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吃完飯,由於接下來還有幾十裡的山路要走,因此一行人也不敢多做逗留。
趕緊讓劉洪東、常龍磬倆人在生產隊長彭志坤的見證下,和武舉人簽訂了兩份“房屋買賣協議”。
而韓曉康和武小雙,則忙着往騾子背上綁東西。
尤其是畜牧站每個月,讓人送到武家寨生產隊的那批飼料用糧,還有單位上給劉洪東發放的口糧,這個得全部帶進山裡去。
畢竟從現在開始,山裡需要養活的人口更多了,所需要的口糧也是暴增。
因此趁着這次回山,帶的大牲畜多,得把這2個月的560斤飼料糧,以及劉洪東的64斤口糧,給一起拉回去。
武舉人賣房子,手續辦理起來很簡單。
這個時期,私人之間購買房屋,手續非常快捷簡便:參與買賣的雙方到場,找一個見證人,再讓生產隊幹部出面籤個字,證明確有其事。
賣房那方數錢,打一個收條。
然後讓房屋買賣雙方在協議書上面,各自按下手印,簽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就是這麼隨性!
劉洪東買的是2間東廂房,談好的價錢是78塊5毛8,寓意你發我也發。
而常龍磬買的是1間,價錢則是39塊8毛錢。
當着一位臨時叫來的社員,和生產隊長彭志坤的面,武舉人收下錢,然後打開了兩張收條給對方。
等到購房協議簽訂完畢,彭志坤還得忙着出去親朋好友借糧食,而那位作爲中間人的社員,則拿着2盒“黃果樹”牌香菸,心滿意足的走了。
等到兩人走的遠,武舉人一把將桌子上的現金丟回給韓曉康。
而原本一式兩份的購房協議,同時也被他給收了回去,沒撕,只等以後用得着的時候,再拿出來證明一下,他確確實實把房子給“賣”出去了
匆匆收拾好東西,大虎在前面開路,韓曉康帶着大家趕緊往深山裡走。
緊趕慢趕,好在這一路上也沒什麼意外情況,更沒遇到什麼野狼羣。
等到晚上8點多鐘的時候,一行人終於趕到了位於深山老林的、阿菊的那座小茅屋裡。
這次進山的人很多,大家都要擠進阿菊那邊去住,肯定是不現實的。
所以在路過劉洪東的“良種種豬繁育基地”的時候,劉洪東帶走了江躍江濤兩兄弟,讓他們今天晚上先在這裡湊合一下,等到明天天亮了,大家在一起動手重新蓋兩間小茅屋。
而常龍磬父子,則被安排在以前最開始的時候,由阿菊和韓曉康在小院外面、那座小土坡上搭建的那處臨時窩棚裡休息。
那個窩棚雖說簡陋,但至少還能臨時遮風擋雨、能夠隔阻一些潮氣。
而且由於韓曉康的豐巢櫃裡,存放的被褥還挺多的,所以倒也不擔心,山裡凌晨降溫的時候會冷着他們父子倆。
等到把大家夥兒晚上過夜的地方安排好。
此時阿菊在周敏、常德玉的協助下,也已經把大家的晚飯做出來了。
由於這幾天周敏和韓曉康都不在家,而周敏的弟弟周健,他整天又忙着開荒種地、餵豬養蜜蜂什麼的。
所以就沒人出去打獵。
以至於現在阿菊的屋子裡,也沒有了什麼存貨,那就只能從小溪的竹筐裡面,隨便撈幾條魚出來,燉了一大鍋魚湯,大家湊合着吃了一頓晚飯。
等到吃飯的時候,韓曉康才發現原本住在阿菊屋子裡的武小杰,卻一直沒有露面。
一問之下,才知道武小杰早就帶着小猴子吱吱,搬到周健那上面去住了。
那個小傢伙特別喜歡養豬,他現在天天跟在周健的屁股後面,不是割豬草,就是到處去找木薯、野芭蕉根回去餵豬。
天天高興的不得了,哪還有心思跑到阿菊這裡來?
而小猴子吱吱,它也喜歡和豬豬們嬉戲玩耍,所以那傢伙也跟着武小杰跑上面住去了。
等到吃完飯,衆人各自散去。
常德玉幫忙刷鍋洗碗,周敏則忙着收拾牀鋪,以便晚上好睡覺。
阿菊輕輕拉拉韓曉康的衣袖,示意韓曉康跟她出去,原來卻是阿菊想到小溪上游去洗個澡,得讓韓曉康替她放哨。
月色如銀,蟋蟀在雜草中求偶,青蛙聲聲,此起彼伏,熱鬧無比。
皎潔的月光潑灑在溪水中,將阿菊清瘦的背脊映耀的纖毫畢現,一眼望去,阿菊此時渾身散發出陣陣迷離光芒。
夜色很美,阿菊的背影更迷人.
