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廢黜太子?(二合一)

太極殿大朝會上,迎接太子歸來,有官員細數李承乾在吐蕃道的一番番作爲,文武百官齊賀,連李二都多次點頭誇讚。

就在大家以爲,太子回來可以重新坐鎮東宮的時候,李承乾卻站出來,給了所有人一個意外。

“父皇,兒臣經過在吐蕃道的歷練,深知治國不易,紙上談兵不行,還需要身體力行。

所以兒臣願意出仕刑部,爲父皇分憂國事。”李承乾對李二恭敬道。

李二還沒發表意見呢,禮部官員已經站了出來,“不可,太子乃是儲君,坐鎮東宮有監國職司,自古儲君不掌權,應在東宮勤勉學習纔是,不可逾越。

還請陛下跟太子殿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儲君有鎮國要務,不可捨本逐末。”

……一個個官員站出來反對。

李二還是沒說話,甚至臉上都看不出喜怒,李承乾反駁道:“諸位口口聲聲說要我學習如何治國,可卻又一個個攔住不讓我親身實踐,難不成治理國家是在紙上嗎?豈有此理?”

長孫無忌看到這個外甥如此激烈,站出來勸阻道:“太子殿下,爲國分憂雖然孝心滿滿,但儲君就該堅守儲君的職責,如此這般干涉朝政,未免有僭越之嫌,還請三思。”

這位國舅爺說的委婉,但他相信李承乾應該聽懂了,那就是你還沒即位,就該養着,現在站出來要實權,有居心不良跟皇帝分權的嫌疑。

李承乾恭敬的再次對李二道:“父皇,兒臣絕無他意,實在是深知如今大唐國土日益廣袤,各地都缺官員人才,想盡一己之力罷了,哪怕不要實權職司,在刑部做一副手都行。”

看着李承乾一臉的誠懇,李二終於開口了,“房相,你怎麼看?”

房玄齡沉吟了一下,轉身對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不是我們死守禮法不知變通,而是這件事的影響不好。

畢竟您是儲君,地位尊貴百官都是臣子,若您在朝廷任職實權,那麼誰敢居於您上面?

就算您降尊紆貴願意屈就,可真正辦事的時候,大家都會因爲您是儲君爲您讓路,如此行使職權的時候,就有了特權,一開特權,那就失了公正。

六部職司都是朝廷國事,國事如果有了偏頗,那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您曾領一道之地,應該明白纔是,所以還請三思。”

靜靜聽完,李承乾心悅誠服的對房玄齡拱手道:“多謝房相釋疑,是承乾思慮不周了。”

“無妨,太子殿下年少有爲,有志務實是好事,老臣不過是仗着多兩年經驗罷了。”房玄齡謙虛道。

李承乾話鋒一轉,“可是如果本宮依然想在朝中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呢?不知道房相可有什麼兩全其美的策略?”

這個……

房玄齡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他沒想到這位太子這麼不給面子,不聽勸啊。

所以他爲難的看向了上方的皇帝李二。

李二盯着下方的李承乾,後者臉上只有堅決。

“你執意如此?”

皇帝的一句話,直指李承乾內心深處,滿大殿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李承乾身上。

衆人都以爲,這位太子以往是位平庸無能之輩,雖說在外歷練了三年,但也不見得就有膽子跟皇帝面對面對視,肯定會知難而退的。

可事實卻是,李承乾挺直了身板朗聲道:“兒臣心意已決,請父皇恩准。”

“那好吧,只要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殿前國事,無有反悔。”

“絕不反悔!”

“傳旨,太子承乾領刑部侍郎之職,明日赴任。

另,儲君不得掌實權的舊制不可改,故而革除李承乾太子儲君之位,恢復其大皇子身份,在朝廷未立儲君之前,依舊可暫居東宮。

退朝!”

李二說完,起身拂袖而去。

百官一個個呆立當場,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樣,就這麼就、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廢了太子?真的假的?

