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會審

臘月十六,驟然降了溫。

天剛剛亮,大理寺門前的東順大街便戒了嚴,沿途兩側每隔三步便是一名手執長兵的官差,站得筆直,面色嚴肅,讓人好生畏懼。

早期出攤的小販們被官差趕到了一旁,聚在一起瞧着熱鬧。

“我在這兒擺了一年多的攤了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

“估計是上頭哪位大老爺犯了事。”

“這麼大的陣仗,不得是三品以上的老爺?”

“別聽他瞎說,陣仗大不是因爲犯事的人,而是因爲審案的人。我侄子在大理寺裡面當差,說是今天內閣的老爺要來審案,他們昨天忙到半夜。”

“你侄子不是在長壽坊賣炭嗎,什麼時候到大理寺裡當差了?”

“瞧你說的。我侄子當的那可是官府的差事,他賣的那些都是上好的銀絲碳,燒起來一點菸也沒有,是專供給朝廷衙門用的。你以爲是你家炕頭裡燒的黑炭嗎,把牆燻黑了不說,連你這張老臉都薰變色了。”說話的小老頭在清晨的寒風裡搓着兩隻凍得有些發紅的手,神色卻滿是得意,見周圍人被他引的發笑,他又刻意壓低了聲音,神秘兮兮地道,“我侄子昨夜忙到三更纔回來,說是今天降溫,大理寺臨時要一大批銀絲碳用。聽說,是顧相要來。”

圍觀的衆人神情頓時瞭然。

這些街頭的商販雖然分不清什麼是內閣,也不知道顧世海在朝中究竟官居何職,但卻知道顧府的宅邸是盛京裡最豪華的,顧家的馬車是盛京裡最氣派的,連顧府的下人出門採買都比旁人闊氣三分。在天子腳下如此豪橫,必然是朝中一手遮天的大人物。

葉傾懷到達大理寺的時候,已經過了辰正,主審和列席陪審的官員均已就位。葉傾懷的旁聽位在主審左手側,顧世海則坐在與她相對應的右側。

這是她第一次來大理寺,會審的大堂比她想象中要小不少,但是其中佈置卻可謂精緻用心。每把梨花木扶手的椅子都佈置成了暖椅,座位下面的抽屜裡置着小小的火盆,把整張座椅烘得暖暖的。案上的茶碗裡是益州的金瓜貢茶,人稱益州茶王,一錢便能抵上一家農戶一年的收成了。

葉傾懷坐在溫暖舒適的座椅上,鼻尖嗅着茶香,不禁皺了皺眉頭。

這哪裡是大理寺,倒像是後宮中的暖閣。

“陛下,閣老,諸位大人,既然時辰已到,那微臣便開始了。”主審是大理寺卿盧文緒,他在這個位置上已坐了五六年,五六年間雖無功卻也無過,自有一套爲官之道。

顧世海側過頭,有些不耐地點了點頭,盧文緒便開始了這堂三司會審。

李文清失蹤後,葉傾懷曾派宮中侍衛去查他的行蹤,得到回報說他是回家中養病了。葉傾懷又讓太清閣寫了急遞去他老家樑化詢問當地知縣,至今尚未有回覆。

但葉傾懷對這份急遞也並未寄幾分期望。若她猜的不錯,李文清根本沒有回鄉,甚至也沒有生病。

天子腳下天理昭昭的地方,竟有人能猖狂到當街劫擄朝廷四品大臣。

葉傾懷覺得荒謬。

是以,她十分重視這場三司會審。

李文清必是知道了些什麼,才讓有些人坐立不安,不惜鋌而走險也要讓他不能參與這場會審。

一切謎底都會在這場會審上揭開。

大理寺卿猛地一拍醒目,將葉傾懷的思緒喚了回來,她聽到盧文緒在身側頗具氣勢地喝道:“帶嫌犯!”

幾個身影出現在堂外耀眼的日光中。沉重的鐵鏈聲中,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在一左一右兩名衙差的押送下緩步向大堂行來。

三人逆着光,遠遠的,看不清模樣。

葉傾懷微微眯起了眼,不自覺地繃緊了嘴角。

老人有些佝僂着,走進了大堂,他的面容也從日光中顯現了出來。

國字臉,八字眼,右眼下有一塊褐色的老人斑,顏色不深。

葉傾懷的雙眼驟然放大,她無聲地倒抽了一口冷氣,只覺得耳邊像是響過炸雷一般嗡嗡作響。

因爲這張臉她認識。

準確的說,是前世的她認識。

前世陸宴塵丁憂還鄉後,太清閣重新推選了一個人來做葉傾懷的帝師。

名叫宋哲,出身益州,年方五十六,據說是選自庠學的大儒,然而在葉傾懷的記憶裡,他只是個照本宣科的酸腐老頭,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他在文軒殿裡給葉傾懷當了三個月先生,葉傾懷便覺得索然無趣,再不去上課了。

葉傾懷還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長相。

國字臉,八字眼,右眼下有一塊褐色的老人斑,顏色不深。

縱然此刻的他形容枯槁,鬢髮繚亂,手腳上都帶着鐐銬,葉傾懷也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他。

