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〇章 長城內外

五三〇章 長城內外

530章 遊牧與長城

強霖找出地圖說:“榆林郡,那裡現在是井嶽秀的地盤。他經營的還不錯,但是那裡面還是需要一些促進。你們過去接手他的軍隊。他們的軍官送到晉西北去培訓。”

彭懷歸問:“他不放手怎麼辦?”

強霖說:“你去看看吧,會給你西北軍的關防命令。你答應他們的條件,當地的參議會也不要解散。先接受軍隊,你們慢慢再接受總督的位置。”

黃純一思考一下說:“我們在這塊地盤,會試着搞平均富的行動,會有一系列的計劃。”

強霖說:“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你把做事的次序改一改,計劃在思考的先導位置,辯證分析是爲了計劃服務。也就是說,你在制定均富貴的計劃時候,什麼是反面力量,要逐步考察,滿足計劃就行了。不要做絕對的消滅。”

黃純一說:“我們會在工作中學習的。”

強霖說:“學習儘量在學校中!這一段你們在這裡,我給你們上課。然後佈置一些你們要看的書。”

彭懷歸說:“你的課程,我們不願意怎麼辦?”

強霖說:“那是你想象的。我的課程不開,你怎麼知道會有這種情況?”

彭懷歸說:“我不太相信而已。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聽你得課,而不是反感你的課程?”

強霖說:“我的課程大致內容,就是不要接受自己不贊成的東西。難道你這個也反對。”

大家不再說話,這課程很簡單啊。

彭系這些兄弟會的士兵和軍官,還是初期。最多時候也就幾百人規模,還是比較民主的氣氛,彭僅是精神領袖而已。

至於有一塊地盤,也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雖然陳賡是一省之地,但那是水源區。他們這裡雖然只是一郡之地,但那是河套地區。

強霖和彭懷歸所部軍官,每天混在一起,漸漸的熟悉起來。

強霖身體也有明顯好轉,不禁又要北行。

這時候西北軍總部的關防命令到了,彭懷歸要求進入榆林接防。

強霖同意他們去,但是還要有紅軍一個營的人馬隨行,順路這一營人馬與晉西北互換,重新派出一個新的作訓營給彭部。

強霖讓他們除了這一營紅軍外,把當地其他部隊都改編爲榆林警衛隊,按照軍隊的編制,但是屬於地區防衛性質。還有與蒙古的7個旗的蒙古王爺旗兵,一個東勝縣的東北軍駐軍相處好。

彭部將來是要與鄂爾多斯的蒙族部落合併,但還不是現在。

強霖帶着彭懷歸等人與隨行的警衛營出發,經過馬蓮河和環河流域,進入寧夏郡的金積堡,這是靈武縣的轄區。

這幾天的跋涉,讓強霖有些吃不消了。他的營養品帶的不多,省着吃。大部分的奶粉,他都送給了救急的慶城的醫療所。

彭懷歸等人帶着紅軍營出發,強霖是沒有辦法隨行了。他要就地研究黃河和長城。

彭部走了。他們要東行沿着沙漠邊緣地帶,進入榆林縣接防。

強霖看到榆林這些地區黃土漫天,綠化基本沒有了。這就是過度開墾河套地區的結果,越墾越窮啊。

彭部能有什麼好辦法麼?

反正強霖是再也沒有資金投入進去了,陝北兩郡,延安和榆林,只能靠他們本地的能力了。

強霖在金積堡住下,研究起長城的分佈。

這裡的長城東西兩岸都有,大概是朝代的防區不同,所以斷斷續續的一直在修,形成現在的局面。

強霖在本地軍隊的馬鴻逵所部的軍官導遊下,一路沿着長城走向巡視。這裡的長城主要是黃土夯的,也有依賴山峰鑿山切石,形成的山牆。

這些長城現在沒有什麼意義了。除了標誌一段歷史而已。

黃河兩岸的莊家已經長出來了。強霖知道今年還是有蝗災,但是也不知道怎麼防治,故此也沒有提及。

反正你不能讓農民不種地。

強霖對長城的考察進行了兩天,他自己除了旅行的目的外,覺得最大的收穫還是古代的集權統治驚訝。

中國的集權制度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是要集中防禦外敵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爲任何小的國家都被滅掉了,漢族的人們只好抱團取暖,造成長期的集權統治。

