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花落誰家 (含爲碧縷紗升爲長老的+)

簡飛揚素來知道賀寧馨不是那種不懂外務,只諳內宅的女子所以也不避嫌隙,將能說的都說了。

“從去年十月開始,西南就再也沒下一滴雨。你知道,西南那地兒夏天潮熱,冬季比別的地方都要暖和,也是不下雪的。旱了兩三個月,西南最主要的河道都快斷流了。”簡飛揚一邊說,一邊看着賀寧馨,生怕她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卻見賀寧馨聽得津津有味,見他停了下來,還忙不迭地推他:“還有呢?”

簡飛揚嘴角噙笑,繼續往下道:“西南多崇山峻嶺,河道都是山上流下來的。我們大齊的地界兒,大部分都在山下的平地裡,山上住的都是羌人。”

賀寧馨聽得出神,忍不住問:“水都不夠用,羌人會不會在上游築水壩,攔了水源?”

簡飛揚微微一愣,繼而笑道:“你聽誰說得?”這可是安郡王和他進宮面聖的時候,聖上跟他們說得機密,剛剛纔從西南八百里加急報到朝廷。

“人之常情。兵法…………”賀寧馨住了嘴。她是賀寧馨,不懂兵法,不能懂兵法。

簡飛揚仲出手,拉了賀寧馨靠在他身側,枕在他寬厚的肩膀上,低聲道:“在上游攔水築壩,確實是古戰役裡面有過個例的。不過,西南的情況還沒有糟到如此地步。羌人也沒有攔住所有的河道,只是在幾條小河道上動動手腳。我們大齊人又在當地鑿有水井,吃水還是夠的。就是糧食這一項難說。”

冬季大旱,靠着去年的存糧,還能堅持一陣子。可是如果大旱延續到春季,影響了春耕…就是切切實實的難題了。

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慾望和本能。若是沒有了活路,很多人都會不惜鋌而走險,只爲了尋一條活路。

“我大齊有官倉存糧的定例,就是爲了這樣的荒年準備的。聖上已經派人去江南和東南,查探那裡官倉存糧的實數,好決定到時候要調多少糧食去西南。”簡飛揚說了聖上的打算。

賀寧馨眉頭蹙了起來,看着帳頂的合歡掛墜,也嘆了口氣…道:“但願春季快快下雨,就不用擔驚受怕了。”

彼時的糧食出產比不得後世,一年的出產能讓大齊的百姓吃飽肚子就不錯了。能存下來做荒年儲備的糧食並不多,再加上前兩年,江南也大旱過,將官倉的糧食已經用了。

如今江南官倉的存糧,應該是這兩年才重新入庫的。好處是糧食還比較新鮮,不是陳了數年的陳米…壞處就是數量肯定不如以前多。

東南一地,本來一直風調雨順,可是前幾年被謝運偷偷將官倉的糧食拿出去賣給了倭人,換了許多黃金白銀回來。如今東南的官倉,還要看伍文定和宋良玉兩人的手段了。

伍文定本是東南道台州府的知府,後來謝運倒臺之後…便遷任承平府做知府。承平府是東南道的首府,品級比下面的府臺要高上半級。

簡飛揚的義妹鄭娥便是嫁給了伍文定做正室,如今已經生了一兒一女,一家四口過得十分投契。

伍文定也是能臣,在東南和宋良玉合作,將謝運的殘餘勢力拔得乾乾淨淨,有些漏網之魚,在東南待不下去,便跑到西南去了。

簡飛揚看了看賀寧馨擔心的樣子…到嘴邊的話將吐未吐…面上的神情十分奇怪。

賀寧馨對簡飛揚十分了解,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還含了話沒有說,便推了推他…不許他話只說一半。

簡飛揚只好從實招來。原來上一次,賀寧馨的爹,左督察御史賀思平被派到江南去查過貪腐,宏宣帝對他十分滿意。這次又派了他去江南清查官倉。

賀寧馨的心果然又高高地吊了起來。

上一次,賀思平就在江南遇到幾個硬點子,差點九死一生。幸虧賀寧馨託了輝國公府的關係,請他們尋他們另一支的本家,執江南白道牛耳的南宮家派專人護送,才讓賀思平活着回到京城。

想到這裡,賀寧馨沉了臉,對簡飛揚問道:“聖上有沒有派軍士護送?”