“嘩啦啦——”
阿菊一邊往身上澆水,一邊柔聲問,“曉康哥,你怎麼讓小雙姐把她家裡的糧食,都拿出來分發給鄉親們了呢?那接下來的這一個月,小雙姐家,該怎麼熬呀?”
韓曉康在武家寨生產隊裡,鼓動隊長彭志坤、還有武舉人家拿出糧食,去補貼替集體蓋房子的鄉親這事,在剛纔吃飯的時候周敏已經告訴過阿菊了。
這一方面,是因爲周敏和阿菊關係好。
她們之間的關係甚至好到了,有些時候半夜三更,周敏偷嘴的時候,都不對阿菊藏着掖着了。
用周敏的話來說,她這是在提早讓阿菊學會一些必備技能,以後才能更好的留住男人的心.
她倆關係好,這是其一。
尤其是現在,當週敏感覺她的地位,已經受到了武小雙和常德玉的嚴重威脅之後,於是周敏就和阿菊貼的更加緊密了。
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爲周敏心裡也很好奇:韓曉康爲什麼要鼓動武舉人敗家?
而周敏知道自己不敢多嘴,但阿菊則可以和韓曉康隨便聊。
所以她才藉着在飯桌上閒聊的機會,這件事情告訴了阿菊,其實就是想試試能不能讓阿菊出面,從韓曉康這裡得到一個準確的回答?
自己爲什麼要讓彭志坤和武小雙家裡,往外拿糧食這件事情,中間的原因,韓曉康從來不會對任何人說。
但面對阿菊的時候,韓曉康就願意敞開心扉談談此事了。
畢竟阿菊這個人,性子恬靜,完全與世無爭。
她是值得韓曉康信任、是能夠在阿菊面前完全放鬆,而不需要警惕任何事情的人。
“是這樣的,你彭叔接到了上級的命令,上面讓他必須得在10天之內,完成蓋房子的任務。”
韓曉康躺在溪邊的雜草之中,翹着二郎腿仰面朝天,嘴裡悠悠解釋道,“如果你彭叔完不成任務的話,估計後果還是挺嚴重的。
但要想讓社員們拿出幹活的勁頭,光靠精神鼓勵哪行?不讓鄉親們得到實惠,他們怎麼可能盡心盡力的出工?”
阿菊微微一笑,“所以,你就讓彭叔拿出家裡的糧食去補貼鄉親們?可接下來,新收的稻子,還得等晾乾,挑出最好的糧食去交公糧,然後還得挑最飽滿、品質最好的稻子留種。
剩下的新收穀子,經過生產隊會計覈算清楚之後,才能分配到社員們的手上。
這來來回回,最少也得折騰一個多月,隊裡才能分糧食,中間這段時間,你讓彭叔他們家怎麼過?”
“借糧食過唄!”
韓曉康笑道,“生產隊的倉庫裡面除了戰備糧,這個不能動用之外。還有儲備糧這又不是不能借給社員們先用用。”
阿菊在武家寨生產隊裡受欺負,其實主要還是來自於她爹,那個摳門的吳老七。
而生產隊其他的社員,他們雖說不怎麼幫阿菊,但也沒欺負過她。
而其中對阿菊最好的人,除了武小雙、武舉人之外,也就得數生產隊長彭志坤了。
因此阿菊就特別的關心,把家中糧食一掃而空的武舉人家、還有彭志坤家裡。
他們接下來的日子,究竟該怎麼過啊?
爲了打消阿菊心中的疑慮,要不然阿菊關心則亂,是不把事情說清楚的話,估計她天天晚上翻來覆去的,也睡不着。
“是這樣的,再過不了多久,生產隊裡就要統一開伙、聚在一起吃飯了。既然大家都去吃食堂,家裡也就用不着做飯了,對不對?不做飯,家裡存糧食,存家禽家畜來做什麼?”
韓曉康開口道,“與其等別人來拉走,那還不如自己提前主動拿出來,好歹還能落個積極分子的評價哩。”
“至於說接下來,你彭叔和武叔向生產隊倉庫借糧度日的事,這個阿菊你別擔心.到時候,上面會要求所有的舊事,統統不再提。
從此以後,生產隊裡再也不存在有什麼倒掛戶、不會有社員欠集體債務這種說法了。”
韓曉康笑了,“看着吧,這次你彭叔和武叔,他們立功立定了!”
