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比賽

李恪將人分成兩個隊,一隊他當隊長,身穿黑衣,另一隊劉仁軌當隊長,身着紅衣。

李恪又叫來楊寶山充當裁判,用沙漏計時。於是,具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場足球比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了。

比賽和後世球賽一樣,最先雙方通過投銅錢確定場地,然後是雙方隊員相互問候,不一樣的,就是入場時沒有球童,比賽時也沒有邊裁,還有雙方都缺了一個教練團。

李恪爭取到了球權,馬週一搖鈴鐺,黑隊開始發球,這名將士沒有多想飛起一腳,就把球傳給了中線的李恪,李恪接球,帶球開始向對方的球門進攻,劉仁軌反應不慢,迅速橫身攔在了李恪面前,李恪停住球,一個橫穿,將球踢給了他左邊的黑衣力士,黑衣力士略一遲疑,見前面沒人,就帶球衝了上去,然後傳給跑在最前面的黑衣將士,黑衣將士將球運到禁區外,李恪瞅準機會飛身穿插進了禁區,此人適時的把球傳給李恪,李恪輕輕一挑,紅隊守門員來不及阻擋,皮球輕輕的應聲入網。

李恪高興萬分,右手成一指禪狀直指天空,正是當代球星貝克漢姆進球后慣常用的慶祝動作,這個動作霸氣十足,那是一種堅定的表現,也是一種銳氣的流露。

然而,李恪也知道這裡面的水分。其一,大家都讓着他,特別是他府中的黑衣將士,都不敢上前來攔截他。其二,是舊時蹴鞠養成的習慣,最後踢向球門的那個動作要由球頭來完成。

所以,李恪明顯成了黑隊的球頭,纔會完成最後一擊。不然,依照當時的情形,那位衛士本可以單刀直入自己射門,根本不需要等李恪進禁區後,再把球傳他。

比賽繼續,由紅隊發球,門將把球交給劉仁軌之後,劉仁軌幾個盤帶,一路過關斬將,瞬間就突入對方的半場,李恪一看劉仁軌腳法嫺熟,鷹衛力士很少有防得住他的,就直接堵在了劉仁軌的前面。

劉仁軌見無法突破李恪,就將球傳給跟上來的紅衣位士,他再將球傳給等在禁區的衛士,可惜,他對於門前還有一個人把守不是很習慣,結果皮球高過橫樑,衆人不由一陣嘆息。

如此,你來我回,衆人踢的不亦樂乎。很快,規定的半場時間已到,雙雙再無進球,比分保持在一比零。

中場休息的時間,元寶奉上茶,李恪喝了一口問身邊的馬周道:“正則覺得新蹴鞠如何?”

正則是劉仁軌的字。

劉仁軌道:“殿下大才,此等踢法臣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很刺激,更具觀賞性,也適合強身健體,不失爲大唐一大幸事啊。”

李恪呵呵笑道:“正則過獎啦,恪只是貪玩,所以,興之所至,纔有此想法而已,說不得是大唐幸事。”

劉仁軌也知道這是李恪的自謙,便不再說。這時楊寶山說道:“王爺,你居然能想出這麼好玩的足球之法,以後府裡兄弟就不會那麼無聊了。”

衆人都是露出了微笑。

休息片刻,兩隊交換場地,又踢了起來,經過上半場的實戰,大家進攻和防守都漸漸熟練,因此,直到終場結束,比分始終保持在了一比零。

但衆人玩的卻很盡興,特別是劉仁軌,更是將李恪定做的足球和寫的冊子拿走,說回去好好在練習,然後再來比試。

讓李恪奇怪的是,楊寶山在走的時候也跟李恪要了一份冊子。當看到李恪所剩的球已然不多時,不等李恪開口,楊寶山主動說會安排人再多做幾個,李恪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恪回到客廳後,吩咐楊元寶在王府空地上建一個足球場,要求規格用他冊子上寫好的標準做,楊元寶領命而去。

楊寶山走後,李恪纔看見劉仁軌在一旁端坐飲茶,劉仁軌見李恪跟楊元寶交代完事情就問他道:“王爺今日足球玩法甚是新奇,臣想知道殿下是怎麼想出來的?”