直到皇帝消失在後殿,衆人才回過神來,此時紛紛大呼不可,卻也被侍衛攔住,追不上皇帝了。

李承乾面帶微笑寵辱不驚的向殿外走去,長孫無忌走近訓斥道:“出去歷練三年,就學了這個回來?你還是這麼衝動,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多謝舅舅關心,外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儲君之位太過沉重,承乾深知自己德不配位,還是踏踏實實做個皇子的好。”

李承乾一副爲官一身輕的態度,讓長孫無忌越發失望,仔細觀察了一下,搖頭嘆息着走了。

太極殿上的事情很快傳了出去,這件事讓很多人聯想到上次太子遇刺事件,大家紛紛議論,說是太子貪生怕死,害怕再次被謀害,所以主動讓位保平安呢。

議政殿裡,一羣李二的心腹老臣追了過來,這次李二沒有再讓人攔着,畢竟廢儲是國事,總是要讓百官通過的。

“陛下,太子不曾德行有虧,而且還越發成熟穩重知道操勞國事,爲何陛下要輕言廢立?

且不提此舉有傷陛下跟太子的父子之情,就以國事論,國家沒有儲君,絕非好事。

所以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魏徵第一個站出來,絲毫不給皇帝留面子。

“此事,朕心意已決,就這麼定了。”李二強硬道。

“陛下一意孤行處事不公,臣願意撞死在大殿之上,以死勸諫陛下。”魏徵言辭激烈道。

“你這是在逼迫朕?”李二冷聲道。

房玄齡看到氣氛不對,連忙站出來勸解道:“陛下息怒,只是國事只有章法,三省有權對於陛下重大決策的失誤予以駁回,您治國多年,當知道這樣一句話就廢黜太子的旨意,是不可能通過的。”

(ps:唐代的時候君權是有相權制衡的,並不是像明清那種權利無限集中在君主手裡。)

這嘛,還像句話!李二冷哼一聲。

隨後對魏徵訓斥道:“看到了嗎魏徵,朕憐你諫臣之才,但也不要不識時務,死諫要挾?那就別怪朕不念舊情。

都不知道你是爲朕而死,還是爲太子而死?

你一代名臣落個死也白死豈不可惜?”

魏徵磊落道:“以身許國,何曾惜身顧命?身死國事,問心無愧即可,何懼他人評說?”

不少人都恨不得上去拉住這個死硬死硬的老魏,這時候你跟陛下懟什麼懟?真想今天就慷慨赴義嗎?

“好,好一個問心無愧!到時朕會讓人在你的碑文上銘刻這句話,希望你可以瞑目。”李二不屑道。

隨後他沒有再理會魏徵,而是看向了房玄齡等老臣,這些人既是自己的心腹,又是統領文武百官的人,所以只要他們通過了,那百官也就安分了。

“朕知道會被爾等駁回,所以,爾等就要想辦法玉成此事,理由你們去想,朕只要這樣一個結果。”

李二說的風輕雲淡,好像在跟老友談心一樣,可一羣老臣有點懵了,這不是在開玩笑吧,我們都在反駁呢,你還讓我們幫你造假證?

“陛下,還請不要說笑,即便是陛下一心想要廢黜太子,也要先說服我等老臣才行。”長孫無忌勸道。

終於李二長嘆一聲:“難道各位愛卿就沒有看到,不是朕想廢立,今日分明是太子想要主動讓位,朕順水推舟罷了。”

這……這……

“諸位都爲人父母,應該能理解朕的心情,孩子大了有自己想法不好管教了,既然他說能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那就由他去吧。”李二解釋道。

突如其來的煽情,真的是讓所有人措手不及,連長孫無忌都看不懂眼前這位皇帝真正在想什麼了。

“可這儲君……

有道是天家無小事,儲君更是國事,陛下豈能將儲君之位高懸?一旦有個萬一,國將生亂啊!”刑部尚書李道宗擔憂道。

李二笑道:“朕知道堂兄的意思,萬一朕哪天出事暴斃什麼的,無有儲君不行。

有道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各位都是老成持重的老人了,朕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大唐能穩定繁榮,靠的不是朕跟太子,從來都是諸位這一個個國之棟樑。”

衆人齊齊給皇帝行禮,李道宗再次說道:“可是陛下,有道是名不正則言不順,儲君之位不設,勢必引起諸位皇子的覬覦窺伺,這樣的話,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絕非好事。

萬一有個不慎……”

李二大笑着離開座位,走到了李道宗身邊,拍着對方的肩膀道:“朕就知道,在場的也就堂兄你一人敢挑明這件事。

可是朕更知道,即便是朕不動承乾,他還是東宮太子,他們兄弟就沒人覬覦大寶了嗎?

