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楊政道

作爲亡國之君,他們的心思倒是不難猜,無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貴,李靖想者楊政道的條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給予他官爵封地,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

不過楊政道卻與旁人着實不同,楊政道對李靖道:“楊某別無他求,只願苟全性命,活着回到長安,於終南山下得一畝三分地,親耕農事,了此餘生。”

楊政道的話說的很平淡,就如同他第一次與李恪見面時那般。

李靖聽了楊政道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詫色,他沒想到楊政道的要求竟這般簡單。

李靖自詡閱人無數,他看着楊政道的眼睛,從他的眼中看不到半點權欲的味道,甚至連富貴之心都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有淡然,在楊政道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淡然。

一時間,李靖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絕楊政道,因爲楊政道要的實在是不多,只是他自己的性命,這與他將要付出的傳國玉璽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李靖不解地問道:“你爲何想去關中。”

作爲亡國之君,國都並非是一個好的所在,畢竟天子眼皮底下,說不得那天想了起來,便會要了他的性命,遠不如封於州郡來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爲能從楊政道的口中聽到什麼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楊政道給出的答案卻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楊政道對李靖道:“我是關中人,父輩、祖輩也都是生於關中,可我自己卻從未踏足關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聽着楊政道的話,慢慢地他終於明白了過來。爲何唐史之上,作爲僞隋王的楊政道竟得善終,甚至就連的子孫被還一度在玄宗朝擔任朝中要職。

若是楊政道自請放於外地,李世民興許還會擔心他有東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實力,可他卻自請躬耕於終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會放心許多。

楊政道之子楊崇禮官至戶部尚書、弘農郡公,其孫楊慎矜官至御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庫藏,位高權重。

隋朝亡後,楊政道後人還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問道:“如此說來,只要我等應下你的要求,你便會將玉璽交出了?”

楊政道道:“只要蜀王與大帥點頭,玉璽即刻奉上。”

這時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流放陰山時的場景。

那時楊政道便曾來尋過他,告訴李恪他願意傳國玉璽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恪想起了什麼,問道:“今夜你是自投羅網?”

楊政道見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圖,笑了笑道:“殿下說的是,頡利本要挾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經逃地累了,已經倦了這種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來。”

聽着楊政道的話,李靖知道,楊政道的話說的應當不假。

頡利逃地快,若非楊政道一同逃離的話現在早就出了鐵山了,哪裡還會留在原地,被後續追擊的唐軍擒獲?

其實之前李靖離京之前,李世民也曾與他提及楊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餘載,漸得人心,所謂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遺忘,現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纔是正朔,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楊政道已經掀不起半點波浪。

李靖道:“你若能將玉璽獻上,我與殿下當向陛下請命,不傷你的性命。”

能決定楊政道生死的,只有長安的李世民,李靖雖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也不敢越俎代庖,自己直接答應了楊政道。

“有勞。”楊政道也知道李靖的意思,也爲多言什麼,當即道了聲謝。

李恪問道:“卻不知玉璽現在何處?”

楊政道對李恪和李靖道:“二位且隨我來。”

楊政道說着,領着李恪和李靖出了大帳,來到了他原本住着的營帳之中,指着西南叫的一小塊道:“玉璽便藏在此處。”

李靖聞言,面露喜色,當即對身後的士卒吩咐道:“挖。”

士卒領命,生怕磕壞了玉璽,幾人徒手便挖了下去。

楊政道藏的不深,士卒挖了不過片刻,便從土中掘出了一個外觀質樸的木盒,士卒從衣袖將木盒上的泥土擦拭乾淨,放到了他們身前的桌案上。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木盒,裡面裝着的竟是這天下最爲珍貴的至寶?

傳國玉璽起自秦,乃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以和氏璧鐫刻而成,自古以來便是皇權的憑證。

天子有六璽,爲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但就是這六方玉璽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枚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乃國之重器,得之,則國將大興,失之,則氣數已盡,知道這裡面是什麼,李恪看着這方木盒,心跳都不自覺地加快了。

看着眼前的傳國玉璽,李恪和李靖都木在了大帳之中,誰都沒有出手去拿。

傳國玉璽當前,李靖爲臣,拿之不妥,但李恪雖是皇子,卻也不能太過焦急,免得叫人說出了話來,傳出去也不好聽。

就在兩人都不知該不該上前的時候,倒是一旁的楊政道開口了。

楊政道道:“傳國玉璽非天家子弟不可拿,請殿下持璽。”

楊政道的話打破了場中的尷尬,既然楊政道都開口了,李靖也順勢拜道:“請殿下持璽。”

大帳之中,甚至是整個漠北,已經沒有人比李恪更加適合,更有資格拿起這枚玉璽了,

李恪走上前去,俯身拿起了桌案上的木盒,輕輕吹了吹,吹散了木盒上的餘灰,緩緩地打了開來。

隨着一道縫在木盒的上沿被李恪打開,一絲瑩白色的柔光自盒縫中傾斜而出,映亮了李恪整個手掌,一種溫涼之感從李恪的手中傳到了心裡。

李恪強壓着心中的激動,緩緩打開了整個盒子,傳國玉璽的全貌出現在了李恪的眼前。

李恪將木盒放在桌上,把手伸進盒中,在李恪手指接觸玉璽的一瞬間,李恪這才知道何爲溫潤如玉,與這塊傳國玉璽想比,李恪以往見過的所有玉石都不值一提。

268 叔侄535 迷局(三)614 苦盡甘來265 得理不饒人423 席君買(四)446 插秧319 追蹤321 入宮421 席君買(二)0045 真相大白0180 世家的興衰516 太原王氏0042 李孝恭390 慶功宴(三)0045 真相大白222 豬肉412 落雕弓622 桃花朵朵開616 魏徵病重0178 少女心思0089 滿江紅526 三國迷0218 大唐軍神527 二虎相爭260 回驪山471 美人詩362 定計609 威名遠播278 彈劾569 士族壟斷教育528 和親陷阱0113 二子擇師613 盡得關中民心369 決戰361 兵分三路0104 年號貞觀578 龜茲456 西征高昌569 士族壟斷教育323 暴躁的太子480 太子墜馬543 太子的危機267 長孫衝低頭353 調兵遣將467 武順娘282 外戚0113 二子擇師407 晉陽公主0019 被李世民暴揍291 體育司224 大功告成557 宣紙0155 羣魔亂舞0147 爲民除害571 初雪328 古人好馬244 機關算盡0178 少女心思233 各懷鬼胎0137 火爐0133 再揍長孫無忌0135 高士廉483 李世民的懷疑257 剿?撫?0015 宋體字542 李泰的表演0219 裴行儉230 突厥異動248 謀定而後動273 禮部0057 醉臥美人膝418 狩獵(二)0140 羽絨服0053 登基大典429 貞觀七年0088 再臨天香樓0163 各方反應425 薛仁貴474 寸步不讓0189 春景0056 醒掌天下權260 回驪山591 兵圍長孫府531 弱秦之計620 油鍋洗手410 花燈433 灞橋折柳0089 滿江紅577 牛李黨爭0048 後續影響238 李靖出馬309 準備576 李世民的無奈587 漢王遇刺(三)0060 大唐第一才子0184 衛王府謀劃0132 千夫所指246 李恪的憂慮333 漢王大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