簡飛揚安慰賀寧馨:“聖上都考慮到了,讓安郡王點了緹騎裡面最好的好手在暗地裡護送,明面上派了五百軍士隨行。”

賀寧馨才略略放了心,有些困了,眼皮耷拉下來。

簡飛揚笑了笑,在賀寧馨耳邊道:“還有一件事,大皇子妃有孕了賀寧馨一個激靈,清醒過來。

大皇子是去年十月份成的親,到今年一月底的時候,也有四個月了。雖然不算是“進門喜”,可是也是在半年之內有的身孕。

“那要恭喜塗皇妃了。”賀寧馨扯了扯嘴角。

簡飛揚沒有再說話,起身捻熄牀旁邊的夜燈,放下牀簾,也躺下睡了。一夜無話。

第二日,賀寧馨被小子言的撥浪鼓聲吵醒,睜眼一看,已經日上三竿。

知道自己走困了,賀寧馨忙忙地起身,又嗔怪一旁伺候的大丫鬟白茶和紅茶:“你們怎麼不叫醒我?”

白茶抿了嘴笑:“是國公爺吩咐,不用吵醒夫人的。說夫人這陣子就沒睡過好覺。”

賀寧馨心裡溫暖,抱着小子言在牀上說了會兒話,教他背幾句詩,才起身寬衣,又去淨房洗漱,出來安排府裡一天的事情。

這邊安郡王一大早起來,就去了宮裡面,向宏宣帝稟報自己兒子的婚事,說是有了中意的人選,要去宗人府報備。

宏宣帝那裡,自然也要知會一聲,特別是此事還牽扯到二皇子。

巧的是,二皇子居然一大早也在宏宣帝那裡,聽宏宣帝吩咐,讓他去東南查官倉的糧食去。

宏宣帝最近臉色不太好,似乎有些過度疲勞的樣子,又加上西南大旱…心裡着急,夜不能寐。好在大皇子妃有喜的事情,還是讓宏宣帝心情舒暢了不少。

和許多朝代一樣,大齊朝的帝位傳遞,從來就不是尚德或者尚才,而是嚴格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看皇子的出身來決定。

只要不是開國皇帝…後來的人坐上皇帝的位置,既不是因爲他是最高尚的聖人,也不是因爲他是最能幹的全才,而是因爲他是皇帝的兒子。在皇帝羣兒子中,再來遵循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繼承順序。注這裡參考了明朝的皇位繼承。)

上一次的隆慶帝費了大力氣,處死了原配皇后,廢了嫡出太子…終於捧了自己的寵妃的兒子上位,卻沒過多久,就把大齊朝弄得一團糟,差點將大好江山做了別人的囊中物。

宏宣帝有了自己的經歷自不必說,而大皇子既嫡又長,加上行事謹慎…從來不行差踏錯,且能取捨,懂得退讓,是不二的人選。除非大皇子等不及了,想弒父弒君,拖宏宣帝下馬,否則宏宣帝是不會動搖決心的。

再說大齊朝律例齊全,內閣完善,又有穩定的三年一次的開科取士…選拔人才不在話下。作爲皇帝…最重要便是稟承公正之心,挑選合適的人去合適的位置,而不是事必躬親,事情做不做得好兩說…反而將自己活活累死。

