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21

王曼感覺這三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她終於長高點,一米□□,不過出‘門’她都報自己一米六五,帶着點鞋跟,一兩釐米誰也看不出來。

身高竄高不少,體重卻始終沒上去九十。這次不再是生活條件差,也不是身體吸收功能有問題,而是她太忙了。

忙着用腦,忙着四處奔‘波’。

自從杜家親戚在北京學成,回湖北開一家王記餅鋪,並且生意紅火後,各種親戚紛紛找上‘門’來。

而且轉過年來換屆選舉,國家開始大步向市場經濟邁進,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更大。王記餅鋪作爲一家優秀的民營企業,本身條件過硬,上頭關係更硬,包括減免稅收在內的各種優秀條件都能落實。

杜老賦閒在家,無事幫忙過濾下親戚。杜家親戚有限,不過在連續好幾家王記餅鋪成功後,有更多全國各地的人慕名而來,誠懇地尋求加盟。

來人素質稂莠不齊,王曼想擴大自家產業,但也知道穩紮穩打。前世她雖然做過銷售,但用人方面她真沒什麼經驗。

正當一籌莫展之際,已經全盤掌握了建築工程公司的姜芙站出來。在這之前兩人見過幾次面,王曼已經慢慢察覺到她的改變。

而這次她是真心實意要來幫忙,趁着經香港飛英國看望薑蓉的功夫,她親自找來香港的hr團隊。國內人力資源剛起步,香港已經十分發達,團隊中多數是廣東去那邊工作之人,經驗十分豐富。

開始他們還有點傲,但王曼也不是草包,多年練書法和茶道培養出的外柔內剛氣質,自身聰明頭腦,以及身後強大背景,不多時便令這些人徹底折服。

有了專業團隊,王記餅鋪一步步走上正軌。

而後公司迎來發展歷程中第一件大事,國企改制。全國上下無數人被迫下崗,這些人沒有農村戶口,分不到田中。離開單位後,即便當時領了一筆看似豐厚的補貼,但日後的生活卻完全沒有着落。

經過多方考慮,王繼周決定配合國家政策,在各地的王記餅鋪開業時,優先招收下崗職工。

香港來的hr團隊在訓練餐廳經理上有一手,各地加盟者素質有保證。不過招收下崗職工之事,就沒那般簡單了。

這些下崗工人端慣了鐵飯碗,有一部分人已經習慣了朝九晚五,看報喝茶,到時候發工資。十幾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下來,他們已經習慣了做蛀蟲。

王繼周和王繼全的事業,主要還是體力活。

王繼周這邊,養‘雞’場不用說,無非就是喂‘雞’、運‘雞’蛋那塊,好點的活也就檢疫和會計;王記餅鋪作爲餐飲業,餐廳經理在客流高峰期,也要下去端盤子收拾桌子。

王繼全的宜室品牌傢俱,這兩年早已紅遍全國,甚至連周邊日韓也有慕名來訂的年輕人。雖然秦老闆進了最新的生產機器,但木質傢俱還得跟木頭打‘交’道。

讓這些端鐵飯碗,幹慣了清閒工作的人,突然間下車間,親自到一線去,他們受得了?

其實兩兄弟也不是不給這些人機會,廠裡所有的幹部,都是從一線提上來的。日久見人心,日子久了更能考驗一個人的工作能力。

那些大學畢業的天之驕子,一直在國企工作的人,那能接受領導是個低學歷,以前樣樣不如他們的?

即便迫於生計,無奈過來的,也是消極怠工。

一開始招工,出現了這樣無奈的問題。這時候店長的作用就凸現出來,經過大‘浪’淘沙,選中的加盟商全是有兩把刷子的。又經過專業團隊培訓,他們應對這種問題得心應手。

先勸說,還是不行的話乾脆辭退。但如果好好幹,很快就能升個會計,或者組長什麼的。畢竟這些下崗職工文化水平高,學什麼都快,堅持下來一個月,看着比原先還要豐厚的工資。雖然如今工作苦了點,但他們大多都願意。

原先很困難的招工問題,藉助下崗風‘波’順利解決,而且經此一事,王記餅鋪員工平均學歷空前地高。

聰明人只要有心,能耐下‘性’子,做什麼都不會太差。有這些人在,各地的王記餅鋪空前紅火。

三年過去,王記餅鋪已經成爲遍佈全國的大型連鎖企業。它的存在,讓洶涌而來的肯德基、麥當勞等全球著名快餐品牌倍感阻力。

這些外企也用過不光彩的手段,經歷過後世的王曼直接照搬肯麥兩家危機公關經典案例。

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邀請代表參觀王記餅鋪的餐廳和養‘雞’場,甚至連‘雞’飼料生產源頭都一併報道。有虞虹在電視臺的關係,電視報道影響力更高。

嫌棄價格太高有欺詐之嫌?別鬧了好麼,許你們那麼小一‘雞’塊五塊錢,就不許我們這麼大足以餵飽一個人的煎餅果子,從兩塊漲到三塊麼?

有王曼領先十年的經驗,更有元寶多年見識,王記餅鋪在一次次危機公關中,名氣逐漸增大。前世開遍全國各地的麥當勞、肯德基,如今只能與王記餅鋪三分天下。

而且王記餅鋪也不是一成不變,每到一處,裝修都會採納當地人最喜歡的風格。而且廚師會根據各地情況調整口味,甚至增加當地特‘色’小吃。

這些是外國餐飲做不到的,最瞭解中國人的,始終是中國人本身。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己日常吃慣的東西,遠比那些洋快餐要吃着放心。

所以兩家只能看着王記餅鋪穩居龍頭地位,再想搞小動作,看着人家後面那兩尊大佛,他們這些外來的合上,只能老老實實地收攏爪牙。

王曼一直低頭忙活着店裡的各種事,而且還‘抽’空教育弟弟。一天又一天,一步又一步,就連她也沒想到,當初泉水村推着自行車售賣的煎餅果子,能在8年時間,發展成如今這種水平。

家裡再也不缺錢‘花’,不過她始終過着以前的日子。衣服依舊沒牌子,飯還是自己做。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回家後吃父親親手做的飯。

天氣熱起來,高考開始,高考結束,考完後她沒絲毫緊張。不說前世這些題目她做過一遍,這輩子她也是學霸中的戰鬥機。

成績出來,毫無懸念,她成爲了這一年的理科狀元。清大和京大搶着要,根據全家民意表決,她選擇了姥爺如今當客座教授的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