“而且這次讓社員出義務工、替集體蓋房子的任務來的急,也沒任何一個說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估計啊,整個區裡,恐怕沒有幾個生產隊能按時完成任務。”
“而你彭叔領導下的武家寨生產8隊,卻保質保量的提前完成了.並且還是在彭隊長髮揚風格,不惜拿出他個人家中的糧食的前提下,去創造出來的這個奇蹟。”
韓曉康問阿菊,“阿菊你覺得,接下來,上面會不會給你彭叔,給予一些獎勵?”
“應該會吧?”阿菊倒是不懷疑韓曉康說的,過不了多久,就要辦大食堂這件事。
反正和阿菊說話有一個好處:無論韓曉康說什麼,阿菊都會選擇無條件的相信。
她從來不會對韓曉康,存有哪怕一絲絲的質疑。
“聽曉康哥你這麼一說,現在我倒還真明白了,原來彭叔和武叔他們拿出糧食去補助社員幹活這件事,真還不虧。”
阿菊微微轉身,笑眯眯的問,“可曉康哥,我還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
韓曉康看看阿菊的兩個小問題,感覺比以前更大了一些。
但既然人家已經提出來問題了,那就得回答:“你是想問,我爲什麼要讓你武叔把東廂房,給賣掉吧?”
“嗯呢.”
“不賣,他也留不住。”
韓曉康嘆口氣,“阿菊,你要知道武家寨生產隊地處深山老林,社員們居住的很分散。
但過一陣子就要開辦大食堂,上面要求全體社員家家戶戶不冒煙,個個都去大食堂裡解決一日三餐。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居住的距離寨子很遠的社員,他們怎麼辦?爲了吃頓飯,那些社員需要翻溝越坎,走上好幾裡山路,才能到集體食堂。”
“這來來回回,中間得耽擱他們多少的時間和精力,以至於讓他們每天不是在吃飯、就是去吃飯的路上,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幹活?”
“不去食堂裡吃吧,他們家裡沒米沒油,甚至連鐵鍋都沒有了,不但做不成飯,而且還會嚴重違反上級倡議。所以.”
阿菊猛地明白過來了:“所以,生產隊會把那些居住的偏遠的社員,全給搬遷到武家寨子裡,好方便他們統一開伙、集體出工勞動?”
“嗯,確實是這樣的。”
“啊曉康哥,照你這麼一說,讓我們我家在生產8隊,現在社員們所居住的房屋,還會重新分配一次?”
“沒錯,對於那些家裡人均佔地面積寬、有多餘房屋的社員家,確實是會重新安排幾戶人家擠進去。”
韓曉康回道,“如果靠着這種法子,還是解決不了搬遷社員的居住問題的話,上面就會撥出一筆專款,生產隊裡再出一點錢、社員自籌一部分。
然後在大家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重新蓋新房,以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開辦大食堂,以後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大勢所趨,誰也不能唱反調。
而各個生產隊爲了達到這一目標,也就只能重新分配一下現有房屋,加上新建一批住房,纔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阿菊只是善良老實,但她人不笨。
聽了韓曉康的解釋,阿菊猛然想起一個問題,“曉康哥,那我猜想,你表哥劉洪東,還有那位常老樣子買小雙姐家裡的房子,只是一個幌子吧?”
還別說,這事兒真還讓阿菊猜準了:
劉洪東身爲武家寨生產大隊的獸防員,他得在武家寨有一個固定的居所,才能方便各生產隊飼養室,還有那些需要閹雞的社員們去找他。
所以劉洪東購買武舉人家的廂房,就顯得很合理。
而常老爺子,他是打着“出去打野齋”、“爲生產隊創收”的幌子離開他所在的生產隊的。
人家常老爺子以後每個月,可是向他原來所在的生產隊,如實上交了“管理費”的。
所以常老爺子一家人出來打工,是深受他們生產隊幹部羣衆歡迎,而且是受保護的。
畢竟生產隊就那麼多農活,太多社員擠在一起幹活的話,只會攤薄他們生產隊的工分值。
因此,哪個生產隊,其實都是鼓勵他們的社員出去“打野齋”的。
只因爲這些有技術的人出去打工,不但不會和當地的生產隊社員爭工分。
相反,他們額外還得向生產隊裡上交一筆管理費。
這麼裡裡外外一算,誰不喜歡?
就好比鍋裡就那麼多粥,舀的人多了,最終搞的誰也只能吃個半飽。
要是有人不在那口鍋裡舀飯,不但少了一個分飯的人,反而他還會往鍋裡添米
這種好事,只有傻子纔不樂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