宏宣帝剛登基時,因爲是靠着老寧遠侯和三朝首輔裴立省的擁簇上得臺,當時又波詭雲譎,情形不明,宏宣帝被文淵閣的羣臣處於半架空的狀態。很多事情不得不靠自己,其次便是靠着安郡王,慢慢從收軍權開始,將權力逐漸集中到宏宣帝手裡。後來簡飛揚嶄露頭角,還有裴書仁從地方調任軍暨,才讓宏宣帝慢慢騰出手來,不用擔心出現自己的聖旨無人理會的尷尬局面。

只是經過這一番折騰,大齊朝的皇權又傾向集中的趨勢,皇帝的權力有同內閣的權力分庭抗禮之勢。

如果任這樣發展下去,大齊朝的自我修復能力會越來越差。

若是再有龐太后之亂,大齊朝不會再有這一次的好運氣,能夠撥亂反正。

宏宣帝也意識到這樣下去的嚴重後果,已經在太傅裴立省和首輔裴書仁的勸告下,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抓軍戶制的廢除。只要將軍權都收攏到皇室手中,將理政之事重新分配給文官也未嘗不可。

畢竟有野心,也有能力擁兵自重,進而造反的,都是手裡握有軍權的武將勳貴,並非寒窗苦讀,官職也不能世襲的文官。

在宏宣帝看來,鞏固範氏皇朝的傳襲是最重要的。祖宗的基業,不能斷送在他手裡。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得讓黎民百姓過上有奔頭的日子,而不是讓他們民不聊生,一有災荒,就餓殍千里。

所以西南的旱災一報上宏宣帝的案頭,宏宣帝就招了內閣議事,很快就做了幾手準備出來。

二皇子近來的心情比宏宣帝更糟。裴家人就是不鬆口,裴謙謙也對他淡然以對,讓他很不是個滋味兒。

從他知人事以來,還從沒有在女人那裡吃過這樣大的虧。若不是大皇子攔着他,他早就恨不得劍走偏鋒了。

宏宣帝早就看得清楚,二皇子在情之一事上,看得比大皇子要重得多,很容易就鑽了牛角尖了,所以也只是冷眼旁觀,看他能不能從裡面掙出來。

安郡王滿臉笑意地踏進養心殿,看得殿內衆人都精神一振。

先不說安郡王生得如何,一個滿臉笑意的人,總比宏宣帝父子的苦瓜臉要讓人看得心情舒暢。

安郡王笑着給宏宣帝行了禮,二皇子又過來見過了安郡王,便打算退。

安郡王存心要在宏宣帝面前將此事挑開,免得二皇子從別人那裡聽見,惹出不可開交的禍事來,便故意大聲道:“皇兄,臣弟給犬子看上一門親事,特來向皇兄報備!”

宏宣帝的臉色又輕鬆了三分,笑着頷首道:“今兒難怪鳳栩宮那裡的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咱們範家,也真是喜事連連啊。”

昨兒大皇子進來給宏宣帝報喜的時候,安郡王也在場,自然知道宏宣帝說得是什麼事…聞言忙道:“真是託了小皇孫的福!”

宏宣帝忍不住笑罵道:“你兒子娶媳婦,關我孫子什麼事?!你越發得阿諛了!”

安郡王笑嘻嘻地不說話,等宏宣帝笑過了,才問他:“哪一家的姑娘這樣有福氣?——是你媳婦的孃家侄女,還是你知交的閨女?”

高門大戶聯姻,就這麼幾條路子。不是姻親佔了便宜,就是友情佔了上風。

二皇子本來要出去的,此時也有些好奇…站在門口,伸長了耳朵聽,打算出去跟大哥說一聲,好去安郡王府送禮去。

安郡王瞥了一眼站在門邊的二皇子,笑得越發開心,道:“是犬子有福氣。內子看上了裴太傅家裡的裴大姑娘,裴謙謙。——若是聖上無異議,臣弟明兒就去遣人提親下聘去了。”一幅急不可耐的樣子…似乎生怕人家將裴謙謙搶走了。

