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有人偷吃
愛詩的前面,站着大爹爹家的孫子唐大虎。大爹爹是唐愛蓮爺爺的親哥哥,他雖然只有一個兒子唐土生,但唐土生的老婆生育能力倒是很強,一共生了五個,而且,除了老三是女孩外,其他個個是男孩子。
這個小虎,就是大爹爹家最小的孫子,比愛詩還小一歲。因爲是老滿,最受老子寵愛,平時在家橫行霸道慣了,在外面不會收斂。
此刻,小虎的手中還拿着一個豬腳殼,臉上表情很是不屑:“你先撿到又怎麼樣?這豬腳殼本就是誰撿到就是誰的,你有本事來搶啊!”
愛詩臉上很是屈辱,被一個比自己還小的人搶了東西,她很沒面子,要不是還揹着妹妹,她很想撲上去跟長得比她還高的小虎大打一架。
豬蹄上的每個腳趾都有一個硬殼,豬蹄趾殼雖然很硬。生產隊殺豬時,一般腳殼是丟掉不要的,狗很喜歡吃,有些時候,沒肉吃的小孩子也拿回來燒軟了慢慢磨牙,或者,用來做玩具。
因此,很多時候,生產隊殺豬時,小孩子們都喜歡守在旁邊跟狗搶這豬腳趾殼,六零年的時候,農村孩子如果得到這樣一個豬腳趾殼燒軟了磨牙,也是很難得的佳餚了。
這次應該是愛詩撿到了一個豬腳殼,卻被唐小虎搶了。不但搶了,還將愛詩狠狠地推倒了,連累愛蓮被壓痛了。
想到三年災害,唐愛蓮就有點頭痛。
龍頭村這一帶,明年上半年會遇到大水災,整個村子除了住房因處高地沒有進水外,其他所有水田都變成了一片汪洋。水退後,雖然收穫了部分糧食,但總體上算是大減產了。
不過,五九年上半年雖然遇上大水災,水稻收成大減產,但如果如實上報產量,不用交餘糧,熬粥加上野菜還勉強能頂一年。
最難過的是六零年,出現了非常罕見的大旱災,村旁邊的小河冬季斷流後一直沒有水,只有離村子兩裡遠的大河還有水。
六零年上半年,除了河邊林地上的紅薯勉強得了一些收穫,其他近河的水田卻是隻收穫了兩成不到。離水源遠的地方更是顆粒未收。雖然旱地的紅苕花生等有收穫,卻是根本無法滿足全村人的口糧。
最讓生產隊長龍九生鬱悶的是,五九年雖然遭遇洪水,生產隊的糧食大減產,但是,公社書記卻要他們龍頭生產隊上報大災之年大豐收。
只是,豐收不是那麼好報的,報了就要交餘糧。據說是別的地方災情比第紅蓮公社龍頭村這邊更爲嚴重,調糧是爲了發揚革命兄弟感情,互相幫助。以後他們遇到大災,也能從其他地方調來糧食。因此,龍頭村幾乎只留了到六零年秋收時的口糧,其他的糧食全部被調濟走了。
因此,待到六零年下半年水田作物顆粒未收,而上級又未能從別的地方調糧食給他們時,全村人都罵龍九生隊長,九生隊長恨不得拿石頭砸天。
那一年,村裡雖然沒有餓死人,村裡後山的樹皮草根卻是吃光了。
唐愛蓮想着,她這個才四個多月還不到五個月大的嬰兒,要怎麼樣才能提醒龍九生這個年輕的隊長早作準備呢?
在唐愛蓮在出神的當口,居然忘了哭了,而姐姐愛詩也慢慢收了哭,唐愛蓮這才注意到不知什麼時候小叔唐小龍來了,唐小龍將被唐小虎搶走的豬蹄趾殼奪回來還給了愛詩。
唐小龍還嚇唬唐小虎:“下次再讓我看到你欺負愛詩姐妹,我打得你五老爺認不得六老爺。”
雖然大爹爹有四個男孫,但論打架,他們五個哪個都打不過小叔叔,因此,小虎從愛詩手上搶的豬蹄趾殼雖然被搶了,也只是乾瞪眼,不敢跟小龍爭。
終於排隊分肉了,分肉的規則是先是按人頭分,大人每人一斤,小孩子每人半斤,然後按工分分,每一千工分能分到一斤豬肉。
唐愛蓮家五個大人三個小孩按人頭分到了六斤半豬肉,全家掙的工分是七千五百二十分,也分了七斤半豬肉,合計是十四斤豬肉,還有二十分工分分得了一截豬大腸。
看到唐小龍提回來的豬肉,唐老太太很不滿意,因爲那些肉都是瘦的多,肥的少。而在這個時候,肥肉比瘦肉要貴上一毛錢一斤。
這些豬肉將被臘起來,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不過,豬大腸卻是可以當天吃。
很久沒有聞到肉味了,今天因爲殺年豬,家家屋裡都飄出了肉香的味道。唐愛蓮聞着這味,也不由大流口水:她已經很久沒有吃過肉了。可惜,她還沒有開葷,今天的豬大腸她是吃不到的。
愛詩和愛文也是不斷吞嚥着口水,圍着看唐老太太煮豬大腸。
唐老太太煩了:“一個個圍在這裡礙手礙腳的做什麼,餓死鬼投胎啊?起開!”
愛詩覺得自己咽口水的動作很小樣,於是,抱着唐愛蓮出了廚房,往後門走了,去找隔壁小爹爹家的女兒唐小花玩。
臨走前,她還拉走了眼睛捨不得從豬大腸裡撥出來的愛文。
只是,她沒想到,這一走,卻被人鑽了空子,還被冤枉了。
唐老太太看着豬大腸已經煮好,喊了一聲:“阿詩,去掐把蔥花回來。”
只是,愛詩正跟小花跳格子玩呢,哪裡聽得到?
唐老太太沒有聽到回答,不由罵道:“不用人的時候你們個個圍着我,用人的時候就一個個不見了。”
罵過之後,她將火攏了一下,又清理了一下竈門口,以免火燒出來燒到柴草窩,然後出了廚房,親自去菜園掐蔥花去了。
唐愛蓮的念力象平常一樣四處掃描着,忽然,她發現有一個人進入了廚房,他東張西望看了一下,馬上跑到竈前,拿着筷子便夾鍋裡的豬大腸吃起來。
那人吃了一塊又一塊,直到聽到外面有腳步聲,那人看看鍋裡的豬大腸只剩下一半了,才放下筷子跑了。
當然,那人以爲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道唐愛蓮早將這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