李恪奇怪劉仁軌爲什麼有此一問,答非所問的道:“不知道正則對於足球怎麼看待?”

劉仁軌反問道:“王爺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又何必問臣呢?”

李恪淡淡一笑道:“本王想廣泛將此運動推廣出去,只是現在還不得要領。”

劉仁軌聽後,微微點頭道:“殿下可有什麼想法,微臣可以參詳一二。”

李恪也正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劉仁軌,看他是否能提出什麼中肯的建議,就對劉仁軌道:“正則,對於馬球,你如何看待?”

劉仁軌道:“馬球可謂是一種高技術、高強度的運動,適合軍中游玩。但由於對馬匹的要求過高,比賽人員的騎術要求精湛,不適合平民大衆,只能算是一種奢侈的運動。”

李恪贊同道:“所以,馬球再受大衆的喜歡,也有他的侷限性,而足球就不一樣,你看,就像今天這樣,只要有一個不小的地方,有球就可以玩,而且觀賞性娛樂性也不錯。”

劉仁軌若有所思,試探道:“殿下是想舉辦比賽的方式推廣足球?”

李恪點頭道:“對,本王就是有這個意思,要舉辦足球比賽,在整個大唐舉行比賽,讓所有大唐百姓都能喜歡上這種運動。”

事實上,李恪想的比這還遠,他想把足球像後世的足球一樣辦成一個聯賽的形式,在大唐把足球發揚光大。

他也知道,以他現在的年紀還有身份,不能太多參與朝政,因此,他就想在這一段時間內好好的推廣下足球,舉辦聯賽,如果可能的話還會賺到一筆錢,這是他有信心的。

劉仁軌覺得李恪的想法不錯,但是實際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最起碼的推廣就有一定難度。

劉仁軌思索了一會他問道:“王爺,末將覺得可以現在貴族中推廣?上行下效,只要足球在貴族中流行開來,自然就會有人爭相效仿…”

李恪微微一笑,道:“正則此言正合孤意?”

0110 求賢若渴458 分封0055 策封羣臣0164 驪山0107 酒樓開業295 各方反應367 斬將251 世家門閥316 精彩絕倫231 頡利可汗0004 李世民580 陷入重圍0175 有女名婉253 長安商會0012 長孫無垢0213 十八學士0170 上元節480 太子墜馬0002 決定奪嫡632 議事633 漢王解惑570 狄仁傑0005 中央官制297 演練賽0077 王珪0158 賑災0125 李泰拜訪0167 獻禮348 收服諸將0086 東西二市0206 組建新軍352 排兵佈陣223 殺豬菜0186 春耕625 太子的拉攏(二)436 晉陽公主643 赴宴637 君子六藝612 古人迷信557 宣紙598 翻臉455 文成公主571 初雪560 太子漢王聯手0117 人才濟濟525 吐蕃賊心不死501 高昌亡597 褚遂良上門(二)0153 朝會風雲(上)534 迷局(二)493 薛仁貴初戰470 一妻二妾0159 安置賑民0122 軍歌嘹亮519 噩夢608 井水澆灌544 造反團伙281 黨爭440 早朝422 席君買(三)0211 陌刀451 天子守國門0061 冤家路窄0049 各有算計0032 十二時辰0213 十八學士0183 貞觀元年233 各懷鬼胎0206 組建新軍487 高昌王0178 少女心思261 豆腐腦361 兵分三路0237 噩耗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078 袁天罡609 威名遠播0082 上官儀454 和親之議0202 放風箏498 高昌易主479 王謝袁蕭0079 神人0196 面君0042 李孝恭500 兵臨城下0188 微服私訪0004 李世民0116 府兵制0213 十八學士233 各懷鬼胎523 初唐四傑458 分封0082 上官儀382 班師回朝484 李恪的謀劃0156 楚王李佑523 初唐四傑565 李世民的苦惱592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