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寸步不讓

李承乾聞言愣住了,隨後憤怒道:“父皇何爲要如此猜忌孤,孤一天勤勤懇懇、殫精竭慮的用心國事,全是爲了這個國家,沒有一點私心,爲何落得如此下場?”

“殿下,我們當然知道你做事全是出於公心,但陛下卻不這麼想,政事堂六相中有五相都偏向殿下,陛下會認爲他們眼中只有殿下而沒有陛下,換成任何一位君王,這都無法容忍的,何況雄才大略的當今聖上…”長孫無忌嘆道。

李承乾聞言,徹底明悟了。

他終於懂了,父皇明面上是罷顏師古的相位,實在警告他,警告他既是太子,同時也是臣子,讓他注意分寸,做好臣子的本分,這讓他既憋屈沮喪又無奈。

李承乾情緒低落道:“那孤接下來該如何?”

“既然殿下引起了陛下的忌憚,老臣建議退一步…”于志寧開口道。

“此言恕某不能苟同,這次退一步,那下次呢?還退嗎?殿下作爲國家儲君,就該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態度,該堅持就得堅持,該強硬的就得強硬…

如果陛下每進一步,殿下就退一步。這就能讓陛下滿意嗎?某看不見得吧!陛下會不會覺得殿下意志不堅定,太過軟弱,沒有主見呢?”杜荷義正言辭道。

李承乾聞言,非常認同杜荷之言。

“此言大善,孤是國之儲君,就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的國家繼承人更容易得到父皇的認可…”李承乾信心滿滿道。

“那我們推誰接替顏相的位置呢?”趙節問道。

“我們這些人中有資格有威望去競爭相位的也就褚先生了,全力支持褚先生吧!”李承乾道。

褚遂良聞言大喜:“謝殿下栽培…”

褚遂良能不興奮嗎?那可是宰相,文人的最高追求。

所謂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登善,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了,你的競爭者可不少,據某所知,就不下三人…”長孫無忌提醒道。

登善,褚遂良的字。

“舅舅,具體說說都有那些競爭者?”李承乾來了興趣。

“頭一位便是現任的尚書左丞王珪,此人能力手段資歷都是佼佼者,關鍵是魏王李泰會全力支持他。

第二位是現任的中書舍人岑文本,此人博學多才,能力超羣,關鍵是很得陛下賞識,他還是漢王李恪的老師,江南文士集團的代言人,漢王李恪和江南文士集團肯定會全力他上位…

第三位是現任的御史大夫溫彥博,這位老大人大家都應該知道吧,他如果榮升宰相,相信不會沒幾個有意見吧!”長孫無忌娓娓道來。

褚遂良聞言一臉凝重,長孫無忌說的這三位他當然知道,這三人的的人品、能力、才學都不下於他褚遂良,他對上其中任意一人,他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勝過對方。

“李恪、李泰,又是他倆,他倆怎麼老是陰魂不散,偏要和本太子作對,這次一定不能讓他倆得逞,全力收集王珪和岑文本的黑料,全力以赴的對付他倆。”李承乾咬牙切齒道。

“那溫彥博呢?不對付了嗎?”趙節問道。

“先對付王珪和岑文本,溫彥博年齡太大資格太老,還很得父皇賞識,況且他不偏不倚,對奪嫡之爭不感冒,這次就放過他吧!”李承乾思考了半刻,纔開口道。

“殿下,溫彥博並不像他表面上那麼大公無私,他最近和漢王李恪走得很近…”長孫無忌道。

“那就怪不得本太子了,是他自己要蹚這場渾水的,三人一起對付吧!”李承乾冷聲道。

“諾…”

李承乾又看了看信心不足的褚遂良道:“褚師傅不用擔心,我們都會全力支持你的…”

