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風暴眼

如果能聽見馮一平的話,此時在華爾街,一定會有人接着他的話說,“大佬,我們早就撐不住了啊!”

中國人說,十二年一個輪迴,美國人說,一切,都有一個週期。

對一些在華爾街待得時間夠長,經歷過幾個市場週期的人來說,他們會知道,金融危機,其實無非就是一個市場週期的一部分。

而市場,永遠在好的時期和艱難時期之間循環。

包括美國在內,全球各國的經濟,在歷史上從來不是勻速發展,都如同海浪一樣呈現自然的漲落。

往往在經歷一段欣欣向榮的擴張期後,就會因爲信貸擴張造成金融槓桿過高、供給增長過快超越需求等原因,而出現緊縮週期。

經濟危機,便是緊縮週期的高潮部分。

中國人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美國人說,風險中,蘊藏着機會,而機會中,也隱藏着風險。

都不用回溯太長,只看最近二三十年,一些人根據經驗,也會得出,下一次危機,應該正在迫近。

1987年,美國股市在經歷了7年的大漲之後,在10月16日那個黑色星期五,無預警地出現暴跌,隨後的幾周內,恐慌傳遍全球股市,演變成一場全球危機。

到那個月底,美國股指已經下跌近四分之一。

10年後的1997年,高速發展的東南亞國家,因爲錯誤的匯率政策,和過熱的經濟,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

雖然亞洲金融風暴對美國影響不大,但到7年前的2000年,被炒上天的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股指暴跌,全球的高科技行業,隨之進入長達兩三年的寒冬。

之後,美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讓美國經濟,成功的回暖。

而目前華爾街所面臨的危機,正是跟這些成功的刺激了市場的舉措,有着必然的聯繫。

隨着經濟的好轉,美國人對證券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最近的幾年,用來投資的證券,不愁賣不掉,只愁貨太少,不愁沒人買。

所以,對華爾街的那些人來說,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設計出更多的產品來。

於是,就連華爾街的很多人其實都不太明白的一些新產品,迅速被推了出來,而其中最受追捧的,就是和房地產有關的證券。

因爲就是從華爾街的那些人的角度來看,居者有其屋,也是美國普羅大衆的願望,有幾個傻瓜,會蠢到把同樣凝聚了自己一生心血的房子斷供?

汽車還有可能斷供,因爲即使被銀行收回了汽車,日子還可以過,但如果沒了房子,日子怎麼過?

一大家子人都住到馬路上嗎?

於是,以房貸爲基礎,一大堆的證券被衍生出來,並迅速被各機構,以及投資者,搶着買入。

後來被證實引爆了這場的危機的產品,擔保債務憑證,CDO,無論是對華爾街從業人員,還是對希望投資的民衆來說,在07年之前,都還屬於金融創新的寵兒,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從華爾街從業人員今年節節上漲的收入,就能直觀的看出,相關的情況,會有多火爆。

從美國稅務局的統計數字來看,2006年,華爾街三十多萬員工的年平均收入,超過了30萬美金,是美國人平均收入的七倍左右。

而我們都知道,以美國的生活成本來說,年收入5萬美元,就是一個地道的中產家庭。

應該說,不是沒人在拿到這樣的高收入之後,會產生“當前的市場是不是存在泡沫”的疑問,但是,這些人,也相信華爾街的風險定價評估體系。

所以,應該不會的有大的問題。

這樣的火爆情況,在今年發生了一些變化,許多人手上還有很多的貨,但是,好像價格下跌得很快。

但一開始,沒人覺得這有問題,這只不過是市場的暫時調整而已,所以不少人選擇拿在手裡不肯出手,到了現在,一些人終於隱隱的覺得,哎媽,這市場,是不是整體不行了?

