融客和政客,想出了把債券直接轉到下期,或者直接兌換新債券的方法,轉嫁了國家財政的資金付出。

這往往能夠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但同樣加重了國債本身的附帶盈利屬性,同樣讓美國的債券不斷的膨脹。

同樣讓民衆很多對債券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爲有美國這頭號超級大國的政府擔保、國債的收益穩定,恨的是現在的國債兌換基本上只能市場套現,直接政府到期兌現的,那是少之又少。

同樣導致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大家對他的波動性非常的敏感。

因爲你不知道你手裡的這種神奇的美國國債是不是會資不抵債多長時間,萬一你急需用錢必須兌換的時候,而它又正好貶值,那就真虧大發了。

所以美國的國債,事實上是交易非常頻繁的品種。

反而是日本的國債,由於轉債的機率要低很多,導致很多保守的老人,乾脆不看市場波動,直接等到期了兌換。

這就導致了美國國債一旦碰到這樣的大跌,賣出的量遠比日本國債賣出的比例要高。

顯然東邊上仁的策略成功了。

特別是華爾街基本上是投機客的集中營,看到了這樣的好機會,那簡直就是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一窩蜂的往上擁。

美國的國債市場在下午直接就開啓了羣魔亂舞。

一疊疊的砸單和國債期貨期權的看空單,那是真一摞摞的堆。

主角沒有深度參與,感覺爽度不是很夠啊!

第五百一十四章 置換地塊第三十九章 汪子銘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一章 艱難談判(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重會故人第九十一章 第一波第二百四十七章 部署第二百八十章 未來汽車的奧拓改型第二百零五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聯人’門採夫第四百二十五章 被吹在風口的超市連鎖第一百七十章 香餑餑第二百六十二章 趁火打劫的歐共體第三百八十七章 暑假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熊貓下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百年企業存在的根基第二百四十三章 產業之初第五百一十六章 被看低第七十七章 爆發式發展第二百二十五章 踏踏實實種田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衆矢之的弟五十五章 盛宴開啓第一百一十三章 陸定的敵意?第三十九章 汪子銘的困境第五百零七章 置地淺水灣第一百四十二章 牢獄之災?第四百五十六章“操作系統天神”-大衛·卡特勒第二百六十六章 斷了高通公司的未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風水定勢第五十八章 冤家和對手第十一章 柳暗花明第四十二章 過年第四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信息產業佈局會議第五百一十章 李家晨和李澤慨第八十五章 SNK出招第三百七十四章 加深科研合作第一百九十六章 華爾街基金的背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四百二十章 回鍋肉變成了鹹菜第二百七十五章 材料研究所和東方精密機械第三百零二章 小胖子的奮鬥第二百三十三章 刷存在感的蟑螂第四百五十五章 期待的大牛們第五章 玩遊戲第二百五十六章 誰都想當漁翁第三十三章 拳皇!拳皇!第一百零一章 收穫季節第二百三十八章 希望第二百六十二章 趁火打劫的歐共體第五百一十八章 風水定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江南機器廠第三百三十一章 超遠物貿發動機第六十四章 亡命狠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港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是土豪我裝逼第九十四章 一隻螞蟻在中間的大象起舞第二十六章 連鎖第四百三十五章 登頂冠軍寶座第一百六十九章 冤家重逢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藝難題第三百零六章 入門安排第二百三十章 投資談判第一百一十六章 開黑第三百八十七章 暑假計劃第二百四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葩二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蒐集第二十一章 鬧出了大事第一百一十章 消息第二十九章 新世紀遊戲開發公司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藝難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黴運蓋頂之悲催結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國際特聘諮詢委員第二十六章 連鎖第三百八十九章 陳軻的未來第四百五十六章“操作系統天神”-大衛·卡特勒第六十六章 重演VCD事件?第三十一章 泄密第九章 開家快餐聯鎖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才聚集第一百八十四章 混戰第七十五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備科研人才庫第三十章 結構化第六十二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四十章 洗腦衝擊第四百零一章 ‘諜影重重’第二百七十四章 摩托車戰略第一百七十章 香餑餑第一百八十四章 混戰第五十六章 午夜狂飆第四百六十六章 最終戰略目標第三百五十一章 文娛文化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的家第四十七章 好聲音競標第八十七章 環藝的困境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購銀行(續)第二百六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