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八章 何需法治

六五八章 何需法治

蔣中正說:“你要出國再當律師,或者當律師再出國,都不合適。你還是爲國府做些事情,以後再說學問的事情。”

閻錫山說:“我是有義務給國府服務。我回來教書就是因爲暫時加固一下所學的東西。”

蔣中正說:“你可以到軍委會負責軍人的文化訓練工作,提升我們軍人的通識水平。目前只是基層的士兵和官兵。你制定計劃並在新軍中迅速執行。”

吳經熊沒有想到讓他參與軍隊的事情,說道:“我對軍隊向來不是很熟悉,所以是否理解的合適,沒有把握。”

蔣中正說:“沒有關係。效果不是你所考慮的,你主要是把他們的知識體系弄均衡了,不要總是願意參與社會的事情,對社會的未來,也要有一個合理的推斷,放給社會自己發展。軍人總是參乎社會,弄得不軍不民的。”

吳經熊說:“就是忍得住,耐得住寂寞,對社會的情況持認同態度。”

蔣中正說:“是的。不知道你是否感興趣?”

吳經熊卻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興趣,但可以推薦感興趣且合適的人替代他。

閻錫山看到事情談不下去了,轉圜到:既然你願意推薦人,也是爲國着想,你自己的打算是什麼?”

吳經熊說:“法律哲學和法官這一塊我已經入得門徑,但是黨義與法律這一塊,似乎還是需要思考。三民主義和訓政,如何能夠與法律達成共識?”

蔣中正搖搖頭,這是一個法哲學專家,而不是一個人-權法律專家。也就是說,在他眼裡,法律從頭到尾,都是因爲文化而異的。但是哪個文化背景的法律纔是好的?或者說知道某個法律好,但是中國的文化不配合,怎麼辦?

大家都在思考。但是無解。

比如,三民主義和訓政自然也可以有法律,法律也可以支持主義和訓政。問題在於這一套也不是被中國文化接受,還可能激發出各種反對派!

好的主義,好的法律,卻能夠走到對面去。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吳教授卻不明白。要研究?研究去吧。梁啓超這個天才,研究和實踐了一輩子。今年才結束了自己的研究,因爲耗盡了能量。腎不行了,也就是無能量了。

閻錫山倒是奇怪:“你在租界實行的可是國際法律,西方通用的法律,怎麼還欣賞以治理爲標的的訓政呢?訓政是不承認完全民權的。”

吳經熊說:“絕對的民權法律根本就沒有。美國和西方法律,不過是幾次革命之後弄得契約法,不是絕對民意。只是保護個人自由而已。我們沒有形成寬容的法律,自然有其道理。我們中國的道德律,要求法律從屬道德,比如立春和立秋之間是不能執行死刑的,要秋後問斬,這也是有它的思想的。因爲這個時候是天意是放生養生的季節,不是收割和肅殺的時候。”

蔣中正說:“所以有什麼哲學,就有什麼法律?”

吳經熊說:“是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法律。既然訓政時期,就應該有該時期的法律。法律本身是次生,不是哲學本身。法律是哲學的婢女。但是我執行的就是這個婢女的身份的法律。”

閻錫山說:“你這種說法,是很實際的,所以,你很尊敬法律本身?”

吳經熊說:“當然。執行人雖然是婢女,但是法律本身也是來源社會的哲學信仰的,所以不可因爲人的具體變化而變化,要仔細體會立法本意,執行之。”

張羣問:“你推薦哪個人,替換你?”

吳經熊:“陳序經陳懷民,把他召回來。他應該願意幫助軍方,他抓住一切機會西化,西化一切機會。不到30歲,也願意與一般人辯論。”

張羣說:“爲什麼這麼願意推行西化呢?”

吳經熊說:“他是仔細研究民族起源的,認爲中國的模棱兩可的說法,根本限制了邏輯和科學的進展,實際上他比胡適更徹底。胡適只是要求按照西方的體制建立自由制度;而他是要求人的思想也要轉換邏輯纔有前途。”

張羣說:“所以,你認爲,現代軍隊,或許徹底地邏輯科學化,纔有戰鬥力?”

吳經熊說:“至少沒有什麼壞處。輸贏事先就算清楚,不要爲了正義、護法、革命等等弄糊塗了頭腦。”

張羣問:“那你怎麼不願意去講這些呢?”

吳經熊說:“我現在困惑,名聲太大了。但是中國不往前走,還是亂成一團,究竟什麼法律適合中國呢?法律還有作用麼?中國人爲什麼都不把法律當回事?到底是什麼哲學在後面提供支撐?”

蔣中正、張羣無語了。這件事他們是清楚的,但是又能如何呢?撲滅這裡的問題,那裡又出來了。

閻錫山涵養好,說道:“德生啊,你說的中國人後面的哲學,還能有什麼呢?不就是家族嗎,還有功德、德治,千古留名。所以,即使法治,你也不能擋住他們的路。”

吳經熊說:“法治,並不是擋住他們的路。實際上中國人不是德治,而是有德之人退隱,無德之人而治。”

閻錫山振奮精神,說道:“你說的對。有德之人退隱,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那麼無德之人怎麼上臺的?”