華爾街。

美國的第五大投行,也是不動產放款抵押證券領域的領導者,貝爾斯登的辦公樓裡,一種令人不安的情緒,正在這家有着80餘年歷史的公司裡四處遊蕩。

貝爾斯登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人,拉爾夫·塞歐菲,現在可以說,是焦頭亂額。

拉爾夫·塞歐菲,掌管着貝爾斯登兩支基金。

其中的一隻,高級結構信用策略基金,簡稱HGF,成立於2003年10月,主要投資於低風險、高評級證券——比如被標準普爾評級爲“AAA”或“AA”的CDO的基金。

靠着貝爾斯登的影響力,這支基金輕鬆的募集到了15億美元的資產。

在賽歐菲的領導下,通過使用槓桿工具來投資,在隨後的三年多的時間裡,這支基金,確實給了投資者非常理想的回報。

基金的規模,也迅速擴大,最高峰時期,募集資金超過百億美元。

當然,貝爾斯登自身的收益,更加可觀,他們收取的業績費用,高達20%。

賽歐菲,因此一時成爲了貝爾斯登和用戶心目中的明星經理人。

但從去年開始,隨着房地產行情的下行,賽歐菲手下的基金經理,陸續收到一些投資者準備建好就收的贖回請求。

而一旦出現贖回,基金就必須賣掉一部分證券,而因爲房地場行情的下調,相關證券的市場價格,低於他們的預期。

這樣的結果是,HGF的業績費將受損,之後,虧損報告可能會嚇壞其他投資者,從而導致更多的贖回……

彼時爲了避免陷入那樣不利的循環,在06年8月,賽歐菲說服管理層同意,成立一個新的基金,“高級結構增強型槓桿基金”,也就是HGELF。

它是HGF的升級版,槓桿更高,但因此回報率也更高。

至於高槓杆帶來的高風險,“新基金還是相對安全的,因爲我們的管理技能高超,並會做一些對衝,”賽歐菲當時對投資者說。

出於對貝爾斯登,以及賽歐菲的信任,也處於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或者說,出於對高回報的期待,一些從HGF贖回資金的投資人,轉而投資了HGELF。

但從那時到現在,雖然有一些回調,但美國房市,並沒有如賽歐菲所期待的那樣,出現明顯的上升。

而因爲使用了高槓杆的緣故,HGELF,非常容易在房價回落中遭受損失。

如果說在之前,賽歐菲還能繼續讓投資者保持樂觀,呼籲他們期待着市場的好轉,到現在,賽歐菲自己也覺得,事情不可能迎來轉機。

因爲根據他拿到的財務報表來看,使用更高槓杆的HGELF的所有資產,此時已經化爲烏有,HGF的資產,略好,但也同樣所剩無幾。

更關鍵的一點是,這個所剩無幾裡,還包含着他上個月,遊說公司管理層,而獲得的16億美元的應急資金。

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麼巨大的損失,曾經意氣風發的賽歐菲,此時一籌莫展。

他再看了一下最新的房產走勢,走勢依然令人沮喪,並沒有出現他所期待的奇蹟。

而桌上的電話,表示有來電的燈,不停的在閃爍着,那必然是詢問基金狀況的投資人。

而那些投資人中,包括了一些連貝爾斯登都不敢怠慢的大客戶,比如,高盛、美林、****等華爾街知名投行。

賽歐菲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拿着相關的資料,朝公司CFO的辦公室走去。

這個曾經的明星經理人,此時看起來,竟然很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此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場巨大風暴的風暴眼,而這場風暴的殺傷力,也遠超他此時的想象。

第七十六章 夜迷離第四百五十五章 女人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在中關村拿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醉話第一百二十一章 敏感的老金主第兩百八十四章 斷然拒絕第七十六章 整合第六百一十三章 驚喜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有些事,回不去第三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七十九章 給小舅漲臉第一百九十二章 心猿意馬第八百三十三章 老套路第八百五十三章 跪求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的大禮第四百八十八章 肅然第一百二十九章 都讓人放心第兩百三十三章 日新月異第兩百七十九章 Quora第一百一十九章 穩定的生意第六十九章 租房子(求收藏 盼推薦)第七百四十三章 疑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得道多助(求收藏 盼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記耳光第八百九十五章 以點帶面第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零七章 理還亂 又剪不斷第五百六十二章 外來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先見之明第兩百一十四章 淵源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努力第七百三十八章 無力(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反思第五百零三章 行不苟容(秋之神光9)第九百五十三章 曝光第七百零三章 迫不得已第七百五十七章 酒桌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觸奈飛第四百五十三章 加壓第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百零六章 授課還是考試?第五百一十五章 開園在即第二百八十一章 爲什麼 怎麼辦第兩百六十七章 問題第一百六十五章 收禮收到手軟第七十八章 掉坑裡的王金菊第六章 去鎮裡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主客異位(下)第二百一十章 回,還是留第兩百八十九章 棕櫚灘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比三部多了一部第兩百零三章 錯過第五百六十七章 哪有美滿的姻緣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相當完美第一百二十七章 虧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五百三十九章 豪氣第八百一十九章 聖誕節第五十八章 飛越太平洋第七百二十五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五十五章 野蠻女同學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束手第六十章 反轉第七百九十一章 兇猛第八章 不能沒有他第五百五十八章 爲難第五百一十三章 陌路相逢第兩百零二章 成效斐然第七百一十一章 被查第二百一十九章 焦頭亂額第四百六十七章 不一樣的絲帶兒第四百六十九章 不得不服第八百七十二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摩厲以需第八十七章 上趕着第二百二十三章 忘形第二百七十章 招攬第三百零二章 熱鬧的前奏第四百六十一章 無解第八百五十章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天第六百四十五章 發難第一百三十三章 開學在即第一百五十一章 登臺第五百六十七章 哪有美滿的姻緣第二百八十五章 自虐式年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合時宜第三百五十二章 迥乎不同第九百四十章 吉人天相第四十九章 果然不簡單第一百二十六章 紅塵內外第四百五十三章 加壓第七十六章 爲我工作吧第十章 忠告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加入嗎第三百一十五章 癱瘓的服務器第五百一十五章 開園在即第五百六十四章 愉快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會議第五百五十章 還是我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