兩天後,強霖帶着水凌和傅維鈺去寧夏城拜訪了這裡的軍政長官馬鴻逵,這是良回馬千齡的後代,其父馬福祿爲大清抵抗八國聯軍在北京戰死,福廕到馬福祿兒子馬鴻逵。

馬鴻逵對強霖說:“強公子能到寧夏真的是我們的福分,誰都知道你能夠給地方帶來財運。”

強霖說:“那些傳說都不實際。他們得到的投資都是後續公司的投資,與我沒有多大關係。我過來就是看看,你們這裡有沒有外人看的眼熱的資源。”

馬鴻逵說:“寧夏很多地方產煤,但都是被軍閥們搶了。現在正在恢復生產。”

強霖說:“煤礦我就不看了。你們注意礦井安全吧。”

馬鴻逵說:“我已經讓人收拾了一遍礦主,真的是要錢不要命啊。”

強霖問:“這裡的災情怎麼樣?”

馬鴻逵說:“還行。因爲黃河邊上,所以還有一些收成。另外蒙區有些存糧,幫着了大忙。”

強霖問:“馬仲英這次得手了麼?”

馬鴻逵說:“就是馬仲英搶了寧夏縣城,才調我到這裡的。原來這裡是門致中旅,他們駐地分散,寧夏城沒有怎麼守衛,就放棄了。”

強霖說:“寧夏就幾個縣城,還有阿拉善旗,所以開發難度不是很大。問題是治理沙漠才行。”

馬鴻逵說:“現在是郡治,所以我們也在研究,怎麼才能治理號寧夏的土地。”

強霖說:“先把土地的私有權屬固定下來。幫助蒙古王爺們劃分草場,種植苜蓿等現代養殖技術。”

馬鴻逵點頭說:“不錯。土地權屬要穩定,不要總是變來變去。”

強霖說:“還有就是你的軍政要分開,不要總是兩頭兼職。”

馬鴻逵說:“我就是一個軍人。現在不兼職郡長,可是也沒有人接任。”

強霖說:“不是說你比別人做的不好,而是造成一種習慣。就是他們自己治理的習慣。”

馬鴻逵說:“這是對的。這裡的人都比較敏感啊。總是怕自己的族人吃虧。”

強霖說:“慢慢教育吧。這裡的教育還是要加強。”

馬鴻逵說:“好。我建立學校,總不是爭權。我就建立學校了。”

強霖說:“種樹、修路都不是爭權,也是軍隊有能力做的。”

馬鴻逵不再說話,給強霖到了一晚加上糖的茶。

強霖喝起這種茶,不禁胃裡暖暖的。水凌和傅維鈺謝絕了,這種茶是哄孩子的。

強霖說:“茶很不錯啊!部隊改編的事情,有安排了麼?”

馬鴻逵說:“他們先允許我改成郡屬警衛隊,然後再進行軍官和士兵的重編和訓練。現在的災年,以救災爲主。”

強霖說:“給士兵和軍官心裡有個底,改編之後總是比現在正規,待遇也好些。幫助地方種樹、救災等等,都要記錄表現,與戰功一樣,要有獎勵。”

馬鴻逵表示贊同。強霖說是要到黃河邊走走,看看輪渡的事情。馬鴻逵也有空,他們就往寧夏城東的黃河邊打馬跑去。

強霖看到寧夏的古渡口橫城村,這裡確實是比較窄的一段,水流稍微急了些。

強霖等人拉馬上了輪渡,這是一個比較舊的渡船,但是已經是採用柴油發動機了。

馬鴻逵說:“中國的大橋建設真是落後啊,你說究竟是技術不行,還是財力不行。爲什麼就不能修幾座橋樑呢?”