在皇帝不可置信的灼灼目光中,戴着鐐銬的老人順從地跪了下去,垂下了頭。

“王立鬆,今次三司會審,青天白日在上,本官所問之事,你須據實回答,一字半句不可隱瞞,朝廷斷不會冤枉了你。”盧文緒的聲音格外威嚴。

“罪臣,叩謝天恩。”老人說完,磕了個頭。

葉傾懷卻只是直直地盯着他,眼中目光如從炎炎烈日直轉蕭殺凜冬,冷的像今日的天氣。

堂上的審訊十分順暢,盧文緒循循善誘,“王立鬆”認罪伏法。

葉傾懷卻是一個字也沒聽進耳去。

她想不同,前世庠學裡的大儒宋哲,這一世是如何搖身一變,變成了文校祭酒王立鬆。

若非前世有人故弄玄虛,便是今生有人要瞞天過海。

葉傾懷的腦海中也曾閃過這樣的念頭,會不會是前世有人故弄玄虛將王立鬆換了個身份送進了文軒殿呢?

然而這個念頭很快就被她否定了。

且不說前世宋哲在文軒殿裡給葉傾懷上課的時候,王立鬆理應一直被關在大牢裡。就算是葉傾懷沒注意到王立鬆被無罪釋放,太清閣想把他送進宮來當帝師,也完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地安排個假身份。

更何況,以葉傾懷這幾日所見所聞,王立鬆既然敢於著書立說,直言詬病朝廷,又怎麼會在身居帝師時做一個照本宣科的草包先生呢?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

眼前的“王立鬆”是假的,是宋哲冒頂了文校祭酒的身份。

王立鬆在文校做祭酒做了十幾載,朝中文臣泰半文校出身,縱然沒有上過祭酒的課,卻也不可能認不出祭酒的模樣。

然而,整個審訊竟是如此順利和安靜。彷彿跪在那裡的,就是真正的王立鬆。

葉傾懷的眼角不禁抖了一抖。身下暖椅中的銀絲碳仍在燒着,她卻覺得脊背一陣陣發涼。

葉傾懷突然明白過來,爲何李文清會稱病不朝,又是什麼讓他不能列席這場三司會審。

因爲這場會審本就是一場大戲,一場演給葉傾懷一個人看的戲,在這場戲裡,除了葉傾懷這個觀衆,其他的每個人都是演員。

她不動聲色地一一打量起在堂的諸位大臣。

這些人中,有當朝次輔,有刑部尚書,有大理寺卿,有御史臺大夫,還有六部中的肱骨重臣。

葉傾懷在衣袖下攥緊了雙手,不知何時,她的掌心竟已全是汗了。

從前世到今生,她始終覺得朝臣雖算不上有多清正廉明,卻大多還是忠心可鑑的棟樑之材。

直到此刻,她卻突然意識到,或許曾經她所見的,不過是一張繁花似錦的畫卷罷了,而畫卷下,纔是白骨嶙峋的真實。

如今,她無意間掀開了這畫卷的一角。

葉傾懷心中升起了恐懼。

縱然是前世叛軍入城、引頸自戮之時,她也未曾有過這樣的恐懼。

此刻她坐在那裡,只覺得背後是虛假的盛景,眼前是漆黑的深淵,深淵裡漫溢着危險的氣息。

那深淵有多深,她不知道。

葉傾懷就這樣渾渾噩噩地聽完了整場會審。

“王立鬆”認罪革職,流放雷州,顧世海作爲內閣次輔當場擬了旨,就差葉傾懷御筆親批這一道手續。

葉傾懷看着遞到自己面前的草詔,頓了一頓,道:“印璽朕未隨身攜帶,草擬送到景壽宮吧,朕加蓋了璽印再讓太清閣發文。”

顧世海有些意外地擡頭看了葉傾懷一眼,見她神色如常,才又低下了頭,道:“老臣領旨。”

第84章 惡癖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109章 右衙衛第三十四張 對峙第200章 鏡子第119章 選擇第195章 強權第82章 天意第188章 要求第154章 商會第六章 會審第107章 結餘第121章 現形第178章 圖格第187章 生死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127章 貢士第78章 金牌第120章 刑場第六十八章 少東家第188章 要求第146章 爭執第六十三章 聖旨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七章 童話第95章 進退第86章 演戲第101章 出殯第71章 番外——秦寶珠3第十章 文校第206章 疑雲第91章 因緣第十五章 明路第131章 陳菊連第四十三章 位分第148章 憂慮第107章 結餘第十五章 明路第100章 非人第208章 失蹤第184章 淵源第162章 血光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184章 淵源第116章 迷局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152章 晚膳第101章 出殯第81章 勸言第132章 殿試第78章 金牌第90章 恐懼第146章 爭執第十七章 買賣第162章 血光第132章 殿試第169章 生辰第二章 重生第89章 利刃第151章 兵糧第136章 決意第六十五章 蘭貴人第94章 死水第111章 陳情第127章 貢士第195章 強權第134章 爲難第208章 失蹤第137章 極刑第十八章 奔逃第139章 政務第185章 高熱213.第213章 大局第126章 狂言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九章 還畫第三十四張 對峙第四十六章 貴人第115章 長命鎖第二十三章 陳府第208章 失蹤第115章 長命鎖第83章 楚定國第139章 政務第103章 出師第十五章 明路第九章 真相第173章 杜荊第152章 晚膳第183章 再請第159章 起火第69章 番外——秦寶珠1第83章 楚定國第197章 萬壽節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88章 鷹衛第100章 非人第208章 失蹤第192章 紅竹第120章 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