吳經熊說:“不靠法治,自然是無德之人的武治。無德之人怎麼上臺的?好像都是農民起義的士大夫。”

閻錫山說道:“你的中國政治思想還是差太多了。你只能研究法治後面的哲學,但你無法改變它。”

吳經熊嘆到:“百川兄是大家,你這是說到點子上了。我就是無法改變,做的多好,也無法改變這個趨勢。好像梁啓超梁任公他們也無法改變。”

閻錫山說:“當然。梁任公是大家,我們也都明白。但是他的思想也是漸進的。”

吳經熊說:“是啊。我就是弄不明白。我很佩服你們這些人,怎麼就乾的津津有味呢!”

閻錫山尷尬地說:“中國難得有你們這些認真的學者啊!你的說辭是對的,其實我們也是勉爲其難。只要內外環境沒有大的變化,經過幾代人還是有辦法的。你也不要再研究什麼法律了,我看你還是幹些實際的,幫助一下這個老大的中華。”

吳經熊說:“給軍人講法律?我還是做些能夠勝任的事情吧。”

閻錫山沉靜一下說:“你可以西行,看看雲南那裡發生什麼?現在西南的幾個都督,用軍法代替民法,法統還是要儘快恢復纔好。”

吳經熊說:“好吧。我出國前,再看看,有什麼有意義的工作。”

張羣帶着吳經熊走了,蔣介石被吳經熊弄的無精打采的。

閻錫山帶着自己的軍事條例的答案走了,臨走告訴告訴他:你見見那個陳序經陳懷民或許好些,畢竟全面西化也是一個辦法。

張羣再次帶着人,教授陳懷民來看蔣介石的時候,已經幾天後了。

吳經熊已經出發到昆明去了。

強鄰也在昆明,他在幹什麼呢?

三九九章 綏靖商洛三四七章 歷史轉向五九六章 思想的空洞五〇五章 無爲而治的理性一五三章 科學二三九章 民國銀行更本色第19章 紅黨頂層內變二零八章 水族革命者的友誼四一四章 地理中心二六四章 北人如何看土地六二〇章 窄門走寬三六九章 強家張家宋家第60章 突破傳統四三五章 黨國幹員五六三章 我本善良四五四章 放鬆才能生活五八八章 介入西南核心四九三章 甘肅中心地位五四三章 恢復第49章 新生資產階級六七二章 增北上五三七章 是否重整五〇五章 無爲而治的理性四二五章 不該遺願一四四章 發展四一三章 鎮務運轉六九三章 激情迸發一六一章 再塑軍魂三七八章 敢想敢幹的漢民族一七七章 婚禮前夕三九六章 謀劃西楚一六六章 石油和衝浪四零七章 士官和綏靖地方二四一章 擔憂祖宗六〇六章 革命哲學六二九章 都想訓政六章 淺消訓政體系四九四章 官辦經濟二一五章 大學是國之大事二四五章 思維的深水區六九四章 必然的戰爭二九六章 調兵保衛京津五一五章 裡甲戍邊二一二章 路過新軍營地二一五章 大學是國之大事六〇三章 感情與思考六二二章 西進四二四章 沒有偶像五四〇章 民國之樂四二三章 推演黨國命運百一零章 沂蒙專區四五三章 美國青年人四四〇章 正式學生六九〇章 增費邊主義拖延一八二章 藝術和人性一五二章 衝突五六二章 時間是永恆的第16章 遍地農聯會二四四章 皇帝看財寶一八五章 孰對孰錯四八七章 地震和兵禍六三一章 明確能做的六三一章 明確能做的二一八章 老帥砥定思路四五二章 調理金融三九零章 三晉韓趙魏五三七章 是否重整三七一章 文明的節點三九六章 謀劃西楚四二一章 夫人應如此六三九章 警備隊體制六六三章 新軍新二二三章 無法體驗一三七章 南島野風二八四章 北地知識的傳遞二二一章 近看義和團第19章 紅黨頂層內變四二五章 不該遺願六八二章 理性的工運六六七章 技術研究七一〇章 百戰歸來再讀書一六一章 再塑軍魂六九七章 空戰五六三章 我本善良三四四章 社會主流要清明四二六章 學習理性第1章 被綁票的富紳少爺三一三章 僱傭海軍六五五章 思想重鎮六〇二章 千年難消的恨三四八章 綏芬河也要打三一六章 合作到分裂五四四章 再生緣六一四章 軍國思想六六六章 西北農民四六一章 不確定五一二章 民粹的清除八六八章 合奏還是單調二五二章 宮廷拍賣故事五七二章 強權公理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