相互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會少嗎?

這次承乾在吐蕃道遇刺,朕看明白一件事,該來的爭鬥是躲不掉的,索性就放在明面上吧。

都是朕的兒子,朕給他們機會一視同仁。

想要坐上這個位子,那就要爭,最好是在朕活着的時候決出勝負,否則一旦朕歸西,那這個位子就真的要論資排輩了。”

“陛下三思,如此不僅會引起皇子們的骨肉相殘,還會讓百官各分派別,朝中盡是爭鬥,大唐內部生亂,豈是治國之道?”衆人紛紛苦勸。

“百官分別抱團?皇子骨肉相殘?

承乾遇刺是誰做的?

老四青雀搞了個文學館編寫個括地誌,手下多少人蜂擁聚集?

朝中多少人是一直支持老三李恪的?

就連整天胡鬧的老五李佑手下都有一羣人發誓效忠,真當朕是瞎子毫不知情嗎?”李二拍案喝道。

一句話讓百官鴉雀無聲,誰都沒想到皇帝今天會直接把這片遮羞布掀開,他到底要做什麼?

良久之後,李二嘆息道:“朕自會警告調理自己的兒子,公平競爭,不得出現流血事件,這樣興許他們就不會重蹈朕的覆轍了,也算是朕作爲一個父親,唯一能爲他們做的。

小孩子之間的爭鬥,爾等就不要插手了,大唐的繁榮發展,不想讓大唐因爲內鬥走向衰弱,還要靠你我君臣齊心協力,諸公,拜託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議政殿裡沒人再有不同聲音了,所有人都大禮謝恩,隨後告辭離去。

皇帝的最後一句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他自己殺兄弒弟骨肉相殘,不想兒子也這樣,這個話題是朝廷的禁忌,可此時提起,卻足以讓所有人理解這位當皇帝的父親。

這幫老臣回去的路上心思各異,有人在思考,今天這件事是否在指明一個風向,皇帝有換儲的意思?

有人在思考,是不是迷魂陣?到底是在貶斥李承乾,還是在變相保護李承乾?

拿下李承乾的太子,卻沒有封王,只是讓其在朝中任職刑部侍郎,品級跟其他親王差太多,這分明就是貶斥。

可偏偏皇帝還讓他居住東宮,留下口諭若有不測皇位還是李承乾的,這就真的讓人猜不透了。

好在有一點,那就是對於李承乾來說,沒什麼太大影響,當初自己差一點被廢,貶在鄉下半年都沒人理會,手下的一幫趨炎附勢小人早就跑光了,後來也沒再收攏,所以現在丟了儲君的位子,也不用擔心手下人改換門庭等等。

大朝會過後,李承乾就來到後宮拜見了幾年不見的母親,看到大兒子受盡磨難終於平安歸來,長孫皇后心疼的抱着兒子流淚不止,對於他放棄太子之位反倒沒太在意了,如果放在往常,皇后定然會第一個斥責,但反常的是今日沒有,讓李承乾都感覺意外。

回到東宮,太子妃侯氏跟皇后的表現一樣,只知道心疼的抹眼淚,丈夫差點身死邊疆,整天讓她提心吊膽的。

“夫人,象兒呢?怎麼不在家嗎?”李承乾問起了自己的兒子。

太子妃擦乾眼淚說道:“象兒昨天就被小萱萱來接去五妹家玩了,至今未歸,妾身知道夫君這幾日就要回來本是不願他亂跑的,可孩子玩心重,小萱萱死活不依,也就隨他們了。

不過一個時辰前妾身已經派人去叫了,想必已經快回來了吧。”

誰知道就在這時,一名侍女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稟報道:“啓稟太子妃,奴婢到了公主府上,可是萱陽小公主攔住不讓小王爺回來,還讓神虎攔路,奴婢無法,只能退了回來。”

“嗯?怎麼回事?你不曾去見長樂公主跟杜駙馬嗎?兩個孩子胡鬧,你不會去找大人?”太子妃呵斥道。

李承乾拉住夫人的手勸解道:“好了,想必是萱萱這丫頭鬼點子多,又在搗鬼作弄人,正好我也想她們了,夫人陪我一起去五妹府上走一趟看看如何?