褚遂良聞言微笑道:“感謝太子殿下,有你的支持,微臣就放心,微臣試問不比任何人差,這次的相位微臣勢在必得…“

“哈哈…聽到褚師傅這種捨我其誰的氣勢孤就放心了!”李承乾道。

……

魏王府,書房。

李泰的心腹王珪、劉洎、杜楚客、韋挺、杜淹、房遺愛一個不少,全都在。

劉洎出身於南陽劉氏。隋末曾爲蕭銑政權的黃門侍郎,降唐後歷任南康州都督府長史、給事中、治書侍御史,現任御史中丞,爲人剛正不阿,以直諫著稱,是李泰的鐵桿支持着者。

杜楚客出身京兆杜氏,名相杜如晦弟弟。少崇奇節,頗有才名,現任魏王府長史、刑部尚書。

心中一直有個目標,想超越其兄長,於是效仿其兄長支持一位皇子參與奪嫡之爭,想要這從龍之功,可惜他沒有其兄長的才學與眼光。

杜淹同樣出身於京兆杜氏,杜如晦的族叔。隋朝時期,就以官至御史中丞。隋朝滅亡,效力於王世充,授吏部尚書。王世充滅亡後,降唐。

韋挺,出身京兆韋氏,隋朝民部尚書韋衝之子,楚王李祐妃韋氏之父。

雖然他是李佑的岳父,但他卻是李泰的支持者,這一度讓李佑非常尷尬與氣憤。心胸狹窄的李佑便把這個韋家給恨上了。

但韋家卻全然沒把李佑放在心中,京兆韋氏到底有何底氣,敢無視一位當朝親王。

你還別說,京兆韋氏還真就這個底氣。

說道京兆韋氏,就不得不提京兆杜氏。

杜氏和韋氏是京兆郡最強大的兩家士族,漢朝時期就有俗諺稱京兆韋氏和京兆杜氏爲“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韋、杜兩家是關隴大族,兩大家庭在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領域,出將入相,榮寵至極。據《新唐書》的宰相世系表統計,有唐一代韋家先後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風光無兩。

韋家的宰相中,比較著名的有韋弘敏、韋承慶、韋巨源、韋安石、韋溫、韋見素、韋處厚等等;

杜家則有杜如晦、杜淹、杜佑、杜元穎、杜審權、杜正倫等等,還是著名詩人杜甫也出生杜家,更爲可怕的是,韋杜兩家還是世代姻親,說他們兩家“去天尺五”還真不是吹牛。

0078 袁天罡573 國子監祭酒382 班師回朝551 背後之人258 選將569 士族壟斷教育0219 裴行儉252 嶺南馮家0160 殺雞儆猴0109 組建班底560 太子漢王聯手0045 真相大白0213 十八學士343 各方角逐0009 宜秋宮353 調兵遣將0104 年號貞觀419 狩獵(三)382 班師回朝0126 君子遠庖廚524 信鴿0061 冤家路窄469 喜事0171 猜燈謎0149 以萬物爲芻狗397 杜如晦病重324 三省吾身481 蠢蠢欲動0118 其樂融融292 計劃576 李世民的無奈378 楊政道222 豬肉468 漢王納妾0045 真相大白333 漢王大婚(二)292 計劃0207 百姓苦339 都督府晚宴399 勸諫527 二虎相爭408 中秋0210 大功告成292 計劃557 宣紙433 灞橋折柳499 決策536 太子心灰意冷232 突利二汗472 六相263 何爲律法0201 陽春三月503 暴行0124 炒茶642 王霸之道0071 長孫無忌受辱0120 後續影響554 伉儷情深625 太子的拉攏(二)441 議事559 掙扎的太子0191 火鍋0028 千古一帝630 孔穎達的埋怨0192 蜂窩煤0153 朝會風雲(上)429 貞觀七年453 不愧名相519 噩夢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219 裴行儉450 因爲你無恥601 幹仗464 君臣反對359 對話軍神419 狩獵(三)482 李泰在行動283 李淵暴怒399 勸諫576 李世民的無奈0176 賜婚508 挑撥543 太子的危機0208 奏章0176 賜婚0137 火爐353 調兵遣將233 各懷鬼胎568 《三字經》368 兩軍對壘0082 上官儀391 揚眉吐氣503 暴行380 戰後影響562 孫神醫開講啦508 挑撥0178 少女心思0034 《俠客行》635 數學550 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