“哦?裴謙謙?”宏宣帝的笑容淡了下來,也瞥了一眼站在門旁的二皇子。

二皇子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張大了嘴,瞪着安郡王,手裡的拳頭都握了起來。只是在極力忍耐,額頭的青筋直冒。

“是啊!內子對裴謙謙很滿意。”安郡王說得興致勃勃。

宏宣帝手裡把玩着墨玉鎮紙…似笑非笑地問安郡王:“裴謙謙雖然是裴家大房的姑娘,卻母亡父棄,被父族除了族的。——你們安郡王府娶她做正妃不好吧?做個側妃倒也合適。”

安郡王像是大吃一驚的樣子,對宏宣帝道:“陛下,話不能這麼說。謙謙爲何被除族,別人不知道,陛下難道不知道?可憐她孃親爲了陛下鞠躬盡瘁,陛下卻…………”連“皇兄”都不說了,改稱“陛下”…似乎是提醒宏宣帝的意思。

宏宣帝笑着看了二皇子一眼…見他鬆了一口氣,手裡的拳頭也鬆了開來。

“嗯,是朕說錯話了。裴謙謙曾是御封的臨安鄉君,因爲她爹的緣故…才被撤了的。”宏宣帝口氣緩和了下來。

二皇子的拳頭又捏緊了。

安郡王喜出望外,單膝給宏宣帝跪下,道:“難道陛下要恢復謙謙的臨安鄉君的封號?!——這怎麼好意思?皇兄這份大禮送的,臣弟恨不得肝腦塗地,爲皇兄效犬馬之勞!”

安郡王擡起了高高的轎子。

宏宣帝眸光如劍,從安郡王笑意盎然的臉上,掃到了門旁臉色黑如鍋底的二皇子身上。

二孌子再也忍不住,走過來對安郡王道:“皇叔可問過謙謙意思?裴家人的意思?——就在這裡一廂情願,仗勢強娶,不好吧?”又拱手對宏宣帝道:“父皇,想裴家乃是陛下的肱股之臣,謙謙的孃親又是一品國夫人,這樣的身份,怎麼能不問一聲,就決定了她的終身?!”

安郡王從地上站起來,束着手對二皇子點點頭,含笑道:“二侄子真是出息了,想必是前一陣子經常去裴家,也學了些禮儀之道,曉得了不能仗勢強娶,要心甘情願才行,是不是?”接着又追問:“可是二侄子知不知道,你前一陣子自作主張,已經讓外面有人說謙謙和裴家的閒話了。你可想過謙謙的感受?裴家的感受?想過她還沒過門,就被人議論?”

二皇子被噎了一下,忍不住掩飾道:“我是仰慕裴太傅和裴首輔的學問人品,才經常去裴家討教一二,跟謙謙有什麼關係?”又發狠:“誰敢亂嚼舌頭,皮不揭了他的!”

安郡王笑着搖搖頭:“二侄子,發狠沒用的。爲人處事,要行個正字。—就當是個教訓吧。”轉頭對宏宣帝道:“二侄子也該結親了,皇兄還是早給二侄子定了親事再說。”

二皇子只覺得安郡王的笑無比奸詐,求援似地看向宏宣帝,道:“父皇,您答應過兒臣的。”

安郡王又問了一句:“答應什麼?不是跟謙謙有關吧?”

宏宣帝默然了半晌,對二皇子道:“此事全在裴家人。謙謙是裴家的姑娘,裴家願意將她嫁給誰,就嫁給誰。”

二皇子精神一振,趕緊道:“那兒臣也去提親!”

安郡王當然不會讓二皇子去添亂,袖着手問:“二侄子,我倒要託個大…問你一句。自古姻緣都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次則要兩相情願,方成姻緣。——二侄子是覺得自己能在哪一條佔上風呢?再說,二侄子跟謙謙的年歲實在差的多了些,不是良配,不是良配啊……………”

宏宣帝聽這話,似乎安郡王同裴家人已經達成某種默契了…便試探地問他:“此事裴太傅知否?”