今日大殿上父皇已經免了我的太子之位,所以往後你就不能再稱太子妃了。”

什麼???侯氏嚇得面如土色,夫君剛回來就被廢了?爲什麼呀?

第六百六十五章 荒郊亂墳崗(二合一)第一百零八章 皇后教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酒宴上的連襟第五百九十章 廚房的猛虎(二合一)第五百二十章 薛仁貴用兵如神(二合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有人要搶薛丁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河崔氏族長第三百五十七章 育兒反攻第一招(大章加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程處默用計(二合一)第三百三十章 醫館來了熟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萱萱背鍋俠(二合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私闖天牢(二合一)第四百五十章 深入虎穴狄仁傑(二合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狀元樓怎麼起死回生?(二合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赤手空拳的薛禮(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起的一手好名字(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柳青怕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人和小人第一百零一章 暫避一時吧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攔路(二合一)第四百章 是誰幹的?(二合一)第五百七十章 黃牛的禮物(二合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氣炸了的高句麗第四百五十五章 拿下張亮(二合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去刑部鳴冤(二合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求李靖的心裡陰影面積第六百五十八章 滴酒不沾的程魔頭(二合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樹倒猢猻撒第二百六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三十六章 求李靖的心裡陰影面積第三百二十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個有志向的少年(二合一)第四百零七章 真香(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恍惚的李愔第五百八十五章 李愔依仗的良策(二合一)第八十四章 不小心入坑的老帥第四百二十六章 杜少清站出來了(二合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荒郊亂墳崗(二合一)第八十章 杜少清怒了第十五章 賊心不死的黃生財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醫夫人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龍的六舅第二百九十九章 吐蕃終了第六百一十章 王玄策要惹禍(二合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酒宴上的連襟第一百九十五章 十二對十五第一百零八章 皇后教子第六百四十章 聊到懷疑人生(二合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豪無人性的尉遲恭第三百零四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零五章 兩女爭鋒(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杜少清辭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把西市買了吧(二合一)第七十一章 談判專家老里正第一百八十四章 獄中探親第一百七十二章 尋回杜少清第一百零六章 相親問題第五百三十二章 入坑的李道宗(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跟李道宗合作一把(二合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洛陽有人來(二合一)第五百五十章 侯君集碰壁(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可憐的小兕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撲朔迷離(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關門打狗第六章 第一次進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落霞鎮杜荷第一百五十一章 瘟疫的源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改變的杜荷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龍神射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少清的藥方第五章 饅頭火爆對手慌了第五十一章 可愛的大鬍子爺爺第二百八十章 有人反對第四百一十四章 殺機隱現(二合一)第二十五章 嚇傻的兩個貴公子第五十九章 果然如此第四百六十七章 長安初雪(二合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交鋒(二合一)第五百章 奇葩的蘇家公子(二合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瞞天過海的和尚(二合一)第六十四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一十一章 室韋叛變?(二合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帶壞弟弟(二合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崔灝之劫(二合一)第一百一十章 婚嫁條件第七十五章 皇帝真的暴怒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置辦學堂的計劃第二百九十四章 承擔造紙第三百四十五章 兇手所在第三百七十四章 喜事連連(三合一大章加更)第六十九章 我相信她第一百一十四章 趴窗戶的太子爺第三百五十章 謙卑的李元昌第一百二十章 烈火試真金第五百一十四章 這個媳婦不好忽悠(二合一)第六十五章 杜少清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五章 赤手空拳的薛禮(二合一)第二百零七章 迴歸的太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似乎有點難啊第二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