強霖說:“晚晴的事情就不說它了,民國的事情你是清楚的,就是都認爲自己爲國爲民,互不相容,弄得財力消耗殆盡。技術不是問題。”

馬鴻逵說:“我們寧夏還有一些財主,我們湊湊,你看能不能架設一個簡單的鐵橋。”

強霖說:“我在琢磨經濟效益問題。你說,這些錢用在民生上,還是用在修橋上?”

馬鴻逵咬咬牙說:“什麼是民生?難道走路不是民生?我們要自己架設橋樑。黃河架設橋樑,總比長江容易,難不成我們要等到猴年馬月。”

強霖說:“我現在想着打通隴山六盤山的隧道問題,黃河大橋的事情,我覺得似乎沒有什麼重要啊?”

馬鴻逵說:“這你不知道啊!一到黃河發水,兩岸就是隔絕狀態。可六盤山還總是能夠通達的。”

一七二章 開慧校董六〇九章 分兵駐三府三八七章 五臺徐家五一二章 民粹的清除一七五章 彭楊是誰三零二章 名和姓的部落意義二九八章 教會學校第29 衡山晚鐘二一三章 個人知識不可靠二三六章 能捨纔是貴族三一九章 一路風塵的民國議會第47章 山地險情六七〇章 十年戰爭七十五章 危機過去七十七章 西北軍譁變六一三章 種田與尊嚴四八三章 視野不同三七七章 國民警衛隊二零四章 差距五一一章 再修正氣六四九章 複員軍人五六五章 誰是正義的三一六章 合作到分裂百一九章 謀劃西北體制五五九章 工業西進百一四章 日本維新成敗四八七章 地震和兵禍一九八章 婚宴姐妹五〇四章 現代大儒六一六章 再往西六九四章 必然的戰爭三二九章 女強人和軍隊二四三章 擔憂子孫四九七章 武裝自衛的權利五九四章 自由和教育三七六章 縮編西北軍百一六章 凱茜弄新聞二零三章 姐弟相依六三三章 軍內壓迫一二六章 匪與匪的過招六二一章 軍事手段三二六章 中國是唯一例外六三五章 雲端看地形三九四章 神道的土匪五〇七章 皇帝是一個幫手四三二章 革命與家教三四零章 各領使命而去四八二章 居延海的槍聲一八一章 本質是雜種兒五七七章 還是要打四零七章 士官和綏靖地方三九九章 綏靖商洛三零一章 適之如何五二九章 有道就要多助四二四章 沒有偶像六九七章 空戰一七八章 辛苦成果二四一章 擔憂祖宗五六四章 信任的價值第27 章 英俊少年六章 淺消訓政體系二二五章 內藩蒙古的麻煩六三〇章 相持三一三章 僱傭海軍四三二章 革命與家教二零九章 爭奪鄉下社區三二八章 戰略展開二七六章 清算範圍擴大六六〇章 極限的意義一六九章 女特勤四一七章 興安州會議六〇九章 分兵駐三府六六一章 地主出洋第59章 新思維二六六章 純正蘇維埃四七七章 廣州灣五九四章 自由和教育六五二章 跟上節奏六三一章 明確能做的二二七章 蒙滿漢雜居六一六章 再往西增七十二章思潮不變政潮又起六四一章 不寬容二一九章 掃除危機二四七章 大帥府俱樂部第18章 井岡風雲五一五章 裡甲戍邊一四二章 哀思六六九章 打出來的和平第10章 下南洋二三一章 古城與古董二六零章 堅定照顧底層四零九章 農軍不再當軍官七〇四章 現代分封制度六三二章 不能做的四三二章 革命與家教五八二章 大陸人四二六章 學習理性一五七章 打底軍魂三零五章 國防與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