安郡王笑着點點頭:“說過一次。”那就是沒有反對了,不然安郡王不是這樣沒眼色的人。

二皇子臉如死灰,只覺得一片茫然。

看着二皇子的樣子,安郡王也有一絲不忍,想了想,對二皇子道:“二侄子,天涯何處無芳草?你若是真心爲謙謙,就要爲她着想…而不是要違揹她的意願,將你的心思,強加在她身上。”

二皇子低了頭沒有說話,過了良久,給宏宣帝和安郡王行了一禮,默默地出去了。

安郡王嘆了口氣…對宏宣帝賠禮道:“居然讓皇兄爲難了。要不,臣弟……”退讓兩個字就是說不出口。

宏宣帝雖然對自己的兒子有些遺憾,不過安郡王府娶了裴謙謙,比二皇子娶要好得多。——至少兄弟鬩牆的可能性大大減小了。

想起自己的幾個兒子,宏宣帝頓了頓,對安郡王道:“你兒子的親事,朕準了。你下去的時候,順便去宗人府說一聲,讓他們着手給二皇子和三皇子準備人選好定親。”想起裴謙謙…身份也不能太低…便對安郡王道:“你等一天,朕這就下旨,恢復謙謙的臨安鄉君身份,跟你的世子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安郡王大喜…對宏宣帝謝了又謝。想起和熙公主也是到了要說親的年紀,便問道:“公主那裡呢?”

宏宣帝道:“給和熙公主挑駙馬的事,就交給皇貴妃吧。”

安郡王放了心,回去就尋了宗人府的媒人,交待幾句,讓她明天帶着庚貼去裴家提親。

裴家人從安郡王那裡得了準信,知道了聖上要恢復裴謙謙的臨安鄉君身份,都是喜之不迭。

下午的時候,聖上的聖旨和鄉君的全套裝儀都到了裴家。從鄉君的朝服,到儀冊,再到封地的地契,都送到了裴謙謙手裡。

裴謙謙望着手裡的聖旨,百感交集,伏在哥哥裴謙益肩上,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賀寧馨在鎮國公府聽說此事,也很歡喜,趕緊託人送去了賀禮。

到了第二天,裴家來了來了車,請賀寧馨和小子言過府一敘。

賀寧馨忙收拾了收拾,帶着小子言去了。

這一天,裴家十分熱鬧。

宗人府的媒人上門,帶着一雙大雁,向裴家求娶臨安鄉君裴謙謙,是爲納采。

安郡王世子是宗室子弟,婚配事宜是要向宗人府報備的。

裴家也沒有多做推脫,便應了親事。

緊接着,便是問名,交換彼此的庚貼。然後便是納吉,即民間俗稱的合八字。

納吉之後,便是安郡王府備了一百二十擡聘禮,送到裴家,是爲納徵。

納徵之後,便是請期了。因爲安郡王世子和裴謙謙年歲都不大,便定了三年之後,裴謙謙及笈,安郡王世子十八歲的時候,再成親。如今兩個人算是正式定了親,過了明路了。

裴謙謙的親事一定,裴謙益的婚事立刻在京城炙手可熱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裴家人反而不着急了,誰來問,都說要等裴謙益今年鄉試之後再做計較。

那些人家也不好意思追得太緊,便暫且放下了。

二皇子自從知道安郡王府納采之後,就動身去了東南查官倉的糧食去了,像是要撂開手的樣子。

安郡王府和裴家都暗暗地鬆了口氣,再加上宏宣帝又派大皇子親自來到裴家和安郡王府道賀,也算是表明了態度。

只有寧遠侯府對此事保持沉默。

寧遠侯楚華謹和柳夢寒從自己各自的手下那裡知道西南大旱的消息,都琢磨開來。

第六章 敲打 下第一百章 立規矩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興風作浪 下 (含爲cat82jiang升爲護法的+)第五十六章 小別勝新婚 上 (慎入,含爲盟主碧縷紗的靈寵緣加更)第十一章 壽辰驚變 下 (含四月粉紅1080+)第一百零二章 立規矩 下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 中第七十六章 親朋故舊 下古代女子婚嫁年齡考 (2) (免費)第五十六章 填房 上 (繼續求粉紅!)第一百一十三章 選秀 下第一百零三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章 賜婚送女第五十九章 三孃教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儲位秘辛 下第九章 壽辰驚變 上 (四月粉紅1020+)第一百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章 突發急病 上第一百三十章 誰爲刀俎 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花落誰家 (含爲碧縷紗升爲長老的+)第九十五章 子嗣之重 (首頁封推加更,求粉紅!)正文 楔子第三十七章 各逞奇謀 中 (含五月粉紅60+)第一百二十一章 逆天的代價 下 (含爲軒轅御讖書友的堂主加更)第九十八章 私“分”第一百章 寅吃貿糧 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鏡像生變 下第四十六章 請君入甕 中第二十七章 大同小異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皇后備孕 (二更合一,粉紅240+)第九十三章 爲人父母 上第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四十四章 借力打力 下 (含五月粉紅300+)第一百一十章 爲人師表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深淺第一百零九章 爲人師表 中 (爲碧縷紗書友和氏璧2加更)第九章 壽辰驚變 上 (四月粉紅1020+)第一百一十三章 選秀 下第八十六章 落花 上第四十四章 弔唁 上第一百三十章 誰爲刀俎 中第八十三章 還我公道 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鏡像生變 下第四章 有冤報冤 上第四十六章 弔唁 下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 中第七十四章 親朋故舊 上(四月求粉!)第七十章 循序漸進第六十四章 初露端倪 中第二十七章 花落誰家 (含爲軒轅御讖升爲長老的加更)第四十四章 粉墨登場 中第四十九章 各自肚腸第三十七章 坐地還錢第七十章 恩寵有加 下第七十二章 東南來人 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人截胡 下 (含爲碧縷紗升爲護法的+)第五十二章 圖窮匕現 下第八十二章 似是故人來 下第五十八章 填房 下第五十三章 提親 上第九十五章 侯府三婚 上 (六月粉紅480+)古代女子婚嫁年齡考 (2) (免費)第七十章 恩寵有加 下第九十七章 壽筵 下 (粉紅200提前+)第十七章 按兵不動 (爲kamuitao和氏璧加 更)第七十二章 謠言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 中第七十五章 及笄 上第八十八章 母慈子孝 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有所求第二十八章 恩仇難言 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詔獄探訪 上 (含爲炫影升爲宗師的+)第七十章 循序漸進第一百一十一章 爲母則強 (二更合一,爲碧縷紗和氏璧3加更)第九十五章 子嗣之重 (首頁封推加更,求粉紅!)第四十章 賜婚送女第四十六章 弔唁 下第十四章 考較 中第四十五章 弔唁 中第四章 有冤報冤 上第四十九章 各自肚腸第四十五章 弔唁 中第三十三章 過牆梯 上 (含爲盟主碧縷紗的和氏璧加更)第九十三章 虧欠 中第八十一章 似是故人來 中第七十二章 東南來人 中第十六章 莊周夢蝶第七十三章 東南來人 下 (提前更求粉!!!)第三十七章 身死 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乾坤逆轉第八十六章 落花 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選秀 中第一百零八章 大皇子大婚 (6000字,含爲炫影的掌門+)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爲刀俎 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皇后備孕 (二更合一,粉紅240+)第五十二章授人以漁 下第四十一章 楊柳依依 下 (含五月粉紅180+)第一百零八章 反擊 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儲位秘辛 中第十七章 祈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